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应该尽早对孩子进行智力训练,而且必须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会做游戏的不止人类一种生物——可爱的小动物们也会,我经常看见它们尽情嬉戏。有一次,我看到邻居家的一只小猫在院里不停地蹦来蹦去,一会打滚,一会转圈咬自己的尾巴,甚至一块小石子也能让它高兴地玩上一阵子。我因此深受启发,明白了那只小猫不仅是在玩耍,更重要的是在锻炼自己今后的捕鼠能力。
我认为连动物都知道用游戏的方式锻炼自己,何况人类呢?我开始思考怎样锻炼女儿。为了发展她有用的能力,我认为有必要用这个好方法来教她,而且越快越好。可以说,女儿的早期教育大多是以类似游戏的方式进行的。
女儿刚满六个月时,我在她房间四面的墙上,先贴上白纸,再把用红纸剪成的文字与数字贴在白纸上,让她从小就对这些文字与数字印象深刻,因为她随时都可以看到它们。
在女儿房间的一面墙上,我把猫、蝙蝠、帽子、席子、老鼠、沼泽、狗、猪、圆木这些最简单的词——这些都是孩子刚开始认字时最容易理解也最感兴趣的词汇——整齐地贴在白纸上。
我把从一到一百的数字分成十行贴在另一面墙上,在别处画上乐谱图。因为婴儿听觉比视觉发达,所以我决定首先利用听觉教她ABC,有时我让保姆把我指出的英文字母像唱歌似的唱给女儿听。当然,因为当时女儿只有六个月,最初这些对她而言不过是耳边风罢了。但是,每天坚持还是有效果的。没过多长时间,她就学会字母了。
接下来,我开始用写有字母的卡片教女儿拼音。最开始,我让她看画有猫的画册和图片,同时教她cat(猫)这个词。我一边指着墙上的cat,一边反复把cat读给她听。接下来把c、a、t三个字母挑出来,拼写出cat。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我和女儿进行了这种学习,并适度地、反复地练了一段时间。因为这种方法很有效,小维尼不到一岁半就能看书了,从此,我对她的教育就像顺水推舟,格外轻松。从那时候开始,她就非常喜欢阅读各种书籍了。
女儿爱看书让我特别高兴。当然,在她小时候,我就特别注意让她有针对性地读书。我认为,毫无目的的工作和学习对身体、精神都有害,因此,对孩子来说,有目的的读书非常重要。
维尼很小的时候就写了《和仙女作圣诞节旅行》一书。写作期间,她认真研究了各国圣诞节风俗,参阅了约三十种参考书。她写《和兔子作复活节旅行》时,跟着我几乎跑遍了匹兹堡所有的图书馆,目的是搞清各国复活节的风俗习惯。在写《我在动物园里的朋友》时,想方设法阅读多种关于动物的资料,每天都去动物园。
人们总是对维尼这么小就能写书感到难以理解,他们对她的写作能力惊讶不已,我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这都是由于女儿受到了早期教育,而且,由于这种教育是通过游戏进行的,因此不会给她带来负担,如此不但开发了潜力,还让她学到了知识。
女儿爱学习完全是由于她从有趣的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单从这一点,我就可以肯定,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她。
音乐的魔力
我在上文提到过,在维尼芙雷特小的时候,我就给她听钢琴的声音,训练她的听力。其实,维尼芙雷特幼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钢琴在陪伴她。
她学会字母之后,我便开始教她识乐谱。我经常用做游戏的方式,培养她对音乐的感觉。
有一天,我看见她闷闷不乐地坐在房间里,好像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我走到她身边问:“宝贝女儿,在做什么呀?”她没有回答我。
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胡乱乱想一些忧伤的事情,要么没头没脑的心烦。我当时的想法是,费半天劲问她为什么烦,还不如让她高兴起来忘了烦这回事。所以,我来到钢琴前一会儿高音一会儿低音地敲着琴键,音乐时而低沉、忧伤,时而高昂、欢畅。
不一会儿,维尼芙雷特便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来到我身边。看她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便站了起来,鼓励她自己弹。
她先弹了低音区的几个音,又弹了高音区的几个音,之后又弹低音区,再回高音区。
重复了几次,她满是疑惑地问我:“好奇怪,这些声音的区别好大,这是为什么呢?”
