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集体奔三:80后生存文化和生活现状写实-80后:事业在迷惘中前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扩招之后

    1999年,全国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春季招生的改革。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历史性地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

    到了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

    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3所。同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

    以上都是国家逐步扩招的措施。国内的扩招,让80后尝到了甜头,那就是高考再也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用担心考不上大学回家种地。但也正是扩招,让80后们在以后升学就业的日子里陷入困境与迷茫。

    天之骄子,这个词不知道曾经让多少年轻人崇仰,天为高,骄为大,年轻人没有不向往的理由。大学生,曾经是多少人仰慕和神往的名词。高考扩招意味着大学不再是个很高的门槛,而是没毛病的人都能进的。速度快得难以置信的扩招,迅速让无数年轻人完成了本来没有的天骄之梦,只是这时候的天骄,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天之骄子的气魄和魅力。

    学生数量膨胀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由于扩招,学生数量急剧膨胀,国内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以前两三个老师指导一个学生,现在一个老师指导30个学生都是少的,还有的指导100个学生,教学质量根本没法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出合格和优秀的学生,还是很难的。一个研究通俗小说史的博士生去应聘,招聘的老师问他从元明到现代通俗小说能否理出一条线来,他的回答居然是“没研究过”。

    硬件设备跟不上

    高考扩招之后,很多大学普遍出现了自习室占不到座位的情况,有的学校的图书馆还会出现早上五六点排队等候开门的景象。由于学生数量陡然增多,教室也显得越来越拥挤,原来二三十人的小班授课变成了几班人同去阶梯教室看视频,原来并不拥挤的自习室开始人满为患,需要早起一个小时去占座,想去图书馆里看看书也需要排队等候。学生数量多了很多,高校里的硬件设备却跟不上,教出的学生难免会质量下降,也就很难保证就业了。

    官场化、商业化正侵袭校园

    随着扩招的一步步施行,高等教育的衙门化、官场化、行政化也越来越严重。现在高校老师评职称、拿奖、拿科研课题,通常没职务就没戏。有些应用学科的老师在外面开公司,教书只是他们的副业,因此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学生身上,甚至很多教师的讲义都可能十几年没有换过。大量官场的诱惑让许多老师迷失了方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日益淡薄。

    就业难

    高校的扩招本是好事,却因为学生数量陡然增多而带来一系列问题,最终落脚到就业上。因为高校扩招,大学生遍地都是,不再是以前备受瞩目的“天之骄子”。一系列的就业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很多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形成很大的落差,而一些学生为了逃避就业,选择继续深造,有的甚至胡乱挑个专业盲目读研,也为以后的研究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高校扩招是把双刃剑,要想让扩招起到良好的作用,还需要对国内的教育进行必要的内部调整,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拓展渠道。

    《奋斗》是个童话故事

    80后是近几年来的时髦话题,从这代年轻人进入社会开始,围绕着他们的质疑、解读和争议就从没停止过。电视剧《奋斗》正是80后生存状态的现实演绎,在播出的时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不断的争议,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许多80后的观众觉得,在这部电视剧里,有太多80后生活的影子,“剧中讲的故事简直就是我们的生活”。关于《奋斗》的台词,也在观众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剧中的对白带有鲜明的80后味道,既不是那种青春剧惯用的京腔,也没有海岩剧的爱恨情仇,更找不到琼瑶的情深意切,很对80后观众的胃口。80后们喜欢里面的对话,喜欢电视剧里青春飞扬的人物,喜欢他们积极的心态。向南和杨晓芸如实反映生活,北京女孩就是特要强,必须占上风,必须是他爱我比我爱他多。陆涛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谁都瞧不起,刚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这劲头。夏琳要强,在爱情中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华子总爱自己倒腾,是北京孩子的典型……

    但很多人表示,并没有从电视剧中看到人物“奋斗”的影子。

    电视剧开篇的时候是这样的状况:一群大学毕业生终于到了拿文凭走入社会的时候,在最后一堂课上,全班同学全体起立,集体朗诵:老师,我们舍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离开,因为我们要去奋斗……本以为这样的对白会把剧情引入一群青年为了理想努力打拼的过程,结果却成了一群年轻男女的情感纠葛:“早婚”、最亲密的女朋友和男朋友暗度陈仓勾搭上了、已订婚的女朋友居然嫁给了最好的哥们儿……

