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考林的关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丁纳尔小姐的引荐下,安徒生结识了那位夫人一家。她们家是文学艺术家常去做客的地方。一株命运的新芽,从这时候开始,便把安徒生一步步带进文学的园地里。

    到了夏天,安徒生就和那位夫人,还有夫人的女儿,一起到山庄去。那时,诗人拉贝克也在山庄度假,夫人就和安徒生他们大谈戏剧、诗歌等文艺方面的问题。

    现在,安徒生越来越迷恋文学和文学创作了。他开始写诗,并朗诵给夫人听。夫人这样赞叹道:“你是个诗人,也许将跟爱仑士雷革一样优秀!在十年之后,哦,当我不在人世的时候,请别忘记我!”

    安徒生还是第一次听到别人称自己为诗人,心里美滋滋的。

    莎士比亚的悲剧,爱仑士雷革的悲剧,都是用诗的形式写的。他决定尝试写悲剧。

    于是,一篇悲剧故事又在他脑海里形成了。这是一个以奥登赛镇为背景的剧本。安徒生仅用了14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作品,给它起名为《维森堡大盗》。剧本一写出来,安徒生就马上带着剧本跑到夫人那边,读给夫人听。

    “这个剧本写得实在好!一个没有念过多少书的人,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来,实在了不起!”

    当时,在座的一个大学生很惊奇地这样说。

    这个大学生名叫戴意利,他虽然还是一个学生,可是已经写了一部《丹麦国民的传说》,他的诗生动流畅,早已享誉丹麦文坛。

    “从现在起,要更加用功求学才好。”戴意利真心诚意地鼓励他。

    可是,要继续求学,第一需要钱。钱的问题,使安徒生烦恼极了。

    忽然,他急中生智,想起了自己刚刚创作完的剧本,“何不把它寄给皇家剧院,如果发表了,用这笔钱去上学呢?”

    在写这部剧本时,安徒生翻阅了许多资料,也请教了不少名人。在安徒生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这个剧本,都应是完美的上乘之作,完全符合皇家剧院的演出水平。因此,安徒生对这部悲剧的发表充满了信心。

    安徒生把这个作品放在身边,他的心简直片刻也不能安定下来。

    “要是被采用了……”安徒生在心头浮现种种幻想。

    可是,对于这篇作品,安徒生有一点不放心的地方。那就是怕错别字太多,使人不忍细读。

    如果先送给戴意利先生看一遍,那当然要好些。可是,他想匿名应征,等事后再让大家惊奇一下,所以,就不便把这个作品拿去请教戴意利。

    安徒生终于下了决心,写信给丁纳尔小姐,和她秘密商量。

    丁纳尔表示愿意帮忙,由她拿出钱来,请她认识的一个人把剧本抄写清楚后,送给皇家剧场的经理。

    稿子送出去以后,安徒生焦灼地等待结果。

    可是,过了六个星期,严峻的批评简直就把他推到地狱里一样。

    “你这样肤浅的作品,今后概不接受!”

    安徒生本来对这部剧本寄予很大的希望。没想到被剧院断然拒绝,还写了那样不好的评语。

    安徒生又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可是已经17岁的他,像一块被炉火烧红的铁块,经过波折生活的锻打,已经变得更加坚硬了。

    “我要一直写下去,直到被采用为止!”

    就这样,他一面淌着眼泪,一面努力地构思。写得不好,擦掉重新再写。写好了再修改,终于又写了一篇名为《阿芙索尔》的悲剧。悲剧《阿芙索尔》历经30天,终于完成了!

    他把这部剧本第一幕念给朋友们听,受到许多人的赞誉。年迈的克利斯汀夫人甚至感动得热泪纵横。她的一位当牧师的朋友还表示要写一封推荐信,把这部剧本推荐给皇家剧院。

    尽管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好悲剧。但是经受过打击的安徒生还是心有余悸。

    这时,刚巧海军上将吴尔芙也住在山庄,彼得·吴尔芙是海员出身,性情豪爽,见多识广,酷爱文学。

    一天清晨,安徒生前去拜访他。一进屋,安徒生开门见山就说:“彼得·吴尔芙先生,您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作品,我非常敬佩您。我写了一个悲剧,可以读给您听吗?”

    吴尔芙一家正在吃早饭,他亲切地说:

    “别急,先坐下来一起吃早饭。吃过饭念给我听也不迟呀!”

    “不,饭我不吃了,我急着听您的意见。”安徒生没有心思吃饭。

    “你真是个急性子的人。好吧,请念吧!”

    安徒生兴致勃勃地念起剧本来。一念完,就站起来问道:“您认为我会成功吗?”

    “你才写第一幕呀!如果你肯继续努力的话,说不定会慢慢地进步的。以后再来玩吧,我欢迎你。不会很快就全写完吧?”

    “为什么不呢?”安徒生有点惊讶地说,“我马上接着写,两个星期就可以写好。再见了!”

