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跨越:韩培信踏遍大江南北的脚印-代理省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01 复杂心情

    列车像一匹骏马在瞬间就冲出首都北京城,11月的北方,已经披上寒冷的外衣,火车迅速把北京城甩在身后,奔驰在华北平原这片辽阔的原野上,以磅礴的气势向南飞奔疾驶。车厢里逐渐安静下来,坐在车窗口的韩培信望着窗外荒凉的黄土地,别有一番心境。此刻,他的心或许已经飞向美丽富饶的江苏,他就出生在苏北那片黄土地上。闭上眼睛也能看见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象。

    他虽然已到花甲之年,可依然壮志凌云,在他心里,他的事业正在蓬勃向上,江苏的未来,江苏的发展在他心里放大。他的眼睛里从来都是充满了活力和机警,像年轻人一样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在这个时候,中央把他重新派回江苏,他太了解江苏省委的情况,他知道工作面临着的困难不是经济建设,也不是发展生产,而是领导班子的团结。许家屯现在还是省委第一书记,他出身在江苏,从参加革命就在江苏,1954年担任南京市委书记,1956年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1979年担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他在江苏根深蒂固。特别是他和老省长惠浴宇之间的矛盾,在一个省里,省委第一书记和省长,这样两个党政一把手有矛盾,可以想象得到,全省的工作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韩培信了解惠浴宇,他对许家屯的工作、尤其是生活作风极为反感,自然韩培信和江苏省委、许多干部都有同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回江苏省委担任书记处书记,如何处理、平衡党政两个一把手之间的关系?

    韩培信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思绪茫茫。坐在他身边的老伴王浩,不时地看看他,说:“想什么呢?让自己轻松一会儿,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弯头自然直。”

    “我一直在想,中央到底是怎么想的,江苏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省,领导班子长期不团结,工作怎么开展!”

    王浩说:“这不是你考虑的事,你做好自己的工作,别管那些事。”

    葛德松和梁保华在韩培信旁边的软卧包间,葛德松说:“我去看看韩书记,这列车明天早上才到南京呢。”

    梁保华说:“走,我们一道去。”

    葛德松敲敲韩培信包间的门,王浩开了门,韩培信说:“德松同志辛苦了,坐。”

    葛德松说:“韩书记,这趟车明天早上七点多钟到南京,吃了晚饭你们好好休息,有事就叫我们。”

    梁保华说:“首长,您和王阿姨晚饭怎么吃?”

    韩培信说:“你们安排吧!”

    葛德松说:“好,韩书记,我们先去餐厅看看。”

    晚饭后,大家说了一会儿话,车厢里亮起了洁白的灯光,葛德松和梁保华走后,韩培信半躺在床上,思绪回到那次曾志和他的谈话。曾志向他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后,说:“中央决定调你回江苏,考虑到你可以协调省委两方面的矛盾。因此,撤销了把你调去安徽,准备接替张劲夫同志省委第一书记工作的决定,这是从有利于工作出发,改变了原来的决定。”

    现在想想,当时张劲夫真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央已经向他吹过风。

    曾志又说:“江苏省委里有两种意见,矛盾已经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了。相当多的老同志对许家屯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很有意见,但也有不少同志认为许家屯有能力、有创造性。中央考虑到江苏是全国工农业生产举足轻重的省,这样下去对经济发展不利,如果调一个不熟悉江苏情况的同志去,恐怕短时间解决不了问题。”

    其实,韩培信的心里也很矛盾,他当然了解江苏省委的情况,他也了解许家屯这个人,许家屯当时容不下他,把他排挤走的,现在他又回江苏了,许家屯对他会是什么态度呢?韩培信心情越发复杂起来。

    曾志又说:“本来,中组部也考虑到你来轻工部已经几年,在轻工部平反冤假错案、发展生产,各项工作都做了大量工作,梁灵光同志调广东了,梁灵光和谷牧同志商量,认为宋季文是从上海调来的,而且李先念同志也认为宋季文熟悉经济工作,他们认为你对农业熟悉,中组部觉得,也有一定道理,但我们考虑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省委领导班子问题。考虑再三,还是觉得你到江苏最合适。中央希望你到江苏后,做好江苏干部的思想工作,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把大家团结起来,尽快实现工农业产值翻两番。”

