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裂-亚洲(2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雷诺夫人把药水倒进水池的时候,她惊恐地发现液体冒泡沸腾起来。雷诺夫人意识到这极有可能就是一起针对国王的阴谋,于是立刻叫侯赛因出来看。当看到克罗米水槽的表皮都被蚀掉的时候,侯赛因大吃一惊。他知道,这种药水中含有强化学酸剂,他要是用了这种药水,一定会在极度痛苦中死去。

    这起阴谋虽然最终没能危害到侯赛因,但却也始终没有发现将药水掉包的凶手。事情发生后,侯赛因明智的决定换掉全部家庭佣人,并且另外弄了一个新药箱。

    这起事件后不久,宫廷内又发生了毒死猫的奇怪事件。安曼有许多半野半家养的猫,王宫里尤其多。一天,侯赛因在庭院里散步时发现了几只死猫。他不经意地向一位宫廷官员提起了此事,马上引起了这位官员的高度警觉。因为在这之前,这位官员已经发现了另外几只死猫,通过对死猫尸体的检验,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被毒死的。

    根据这一线索,侯赛因的保镖们又侦破了一起由大马士革策划的企图用有毒食物毒死国王的阴谋——宫廷厨房的一位名叫艾哈迈德·纳尔纳的助理厨师被叙利亚情报机构收买,他们让他找机会在侯赛因的饮食中下毒,干掉这位约旦国王。在死猫事件发生前,此人已经被监视了一段时间,作为预防措施,宫廷侍卫们不允许他接近国王的食品。然而艾哈迈德急于想得到完成任务的巨额报酬,便拿猫来做试验,以确定正确的用药量,结果导致阴谋暴露。

    由于侯赛因的性格喜欢冒险,对于一些刺激的极限运动非常热衷,比如高山滑雪、驾驶飞机、海上冲浪等等,所以他经常离开宫廷住所。在死猫事件发生的一年后,一次侯赛因和他的朋友雷诺外出,打算去海边冲浪。

    然而就在途中,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凶手显然做好了了必死的决心,不顾保镖和士兵的存在,强行冲向侯赛因,并且向他开枪。不过因为距离的关系,三发子弹全部打偏,不但连侯赛因的衣角都没有打到,也没有击中任何一人。而凶手则被警卫当场打伤手腕,逮捕入狱。

    在侯赛因的王储和国王生涯中,所经历的凶险和阴谋多达几十起之多。50年代到60年代间,约旦的多名军官曾多次发动军事政变,企图推翻他这个国王,但最后都没有能够成功。1970年的“黑九月事件”后,巴勒斯坦人曾数次策划暗杀他的行动,但也都被他一一躲过。80年代到90年代间,曾经发生过国王游艇遭到导弹袭击等谋杀事件,但最后都让他逢凶化吉。

    如果说巴勒斯坦的领导人阿拉法特被人们称为“不死之鸟”,那么这位约旦的国王侯赛因就是当之无愧的“九命猫王”。这位性格刚毅、兴趣广泛、爱好惊险和富有刺激性活动的国王,就如同拥有九条命的猫一样,在一次次的阴谋和暗杀中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二、侯赛因的一生

    1935年11月14日,侯赛因·哈希姆家族的第三代约旦统治者侯赛因·伊本·塔拉勒降生在安曼紧靠拉杰哈丹宫的房子里。他的诞生对于哈希姆家族而言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祖父阿卜杜拉在侯赛因出世后,自豪地驱车穿过安曼欢呼的人群,前往清真寺,感谢上帝赐给他一个孙子,哈希姆家族在约旦的地位是安全的,家族已经后继有人。

    哈希姆家族是伊斯兰教祖穆罕默德的嫡系后裔,因此是伊斯兰最尊贵的家族。他们是从伊斯兰教祖的女儿法蒂玛和她的丈夫阿里那里沿袭下来的,这支血脉延续了近14个世纪。他们被称为“谢里夫”,这个词是尊贵的意思,表明他们是伊斯兰教祖的后裔。

    侯赛因自幼深得祖父约旦开国君主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的宠爱。5岁时,侯赛因进入安曼伊斯兰经学院读书,后就读于安曼一基督教教会中学。1949年,阿卜杜拉曾经想让他进哈罗公学,这所学校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母校,极其著名。但是最后还是决定送侯赛因进亚历山大的维多利亚学院,这是一所英国公立学校,既教阿拉伯文,又教英文。此时的侯赛因已经开始经常随祖父阿卜杜拉一起出席一些大型社交活动。