听到女儿这样问,我便一边敲着琴键,一边给她解释。
“仔细听一下,你刚才就像这个音一样低沉。”我边说边敲了下最低的一个音,声音很沉重。
“是的,我刚才确实是这样的,觉得心里沉甸甸的,感觉也似乎是黑色的。”女儿吃惊地看着我说道。
这时,一个高音键被我敲响:“你应该是这样才对。”
“对,这才是我想要的,就像蝴蝶在阳光下舞动一样,多美啊!”她的心情一下子高亢起来,不停地弹着高音区,一边弹,还一边笑。
后来,我跟她说,这就是音乐的魔力,既能像高音区的琴键一样表现出快乐,又可像低音区那样表现出忧伤。我告诉她,人要像高音区音符一样欢快、高亢,做个快乐的人。
日后,她心情一不好,就会跑到钢琴前,弹那些高音区的音符。她说:“音乐会让我沉浸在那份美妙的感觉当中,并从那些不快乐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此外,我还通过和她做游戏教她学钢琴技巧。我们周围的很多孩子都是七八岁以后才开始学音乐的,由于小时候没有听力方面的训练,所以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教孩子音乐时,很多音乐教师每每上来就讲练习技巧,弄得孩子们觉得非常枯燥。当然,技巧的练习很重要,但不能忽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觉。
维尼芙雷特从小就喜欢玩钢琴,我便利用她这一点鼓励她练习。通过我的指导,她很小的时候就能弹出各种曲调,而且她把创作的许多曲子记在笔记本上,和她小时候的照片一起珍藏起来。她长大后,我经常拿出那些“作品”翻着看,觉得挺有意思。
为了让维尼芙雷特对学习音乐有热情,我还想了好多有意思的游戏。例如,我告诉她:乐谱的高音线e.g.b.d.f可以记为“Every goodboy does finely”(每个好孩子都做得很好)的缩写;中间是face(脸);低音线g.b.d.f.a可以记为“Goodboys do finely always”(好孩子们总是做得很好),A cow eats grass(一头母牛吃草)是中间的a.c.e.g。而且,音调也用这种方法教。
我有个朋友,给孩子请了个小提琴教师。一年时间,光教孩子那些枯燥的技巧练习,这使得这孩子极其厌恶音乐,当然就没有学会音乐。我庆幸自己当初没那样教女儿,要不然,她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喜欢音乐了。
用打字机来拼写
在教女儿拼写的过程中,我先用字母卡片游戏教她拼音,再开始教她拼写。并且,我偶然发现:打字机是一种很好的教孩子拼写的工具。
那天,当女儿进来让我教她打字方法时,我正用打字机打字。当天很忙,我就答应次日教她。次日,当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女儿给我看的一张纸时,我顿时兴奋不已。维尼芙雷特用打字机将某首儿歌书中的一页内容打在了那片纸上,虽然既没间距,也没大写,只打了字,但这是她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第一次使用打字机,完全依靠自己的摸索打字,因此,我还是夸她打得非常棒。
此后,我就开始教女儿打字,她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女儿只是将此视为一个很好玩的游戏,也完全没意识到打字是种工作,因此她每天都会打各种故事和诗歌。就这样,维尼芙雷特在还没到三岁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拼写,之后又开始写故事写诗。
不久,我因动手术住进了芝加哥医院。而在那段时间里,维尼芙雷特每天都会从家里寄来她用打字机打的信,我非常感动,我将把这些信保存一辈子永远也不忘记。
之后,女儿每天都会用打字机打德国古今名篇,并不知不觉地记住了。我相信,虽然,并不清楚用打字的方法教拼音对女儿的帮助到底有多大,但这比直接用笔写字,更加有效。
虽然女儿已经学会打字了,但我仍然教她使用钢笔的方法。那时候,调皮机灵的维尼芙雷特什么都想学我。因此当她模仿我写钢笔字时,我借机教她写字。我认为,只要父母有耐心,孩子就能很快地学会任何事情。
打字本来就是一种不用笔的写字方式,因此,会打字的女儿,再学用笔写字就非常简单了,且很少出错。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刚开始书写时都是字迹潦草,字体笨拙,错别字不时出现。一方面在于字的标准概念还未在孩子的脑海中成形,一方面也在于孩子写得不多。但由于女儿在学写字前,已通过打字机接触大量文字,并且标准概念早就在她脑海中留下印记,所以她比别的孩子强很多,虽然她开始写字时字迹也扭曲,但很少出错。