    剧中的几个人整天就在贫,在谈恋爱,却并没有为了理想奋勇前进破釜沉舟。比如陆涛,没毕业就租了个一居室,刚要奋斗,就来了个有钱的爸爸,一下往他卡里打了两千万,这也未免太童话了。杨晓芸买房子,很轻松地就从老妈那里拿来了存折,不费吹灰之力,也显得与80后的现状不太相符。

    对此,编剧石康表示,自己只是想写身边的一群80后,并不是代表整个80后群体。

    而电视剧终归是电视剧,和真正的80后现实生活还存在着许多差距。《奋斗》中的大多数情节只能在电视剧中出现,并不能与现实生活对号入座。比如戏里无论是哪个人的生活,都精彩、顺利得让人羡慕甚至嫉妒。两千万、富家女、豪宅、跑车,他们总是可以很轻易地就拥有目标、事业、机会和爱情,这些离现在年轻人的生活都太遥远。现在年轻人面对的是“找工作”、“买房子”,“养活下一代”等等,根本没有电视剧中的风花雪月。

    看完电视剧,80后们应该懂得,《奋斗》只是一个童话,摆在我们面前的理想与未来才是需要真正去努力和不懈奋斗的。

    误入传销陷阱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近年来,以“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等方式组织传销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严厉打击,可是以暴利为诱饵欺骗他人非法推销劣质或走私商品、大肆偷逃税收的传销活动,发展到今天,其手段更加隐蔽,危害性也更大,而且还有融入黑社会乃至向经济邪教发展的趋势。

    最近两年,传销组织开始向大学生渗透,一些非法传销活动变换手法将黑手伸向初出校园、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仅2007年以来,江西省南昌、新余两地的公安、工商部门就解救了多名被传销组织诱骗的高校大学生。河南省新郑市公安分局最近捣毁一处传销窝点,113名传销人员中有104人为大学生。新郑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介绍,2007年以前查处的非法传销人员以无业游民、农民工居多,而2007年以来参与传销的大学生占到了近八成。

    传销组织之所以把黑手伸向大学生,一来是因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辨别事务真假能力不强,二来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着急找到份工作,很容易误入歧途。

    200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英语系的王梦就差点被传销组织骗走。当时王梦在上大四,很多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王梦自己也很着急。突然有一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高中同学给她打电话,说在广州有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极力推荐她去。王梦听了之后高兴得不知所措,立马买了火车票坐上了去广州的火车。快到站的时候王梦也冷静了下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犹豫了好久才决定放弃这个诱人的工作机会回学校。王梦到学校和以前的同学一联系才知道,这个在广州的同学一直在做传销,还骗过好几个以前的同学,王梦惊得一身冷汗,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掉进陷阱。

    除了经由朋友同学欺骗被迫进入传销组织,还有很多80后大学生直接参与到了组织传销的活动中并成为犯罪活动的主力军,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和毕业之后的上班族都有,对社会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也让他们一步步朝监牢走近。

    2009年底,宁乡县法院在设于中南大学的远程观摩法庭开审一起组织领导传销案,远程观摩法庭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该院400余名师生坐在这里进行旁听。

    该案主犯王江飞在法庭上追悔莫及:“今天来到校园,见到同龄的大学生们感觉很熟悉……我很后悔,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能够继续回校园读书……”

    王江飞在重庆就读某大学时被人引诱加入传销组织后,又将女友拉入泥潭,最后双双站上被告席,此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件的4名被告人都很年轻,均是“80后”,其中最小的冉隆清只有23岁。被告人王江飞和吴鹏、苟华平都是四川平昌县人,而冉隆清是重庆市万州人,是王江飞的女友兼校友。

    检察机关指控,2008年3月份以来,被告人王江飞、冉隆清、吴鹏、苟华平等人组织90余人在长沙市望城县、宁乡县等地区,以推销天津天狮公司的化妆品为名,要求参与者缴纳2800元一份的产品费以获得资格,并按一定顺序组织层次,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依据,引诱、胁迫继续发展他人参加传销活动骗取财物。几个人负责管理家庭和领导传销人员,非法开展传销业务,直接和间接发展下线多名。四被告人非法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在共同犯罪中均系主犯,应当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几名被告人的供述,2008年,苟华平从事传销后发展了自己的老乡吴鹏,吴鹏则喊来了弟弟吴程,王江飞则是吴程发展的下线,随后王江飞又使女友冉隆清加入了传销。他们最先在陕西渭南开展传销,后来来到望城,在望城被打击后又在宁乡死灰复燃,随后发展成了数十人的传销团伙。

