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为别人活着的时候,就非常麻烦。因为别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没有坚持了自己的追求而想要的东西,你的尊严和自尊是得不到保证的,因为你总是在飘摇中间。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数次在北京大学演讲)
如果让中国的文人们穿越回古代,你认为他们会选哪个朝代?
答案多半是晋代。不为别的,只为晋代的文人最像文人。回到晋代,你可以找陶渊明切磋一下田园诗,顺便学学种菊花;你可以聆听《广陵散》之绝响,顺便为从容引首就戳的嵇康壮行;你可以和谢安下盘棋,顺便问问他为某小作坊主做蒲扇代言人有何感想……总之,回到晋代,你能大开眼界。
前者我们曾谈到书圣王羲之少年时的残酷经历,不过历史也并非只有残酷,有时候,历史也很温情,比如王羲之的爱情佳话。
用现在的话说,王羲之系出名门。当时的另一位朝廷重臣郗鉴,他有个女儿名叫郗璇,有才又有貌,被郗鉴视为掌上名珠。女儿长大成人后,郗鉴准备为自己挑个好女婿,他听说王家子弟众多,个个出众,便和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打过招呼,派管家去王家考察王氏子弟。
王家的小伙子们早就听说过郗璇的芳名,听说郗鉴派人来挑女婿,一个个铆足了劲,穿戴整齐,彬彬有礼,只盼雀屏中选。郗府的管家看来看去,觉得都不错。最后,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只见靠东的床上躺着一个青年,正在光着膀子大嚼烧饼,肚子上都是芝麻粒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当时他正着迷于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碑帖,因此来到相府不久,就把郗府选女婿的事忘到了脑后。由于天气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嚼烧饼,边琢磨书法。负责引路的仆人告诉他郗府的管家来了,他也没听见,不仅没下床表示一下基本的礼貌,连一句话也没说。
郗府的管家回府后如实向郗鉴汇报:“王家的年轻公子共20余人,听说郗府择婿,个个争先恐后,但骨子里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位公子,躺在东床上,光着膀子嚼烧饼,一点儿也不热心。”郗鉴听后笑道:“哈哈,就是他了!”然后,郗鉴亲至王家,见王羲之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择为快婿。这就是“东床快婿”一词的由来。
无须佩服王羲之,在那个出身决定一切的时代,他即使做不了郗鉴的女婿,也不至于打光棍。不过王羲之的卓尔不群、潇洒不羁也是不容置疑的,至少他那些堂兄弟就没法儿比。事实上,不是这种性情,他也写不出冠绝古今的《兰亭序》。
说到《兰亭序》,人们但知它是中国行书第一,很多人还总是不厌其烦地说什么其中的若干个“之”字个个不同,鲜为人知的是,《兰亭序》本身还是一篇非常棒的散文,而世人但提其书法而不提它的内涵,多少有点买椟还珠之嫌,下面就把这篇千古名作简单翻译一下: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包括谢安、孙绰在内的许多著名人士统统都来了,大家聚集在一起,盛况空前。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繁盛的竹林,还有澄清的急流。我们把急流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等乐器伴奏,场面略显冷清,但我们边喝酒边赋诗,也足以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天空广阔,低头看,万物众多,有如此美景,又有如此众多的朋友,实乃人生乐事。
然而人与人的相处,是多么的短暂,或者说,人生是多么的短暂!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们高谈阔论;有的人则把人生寄托在兴趣爱好上,过着我行我素、放纵不羁的生活。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人们遇到欢欣的事情时,心里会自然而然地感到欢愉,哪怕衰老就在眼前。然而当人们对这些事物厌倦了,心情就会随之改变,感慨也就随之而来。从前感到欢欣的,顷刻之间已成往事,对这些人们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更不用说人生苦短,终有穷尽的一天。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不令人感伤!
每次看到前人的感慨,我都感觉自己与他们是那么的契合,因此每每对着他们文章叹息,但心里却不能参透。我从不认为人生是一场虚幻,我也一向不赞同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然而我总有一天,会被后人像我看待古人一样地看待,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所以,我在这里把与会的人悉数记录了下来,并且把他们的诗作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会变迁,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基本上还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想必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用现代人的话说,《兰亭序》其实就是王羲之的人生感悟:人生苦短,千万不要被名利束缚、被世俗束缚,苦在其中却乐不思蜀。做人,要尽量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为自己而活。然而莫说是在现代,即使是在晋代,类似名士的做法毕竟也不是主流。在被各种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熏陶出来的主流人群眼中,这非但不是什么境界,而是另类和变态。也因此,人们容不得一点不同,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比如那个《父子骑驴去赶集》的故事,因为担心别人说,父子俩最后不得不把椅子抬着上路!但世人不还是有话说吗——这俩人有驴不骑,自己走路,真是傻冒儿,鉴定完毕!