一天,我发现女儿总是犯同一个错,将G写成C,她在被说了很多次之后还是没能改正过来。于是,我就让她用打字机打字。我念G,她打G;我念C,她打C,结果发现她打的一点错误也没有。但当她用笔写这两个字母时,情况就不同了,我念C,她打C;而当我念G时,她还写C。我就让她将打字机打出来的字母与她自己写的进行对比。
当将两张纸摆在一起时,她马上就知道了。
“哦!妈妈,我明白了,G带有一个小尾巴。”
我也非常高兴,看来维尼芙雷特的确没有白玩打字游戏。
女儿刚会写短文时,就按照我的要求每天写日记。因此,她从两岁就开始写日记。下雨天不能出去玩儿的时候,她就会翻开自己的日记,回忆童年趣事。长大后,维尼芙雷特曾对我说:“我将来一定会写部自传,专门讲你对我的教育,而这日记就是最好的素材。”在我看来,随着时光的流逝,不仅她自己认为那些日记愈加有趣,她的子女也会将其视为最有趣的读物。
由于维尼芙雷特对书写兴趣浓厚,因此,她的文字功夫日渐深厚。到五岁时,为《圣·尼古拉斯报》的征文投稿后,她把该报的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同时收入了囊中。
用玩具做学习道具
我知道,我的大部分大学同学,都不喜欢学习拉丁语。我觉得,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小时候没有打下良好的拉丁语基础。所以,我相信,女儿幼小之际给她打下良好的拉丁语基础十分必要,事实上,她还在摇篮里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她拉丁语了。
众所周知,拉丁语是罗曼斯语的鼻祖,是研究学问的必备工具。只要学会了拉丁语,学习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就会十分容易。小维尼之所以小小年纪就能掌握那么多门语言,主要是因为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拉丁语教育。
开始时,我让她通过听的办法来学习拉丁语,因为婴儿的听觉比视觉好很多。现在学校教授拉丁语的办法主要通过图表看规则,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太死板、太机械,而且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女儿四岁时,和一位拉丁语老师曾有过一次交谈的经历,但是那位老师完全没有听懂。事实上,并不是女儿说得不够标准,恰恰相反,她讲得十分好,而是因为那位老师听不懂,他只懂得语法和认字,也就说他擅长书面表达,但不具备良好的听力,所以他听不懂。
我们周围有很多这位老师式的人物,他们学外语时,只懂得看书不会口语,其中甚至有很多人都是拉丁语的大学者。我认为,学习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是会听和说,如果只懂语法规则和句子,那就忽视了语言本身的作用。
在我看来,孩子具备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在小维尼刚开始会说英语时,我用十三国语言教她说“早上好”这句话,她很快便能记住。每天我都会让她,用十三种不同的语言,向代表着十三个国家的十三个不同的玩具,问候“早上好”。
这些玩具有大象、狮子、企鹅、鹰、老虎、鳌鱼等等。有时,她会告诉我,某个国家是鳖鱼,某个国家是狮子,某个国家是大象。这时,我会趁机让她对鳖鱼、狮子这些动物用不同语言说“早上好”。例如,她会对鳌鱼说俄语的“早上好”,对狮子说法语的“早上好”。
此后,我就有意识地教她一些拉丁语的句子,并经常训练她听、说能力,当然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这个游戏就是“翻译家”游戏。在这个游戏里,我让女儿扮演一位出色的翻译家,我扮演一名“外交官”,让房间里的桌子、椅子、门窗扮演成外国客人。她陪同我接见来自不同国家的客人;一开始,我们用英语交谈,当然,说的都是日常简单用语,例如,“你好吗?”“很高兴见到你!”这类简单的句子。我一边友好地和外国“客人”握手,一边说“很高兴见到你”,这时维尼芙雷特就会用不同语言给我翻译。
渐渐地,女儿除了能说这些简单的句子外,还能用多种语言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这些结果来看,女儿能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很容易记住不同的语言。
五岁时,她就能背诵《爱丽库斯》第一卷,而且能记住各个作者五百首以上的名诗。现在,她能背诵恺撒、西塞罗、利维乌斯亚等人的著作的部分内容。
