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选择-忽略过去,坏记性是幸福的法宝(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是更多的人明白的生活真谛是:忘记过去,拥抱新生。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会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痛苦。因此,有的人郁郁寡欢一辈子而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但是有的人却依旧过得很开心,因为他懂得生活的幸福更多的来自于自己的心态,而忽略过去,拥有一个坏记性是得到幸福的法宝。

    原谅别人,其实是善待自己

    人生一世会接触很多人,也会与很多人有往来,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人不淑让自己受到伤害,但是不同的人对待同样的结果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面对别人的错误无法原谅,一辈子都念念不忘,这样折磨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折磨自己。但是有另外一种人,他们懂得宽恕,他们在面对别人的错误时选择的是原谅,这样不但让别人感觉轻松,也会让自己感觉到幸福,其实原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民国初年,正是军阀割据的时代,一位高僧受当地驻军大帅的邀请去赴宴。席间,高僧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竟然有一盘菜里有一块“猪肉”,这个时候高僧的徒弟也发现了,于是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而高僧看到徒弟的举动后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再次翻了出来,他想让大帅看到厨师的失误,高僧再次把肉遮盖起来,然后在徒弟的耳畔轻声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那么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高僧的话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会结束后,高僧就辞别了大帅回寺庙去了。在归寺的途中,徒弟对宴会上师父的行为依旧不明白,于是忍不住地问道:“师父,宴会的厨师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我想把那块肉翻出来让大帅看到后惩罚他,你怎么就是故意掩饰着不让我说呢?”

    高僧看了看徒弟微笑着说:“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所以要学会原谅。如果刚才我们看见厨师的行为而告知大帅,那么他看见了猪肉,就可能在盛怒之下严重惩罚厨师,而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相比之下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人生一世,因为别人的无心或无意都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不管别人出于什么目的,既然伤害已经造成了,而且也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如果想要自己过得幸福,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忘记。原谅别人的过错,忘记别人的伤害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一个人可能因为别人的过失或错误而整日心神不宁,这样不但影响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影响自己看事情的心境。事情既然发生了,而且已经造成伤害了,那么就成了既定的事实。与其责备别人,纠结别人的过错,还不如坦然面对,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这样不但谅解了别人,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善待。因为原谅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放下负担,感觉到很幸福。

    信徒们在教堂里做完祷告后接受牧师的问话,牧师问:“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经过刚才的祈祷,到目前为止有多少人已经宽恕了你们的敌人?”

    信徒们听完牧师的话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只有一个老太太对牧师的话无动于衷。

    牧师看到那个老太太不解地问道:“琼斯太太,你为什么没有举手呢?难道有什么原因让你无法原谅你的敌人吗?”

    琼斯太太抬头看了看牧师,然后面带笑容地回答:“我不举手是因为我根本没有敌人啊!”

    牧师听了琼斯太太的话就更加惊讶了:“琼斯太太,请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琼斯太太平静地说:“我已经98岁了。”

    牧师听了琼斯太太的话很受感动:“噢,你是我见过的所有人中最了不起的一个,现在请你走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到现在这么大岁数了却连一个敌人也没有。”

    琼斯太太走到台前微笑着说:“为什么我没有敌人,这其中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因为我比他们都活得更长久而已。如果我把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去跟自己较真,仇视身边的人,那么我想我不会活这么久,好心态才是健康和幸福的基础。我一生遇见很多伤害我的人,但是我选择去忘记他们,这样不是要显得我多么大度,而是一种善待自己的表现。如果我因为一件事情纠缠不清,放在心里很多年,那么我想我一辈子都会活在痛苦里,而且也不可能如现在一样这么健康、这么幸福。”

    很多人懂得善待自己,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懂得善待别人,因为世人的生活环境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不是鲁滨逊式的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实社会难免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而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和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却是幸福的关键。有人对别人的过错纠缠不清而不知道要怎么去原谅别人,让别人累的时候更累的是自己,一旦有一天放下所有的积怨后就会发现,原来幸福真的很简单,就是原谅别人、善待自己。

    一对老夫妻住在寺院的旁边,他们上下山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一头牛。平日里老人和妻子很爱护他们的那头牛,甚至把牛当做了家中的成员,从未想过用它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生活所需。夫妇俩没有儿女,虽然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那头牛,但是他们却感觉很满足,他们的日子过得安宁而详和。

    一天清晨,老人起来后就发现牛不见了。他很担心牛被人杀了吃掉,于是老人为丢失的牛做祈祷,希望有一天它能够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的身边。不久之后,老人得知那头牛原来是被山下的一个年轻人偷走了。老人当时只想知道牛的生死,至于在谁家是无所谓的事情。后来,年轻人的家人带着年轻人来到了老人的家,老人知道牛已经被年轻人卖给了一个肉贩子,牛被杀是无法改变的事情了。年轻人的家人表示愿意赔偿老人的损失,而老人并没有责怪偷牛的年轻人,而是把他叫到跟前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虽然恶劣,但是不能成为让我们变成坏人的理由,我不要求你偿还一头牛给我,我只是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会做一个踏实、善良的人。做一个守本分的人比做什么都要强。”

    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后觉得很愧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虔诚地改错,并且劝诫不少人改邪归正,每一次劝诫别人的时候他都会讲自己的故事。他经常对别人说老人的原谅让他感觉到生活的阳光,让他很轻松,他会以自己的经历来教育后人。

    之后老人再谈到这件事时说:“如果我不原谅他,那么他就不会懂得领情,也不会明白原谅他的原因。我想如果我不原谅他,我的心里也不会好过,因为这件事会影响我的生活,我也会因为自己的耿耿于怀而生活得不幸福,所以我原谅了他,也等于是安慰了自己。”

