千秋雪-开会商议文化事 下乡谈论百姓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气晴朗,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舒州城内外桃红柳绿,一派初春的景象。

    元宵节后,州府官员、吏员和州学教授们陆续到了。他们中有人陆续前来拜年。

    农历二十后,州、县的府衙都开始正式开门上班。游酢也忙了起来。

    初来乍到,游酢为了尽快了解全府上下的积案,夜里常常秉烛看卷。吕氏因为受了风寒身体不佳,孙女坐着陪伴游酢,为他倒茶、披衣、煮点心。

    地方上的一些宿老和文人骚客们,听说新来的州府老爷是个大文人,一个个便想前来讨教,却没有人敢独自开这个头,私下议论纷纷。这事情传到游酢的耳里,游酢明白这是每到一地必须应付的功课,不解决对做地方的工作不利。于是,他吩咐师爷道:“你去摸个底,地方上有哪些有影响的文化人,安排个时间请他们都到府衙来聚一聚。”

    一天晚饭后,四五个教授一起来拜年。游酢热情地把他们迎接进去,坐下之后,笑着说:“欢迎、欢迎,代我向诸位先生家人问好,拜个晚年。”座谈一番之后,游酢说道:“你们来得正好,大家随便说一说有什么要求,需要我帮忙做什么。”教授们互相看了看,一时想不出说什么。游酢说道:“天下有两件最大的大事,第一是食,第二是学。食为生存,学为立人。在座的诸位都是一州的教授,一州的人才培养全仰仗诸位了。我当过县学、府学的教授,还有太学的博士,深知当教授的工作辛苦和生活上清苦,学校需要添置什么,你们有什么困难,现在可以随便说,以后可以随时提出来。我能够做到的一定做,难做的也一定争取做。首先可以保证一点,尽可能提高诸位教授们待遇,开学后即兑现。”教授们听了喜颜悦色。有个教授说道:“我们住的房子太旧了,经常漏雨。”游酢说道:“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条件,何况教授们,漏雨怎么行呢?”另一个教授说:“大人,住还可以住,只是旧了些。”游酢说道:“明天我有空会去看看,真的太旧住不了,就想办法盖新的。”大家坐了一会,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第二天早晨,游酢忍不住跑去州学察看房子,碰到一个教授,见房子确实陈旧些,但是还可以住,于是对教授说道:“眼下还可以住,等以后府里有钱再盖新的。”便回自己的住处。

    一天,师爷说:“我安排当地的文人和乡绅们明天来集会。你有空参加吗?”游酢应道:“这个会很重要,文人和绅士们都是地方上举足轻重的人,关乎地方的风气和文化,再没有空也得挤出时间来参加。”

    当地的文人赶来了,有二三十个。师爷将他们引到一间简易布置的会议厅,游酢站在门口迎接,并且与他们一一会见。时辰一到,游酢招呼大家坐下,开门见山地说道:“这里,鄙人首先给大家拜年。”众人听了立刻站起,回答道:“谢谢大人。”游酢说道:“大家都坐下,坐下。今天,鄙人召集大家前来一聚还有两件事情:第一,请大家给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第二是与大家一起交流、沟通一下文化,向在座的各位前辈和年轻的朋友学习、请教。咱们先谈论第一点吧,”众人听到出谋划策,一个个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沉默一会,游酢开导说:“文人是朝廷培养的人才,小则修身齐家,大则安邦治国。在座的都是地方的文化名士,如果只是会磨一点嘴皮,做一些诗文还不够,今后应当拿出一点读书人的才学,为地方提点好的建议和谋略。大家放胆畅所欲言,不论对错都无妨。”有一个年纪较大老者站起来说:“大人,这事情太突然,我们毫无准备,是不是允许今后再议论。”游酢答道:“好吧,老学究言之有理。这件事情大家没有准备,我也不见怪,日后有的是机会,只要有了良策,随时可以反映上来,或者直接跟我交谈。下面,进入第二项议程,大家随意地进行交流。”有个绅士说:“还是请大人给我们讲一讲吧。”接着,众人呼应道:“对!请大人给我们讲讲。”游酢答道:“那好,鄙人先讲两句。鄙人很喜欢跟所有的文人交朋友,可是作为一州府之首脑,上下事务繁杂,这里只能寄希望诸位同心同德努力了。不过,鄙人可以向诸位保证两点,一是支持你们的文化活动,如果有什么困难,包括经费问题,尽量帮忙解决;二是鄙人家门随时向大家敞开着,欢迎到我家做客、交流、切磋。最后,希望我们舒州的文人加强团结,不仅要自重自爱,而且要互相敬重,还要同舟共济创设出地方的特色,为地方的文化和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时间,可是其意义相当深远。文化活动很广,研究学问、写诗做文章、搞戏曲都行,不要局限于某一种,也不一定苛求每一次活动都有成果,关键是要形成一种文化风气,使地方文化发达、繁荣起来。诸位回去之后,可以将今天会上所说的转告各县的朋友们。鄙人想,大家这一代人共同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相信几十年、几百年后,舒州可能会有较大的成果的。”

    几天后,天气骤然变冷,飞起大雪来,一夜之间,到处可见碗口粗大的树枝被雪压断。

    两三天后,天转晴暖,可是霜又下得很大,连路边的树木都挂满了冰凌,而且地面凡是有水之处,全结成了冰块。看着这种霜雪交加的怪天气,游酢想到了农村中的耕牛,这种天气肯定会冻坏甚至有可能冻死。