    吴尔芙感到很惊奇,但又同时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趣,他温厚地笑了笑,继续吃早饭。

    几天来,安徒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朋友们对《阿芙索尔》的肯定,无疑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这种肯定是多么巨大的精神鼓舞!安徒生决心再出一本自己的作品集,包括前两部悲剧和一些小诗。

    以上作品都是安徒生写作的尝试。他把它们编成一个集子。叫什么集子为好呢?就叫《尝试集》吧。署名吧?署个笔名吧,什么笔名为好呢?他热爱威廉·莎士比亚和华特·司各特,写作时深受他们作品的鼓舞,那么,笔名就叫“威廉·华特”吧。不行,还得把自己的名字加进去,叫“威廉·克里斯蒂安·华特”吧。他认认真真地在《尝试集》几个字下面署上了这个笔名。

    出版作品集谈何容易!一个无名小卒必须征集50以上的签名来做保证,出版商才肯出版。安徒生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儿,跑遍了整个哥本哈根。他敲响了所有朋友的门,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想法和《尝试集》的内容。有时候,安徒生还要给他们朗诵作品。

    终于,在安徒生的不懈努力和朋友的帮助下,《尝试集》出版了。看着印着自己名字的崭新的书,安徒生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该怎么庆祝一下呢?”安徒生数了数有限的一点儿稿费,“唉,就用它来饱餐一顿,慰劳一下长期干瘪的肚子吧!”

    至于安徒生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尔斯迪德和牧师哥德菲尔这两个人的相识,也是在这个时候。

    这两个人对安徒生那不屈不挠的毅力,都极为佩服,并且非常同情。

    “把这样肯努力的人丢在一边不去管他,那是一种罪恶!我们两人来给剧场写封推荐信吧。”

    于是,他们两个人就联名推荐,把安徒生《妖精的太阳》这个剧本,送到皇家剧场的事务科去。

    而且爱尔斯迪德还马上去看望剧场的经理约诺斯·考林,当面拜托他。

    在当时的丹麦,约诺斯·考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丹麦农业开发方面的先进人物,也是枢密院顾问。他不但做事很能干,而且品格高尚,很受丹麦国民的敬佩。

    自从来到哥本哈根以后,安徒生见过不少有名人士,他们也给过他很多帮助。而考林的赏识,更是他一生最大的转折点。

    《阿芙索尔》送到皇家剧院经处理之后,考林先把它交给拉贝克来裁判它的文学价值,他是剧院经理处的艺术行家。

    今天,拉贝克带回了《阿芙索尔》,翻开扉页,“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的名字映入眼帘。

    三年前,他曾拒绝这个穷孩子想当演员的要求,后来,常常从友人那里听到对这个年轻人的夸赞,也许,这是个有志气的年轻人,拉贝克默想着。

    “可是,单凭勇气和热情是不能写出好作品的,创作需要文化,要有灵性……”拉贝克一边想着,一边打开剧本,和往常一样,严肃认真地看着,可刚读了第一页,他那细小的鼻子就已经不满地皱了起来:陈词滥调,词不达意,文理不通……和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冒失,浮躁。看来,他干文学这一行也不行呀!

    可是,再往下读,他那张阴郁的圆脸就逐渐舒展起来,读到最后,他的脸上甚至绽出了笑容。不错,这小伙子是块材料!

    眼睛锐利、嗅觉灵敏的拉贝克像在混沌之中发现了小粒的金子。

    不过,到了顶点要是滑倒的话,就再也没有第二个顶点了;换句话说,机会不会有两次的。

    到了哥本哈根已经三年了。对于这一点,安徒生当然很清楚。

    因此,当他第一次去拜访考林的时候,心情从来没有那么紧张过。

    在这座曾经是西班牙大使馆的豪华宅邸的正中央,有一株大树,那苍翠的枝叶,把整个院子都笼罩了。

    这一次见面,考林很少说话。

    关于《妖精的太阳》剧本的问题,他只淡淡地说:“是的,我看过了。”

    就这样简单一句。

    从这宅邸出来以后,安徒生掉下了两行泪水来。

    事实上,这一天,那个态度严肃、人格高尚的考林,对于安徒生已经有点儿赏识了。

    考林为了使安徒生的生活和求学能够同时解决,便向丹麦国王菲力德烈克六世推荐安徒生为贷款学生。丹麦国王马上就批准了考林的推荐。安徒生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吃一惊。当时他真不知如何表达心里的感激。

    从此,安徒生每个月可以领到一笔不小的金额。同时,由于考林的帮忙,教育机关也给安徒生一个斯兰甘塞尔的拉丁文学校贷款生的资格。安徒生真是做梦也想不到!他从来不敢梦想他会这样幸运,受到这么多人的照顾。

    “考林先生实在是我的第二个父亲!他的孩子,也就成了我的同胞兄弟了。”

    安徒生在自传里这样写着。

    不过,《妖精的太阳》这部悲剧,又以不适宜于舞台表演为理由,被退了回来。但是,这一次的批评和上次不同:“在这个作品中,藏着很多金砂。作者将来很有希望,要是能够认真地学习下去,在学校里完成学业,多多充实戏剧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后,一定能够在丹麦的舞台上发表杰出的作品。”

    得到这样一个鼓励的批评,安徒生内心的激动,已经不是言语所能够表达的了。

    他又再次去拜访考林。考林的话比上次多了些,但还是非常简短。他诚挚的态度,已经深深印入安徒生心坎,使他简直无法抑制住那感动的热泪。

    安徒生临走时,考林对他说:“有什么需要,你尽管写信来告诉我。同时,今后你的生活情形,也一样要经常告诉我。”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已经在他的心里种下了根。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像他那样关心我的幸福,也没有一个人会对我的成功那样地欣慰。我想,即使是自己的父亲,也不过如此吧。他对我的礼遇,使我没齿难忘。”

    安徒生后来在他的自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开学的日子到了,安徒生要到斯兰甘塞尔去进拉丁文学校。

    妈妈:今天是我进拉丁文学校的日子,要是爸爸和老祖母都能看到的话,那有多好!可惜,这已经不可能了……

    安徒生写了封充满喜悦的信给他的妈妈后,就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立刻出发到斯兰甘塞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