    万里同志随后和韩培信谈话:“中央派你回去,是因为你对江苏情况比较熟悉,你从基层一步步地上来,在省委书记处工作过一段时期,参加过很多工作,到轻工部担任领导工作四年多,又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你的年龄和领导水平、实际工作经验,都比较适合,对江苏的工作有利。”

    火车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南京。省委办公厅副秘书长陈良同志专程到火车站迎接韩培信,安排他们住进西康宾馆。

    第二天吃早饭时,陈良来了,一见面,韩培信就伸出手,说:“你们来了,请坐。”

    陈良说:“韩书记,先委屈您在宾馆住,司机和车子已经安排了,办公室已经布置好。您的住房问题,正在调整安排。”

    韩培信说:“听你们安排,反正我又不是外人,调走虽然五年了,但是回到自己家乡,像昨天出差刚回来。”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今天是韩培信到江苏省委上班的第一天,大家坐了一会儿,韩培信看看表,说:“走,参加常委会去。”

    韩培信坐在轿车里,从西康宾馆出来,两三分钟就到了省委大门口,韩培信对司机说:“开慢一点。”

    他望着熟悉的省委大门,往事一件件浮现在眼前。到了省委大楼前的广场,他早早让司机停车,下了车,站在花坛旁望着省委这幢灰色楼房,他知道,这里是江苏六千多万人口的核心机关,他在这里工作过十九个年头,现在他又回到了这里,他突然觉得自己身上担子更加重了。

    韩培信走进常委会议室,许家屯还没到,韩培信大步来到惠浴宇面前,握着惠老的手,说:“老省长,您好啊,我又要在您的领导下工作了。”

    惠浴宇说:“我老了,该让你们年轻人干了。”

    韩培信说:“惠老,江苏有您坐镇,才能发展更快呀!”

    这时,许家屯来了,韩培信站起来,迎着他,两人礼节性的握了握手,许家屯说:“昨天很晚才到吧,辛苦了。”

    许家屯主持了省委常委会,首先宣读了中央关于韩培信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的文件,他说:“韩培信同志是江苏省委的老同志,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必介绍了。”

    韩培信还是作了简单的讲话,毕竟他离开江苏省委五年了。

    虽然他们在常委会上见过面了,但是会后,韩培信还是决定分别拜访一下许家屯和惠浴宇这两党政一把手。

    韩培信不愿意去许家屯的家里,也不愿意去宾馆,他让梁保华先给许家屯的秘书打了电话,过了一会儿,许家屯秘书回话说,让韩培信在办公室等他,他半个小时后到办公室。

    韩培信坐在许家屯办公室的沙发上,许家屯先说话了:“韩培信同志,欢迎你回到江苏工作,五年了,我们又在一起工作了,这也是缘分啊,我向你解释一下,你调国家轻工部真的不是我的意见,希望你不要误会。”

    韩培信笑笑,说:“不会,都是工作嘛,再说了,没有中央决定,谁说也没有用。”

    韩培信觉得他和许家屯之间似乎隔着什么。

    韩培信拜访惠浴宇时,他亲自给惠省长打了电话,惠省长说:“培信同志啊,你就不用到我办公室了,晚上到我家,我有好茶,咱们一别多年,好好聊聊,你从西康宾馆到我家只有几步路。”

    韩培信说:“好啊,我们晚上见,您还住在颐和路9号吧?”

    “你还记得这样清楚啊!”