    游酢对司户参军说:“赶快传文下去,要各地务必加强耕牛的保护。那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啊。我们也到附近走走,好好查看查看。”参军说:“大人,天气这么恶劣,又是霜又是雪的。”游酢答:“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业是我们的经济保障。没了耕牛,农民怎么耕田种粮食?明天就出去。”

    第二天吃过早饭,游酢来到衙门口,见到师爷和两个衙役站着,还有一辆轿子。他说:“天气这么冷,不要坐轿子,咱们走路吧。”师爷面有难色地讲:“大人,你岁数又大,这怎么行。”游酢严肃地说道:“咱们骑马去。”师爷只好叫衙役:“牵马来。”两名衙役各牵着一匹马来。师爷心里想:游大人年纪这么大还能骑吗?等他回过神时,游酢已经坐在马上了,他暗暗佩服,说道:“大人,你真神速。佩服、佩服。”游酢绽开笑颜答道:“这算啥,古来多少将帅像我这种年纪还驰骋疆场上呢。”说着策马前行,师爷也飞身上了马跟了上去。

    到怀宁县衙门前,两人下了马,知县立刻热情地上来迎接进衙门。游酢刚刚坐定,知县便递上一杯茶来,说道:“老父母请品尝一下这茶。”

    游酢端起茶杯揭开茶盖,便闻到一股清香扑鼻;一看,只见茶叶绿中微透红意,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他轻轻呷一小口,香味清醇,回味甘甜。于是问道:“此茶甚好,不知何名?”知县回答道:“此乃‘红丝线’,来自邻县太平。”那茶放了一阵,味道渐渐浓,汤色依然清澈,只是叶底变为黄嫩。游酢连连赞道:“好茶!好茶!”知县介绍道:“此茶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故称‘红丝线’”游酢听了称赞道:“不散不翘不卷边,茶叶如此,人也当如此,顺其自然,不骄不作,君子所秉高操也。”接着又道:“将这里的情况说说。”知县汇报了当地的农情和收入等,补充道:“粮食短缺是最大的问题。”游酢说:“这个问题各地普遍存在,也是需要我们当官的动脑之处。你要想办法一方面鼓励农民多开垦田地,一方面派人打听一下哪里的哪些品种适合这里种植,产量能更高些,另外也可以种些杂粮来弥补粮食的不足。”知县听了频频点头。

    游酢问:“贵县有多少耕牛呀?”知县想了想:“大约有千把头吧。”游酢说:“最近天气寒冷,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耕牛的保护。今天,特地为此事而出行的。”知县应道:“鄙职一定尽力做好这项事情。”游酢交代:“这项事情不能走江湖,要派人下去逐户宣传,告诉养牛户做好保护。”知县答道:“是!”

    知县又汇报了去年该县的税收情况,然后说:“收不齐啊,县上的开支很紧。”游酢听了,说道:“当地方官要懂得开源节流的道理。光节俭是不够的,一定要想办法开拓财源。打一个比方吧,母鸡多了,蛋自然就多。”游酢询问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知县做了简单的介绍,游酢点点头,说道:“听你所介绍,这里的资源还不少。我一路走来所见,穷苦的人还是占大多数。一个地方要发展和富裕起来,老百姓的日子才能更好些。身为一县之主,要多动脑筋。这里有茶叶、苎麻、陶器、酒器、竹席及中草药,应当很好地考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有利条件,做好本地产品向外推销。只要不违反朝廷的律令,可以放手去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能够提高,就是政绩。”

    中午,知县设宴相待,席上有“凤凰贡面”、雪藕等地方特产。知县心虚地说道:“老父母在上,鄙地没有好东西款待,只能请老父母将就些。”游酢极为高兴,赞赏道:“这既可避免鸡、鸭、鱼、肉之奢华,又能够让客人吃出个地方风味来。这种方式能够节约开支,应当好好提倡。鄙人回去就倡导各县皆效仿这里的做法。”知县听了无比欢快。吃面时,游酢问道:“这面叫凤凰贡面,有何来历?”知县便介绍了“凤凰贡面”的掌故。游酢听了说道:“这些都是达官和有钱人的讲究,可惜天下大多数老百姓都在饥寒线上。”知县忙改口问道:“老父母的睡眠情况怎么样?”游酢答道:“自从出仕以来,我的睡眠就少。年轻时,一直想着怎样干一番大事业。到了晚年,我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老百姓的温饱而私下羞愧啊。走到哪里,眼见的都是破屋、茅草房,特别是乡村十有八九老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病没钱医,有子没书读,有老没人奉养送终,甚至不少人典妻卖子来生活,多么令人寒心!但得他们人人有所居,家家团圆,吃饱、穿暖,子有书读,病有所治,老有所养,社会文明,治安稳定,我们的官才当得有意思。”知县和在座的听了都笑了,知县说:“老父母所想虽陶渊明也不及,世外桃源,那永远只能是虚幻的设想而已。”游酢答道:“非也。游某以为人类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的面貌和生活比盛唐时代不是明显进步多了吗?我想照此发展下去,如果每个朝代的当政者都有强国富民的思想,几百年后总会比现在好得多。说不定,几千年后真的会有世外桃源那么理想的生活。”其他人听了也不敢驳他,大家笑着敬起酒来。

    从怀宁县回来,游酢处理了一些案头的文牍以及下面反映上来的问题。

    几天之后,天气稍微转晴暖。游酢又到其他各县视察。

    一天傍晚,游酢带着一个差役到城内散步,看见东南山上有一个寨,台阶盘旋而上,有好几十丈高,游酢问道:“那地方叫什么?”只因这一问有分教:仰慕前贤访山寨,思量教育建书斋。欲知后事,请君看下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