    1951年7月23日,侯赛因随祖父阿卜杜拉前往耶路撒冷清真寺进行星期五祷告仪式时遭遇刺杀,阿卜杜拉遇刺身亡,而侯赛因也被击中,但因为子弹只是命中他胸前佩戴的大勋章,才得以幸免于难。祖父阿卜杜拉的死完全改变了侯赛因的生活,阿卜杜拉死后不久,他就被立为约旦王储。随后,被送往英国深造。

    1952年8月11日,执政刚满1年的塔拉勒国王因患精神病退位,尚未成年的侯赛因被立为继任国王,此时他仍继续在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克伦威尔皇家空军学院学习。1953年5月2日,侯赛因回国正式加冕登基,同时成为约旦陆海空三军的最高统帅。

    作为一国之君,侯赛因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生活并不奢华。侯赛因一生中总共结过四次婚:

    第一个妻子名叫迪娜·阿卜杜拉·哈米德,是哈希姆家族的一位公主,侯赛因的远房表姐,比他大七岁。他们在英国一位朋友家结识,当时侯赛因在哈罗公学学习,迪娜则是剑桥大学学生。两人在1955年4月19日结婚,婚后,侯赛因对迪娜经常参与政事不满,两人因感情不合于1956年秋分手,留下一女阿利亚由侯赛因照管。

    第二个妻子名叫穆娜,穆娜原名托妮·加德纳,是英国驻约旦军事顾问团沃克·加德纳中校的女儿。婚前,托妮改信伊斯兰教,并取阿拉伯名字——穆娜·侯赛因,意为“侯赛因的希望”。两人在1961年5月25日举行婚礼。婚后,穆娜生了两男两女。

    第三个妻子名叫阿利娅,是一个巴勒斯坦姑娘。两人在1972年共结连理,生有一儿一女。但不幸的是阿利娅在1975年一次飞机失事中身亡,侯赛因受到很大刺激,一度精神不振。

    第四个妻子名叫丽莎·哈拉比,是一个黎巴嫩裔美国姑娘。阿利娅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6年,侯赛因在约旦和丽莎邂逅。丽莎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1977年在约旦皇家航空公司工作。因为两人都酷爱飞行,所以很快,这对拥有共同语言的男女在1978年6月结了婚。丽莎也改信伊斯兰教,并改名为努尔·侯赛因,意为“侯赛因之光”。婚后,丽莎为侯赛因生了两男两女。

    在就任国王后,侯赛因于1956年3月宣布解除英国人约翰·格拉布将军的约旦陆军参谋长兼“阿拉伯军团”司令职务。1957年3月宣布废除《英-约同盟条约》。同年下令解散全国一切政党。1958年2月5日与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一世决定两国结成“阿拉伯联邦”,他任联邦副元首。同年7月费萨尔王朝被推翻后,联邦于8月解体。1974年11月,他在拉巴特第7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1988年7月宣布脱离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行政和法律关系。1989年2月与埃及、伊拉克和北也门等4国组成阿拉伯合作委员会。

    对约旦国内,侯赛因主要依靠贝都因部族进行统治。1989年11月,约旦举行议会选举,此后开始逐步解除为期20年的军事管制,释放政治犯,放宽对新闻的控制。1990年4月10日他声称要保证约旦各党派的独立性,准备开放党禁。

    对外,侯赛因奉行亲西方政策,谋求中东问题的政治解决。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他提出“以领土换和平”的原则,主张在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的基础上解决阿、以之间的问题,被认为是阿拉伯国家温和派的代表。

    1988年底,他宣布约旦断绝与约旦河西岸的行政和司法关系,重申巴解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积极推动中东问题的和谈进程。他反对大批苏联犹太人迁往以色列。

    1990年7月中旬,他提出警告说,由于苏联犹太移民的不断增加,中东可能爆发战争。

    1994年7月25日,他同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正式签署了一项和约。之后又积极参与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为巴以达成希伯伦协议、拯救哈马斯领导人马歇尔、释放哈马斯精神领袖和创始人亚辛及其他领导人做出了贡献。

    1998年10月巴以双方在美国怀伊庄园谈判陷入僵局时,正在美国进行癌症治疗的他应克林顿的要求,不顾化疗后的强烈不适,拖着憔悴的病躯前往谈判地,以自己的威望及同亚西尔·阿拉法特和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特殊关系进行劝解,促使双方最终达成《怀伊临时和平协议》。

