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是怎样炼成的-第39章 我为什么能考全年级第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高一下学期已进入轨道,可是奇遇还未止步,理科12班是我的新班级,118宿舍是我的新住处。整个学期我奔走于食堂、教室、校舍之间,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考试,考试——学习,如滚动的车轮,转个不休。这半年,许多新面孔闯入我的世界,有的桀骜不驯,有的大开大合、有的嘁嘁喳喳,有的抑郁寡欢,有的大放异彩,有的为之叫绝……他们从不同的地方云集而来,为着同样的美梦互相残杀。

    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鲍喝彩额角高,脸幅近于一个略长的“口”字,眉毛粗得像汽车的雨刷,侧颊上的小洞凹凹凸凸,如月球的外表层。

    它可以把书当成二人转演员手中的手绢,上转、下转、侧转……转的人头昏目眩。

    他还是周杰伦的Fans,周董一出道,他就知道那个唱《双截棍》的人是谁。

    “知道周杰伦是怎么出名的吗?”鲍喝彩说,“他……”

    “先是被吴宗宪发现,而后进唱片公司”有人抢断说,您都说了360遍了,我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我这是在和你说话吗?哪来的多嘴驴?”鲍喝彩像遇上淘气孩子的科普专家。

    彭默里是一个引领衣着潮流的摩登达人,有时一身黑,有时一身白,有时一身红,有时一身绿,但偏偏就不穿校服。

    他中考成绩533分,本可以上衡水中学或石家庄二中,但是他没有去,宁可做鸡头,也不当凤尾的他有着桀骜不驯的“第一”精神,他怎么可能到超级中学去做一个人微言轻的小人物?

    “这次数学算卦了。”彭默里再一次月考后和我说。

    “128分,不低了。”

    “还不低?你看看全年级前五,那个数学没过135分?做人嘛,要有第一精神,你懂不懂?”

    高开、低进、再高走,这便是苗秸熙自上而下的侧脸曲线,上眼皮较厚,下眼皮带点儿浮肿,鹰钩鼻子和嘴唇中间的两道斜线像向下的宽体箭头,这就是苗秸熙的面貌特征。

    毕弩扭扭捏捏,含笑不语,像个黄花大闺女;嘴会七十二般变化,厥、撇、张、缩、伸、屈、闭、瘪,变化莫测。他的美,特别在于那张不大说话的嘴巴,特别在于那两个黑眼圈,特别在于那双因近视而显得更深邃的死鱼眼。

    姜旁霹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一直在靠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幸福、快乐、活气,这些都不能和姜旁霹挂钩,他穿的校服,已洗得脱毛;秋衣、秋裤是补了又补;胶皮鞋穿了又穿,从不会换。十七岁的孩子,正需要充足的营养,可他最喜欢吃从家里带来的豆瓣儿酱和玉米面饼。他学习上没有挚友,生活上没有伙伴。他是孤独的,也是胆怯的,常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孤零零地一个人。家人的不幸,已把他感染得抑郁寡欢。有时,我看到他的唇边浮起一点儿防御性的微笑,这在他那张铁青、瘦黑的脸上太难求;有时,我看到他不错眼珠、不掉眼皮地发着呆,仿佛千愁万难,堆上心头。

    马拉多纳能把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踢进的球送进球门,所以他是球王;李嘉诚能把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做成的买卖做成,所以他是超人;李小龙能把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战胜的对手打败,所以他是神话;潘戈笔能把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解出来的题解出来,所以他是题霸。

    潘戈笔面圆耳大,络腮胡子傲然挺立,不甘屈服。他那细小的瞳孔,在考场上会闪出锋芒毕露的锐气,乍看上去惊世骇俗,切到中镜却变为不加约束的自高自大,到了近镜就是放纵不羁,傲慢无礼。

    潘戈笔还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说完了12班的男人,我再说说12班的女人。

    童祈皮肤白净,一口牙比鲜制的牛奶还要白。白领子下翻,露出白皙、润滑的脖子。一条中缝顺着脑壳的弧线轻轻划开,头发乌黑发亮,然后梳拢到后面,盘成一个大蝴蝶儿发髻。手上的细细纹理,水水嫩嫩的,谁见了都会有将其握在手心,轻柔爱抚的冲动。