    几个人之间不是老乡,就是男女朋友,传销害的都是自家的人。而王江飞之所以从陕西渭南一直跟到了湖南宁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身份证和学生证被上线扣押,他不得不跟着这些人走。

    因家境贫困,4名被告人均没有委托辩护人,由中南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为他们担任辩护。律师们认为,被告人在此案中并没有起到组织和领导作用,他们仅仅负责其所在“家庭”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不是整个传销活动中的核心人物和组织者、领导者。被告人也纷纷表示,他们均是初犯,本身也是受害者,对社会危害不大。四个人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认罪态度较好,具有悔改表现,另外他们也并没有在传销活动中获利多少。王江飞说他从事传销2年,已经欠下别人9000余元的债务,还把父母给的生活费都花光了。

    而在旁听席上,数百名在校大学生也随着庭审的进行而心情跌宕起伏。“如果在他们第一脚踏进社会的时候,心智能更为成熟一点,恐怕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就读大四、马上就要毕业的李同学感慨道。

    庭审中,王江飞一直低着头,他说,自己当初加入传销组织,就是想赚钱回报父母,现在后悔莫及,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而面对专程赶来旁听庭审的父亲,冉隆清当庭泣不成声,她深深地低下了头,说:“对不起,爸爸!”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最后陈述中,王江飞说:“天上没有馅饼掉,地上也没有白吃的午餐。希望对我从轻处罚,让我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一直哭泣的冉隆清则表示:“我不是有心要去伤害任何人。请看在我是初犯的分上,给我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而被告人吴鹏辩称,其实他在传销组织中已经察觉不对劲而离开过,之所以第二次进入组织,“主要是为了把自己认识的一个人带出传销组织,结果才回来没几天就被抓获了。”

    经过合议后,法庭当庭宣判:被告人苟华平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千元;被告人吴鹏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千元;被告人王江飞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宣告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千元;被告人冉隆清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宣告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千元。4名被告人均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王江飞案给所有的大学生敲了一个警钟。那么针对以上类似事件,大学生如何避免陷入传销陷阱,如果误入传销,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对于大学生如何避免误入“传销陷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轻信高薪水、又不要工作经验的招聘信息。

    【2】不要去没有固定电话只留小灵通、手机的用人单位去应聘。

    【3】不要相信用人单位会去车站接人,即使他再求贤若渴。

    【4】不要轻易地去异地面试。

    【5】不要盲目地轻信在街头发布的招聘广告。

    大学生若察觉自己误入传销组织,必须要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将自己的情况和状态报告给学校有关部门、同学或司法机关,寻求法律上的帮助;同时自己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以便尽快及时、安全地脱离传销组织;在必要的时候,要配合司法机关打击传销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于被骗走的钱财或扣押在传销组织内的证件等资料,应向有关司法机关报案,通过司法途径追回。

    考碗一族

    人们经常把安定的生活形象地比喻成为饭碗,如金饭碗、银饭碗、铁饭碗等,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直辖市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公务员是“铜饭碗”,镇街道一级最起码也是“铁饭碗”。公务员在福利、待遇、奖金各方面都非常可观,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是最稳定的职业。

    近年来,持续火暴升温的公务员考试已经在大学校园里“催生”出了一个特别的族群--“考碗族”,“考碗族”指的就是专门准备考取公务员的人群。多数“考碗族”的价值标准是:多考级别高的,多考经济发达省份的,离家越近越好的。

    考碗族主要是80后,他们有的是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有的是已在职场中站稳脚跟的白领骨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狂啃考试书籍,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只为捧一个稳定的“饭碗”。

    很多80后将公务员列为找工作的首选对象,他们普遍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收入逐年升高,医疗、养老都有保障,没有失业压力。面对如火如荼的公务员考试,不少“考碗族”甚至甘愿放弃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开出的高薪聘请条件,孤注一掷只为谋得公务员的名额。

    公务员的职业安全、稳定,只要不犯大错误,一般不会失业,工资财政按时拨款、按时加薪,绝对有保障,养老金、医疗保险等一切都能按时发放。正是这种安全、稳定、保障吸引着80后的眼球,哪怕一辈子当个小职员也心甘情愿。公务员考试正以巨大的魅力使得“考碗族”日渐壮大。“考碗族”也并非没有其他就业机会,即使很多新兴产业甚至民营企业所开出的报酬已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但他们还是放弃了一些几乎唾手可得的职位,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报考公务员的茫茫人海。

    公务员考试之所以这样受人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就业难。随着金融风暴的影响日益加剧,就业难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每年都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而对上班一族来说,大量公司倒闭或者裁员,也给自己带来了很严重的危机感。