    惠浴宇出身灌南县新安镇,和韩培信的家相隔不过二十多公里路,他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被国民政府逮捕入狱,抗日战争期间,奔赴苏中开辟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跟随华东野战军进行反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州市委书记、市长兼市军管会主任,苏北行政公署主任、区党委常委,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华东局常委。1955年,担任江苏省省长。“文化大革命”后,1980年,重新担任江苏省省长,是江苏省任职时间最长的省长。

    晚上,韩培信准时来到惠省长家,果然,惠省长已经让家人泡好茶等着他。

    奇怪的是老省长没有将江苏省委的具体情况向韩培信介绍,除了希望韩培信做好江苏工作,大都是怀旧,将家乡的贫穷,灌南县1958年建县,1960年将响水镇划归灌南县,直到1966年4月“文化大革命”前,响水才建县。这样,惠浴宇和韩培信算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了。

    这次和老省长见面,两人谈了很多话,只是韩培信觉得惠省长的心里有些担忧,可又说不出来。

    02天伦之乐

    韩培信回江苏不久,轻工业部副部长宋季文当了部长,有一天,轻工部有人打电话告诉他,宋季文在党组会议上提出,胡明的案子并未搞清,有关人员的处理太轻,提出要重新复查。

    韩培信知道宋季文虽然是“文革”后1978年调到轻工部的,可是看问题总是带着个人的情绪,在胡明的案子上,他一直想借机整史敏之。梁灵光和韩培信在轻工部时,他心里有看法,可在党组会上没有讲,他知道,讲也没有用,如今梁灵光和韩培信都调走了,他当上部长,想翻这个案子。

    接着,韩培信就收到轻工部党组寄来的公函,韩培信立即给轻工部党组致函,说明在处理胡明的案子过程中,都是轻工部党组慎重讨论的,而且宋季文都是参加的,要推翻原来部党组的决议,必须经过认真复查,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胡明是他杀。后来,轻工部对胡明的案子进行了复查,依然没有查出胡明是他杀的证据。至于史敏之,他和造反派有过联系,但并没有查出他迫害胡明的证据。韩培信除了致函给轻工部党组,还请阮波转告宋季文,不要翻烧饼,胡明案子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回到江苏,王浩觉得心里踏实多了,虽然还住在西康宾馆,他立即给孩子们打了电话,并让孩子们晚上都赶过来吃晚饭。接到电话,大家都非常兴奋,自从父母去了北京,他们都有一种失落感,北京那么远,想父母了,看一趟不那么容易。王浩更是这样,自己的亲生骨肉,虽然孩子们都长大了,做父母的,怎么能不思念他们,怎么能不为他们担忧呢?

    此时,除了建华已从部队退伍,其他五个孩子都在部队当兵。

    王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韩培信,他只说一声:“好的。”就忙得不亦乐乎。

    她是否有些过于儿女情长了?

    是啊!世界上谁能没有这种情感呢?只是因为繁重的工作和艰难的事业,人们才常常把个人的感情掩埋在心灵的深处,这种掩埋起来的情感更珍贵,更深沉,更强烈!

    晚饭在宾馆定了,王浩早早坐在卧室外面的客厅里,突然,门铃响了,她连忙去开门,门一开,是小女儿庆秋。

    庆秋紧紧搂着妈妈,28岁的庆秋还像小时候一样,像上学归来,受了委屈的孩子,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半天才说:“妈,你们终于回来了!我想死你们了!”

    王浩拉着庆秋的手,说:“来,让妈看看,我的小公主长成什么样子了!”

    庆秋说:“妈,爸爸呢?”

    “他?你说呢,他离开南京五年了,他能在家里坐得住?”

    “妈,他都多大年纪了,还闲不住啊?”

    “你呀,你这孩子,你看惠省长已经七十二岁了,老许也六十五了,不都还干得热火朝天吗?”

    正说着,门铃又响了,庆秋一边跑去开门,一边说:“是哪个家伙来了?”

    门口站着二哥建中、大姐琴生,他们还没进门,后面传来喊声:“等等!我来也!”

    大家回头一看,是三哥建明。进了门,庆秋大声叫着:“韩书记在家吗?来客人了!”

    王浩一看,老二、老三、大女儿一起回来了,孩子们把妈妈围了起来,琴生看着妈妈,双手摸着妈妈的头发,含着眼泪说:“妈,你的白发又多了……”

    王浩说:“都58了,老了,我的孙子孙女都好几个了,新苏呢,你们没欺负他吧!他最小,是你们的小弟弟,你们都要关心他。”

    建明说:“新苏都26岁了,你还当他是三岁啊!”