我们并不指望这篇文章能改变多少人,但我们必须提醒:人类是一种自我折磨的动物,别让世俗的眼光控制你的人生!
2.抱怨别人不如成就自我
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
——茅盾(中国现代作家及文学评论家,毕业于北京大学)
清朝时,有个叫谭瑄的文人在某富翁府上做私人教师,由于该富翁喜好音乐,不太注重诗书,因此府中乐师的饭菜要好过教师。谭瑄对此非常愤恨,时常发牢骚,他的朋友朱彝尊知道后写信劝他说:“君子要以类族来分辨事物。物各有族,对于人来说,也要以类来分辨。君子必须了解自己的地位。比如:娶妻送彩礼,只需要布匹裘衣即可,而买妾就要上百两银子,而赎官妓则要数千两银子。可见品流越低下,价值就越高。饭菜的丰盛与否,正像拿鱼喂猫,拿肉喂狗,对于老兄您来说,这又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呢?”
朱彝尊的信,多少有些阿Q精神,但不这么说,又怎么能让他那怀才不遇的朋友心里安慰些?
人生在世,难免失意,必要时安慰自己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做一辈子阿Q。不打败失意,失意迟早会再次光临。抱怨别人,不如超越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才成就真正快乐、潇洒的人生。
在这方面,孔子为我们做好了榜样。
孔子首先是个很自我的人。他曾经说过,如果富贵可以堂堂正正地追求,即便是让我做赶车之类的工作,我也愿意;但如果富贵非要以“放下身段”为代价,我还是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吧!
孔子喜欢什么呢?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个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但他的富二代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便因其父亲叔梁纥的去世而中断。到孔子十几岁时,为养家糊口,他也不得不出门打工。但孔子从未放弃过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做人做事、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终于有所成就。可惜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他这种思想过于理想化,当时既无人了解他的价值,也无人愿意发自内心地奉行这些价值观。年过五旬才出仕为官,但没几天,就因过于正直触动了权贵利益被轻松拿下。周游列国数十年,没有一个国君愿意诚心实意地聘用他,某些小人还把他当成危险人物,明枪暗箭,屡次中伤。就连一些隐士也瞧不起他,讽刺他为“丧家之犬”。
但孔子从不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外因,有学生为他抱不平、为自己发牢骚时,他总是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意思就是:“你们别怕没有官位,只需担心没有安身立命的本领。也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值得别人去了解。”单凭这一点,孔子这“万世师表”的名号就当之无愧。
孔子还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关于这句话,有多种不同版本的解释,但结合孔子的一生来看,这是晚年的孔子对自己一生壮志未酬的际遇发出的感慨——我这辈子从不抱怨命运,也不怨尤别人,通过学习知识,我了解了人生的哲理和真谛,但现在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苍天!应该说,这已经是一定意义上的发牢骚了。但想想他老人家一生勤学苦思,四处奔走,渴望以自己的才学改造社会却屡屡受挫,发些小小牢骚(实质上是感慨)也是可以体谅的。
一句话,在孔子看来:只要是金子迟早会发光,问题的关键是,你是不是金子?
来看一个流传颇广的寓言:
有个年轻人自以为满腹经纶、学冠中西,但始终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一开始,他还只是哀叹自己怀才不遇,恨没有伯乐赏识千里马。时间一长,他渐渐地对社会感到失望,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这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了结自己,好在一位老人恰好从这里走过,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老人问他,年轻轻的为什么想不开?他恨恨地说,既然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还不如死了算!
“噢?这么说你很有本事?”老人笑着,从脚下的沙滩里捡起一粒沙子,让他看了看,然后随手一撒,对他说:“你能不能把我刚才撒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办不到!”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手上摘下一枚金戒指,随便扔在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那你能不能把这个金戒指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你之所以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就在于你还不是一枚金戒指,所以你就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枚金戒指才行。”
年轻人幡然醒悟。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人之所以会屈身于社会底层,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不是故事中的金戒指,而是一颗普通的沙粒。当然,古人既然能造出“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个词,就意味着世上终究还是有不得志的英雄的。不过,即使你就是那个英雄,一味地抱怨有什么用?柏杨先生说过,那还不如自行车胎漏气的声音有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更上一层楼,把自己锻造成一块纯金,让自己发射出更耀眼的光芒,只要你的光芒足够耀眼,相信这个世界是不会集体失明的。
最后,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能成为金子,本身就是莫大的成就。但金子绝不是用来发光的,更不是用来装饰、陪衬那些庸俗者的!金子埋在土里也是金子!而且越是埋在土里,我们越是需要保持一颗金子般的心。不然,一个人发光之日,便是他发霉之时。
3.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
如果我没法儿教书了,蹬个三轮车我就上街卖菜去。
——杨奎松(北京大学教授,主攻中国现代史)
“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要做曾国藩。”曾国藩历来被视为中国官场楷模。那么,曾国藩是不是也有“偶像”呢?答案是有。这个人就是屠羊说。曾国藩曾有诗云:“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那么这位屠羊说又是何方神圣呢?