    随着报名人数屡创新高,公务员考试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削尖了脑袋往公务员队伍里钻的“考碗族”以“不考上不罢休”的口号往前冲,但是最终能不能“鲤鱼跃龙门”也未可知。由于考试竞争激烈,绝大部分的“考碗族”通常最后只能充当“炮灰”。因此,“考碗族”也被网友戏称为“最悲情”的一群人,幸运儿往往寥寥无几。

    专业考碗族

    小刘是典型的“考碗族”,她2008年毕业于湖南某大学,学习法律的她一门心思想进政府机关,2008年就整整参加了6场公务员考试,可惜都败走麦城。2009年8月,小刘的男朋友考上了广州市里的公务员,小刘便随他一起来到广州。目前小刘又在准备2010年的公务员考试,虽然经过数次历练,考试经验丰富了不少,但对于下次考试,她还是不敢抱太大希望,只能尽力而为了。对于为什么要热衷于“考碗”,小刘的回答很实际:公务员工作安稳,没失业压力,在失业率高涨的今天,“考碗”是她唯一的选择。而小刘的母亲就是一名公务员,这对她的就业观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那个小县城,公务员是让人很羡慕的职业,轻松、稳定、有更多精力照顾家庭,很适合女孩子。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花费也不小,报名费每次100元,资料费300元左右,笔试培训费500元左右,面试培训费1000元左右,还有去各地的交通费、住宿费接近1000元,总计3000元左右。这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毕业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小刘语气坚定地表示,她会将“考碗”进行到底的!

    弃薪“考碗族”

    莉莉2007年从浙江某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广告公司,月薪由当初的1500元提高到现在的4000元。但她一点都不开心,经常感到压力很大,活得很累。当初莉莉是冲着自己大学学的广告这个对口专业去的,没想到进去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高强度脑力工作,经常要加班加点,一日三餐没准点,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压力很大。

    虽然朋友介绍莉莉去一家待遇更好的广告公司,但是思前想后,她还是打算换个压力相对小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考虑到自己成家以后,公务员不但收入比较稳定,也能更好地照顾到家庭。于是,她决心加入“考碗族”,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去挤独木桥。

    学生“考碗族”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小敏为了公务员考试,主动放弃了考研。她每天把日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早上7点起床,到晚上10点熄灯,除了看书做题,没敢把时间浪费在娱乐休闲上。小敏表示,自己明年就要毕业了,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还是觉得公务员才是不二选择。小敏每天都会抱着《申论》、《行政能力测试》等参考书往图书馆里跑,不敢放松下来。小敏说,她的父母也一直希望她能成为一名公务员,他们觉得公务员工作安稳安逸,也适合女孩子。

    理性““考碗族”

    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小罗,“考碗”经历要比其他人轻松潇洒得多。他表示,捧不捧得上“碗”无所谓,重要的是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和兴趣爱好相符的工作。小罗去年毕业,一直希望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够学以致用。如今,他在一家银行工作,收入不错也很稳定。小罗表示,自己对现在工作和生活的状态都感到很满意,属于跟风加入了所谓的“考碗”大军,并没有很认真地看书,只是多做了几套题而已。小罗表示,公务员并不是他职业生涯唯一的选择,只不过想给自己提供更多机会。如果真能抢到饭碗当然好,即使没有如愿,就权当为自己积累经验了,不会过分在意。

    在经济不景气、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很多人完全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去考相对稳定的“公家饭碗”,其实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其实公务员所在单位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内在竞争与压力,众多“考碗族”由于经济环境原因而忽略自身特点和优势,一味地去考这些单位是不可取的。另外,公务机关办事严格讲究程序,晋升按资排辈,有些人进去之后才发现不合适,再转行就很难了。上班一族害怕裁员,其实是自身能力不够强,企业不会放弃有能力的人,在危机面前更会珍惜人才。同样,任何单位也不会养没有真本事的闲人。如果不幸被炒鱿鱼,80后不妨趁机充电,为下次择业做好准备。

    对于是否加入“考碗”大军,专家表示:适合自己的才是“金饭碗”。在做决定之前想清楚自己追求什么,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穷忙族

    “穷忙族”原意是指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但是随着“穷忙族”的队伍不断壮大,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的“穷忙”人群。穷忙族并不是失业者,全职上班族也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