    在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方面,约旦同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及海湾地区一些国家的关系都曾一度紧张过,特别是1970年“黑九月事件”和1990年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后,不少阿拉伯国家同约旦断交,海湾国家亦切断了对该国的援助,但由于侯赛因每次都能及时调整政策,千方百计同这些国家改善关系,使约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以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侯赛因一生中能在大国争夺和各种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随机应变能力。国内形势紧张时,他就宣布实行紧急法,解散政党,把控制政局作为首要任务;局势一旦缓和,他就扩大民主,推行改革,把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从70年代起,他把发展民族经济置于优先地位,实行“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政策,放宽限制,鼓励私人投资,积极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抓工农业基础建设,促进教育、旅游事业发展,扩大劳务出口,使约旦经济发展很快,一度令约旦获得了“中东经济奇迹”的美誉。

    侯赛因性格刚毅,兴趣广泛,爱好惊险和富有刺激性的活动,如打猎、滑雪、赛马、赛车和驾驶飞机,也喜爱摄影。平常非常注意看报、听广播和看电视,以从中了解国情并掌握政府部门是否有腐败现象和官僚作风。他还常同家人一起出现在公共场所,同普通百姓拉家常,不准卫兵干涉。

    在去世前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同努尔王后及4个子女生活在安曼西郊的仅有6间卧室和一个能容12人的客厅的“和平门宫”。虽然它有重兵把守,但百姓在节假日常到附近游玩,他指示卫兵不得阻拦和驱赶他们。搬到“和平门宫”之前,他把“哈希姆宫”捐给了孤儿,他从祖父那里继承的另外两座宫则成了宫廷要员及顾问的办公的场所,常有百姓到这里提出一些生活和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工作人员都能按照他的命令,尽可能地给予满足。他在伦敦还有两座行宫,1993年,他将其中大的一座卖得800万美元,用于修缮阿克萨清真寺。

    1999年2月7日,他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3岁。2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及世界约50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在约旦首都安曼为他举行的隆重葬礼,联合国还为他的去世举行了特别会议,以纪念他为世界和平事业,特别是中东和平做出的突出贡献。

    死亡之旅——阿基诺之死

    一、血染机场

    2010年6月30日,菲律宾当地时间中午(格林尼治标准时间30日下午4点),菲律宾已故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的独子、议员贝尼格诺·阿基诺三世在一处海滨公园宣誓就任该国第15任总统。

    在27年前的1983年8月21日,他的父亲贝尼格诺·阿基诺一世(以下简称阿基诺),为了领导反对独裁者马科斯的政治运动,只身搭乘飞机从流亡了3年之久的美国重新踏上了菲律宾的土地。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就在阿基诺从机舱中走下来的时候,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事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发生了。贝尼格诺·阿基诺一世当场身中数枪,不治身亡。

    这一光天化日之下发生的政治谋杀事件立刻震惊了整个世界,也成为马科斯独裁政府倒台的催命符。阿基诺用他的鲜血和生命,结束了菲律宾长达20年之久的独裁统治,为菲律宾人民换来了如今的民主和自由。

    时间回到1965年,这一年,33岁的阿基诺在政治上已经拥有了不菲的本钱。虽然年轻,但他在菲律宾政坛的资历却一点也不浅薄,在参加这一年举行的菲律宾总统大选之前,他曾经在打拉省康塞普西翁市担任过4年的市长职务,其后后在打拉省当了4年的副省长,并在任期结束后被当时的菲律宾总统马卡帕加尔聘为特别顾问。

    对于阿基诺而言,他这十几年来的仕途不可不谓是少年得志、一帆风顺、坦荡光明。然而,就在1965年,他人生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一个将彻底改变他政治生涯和人生轨迹的人出现了。

    这个人名叫费迪南德·马科斯,生于菲律宾的北依罗戈省。马科斯当时比阿基诺年长15岁,同样是来自菲律宾北部显赫的大家族,父亲也是参议员,母亲也是教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马科斯加入了抗日游击队。在战斗中,他机智灵活,善于应变,英勇果断。但也曾被日军俘虏,在由巴丹至中吕宋的“死亡行军”中幸免于死,脱逃后成为菲律宾著名的抗日领袖。

    1945年春,马科斯被麦克阿瑟将军任命为北吕宋八省行政官,获上校军衔,有“抗日英雄”之誉。他自言曾在贝桑格·帕斯单枪匹马击溃50名日军”,是“菲律宾历史上受勋最多的战士(32枚勋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