屠羊说是《庄子》中的人物,由于《庄子》并非史书,因此这个人是庄周杜撰出来的也未必。故事大意如下:
公元前506年冬,伍子胥为报楚平王杀父杀兄之仇,率吴国大军长驱攻入楚国都城郢,楚国败亡,楚昭王逃难至云梦泽,后又辗转逃至郧国、随国。后在申包胥的请求下,秦国派来援军,吓走了吴军,楚昭王得以回到郢都。在楚昭王逃难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叫屠羊说的难民跟随着他,帮他解决了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很多问题。楚昭王复国后,觉得屠羊说是个功臣,便派人去问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若是一般人,肯定拣着大的要,但屠羊说却三番五次地拒绝楚昭王,楚昭王不信邪,最后连自己的国防部长都派出去了,并许以三公的高位,换作是诸葛亮也能请出山了,可屠羊说还是不吃这套,表示只愿做个羊肉摊老板!
每当讲到这个故事,人们总是说,屠羊说是个有本事也有境界的人,是个像庄子一样的大隐士,或者说屠羊说根本就是庄周庄老先生的自画像——事实上,楚王也确实曾经高薪诚聘过庄子,但最终没能打动庄子那颗淡定且智慧的心。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历史上就真的存在过屠羊说这个人。即使是《庄子》中,不也有惠施等真人真事吗?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另一层:或许,屠羊说真的只是一个卖羊肉的,只不过他比一般的卖羊肉的更实在些,知道自己一顿能吃几碗羊肉,知道自己照顾一下楚昭王的衣食住行还行,但绝不是做三公的料!
用现代话说,屠羊说懂得“做不了大树,就好好做一棵小草”的道理。人们往往用大树和小草来形容生活中的成功者和平凡人,人们也往往都向往成为大树,不愿意做小草。但实际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都是靠一根一根不起眼的小草在支撑着。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草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草,草食动物会直接饿死,肉食动物会间接饿死……同样的道理,少了千千万万的草根儿、草民,那些所谓的精英也神气不到哪儿去!而且,大树未必都是栋梁。世界各地都不乏各种各样的“杀人树”,人类社会中也不乏类似的情况:大树不倒,遮蔽阳光;大树倒下,又难免倾覆鸟巢、伤及芝兰。
苏东坡在《艾子杂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青蛙和龙王相遇在海滨,寒暄一番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龙王得意地说:“宫殿是珍珠做成的,楼阁是贝壳做成的,台阶是玉石做成的,屋檐是琉璃做成的……”总之,既富丽又堂皇。龙王说完,问青蛙:“你呢?你的住处怎么样?”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沃沃,白石映天。”说完,青蛙又问龙王:“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龙王说:“我若高兴了,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我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令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眼,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故事中的青蛙是一只可爱的青蛙。它比很多人活得明白:龙宫固然美丽,但我的蜗居也不错。更重要的是,我蜗居不能窝心,不能窝火,高兴我就唱出来,生气我就发泄出来。发泄完就万事了结,而不是像龙王那样,一生气就“令千里以内寸草不留”。这样一比较,龙王非但不值得羡慕,反而让人觉得憎恨。而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也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盲目崇拜、效法、追求成为伟大的龙王!
不妨说说2011年的话题人物郭美美。用周立波先生的话说,自郭美美始,干爸成为了继“小姐”、“同志”之后第三个被中国人毁掉的词语。不过,郭美美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她很坦率:在接受郎咸平教授的专访时,她说炫富只是为了想成名,所有事件与深圳红十字会无关。且不谈她与红十字会到底有没有关系,想靠炫富成名,倒却真的是以她为代表的“郭美美们”的心声。当然成名不是罪,很多名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如果能够成名,我们还是尽量成名的好。但名人之所以称之为名人,就在于名人不是那么好当的。它需要加倍的努力,过多的付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强大的支撑。犀利哥为什么犀利不下去了?因为他本就不该成为名人。他只不过是一些无聊的人的明星梦的寄托。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但我们不能做农民伯伯田里的杂草,也不要做园艺工人坛里的丹麦草,我们要做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在《野蛮生长》中所说的那种在原野上疯长的野草!如野草般强韧,疯狂的成长,恣意的蔓延,霸气的扩张,无知无畏,不瞻前顾后,绝地求生的勇气和意志力,一无所有的释然……那种状态不仅冯仑喜欢,我们也喜欢。
最后为大家附上一首小诗,权当本节的结尾:
做你自己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青松,
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
但必须是溪边最好的一小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裸大树,
就做灌木一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
就做一片绿草,
让公路上也有几分欢娱。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夜麝香鹿,
就做一条鲈鱼,
但必须做湖里最活泼的那条鱼。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我们得做海员。
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
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
我们该做的工作,就在手边。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
不论做什么,都要做好你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