搞清楚词源非常有益于有效学好外语,我是这样认为的。在小维尼很小的时候,我尽力帮她搞清楚词源。现在,她已经积累了多本关于词源的笔记。每次,女儿学到一个新的拉丁语单词,就会直接查出由此派生的现代词语,然后认真地把它们记在笔记本上。但是,这种比较严肃死板的方法我用得比较少,大部分时候还是用游戏的方式。因为我认为,女儿通过不同游戏的方式学习外语的效果是最好的。
我认识一位读小学六年级的小姑娘。一天,她对我说:“我是我们班语法最好的,这次考了九十八分。”
她告诉我说:“Oh,nathin;he never say nuthin bout my school grades。”(他从未对我的成绩发表过任何看法。)我问她:“nuthin,hedon’tnervesay nuthin?”(你们老师是这样教你的吗?)她回答:“I don’t”。(不知道)
这位小姑娘说得英语没有一句是对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成绩再好,也等于一无所知。
趣味游戏,让女儿爱上数学
我用卡片和写字的游戏教会了女儿数数与数字,之后,很快用做生意游戏教她学会了数钱。但是,我发现女儿对数学的兴趣远小于其他方面。我教她算术时,她看起来总是一副无精打采、毫无兴趣的样子。我觉得,在女儿眼里,再找不到比数学更枯燥的学科了。我教她加减乘除时,她甚至感到厌恶。
众所周知,有一些数学知识是需要死记硬背的,比如加法表与乘法口诀,但是,枯燥的死记硬背是女儿最讨厌的。她刚满五岁时,不仅能说多国语言,还在绘画和音乐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当时,她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诗歌与散文,历史、文学与神话知识也达到了一个初中毕业生的高度。但是,遗憾的是,因为对数学兴趣匮乏,所以数学能力看起来很差,甚至背诵乘法口诀对她而言都是一座大山。
这不禁让我担心起来,因为我希望经过培养,她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幸福女孩,全面发展,尽量各方面都优秀。女儿对数学的厌恶容易让她成为一个片面的人。我一向认为,片面的人不可能真正幸福,所以,女儿的情况让我苦恼不已。
可是,我又不能强迫她,因为这样只能增加她对数学的厌恶感,显然行不通。恰好,我为了宣传世界语的优越性,偕女儿赴纽约州肖特卡演讲。正是在这,我幸运地遇到了布鲁克女士——芝加哥斯特雷特女子学校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上有极高明的技巧。
我向她倾诉了我的苦恼,同时介绍了女儿的情况。她说:“你女儿虽然在数学方面有缺憾,但这算不上片面发展,我感觉,问题很有可能出在教法上。是因为你不能讲得有趣,她才不能学得有趣。其实,如果教学者肯动脑筋,是可以把数学教得跟音乐美术一样有趣的,孩子们也会很感兴趣。”
接下来,布鲁克女士传授了我一些数学教学方面的经验,给我举了大量的事例,证明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当天晚上,她的话让我思忖良久,我最终得出结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后,我反思了自己教女儿数学的方法,确实问题重重。要知道,我是懂得利用游戏来教数学,但由于我自己的兴趣也是在艺术、历史与文学上,所以,我可以在教这些时花样百出,让女儿一直感兴趣,保持学习的热情。可由于我本人一直对数学没有兴趣,教女儿时必然也枯燥无比。我想,为了让宝贝女儿学好数学,我必须强迫自己爱上数学。虽然这很困难,但我别无他法。我觉得,为了女儿,我值得付出这一切。
之后,我绞尽脑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唤起她对数学的兴趣。我还专门下工夫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一来可以帮助女儿学习,二来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我有意识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女儿对数学的兴趣。有时,我把豆子与纽扣装进盒子,一人抓一把,看谁的多;有时,吃苹果时,数数核里有几颗籽;有时,在帮女佣剥豌豆时,数数豆荚中有几粒豆。
有一次,我在女儿的各个手指上都点了一个小红点,接下来开始做数学游戏。
我问她:“你手上有几个小红点?”
开始她答不上来。
我接着问:“那你有几个手指头呢?”
她立刻答道:“十个。”
我接着说:“你有十个手指头,每个手指头上有一个小红点,那么,你手上总共有几个小红点呢?”她这时懂了,说:“当然也是十个。”
“那十个去掉五个还剩下几个呢?”我又问她。
她再次糊涂了。
我把她的一只手放到身后,问“你看看,现在是几个?”