    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忙碌是正常现象。但有的人忙得充实,有的人却忙得很疲惫。“穷忙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天脚不离地的忙着,甚至超时工作,却不知忙些什么,为什么而忙。他们看不到效果,也看不到希望。甚至有些人迫于生计或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身兼数职,每天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充实自己,不但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职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弱,到头来只能是一场忙碌一场空。

    对于“穷忙族”,有人还在网上列出了“穷忙菜单”:

    【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看不到前途;

    【2】一年内未曾加薪;

    【3】三年内未曾升职;

    【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5】积蓄少,无力置产;

    【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8】忙得团团转,一停下来就有罪恶感;

    【9】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还得工作;

    【10】老是计划干一番事业,但总是忙不完手里的事情。

    在这10项中,如果有3项或3项以上与之相符,就属于“穷忙族”的一员。

    看起来工作很“忙”,翻翻钱包又“穷”,近几年,很多年轻的“80后”白领揣着瘪瘪的钱包纷纷把自己降格为“穷忙”行列,每天超负荷运转,却难以有积蓄。

    许先生是一名公司主管,工作繁忙、手机24小时开机,当然相应地工资也很高。许先生把自己归为“穷忙族”的一员,称自己虽然工资高,但赚的都是辛苦钱。既然工作已经那么辛苦,当然要好好犒劳自己,因此许先生拼命赚钱,也拼命花钱,开销和收入是成正比的。年前许先生的许多朋友都换手机了,而他的手机已经用了快半年,于是他又花重金选购了一部手机,不久之后听说这款手机已经降价很多,就又准备重新购买一款新的手机。许先生每月在爱车上也要花个三四千元,为了缓解压力,他每个星期还要去酒吧玩一次,有时候叫上公司客人,有时候叫上朋友同事,他特别享受买单时众星拱月的感觉。许先生总是忙着关注手机、爱车、应酬,钱自然也留不下。表面上工作忙、工资高,但实际上是个高薪穷光蛋,张先生自嘲地称自己为“消费奴隶”。

    空姐的收入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很不错的,王小姐就是一名空姐,基本工资、加班费和奖金算到一起,每月收入可观,然而她却也是个“穷忙族”。王小姐经常是飞得很累,还要忙着加飞,有时一些小感冒她都不请假,为的就是能多积累点财富。可是即便奋力赚钱,她仍然总是没等下个月工资到账就早已囊中羞涩了。王小姐说:“因为职业特殊性,每月化妆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必不可少的。同机舱的其他同事用的都是国际一线品牌,我自然也不能落后。”王小姐每个月花在化妆品上的钱就近千,服饰装扮更是高达两三千。加上平时的一些娱乐活动上的开支,王小姐每个月入不敷出。虽然总是“月光”,但时间长了王小姐也就习惯了,她每个月都会关注大品牌的最新消息,特别是看到别人在用新品而自己没有买到,心里会觉得很难受。

    穷忙族中年轻人居多,尤其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80后年轻人。有专家表示,刚参加工作的3到5年中,穷忙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是这种穷忙绝对是阶段性的,如果处理好的话,穷忙最多只是忙3到5年,而且这段经历还会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帮助。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必须有一个追求的目标,获得一种价值感。如果几年后的工资还是只能让你穷忙,那么就应该考虑用这些积累换一个平台,去摆脱“穷忙”状态。

    别靠消费解压

    有些穷忙族为了摆脱窘境,往往靠消费解压,其实这种减压方式并不恰当。消费确实可以带来短时的刺激,但是消费之后,资金上的缺口更让人感觉空虚。为了花钱而赚钱,为了存钱而加班,只能越忙越穷。如果真的想减压的话,80后最后还是多去运动运动,不但经济省钱,而且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翻身关键是理财

    “穷忙族”不妨把自己的空余时间用在理财上,可以把自己的工资先分成若干份,可分为吃、穿、住、行、用、买保险、应急、存款等,然后合理分配收入,并且把实际花费一一记载下来,如果某项超出预算,下个月就要尽量减少该项的支出。总之要对自己的收入支出明白且做到收支合理。

    安排好时间

    时间管理是在工作中很重要的环节。开着MSN,上着QQ,MP3中还播放音乐,这些都可能影响工作效率。穷忙族要对时间有科学的管理,在每一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要做到有规律,有顺序,才能摆脱“穷忙”状态。