    “在我心里,你们永远都是孩子!”

    这时,传来咚咚的打门声,建中说:“谁呀,不懂规矩!”

    琴生说:“妈,准是你那宝贝小儿子回来了,都是爸妈惯的!”

    门还没开,外面传来叫声:“妈,开门,我回来了!”

    王浩激动起来了,喜得眉开眼笑地向门口走去,说:“真的是我的小儿子回来了!”

    门一开,新苏就扑到妈妈怀里,新苏哭了,泪水流到王浩的脸上,这是喜悦、重逢的泪水,母亲,孩子,他们把母亲抬了起来,泪水、笑声、把这间房子的每个角落都填得满满的。

    王浩说:“你们的大哥呢?”

    建中说:“不知道啊!”

    门外传来开门声,王浩说:“是你爸。”

    韩培信进了屋,孩子们把他围在中间,突然,传来声音:“喂,这是韩书记住的地方吗?”

    大家忙回过头,却不见人。

    “韩书记,您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次回来不走了吗?”突然传来大笑声。王浩说:“鬼丫头,声音老腔老调的。”

    韩培信说:“这位小同志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

    “你这个老官僚主义,韩庆秋姑娘你都认不识啦!”

    满屋笑声四处飘荡,个个面庞都透着幸福和甜蜜。韩培信说:“你们的大哥今天赶不回来了,咱们准备开饭吧!”

    “好,今天是好日子,大家可以开怀畅饮。”

    “谁说的,你们今天喝多少我不管,你爸的酒由我控制。”

    这餐久违了的全家团圆饭,中断了整整五年!韩培信和王浩被孩子们安排到正中那个珍贵的位置上,斟好了酒,庆秋说:“来,我的祝酒词是:热烈欢迎韩培信、王浩两位领导胜利凯旋!祝两位领导身体健康!来,大家干杯!”

    03高风亮节的老省长

    韩培信重回江苏省委工作,还是引起省级机关和一些地、市、县的反响。老省长惠浴宇已经过了七十岁,省委第一书记许家屯也六十五岁了,有人说,韩培信这次重回江苏省委,中央一定是有打算的。这些在群众口头传播的“信息”,不仅传到韩培信儿女们的耳朵里,很快也传到王浩和韩培信的耳朵里。韩培信告诉王浩,让她转告孩子们,无论听到什么,都不得参与议论。他知道这个风潮对他不是什么好事,万一传到许家屯那里,很快就会变形、放大,然后就有可能飞进中南海。

    为了社队企业的发展,也为避避议论的风头,韩培信来到无锡县东亭镇蹲点。早在1960年他当省委农村工作部长时,他就在这里蹲过点。东亭镇春雷农业生产合作社从田少人多,劳动力要寻找出路的现实出发,发展农村副业生产。他们把“五匠”组织起来,办起春雷社木工场,后来兴办了缝纫、制鞋、编织等手工业厂和综合服务队,成为亦工亦农的队伍。随后,又兴办起油漆组、造船厂、粮食饲料加工厂。无锡地区的能工巧匠依仗江南地区富庶、文化教育发达、传统手工艺悠久的优势,社队企业蓬勃发展起来。同时与上海、苏州等城市开展横向联系,各种形式的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带动着江南经济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这一带的社队企业已由社队小手工业,发展成为大的作坊。通过外联上海、苏州的大工厂,利用上海回流苏州、无锡等地区退休的技术人员,很快走上工业化、产业化的道路。

    韩培信住在东亭镇老农许福根的家里。韩培信早在二十年前就认识了许福根,算是老朋友了。那时许福根是村支书,现在虽然年迈辞去支书,但仍然是东亭镇社队企业的带头人。韩培信住在这个七口之家的农民家里,每天吃晚饭时,和他们全家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许福根的大儿子许林森是造船厂厂长,这天吃晚饭时,许林森说:“韩书记,我们的工厂是由原来的木工作坊发展起来的。现在造水泥船。市场销路很好,江南各县都到我们这里来订船,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正在考虑造金属钢板船,市场前景会更好,可惜缺少原料和技术。”