    管誉是个粗线条的女人,喜鹊窝般的发型,随随便便的穿着,大大咧咧的语言,嘻嘻哈哈的笑容,都能形象地展露她的粗狂与豪放。

    鲍喝彩、彭默里、苗秸熙、毕弩、姜旁霹、潘戈笔、童绮、管誉,这些人都是理科班的一流考试人,他们对考试的理解和驾驭都是超乎技而近乎道的。

    重点班实行的是淘汰制,谁跌出了名次线,谁就得滚到普通班去;同样,普通班的学生一旦过了重点名次线,就能攀进重点班。每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尖子生班就会有旧人离开,新人加盟。弱者灭亡,强者生存,这便是考场法则。

    我高一上学期最后一次考试成绩为全年级第八,进入理科班后,第八成为第五(因为有一部分考试高手进了文科班),到了高一下学期,我又连考两次全年级第一。

    那么,我是如何在能人辈出的理科班崭露头角的呢?

    我想,总结起来应该有以下几条。

    第一,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勤奋,比如卞发恩。第二,比我勤奋的人,不如我效率高,比如柏暖阳。第三,我所在的班级,是全红中教学条件最优的班级,这里的教师团队和教学理念是整个理科班中最好的,所以李红斌、李淑贞、余桂圆、任宁,这些我初中的强劲对手,到了高一下学期就很难再与我平起平坐。第四,我的基础很好,即使有个别的人和我享有一样的教学环境,而且比我更有才华,比我更勤奋,但他要想追我,几乎是天方夜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第五,我有一套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第六,我有“一定要”(而不是“想要”)的信念。

    如果要单说相貌、身材,那教我的这六位老师可就惨了——个个都是歪瓜裂枣,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长得糙,不一定心也糙。这六位老师在红中有着很高的江湖地位,他们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助孩子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学梦,他们爱上了三尺讲台,是高一理科班最强的(没有之一)教师团队。

    没有与他们的奇遇,我是不可能考进清华大学的。

    他们的每一句教诲,都是被高考印证过的金玉良言。

    语文老师:“学语文,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临时抱佛脚。你们要想学好语文那就只有一个字:勤。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小学、初中语文就不咋地,到了高中,还是不咋地,我没有语文细胞,不是学语文的料。我基础本来就偏科,到了高中想不回来,还来的及吗?我告诉你们,只要按我说的去做,一点儿都不晚。首先,你们先追备好这几本书,《现代汉语词典》、《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五本《范分作文》、十本世界顶级名著。从现在起,利用每天的零散时间看这十七本书,离高考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只要有恒心,你们绝对可以把他们看完。我原来有个学生,把《现代汉语字典》看了三遍,把《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看了五遍,高考时,他语文拿了143分,作文还得了满分。

    接下来我再跟你们说说作文,可能,你们曾经的语文老师会跟你们说,怎么开头,怎么叙述、怎么论证、怎么写明中心思想、怎么把我记叙文六要素,怎么找准议论文三要素……高考作文的灵魂是什么?是炫示。只有炫示,才能瞬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在90秒定生死的阅卷速度里获得免死金牌,才能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异军突起,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都要想到炫。炫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炫示是要你的故事、题材、思想、都超凡脱俗。“

    数学老师:“数学要深究起来是,深不见底的。做数学题,不能没有策略,不能没有主与次,祥与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得想着如何用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回报,得想如何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和成功人士从谍脚步。我,就是可以送你们上大学的成功人士。你们能跟上我的课,不是你们的能耐,而是我的能耐,你数学没过120分,那不是我不行,是你没听我的话。我给你们留的作业就是月考必考题,容易出错的同学给我备好错题本,我会查。”

    英语老师:“语法要懂,但不必死钻,词汇量得大,语感得强,不仅要多记多听多说多读多练,还得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耳,勤用嘴。学英语得学会化整为零,见缝插针。”