    人生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而聪明的人选择幸福的方式之一就是原谅别人,善待自己,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以德报怨的非凡气度

    《论语·宪问》中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中国人把“以德报怨”当做一种传统的美德,事实上以德报怨也是一种幸福的选择。以德报怨体现的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学识,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感情,一种坦然放下的胸襟和气度。懂得幸福的人会懂得以德报怨的效果。

    卡尔是一名经营瓷砖的商人,由于跟一个对手竞争使他的公司陷入了困境,资金周转不开而且人心涣散。对方的公司为了打倒卡尔的公司,四处散布谣言说卡尔的公司不可靠,而且他们的瓷砖质量不好,因为生意不好而使公司陷入关门歇业的境地。即使对手如此诽谤卡尔,但是卡尔在和朋友谈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依旧说他不认为对方的诽谤会让自己的生意陷入两难的境地,他只是对这种无中生有的事情感到很生气。

    卡尔对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如此的大度是因为受一件事情的启发。卡尔在一天早上去参加一个牧师的祷告,当天牧师的祷告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为难自己的人。卡尔把牧师的话记在了心里。紧接着周五的时候,由于竞争对手的使诈让卡尔失去了一份25万元的订单,他本来很生气,但是想到牧师的话就不那么计较了。而且很快他便得到了福报,就在他郁郁寡欢的时候,他无意间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位顾客正因为盖一间办公大楼需要一批将瓷砖,而所指定的砖的型号却不是他们公司制造供应的,但是却与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同时,卡尔也可以确定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

    当时的情况让卡尔感到很为难,他不知道自己是要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给对手这笔生意,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自己得不到生意的同时也不会让对手有机可乘。卡尔在心里挣扎了一段时间,最后,他还是决定听从牧师的忠告,原谅对自己不好的人。

    卡尔想到这儿的时候就打电话到那个人的家里,当那人知道是卡尔后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卡尔礼貌地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这让竞争对手很意外,从心底里感激卡尔。

    之后,那个对手再也没有散播关于卡尔的任何谣言,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卡尔做。慢慢地,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卡尔以德报怨,化敌为友,不但得到了生意,而且和对手成了朋友。

    彼此之间有矛盾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手段去化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每个人面对伤害自己的人都能做到一笑而过,这需要有一定的度量,一旦做到了就是了不起的人。

    很久以前,有个国家的国王年事已高,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于是想找人继承他的王位。他有3个儿子,但是王位只有一个,他决定将王位传给3个儿子中的一个。但是他怕传给一个会引起另外两个人的不满,他经过深思熟虑想到了一个办法。

    一天,国王把3个儿子叫到自己的跟前对他们说:“我眼看着一天天的老了,我决定把王位传给你们三兄弟中的一个,至于你们谁能胜任就要看你们3个到外面游历一年的结果了。这一年的时间由你们自由支配,但是一年后回来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情是什么。王位的继承者一定要是那个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

    一年后,3个儿子回到了国王跟前,告诉国王自己这一年来在外面的所有收获。

    大儿子说:“我在这一年的游历期间,曾经遇到一个陌生人,这个人对我十分信任。他得知我要去另外一个镇子时托我把他的一大袋金币交给他住在那个镇上的儿子。当我游历到那个镇上的时候,我把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的儿子。”

    国王说:“你这样做很对,但是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你做的这件事情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儿子接着说:“我在游历的时候经过一个村庄,刚好碰上一伙强盗打劫,我帮村民们赶走了强盗,保护了他们的财产,他们很感谢我。”

    国王说:“你做得很好,但是救人是做人的基本责任,所以你做的事情还算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儿子听了两个哥哥的话有些迟疑地说:“我之前有一个仇人,当时他千方百计地想陷害我,好多次我都差点死在他的手上,但是每次我都很侥幸地活了下来。在游历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崖边的时候,发现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树下。我当时只要将他轻轻地一推,他就会掉下悬崖摔死了。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我走上前去叫醒了他,然后告诉他睡在这里很危险,并劝告他继续赶路。后来,当我准备过一条河时,一只老虎突然从旁边的树林里蹿出来,恶狠狠地扑向我,我绝望了。就在这个时候,我的仇人从后面赶过来一刀结束了老虎的命。我问他为什么要救我的命,他说因为我先救了他,而且我的举动化解了他的仇恨,他觉得我们之间的仇恨不算什么大事,后来我们还成了好朋友。我觉得我做的事情跟两个哥哥比实在不是什么高尚的事情,所以……”

    国王听完三儿子的话说:“不,孩子,你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能够帮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情。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从今天起,我决定把王位传给你。”

    一个人能够大度到以德报怨确实需要有一种非凡的气度,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在面对自己的仇人时坦然处之。真正大度的人不但会原谅别人犯下的错误,而且能在关键时刻体现出对仇人的包容。成大事的人不但具备宽容的态度,而且具备一颗宽大的心。有人崇尚有仇必报,结果让自己的一生都陷入无尽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生活得无聊而没有趣味。但是有的人面对仇恨时懂得放下,懂得原谅,所以他们生活得很开心,感觉到很幸福。

    宽恕是人生的幸福

    佛经上有句话说:“佛印的心宽遍法界,即心即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众人懂得宽恕。有位作家也曾经说过:“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说的也是人应该懂得宽恕。宽恕不但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幸福。

    有人说上苍在造就人的时候也赋予了世人一颗宽恕、包容的心。人生的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没有阴霾,人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坎坷,如果世人都能保有一颗宽恕之心,懂得忘记那些给自己带来不快乐的人,那么人生就会充满阳光。饶恕需要宽广的胸怀和巨大的勇气,饶恕是人生的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品德,懂得宽恕别人的人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