    韩培信想了想,说:“如果你们想造钢铁船,技术可以到上海去学习,我帮助你们联系去上海造船厂学习;原料问题,我也可以和马鞍山钢铁厂领导、天津市委书记陈伟达联系,请他们给一些计划外钢材,估计不成问题。”

    许福根激动起来了,抓住韩培信的手,说:“真的啊,韩政委,当年你在苏州时,就是我们的好政委,如今你当省委领导了,还这样关心我们啊,还把我当成老朋友。”许福根又对儿子说,“林森呀,韩书记这样支持你,你一定要把小厂办成大厂!”

    韩培信在东亭镇一蹲就是十来天,回到省委,他向许家屯建议在常州召开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常委会很快讨论同意了这个方案。

    会前韩培信在常州召开地市委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会议。会前他到吴江拜访了费孝通先生,并邀请费老出席常州会议。费孝通虽然不能出席会议,但他讲了社队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密切关系,给了韩培信很大的启发。

    常州会议如期召开,许家屯到会讲了话。这次会议把大力发展社队企业和发展农业,把发展社队企业同小城镇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对江苏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韩培信发展社队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的汇报,决定成立社队企业和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韩培信任组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朱通华负责具体工作。由此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江苏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也因为苏南的迅猛发展被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为“异军突起”。

    常州会议结束后,韩培信还在常州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许家屯突然打电话给他,要他立即回南京参加常委会。韩培信迅速回到南京,让韩培信没有想到的是,在省委常委会上,老省长惠浴宇说:“各位常委,我年时已高,不宜再担任江苏省长这样的重要职务,特向省委常委正式提出辞去省长职务,让年轻人来担任。”

    韩培信感到有些突然,想到从北京回来后,那天晚上去拜访老省长时,他的那些话是有一定含义的,看来惠浴宇想辞去省长职务,已经酝酿已久了,他从内心钦佩老省长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

    不久,中央组织部派了以钱敏为首的中组部干部考察组来到江苏。进驻西康路33号招待所。钱敏原来是中央四机部部长,现已退休。

    经过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对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回到北京不久,中央派专机把许家屯、惠浴宇、韩培信接去北京。飞机就要起飞时,天空突然飘过大片黑云,并急速地向四周扩散翻滚。随后,远处响起不绝于耳的雷声,这是不是今年的第一声春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说这是春天的信号!

    上了飞机,许家屯说:“我从来不坐飞机。”

    韩培信说:“为什么?”

    惠浴宇说:“为什么!怕死呗!”

    惠浴宇的话题过于沉重,也过于直白,更有些不吉利,大家都不说话,停一回,惠浴宇又说:“我们的飞机真的摔了,江苏的问题就解决了。”韩培信看看惠老,知道他心里有许多怨气,可是当着许家屯的面,他什么话也不能说。此后,在飞机上,三个人都不说话,一直到了北京,韩培信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痛楚。

    飞机就要在北京机场降落了,中央派专机把一个省的几个主要领导接到北京,这是不多见的。参加中央召开的会议不算,他们或许都有过第一次进北京向中央领导汇报工作的体会,韩培信还在国家轻工部工作过五年,也来过中央领导的办公室,可是此刻的心情完全是两样的。

    中央办公厅接他们的汽车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的,居然从天安门前经过。这时他们三个人同时看着不知道多少次站在天安门前的景象。此时的江苏省委三位重要领导人却不那么平静,惠浴宇心中的平静是超然脱俗的,他是自己提出辞去省长职务的;而许家屯则不然,他虽然知道这些年江苏省委领导班子里不团结,也知道不少同志对他有意见,甚至中央领导也不只一次提醒过他,可是,他并没有做好放弃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权力的思想准备。中央突然召见,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底也没有,心里不免有些忐忑,突然有一种呵壁问天的感觉……只有韩培信,他的心情和他们不一样。他是离开江苏省委五年后,刚刚被中央调回江苏的,而且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和他谈话时实际上已经有了暗示……