    物理老师:“有的同学做题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就放到一边不闻不问了,这种做法无异于慢性自杀,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解题能力,强化知识记忆,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做错的题目,如果轻易放过了,那这部分知识永远变不成你自己的,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肯定还会出错。长此下去能力没有提高,水平只能停在原来的高度。这种原地踏步还会造成对时间和精力的高度浪费,赔了夫人又折兵。学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东西。学习,就像扭秧歌,走三步,退两步。”

    孩子们,我研究高考题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比你们的岁数还大,编题的那帮人甭张嘴,我就知道他们有几颗门牙。咱们省的高考试题是一年难一年易,三年一轮替,常考点、必考点、我这教案都应有尽有,你们信托我还信托谁?“

    化学老师:”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半文半理,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太多,但是你们不用怕,有我。课堂上你们最重要的就是跟上我的思路和节拍,我让你们怎样听,你们就得怎样听,我让你们什么时做笔记,你们就得什么时做笔记。我让你们会什么,你们就得会什么。“

    生物老师:”马虎的实质是什么?是你没把知识记牢,记得不深刻,不准确,就如同烧水,已烧到90度,确实很热,但不是开水,度数不够,没发生质的变化。有的同学一番书,只浮光掠影地看一遍,哦,明白了,记住了。考场上一做题又想不起来了。自认为答对了,实际上似是而非,丢了分数,末了儿还把这叫做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知识的掌握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不能急急巴巴,更不要似是而非。“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该不该提它,因为它实在太平凡,太常见,在偌大的中国,这种事每年不知会发生多少起。我只希望,透过此事,能给人们带来自省与反思,哪怕只有一点点儿,一点点儿。

    “什么?小邵死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死了,在图书馆三楼。”

    “他怎么死的?”

    “自杀?”

    “为什么要自杀?”

    “好像是因为成绩,我听说他还留下一张潦草字条。”

    “字条上写得什么?”

    “不知道。”

    “真是谣言!一个活生生的人哪里会死得那么容易?况且是在这样一个年纪?!”我大吼道。

    几个小时过去,又有人告诉我小邵死了,他的那张潦草字条的内容也被公开了:这里考试高手太多,压得我喘不过气。

    看来,小邵,真的死了。

    两天前,我还和他说过话。

    “你喜欢理科?”我说。

    “谈不上喜欢。“小邵眉峰紧缩,”只是不感到厌烦罢了。“

    “那什么学得最好?‘

    “没什么学得最好,也没什么学得最差,都是半斤八两。”

    “你去年在哪个班?”

    “二十三班。”

    “那你该认识李红斌吧?”

    “认识。”

    “他是我的初中同学。”

    小邵眉间蹙着,神态如肃杀的晚秋,仿佛要拒我于千里之外。

    如今,这个爱蹙眉的孩子已去了另一个世界,永远,永远。

    晚自习上,脑袋发木、全身无力的我拿着班主任开的请假条打开了宿舍的门。我爬到上铺,将笨重的身体沉重地放下,我像是一块孤岛,身边茫茫无际的海浪浩荡奔涌,惊天动地。

    我吃下感冒药,熄了灯。

    窗外的风跳着狂躁的舞,叽里呱啦,像一个威猛又凄厉的猛兽,呼嘟呼嘟!它似乎要夺窗而入!远方的微茫灯光,垂死挣扎,如要被摧毁的枯草乔木。

    不知为什么,这灰溜溜的景致弄得我甚为怆痛。

    我紧闭双目,好像又看到了小邵那张愁楚万分的脸。

    小邵,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但你也得量力而行啊,无限风光在险峰,可是在上坡前,要想好怎么下坡,不管是滚下来,摔下来,还是走下来,你都得事先做最好的准备。你要击倒敌人,首先得想好怎么不被敌人击倒。莫因急进而不堪重负,莫因高手就喘不过气!你以为那些一流考试人就轻松吗?绝不是。

    在竞争已白热化的班里,小邵的死很快就被忘得干干净净,那个空着的座位已不再空。人们像一台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永不停歇地运转着,再没有人和我谈起小邵,也没有人对我说“不要伤心”之类的话。世界已然失声,只有考试考试再考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