“五个。”
我告诉她:“你看,因为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所以,每只手上五个小红点,那两只手上呢,就是十个小红点。藏起一只手,就只剩下五个了。现在你说,十减去五等于几呢?”
“等于五。”“嗯,对了,十减去五等于五。”
慢慢地,我利用这种方法,让女儿知道了十减五,十减二,五加五,五加三等基本的加减法。后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教会了她乘除法。
我问女儿:“一只手上有五个指头,那么,两只手上有几个指头呢?”
她回答:“十个。”
我告诉她这就是乘法,五乘以二等于十。后来,我把她的脚趾也加了进来。慢慢地,她又知道了五乘四、五乘三、十乘二等等。
一天,女儿兴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说:“妈妈,妈妈,我学会乘法了,我知道二乘三等于几,也知道了五乘六等于几,我还知道其他的呢。”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我刚才想了想,如果再加上爸爸,我有两只胳膊,妈妈有两只,爸爸也有两只,我们三个人就有六只,这就是二乘三等于六。我们总共有六只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一共就是三十个,这就是五乘以六等于三十。”
后来,小维尼不但不像以前那样讨厌乘法口诀,还对乘法口诀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不久后,她就能背过乘法口诀了。
因为有了兴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女儿一直都沉浸在数学学习的乐趣之中,接下来,她学会了代数、几何。她对数学的痴迷,让她的数学水平突飞猛进。
戏剧游戏让女儿学会了礼仪
纽约建有儿童的专用剧场,我认为,类似这种建筑物,应当再多建些。因为,喜欢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去模仿电影明星或是戏剧人物,他们都有极高兴趣。
尽管人们对电影的态度并不相同,但我觉得,好影片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所以,我时常会带女儿看一些优秀的儿童剧和影片。回到家中,我就和女儿一起扮演剧中的角色。如果角色太多,人不够,我就会找些玩具什么的出演某些角色。
最终,我发现,这种教育方式有了效果:女儿从中体会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快乐、幽默、勇敢等。而且,通过模仿戏剧和电影中的一些角色,有关与他人交往的礼仪和技巧也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她的日常生活之中。
记得,我有次带女儿看了《国王和他的女儿》这部儿童剧,这是一个讲述了聪明的公主如何戏弄谄媚大臣的故事。从剧院回到家后,我们便开始模仿其中的一个情节:女儿扮演那位聪明的公主,而我呢,扮演一位贪婪的宰相。
开始,我们一板一眼地照着剧中情节演,但后来,女儿就开始自己发挥了。我觉得这正好是她发挥想象力的好时候,就任其继续表演下去。
女儿的神情和动作就和真的公主一样:昂首挺胸,神气活现,而且自有一种华贵雍容。面对我这个奸诈的宰相,她大喝一声说:“宰相大人,你的花招能骗过我父亲——尊贵的国王陛下,但却骗不了我。我可是把你的野心看得清清楚楚,你是想篡位……”
“冤枉呀,公主殿下,老臣一向忠心耿耿,对国王陛下怎么敢有这种邪念呢……”我扮出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答道。
不过,看着女儿那很像一回事的样子,我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太不像话了!不准笑!”女儿真的入戏了,“你既然是大臣,又是宰相,怎么这么轻浮?简直没有教养,不懂礼仪。知不知道?就凭这一点,就可以将你判成死罪?”
我强忍笑意,赶紧恢复诚惶诚恐的样子答道:“对不起,公主殿下。臣真的不是有意的。”
“身为宰相,你难道不知道自重吗?你的一言一行不应该符合礼数吗?整天嘻嘻哈哈,如何服众?如何做公众的表率?”女儿呵斥完,又马上给我上开了关于言谈举止的教育课。
虽然她的“台词”已经和原剧不搭边,但她的神情举止却仍是公主的模样。女儿长大后,人家都说她言行举止高雅大方,还有人跑来问我怎么把女儿培养成这样的。我觉得就是那些戏剧游戏培养了她。
虽然现在的父母,已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严厉地管教孩子了,但我觉得,教孩子们礼数是必须要做的。每次看到那些没有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我都很难过,他们待人太粗鲁了,还满口脏字。要知道,这些孩子长大后之所以这么粗俗,是和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的。现在,大多数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根本就不重视他们的礼仪教育,这直接加大了孩子们融入社会的难度——他们无法与人友善相处,更不善于倾听和交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