    汽车进了中南海西南门,在勤政殿前停了下来。

    这时中办一位同志转达中央领导的指示,让他们先住下来,等待开会通知。

    与此同时,中央还把江苏省委、省政府部分退下来的老领导和在职的省委领导都找到北京去,专门开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讨论解决江苏领导班子问题。胡耀邦、赵紫阳、万里、彭冲以及钱敏参加了会议。胡耀邦同志主持会议,他说:“中央听取了钱敏代表中组部考察组对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的全面考察汇报,现在请大家来共同商量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如何解决,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按照组织原则,服从大局,发扬民主,共同研究、切合实际地解决江苏的问题。”

    会后,中央领导采取分别谈话的办法,听取大家的意见。这天,万里把韩培信找到办公室,他说:“韩培信同志,你认为许家屯是留还是走?惠浴宇同志已经提出辞去省长职务,中央原则同意他的请求。你认为谁来当省委书记,谁来当省长?”

    韩培信说:“我回江苏不久,但过去长期在江苏工作,情况也了解一些,也听到部分同志的反映。大家都认为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班子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现在惠浴宇同志又提出辞去省长职务,所以,这项工作更是迫在眉睫了。许家屯有能力有水平,主要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他如果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改进作风,工作多和大家商量,特别是多听听老同志的意见,他的省委书记还可以过度一下。如果书记、省长同时换,工作是否会受影响?但是许家屯的过度时间不宜太长,一是他的年龄已经过限,二是群众对他有看法。中央可以先派一个省长去,稳定一段时间。”

    万里说:“你的意见有道理,我会把你的意见带到会议上去,但你还要考虑一下,这个班子组织起来,对江苏、对你将来的工作要有利。因为你对江苏情况比较熟悉,你的年龄和水平、实际工作经验,都比较适合在江苏工作。你有基层工作经验,又在中央机关工作几年,其实中央在派你回江苏时,也是有意图的。所以,你可以考虑整个班子如何组织,当然,最后还是由中央决定。我和你通个气。”

    在中央征求大家意见时,反映了许家屯要在江苏搞“一个大庆”、“一个开滦”、“一个鞍钢”问题上,没有从江苏实际出发,1977年国庆节他主持国庆活动,由于组织不严,放焰火挤死了人,他不参加处理,却一走了之。等等问题。但是从江苏实际情况出发,还是保留了许家屯的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这时,国家计委副主任顾秀莲得知中央正在调整江苏省委领导班子,她主动要求到江苏工作。许家屯和彭冲商量后报告了胡耀邦、赵紫阳。

    此后,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研究、讨论了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班子问题。大家都等在北京,两天后,中央再次召集会议,胡耀邦同志主持会议,赵紫阳代表党中央宣布中央的决定:许家屯留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韩培信任江苏省长。其他书记暂不动。顾秀莲调江苏省委任书记处书记。

    江苏省委领导班子调整工作终于尘埃落定了。

    04中央召见

    中央会议一结束,大家就回到南京。立即召开了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许家屯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通过了韩培信任代省长的建议。

    随后,召开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正副厅局长会议,老省长惠浴宇和韩培信都发表了交接讲话。至此,韩培信走上江苏省政府最高位置,成为江苏6088万人口的一省之长。

    当韩培信走进他的省长办公室时,他总觉得不那么自在,他的办公室就是原来蒋介石的办公室。而江苏省人大还没有办公室,韩培信建议将总统府旁的西花园暂时给江苏省人大做办公室。

    韩培信主持召开了省政府办公会,研究惠浴宇同志在任时,已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西路江苏省委旁建省政府办公楼一事。决定由建筑专家杨廷宝负责设计省政府办公大楼。同时决定建江苏科技大厦。由周一峰副省长分工抓扬子乙烯工程建设;南京市市长张耀华负责仪征大化纤工程建设。

    此时,中央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推进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中共中央(1982)51号文件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行政体制的通知。为了推动市管县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许家屯和韩培信、柳林研究江苏改革地区体制问题。一致认为要发展江苏经济,适应改革开放,首先要改革行政区划设置,中央希望先在江苏省试点。决定在江苏撤消地区,将地区改为市。并决定由韩培信和柳林考虑具体方案,许家屯带人去东北几省考察地区改为市工作。