    做好你的职业规划

    初入职场的人在工作时间上需要规划,职业也需要规划。“穷忙族”之所以穷忙,原因很多,但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点,即对未来并没有良好的规划。于是当公司客户调整战略、家庭生活产生变故、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环境等情况出现时,常常被弄得措手不及,导致工作失误,境遇急转直下。因此每个人都应当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制定明确的人生和工作目标,目标和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按照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实现目标。必要的时候找个职业规划师,把自己的资源盘活起来,以后也许会很忙,但是不会再穷了,自然也就摆脱了“穷忙”。

    麦兜族

    “麦兜族”一词源于动画片《麦兜的故事》中那可爱平凡、乐观积极、脚踏实地的小猪--麦兜。麦兜族不靠父母,乐观向上,不拿、不要、不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为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而拼搏。因不愿意“蜗居”,80后年轻人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战,这就是“麦兜族”。

    “麦兜族”指的是购房阶层的弱势群体,主体是8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是一群出生在80后的平凡小人物。与“富二代”截然不同,“麦兜族”是草根阶层的代表。“麦兜族”没有显赫的家境,辛苦地在城市奋斗,为生计奔波,凡事亲力亲为,购房、买车的梦想都得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来实现。身为“麦兜族”,他们在期待房价降低、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的同时,也不是坐等房子从天降,而是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实现自己的购房梦想。

    25岁的“麦兜族”小方是一位小学教师,由于生长在农村,迫切希望在城市扎根。前两年家里帮小方介绍了一个女朋友,结果对方拒绝了,原因是,他一个月只有2000多元人民币的工资,又没房没车,养不活一家人。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奋发努力,发誓一定要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大学毕业至今六年时间,他省吃俭用,尽量不买新衣服,就连朋友结婚赴宴也是能推就推,今年终于攒够了买一套房子的首付资金,也终于找到了在城市的归属感。他虽然为此沦为“房奴”,但还是很开心,因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而80后的小林是某公司的经理,待遇也还可以。他表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努力赚钱,按照他现在的工资待遇,不吃不喝七年才能买一套30万元的房子。对于买房子,小林说:“城市的房价可谓一日三涨,高得吓人,但爸爸妈妈养育我、供我上学不容易,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向他们伸手要钱了,凡事得靠自己,要独立创造自己的生活。”对于以后的生活,小林表示自己很有信心。

    不依靠父辈们支持,不再伸手向家人要钱,虽然生活与工作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麦兜族”总是保持着像动画片中麦兜一样乐观、不屈服于现实的精神。一种不等、不靠、不要的精神成为判定当今“麦兜族”的标准和特点。

    80后的“麦兜族”凭借自身脚踏实地的奋斗在大城市里谋得容身之所,他们没有父辈的人脉关系可依靠,工作以后决不再向家人伸手要求物质帮助,不少“麦兜族”还要定期寄生活费供养父母,各方面的压力很大。

    “麦兜族”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楼价的普遍虚高和恶意炒作,使得一所房子成为80后年轻人为之奋斗的最大梦想。“麦兜族”的形成与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年轻人来说,在城市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并不容易,但他们认为只要踏踏实实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另一方面,“麦兜族”是在一个物质相对不富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有着强烈的自食其力、坚强乐观的精神和能力。不管是在实现自己购房梦想的过程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更能经受挫折,对未来和自身发展充满自信。

    “麦兜族”这一群体都很积极乐观。虽然巨大的生活压力时常让他们喘不过气,但“麦兜族”总保持着动画片中麦兜的乐观精神,他们不向现实屈服,困难挫折不能磨灭他们简单而美好的梦想。他们在残酷竞争中从容生存,努力寻找自己的生活轨迹。

    “麦兜族”最渴望一所房子,他们希望能打拼出一番天地,在大城市扎根是他们的终极梦想,因此他们或身兼数职存钱筹备首付,或省吃俭用拼命供房,全身心为一所房子而奋斗。

    麦兜族努力奋斗的精神可嘉,但要面对的问题也很多。在城镇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可以由双方父母做后盾,由父母出首付或直接全款买房子,而大量农村学生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因此导致很多农村80后扎根城市,结婚生子,成为麦兜一代、麦兜二代,也被称为“贫二代”。他们生在改革开放后,在物质充足的社会和父母的宠爱中成长,生活顺风顺水,踏入社会后才发现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如此困难,以至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还无法拥有住房,和富二代、官二代相比,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受挫,甚至感觉被时代发展大潮抛弃。而麦兜族最大的问题在于贫穷,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上学时就经济紧张甚至靠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后找工作难,买房更难。他们由于起点低,被剥夺了很多机会,成为的弱势群体。因此,对于麦兜族以后的发展,还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注与国家政策上的全力支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