    许家屯从东北考察回来,传达了赵紫阳同志的指示,江苏全部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决定撤消苏州地区,建立苏州市,管辖: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吴县、沙洲(后改为张家港市)六县;

    设立无锡市,把原苏州地区的江阴、无锡以及镇江地区的宜兴三县划归无锡市管辖;

    撤销镇江地区,建立镇江市,管辖丹徒、丹阳、扬中、句容四县;

    新建常州市,将金坛、溧阳、武进三县划归常州市;

    新的南京市管辖:六合、江浦,江宁、溧水、高淳五县;

    撤销南通地区,改为南通市,管辖南通、海门、如东、如皋、海安、启东六县;

    撤销扬州地区和县级扬州市,新建扬州市,将原县级扬州市划为城区和郊区,辖泰州县级市及江都、兴化、邗江、泰兴、泰县、高邮、宝应、仪征、靖江九县;

    撤销徐州地区,建立徐州市,管辖铜山、邳县、新沂、丰县、沛县、睢宁、六县;

    撤销盐城地区,新建盐城市,将盐城县改为郊区,管辖郊区、大丰、东台、射阳、建湖、阜宁、滨海、响水七县;

    撤销淮阴地区,建淮阴市,管辖沭阳、宿迁、泗洪、泗阳、连水、灌南、淮阴、淮安、盱眙、洪泽、金湖十一县;

    新建连云港市,管辖东海、赣榆、灌云三县。

    省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后,以江苏省政府名义报给国务院,中央批准后,全省进行新旧体制交接和组建工作。

    此时,中央正在准备召开党的十二大,胡耀邦把许家屯和韩培信叫到北京西山,征求江苏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确定许家屯和韩培信为十二届中央委员候选人。并通报将胡宏调去福建当省委副书记(此时中央已经决定撤消省委原设立的书记处,省委书记不再称省委第一书记,书记处书记改为省委副书记)。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韩培信当选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十二大之后,邓小平同志来江苏视察,到无锡、苏州调研苏南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的情况,并且考察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途径南京时,中央办公厅通知江苏省委书记、省长,许家屯、韩培信,南京军区司令员、政委向守志、郭林祥,到专列上见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说:“许世友在南京吗?听说江苏抓‘五一六’抓了近三十万人?”许家屯说:“没有那么多吧!”韩培信说:“据我了解差不多。”

    这时,火车要开了,许家屯突然对韩培信说:“家里有些事情要处理,苏州城市改造问题,调查组等着汇报,你回去主持工作就不去无锡了吧!”

    韩培信心里清楚,许家屯不想让他陪同邓小平去无锡,他只好下车。

    后来听说邓小平同志考察无锡乡镇企业时,对当地的领导说:“江苏从1977年到今年,六年时间,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照这样,再过五六年,到1989年可以再翻一番,你们说所走的路子是:一条是靠上海的技术力量,一条是靠发展集体所有制,就是发展了中小企业,也就是大力发展了乡镇企业。我看你们的路子是对头的。但还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和大搞改革开放的前提下进行。”

    1983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应中日经济友好协会的邀请,考察日本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代表团团长韩培信、副团长顾秀莲一行到达日本爱知县时,突然接到江苏省委长途电话,让他和顾秀莲立即赶回南京,中央有紧急电报。

    接到省委紧急电话,韩培信虽然感到几分吃惊,因为临出国时,他把几项重要工作都安排妥当,并且宣布,在他出国期间,由常务副省长主持工作。现在突然让他和顾秀莲回国,中央必定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而这事情除了江苏省委班子的调整,还能有什么事情呢?可是,如果是关于江苏省委调整领导班子,上次(1982年春)中央全面考察江苏省委领导班子,决定韩培信任江苏省长,到现在,算起来,勉强才有一年时间,中央这么快又第二次解决江苏省委的领导班子了吗?韩培信有些忐忑起来,顾秀莲说:“韩省长,中央这么快就下决心彻底调整江苏省委领导班子了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