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河山-第十章 灭北汉(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匡胤于这件事悔得差点肠子都青了,马上响应道:“皇上,臣愿为先锋,要是不能拿下上京,也不用皇上治臣的罪,臣自己了断!”

    李筠和石守信也认为这是天赐良机,齐道:“皇上,臣也愿拚死一战。”

    黄俊还没有说话,李谷马上反对道:“皇上,此事须得从长计议,马虎不得。”

    韩通的xing子是最急的,质问李谷道:“惟珍,这还用想吗?契丹现在是乱成了一锅粥,人心惶惶,不可终ri,只要大军一到还有不马上弃城投降的道理?机不可失,失则不再,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李谷分析道:“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也希望马上拿下上京,只是有几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到?一是这事出于突然,我军未有远征大漠的准备,粮秣的运输补给、大漠之中的机动作战这些我们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要是冒然进军,万一失利,后果难以设想。”

    李筠不同意他的分析道:“惟珍,这事对大周出于突然,对于契丹又何尝不是事发突然呢?这叫以乱制乱,凭的就是一股子锐气和勇猛的手段。”

    他的话立即得到赵匡胤,石守信,韩通的响应道:“正是!打仗哪会有一成不变的事,哪会让你计划好了再去打?打仗的诀窍在于因势制机,惟珍你也是善打仗之人,不会几年没有打仗把这也忘了吧?”

    李谷一迭连声地道:“哎呀,你们让我把话说完也不迟,就是要打也不争这一时三刻。”赵匡胤他们这才没有吱声,让李谷说下去,道:“第二个问题就算大周把上京拿下来了,难道契丹人就不会回兵争夺?在大漠之上,正适合契丹的jing锐骑兵突击,我们没有守战之具,拿什么和这些来去如风的骑兵对抗?耶律璟生死未明,万一他没有死,他就会召集契丹军队前来夺回上京,我们准备不周,怎么去抵挡?”

    赵匡胤分析道:“契丹的骑兵来去如风,骠悍善战,我们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守战之具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打yezhan,固守上京还是有把握的。”

    李谷反问道:“就算你固守上京,那么粮秣供应怎么办?上京虽有积粟,但是那能支撑多久呢?最终还得靠朝廷供给,难道契丹人就不会派出骠锐的骑兵来劫我们粮道?要想在大漠上打仗,就得想办法对付契丹人的骑兵,只有对付了契丹的骑兵我们才能取胜。

    “想想汉武帝当年如何击败匈奴的就明白击败契丹骑兵有多重要,要不是汉武帝组建了大量的骑兵,在大漠上进行长途奔袭,大纵深迂回,又怎能打败匈奴呢?而朝廷现在最紧缺的并不是粮食,而是战马,粮食可以一季而熟,而战马却要数年才能长成,这笔帐你们有没有算过?”

    在当时由于战乱不断,战马损失极大,中原的战马很少。尤其是江南,几乎没有骑兵,几乎都是步兵,这在《宋史》中记载得很明白。据说,赵匡胤曾经赐给南唐三百匹战马,这些战马身上有标记,等到灭了南唐以后原封不动地缴获了,这很好地说明了江南无马的困窘。

    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赵匡胤他们虽是不甘也不好再说什么,都看着黄俊,等他拿主意。

    黄俊不置可否,问道:“伯钧,程方明,袁崇进,你们的看法呢?”

    程方明道:“皇上,臣不懂兵事,不敢造次。”

    姚晃赞成李谷的看法,道:“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并不是急着打契丹,而是要趁契丹内乱,腾不出手来之机,集中全力攻打伪刘为宜,这是万全之策,还请皇上三思。”

    李谷马上赞同道:“伯钧之言极是有理,攻打上京风险太大,中原残破,华夏实力大损,不宜冒过大的风险,打伪刘最是稳妥。”

    赵匡胤他们又要出言相辩,韩熙载突然接口道:“我说,你们各位不必再争,且看北飞的鹰如何建议不就成了?”

    黄俊看着韩熙载问道:“你怎么知道他还有话说?”

    韩熙载答道:“皇上,外臣是猜的。外臣是想,这么重大的事情,他不会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供皇上决断。”

    黄俊双手一击,赞道:“韩夫子好眼力啊。叔言,你侍奉李景太屈才了,朕看你还是来侍奉朕吧,朕包你得展青云之志。”

    韩熙载眉头一轩,怒道:“皇上,外臣是本着为华夏出力之心才出此言,没想到皇上竟然要外臣做二臣,太小瞧我韩熙载了。”

    气节之臣最受人的尊敬,黄俊对他的好感大增,哈哈一笑,道:“行行行,朕失言,朕失言,给你赔个不是。”

    韩熙载这才怒气消退。黄俊晃着手中的蜡丸书道:“韩夫子说对了,这只鹰还有话说:臣以为诸位将军必然认为有机可乘,劝皇上立即进军上京,皇上万万不可冒然发兵。太医施以妙手,耶律屋质已清醒过来,调集军队应变,原本惶乱的上京已渐复平静,若是皇上发兵未必能得所yu。”感叹道:“又是这个耶律屋质稳定了契丹,他已经为契丹消弭了两场战乱,这次居然坏朕的好事,这只老狐狸!”

    赵匡胤他们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黄俊宽慰他们道:“你们也别唉声叹气的,这只鹰还说此番惊扰,契丹内部已藏祸端,不时之间就会有所发生,是以契丹在今年不会前来争夺幽云之地。即使契丹要发兵前来争夺,也要等到明年chun夏之交去了。这比朕预计的好得多,朕原以为在入冬之前就要和契丹大战,没想到推迟了至少半年,这可是天赐之机,朕正好平定并州。”

    谁还能有反对意见呢?齐声颂扬。

    黄俊脸一肃道:“朕率军前去并州,这幽州必得留一个jing明干练之人,赵匡胤你不再统领禁军,领幽州节度使,为朕镇守幽州。”

    赵匡胤jing明干练,文武全才放在幽州最合适不过了,另外黄俊趁机来个明升暗降,拿掉他的兵权。

    这一任命没有人不赞成,赵匡胤领旨。

    “禁军暂由李筠统领!”黄俊对这个“后周三臣”的忠心还是信任,道:“李谷,程方明,姚伯钧,袁崇进留在幽州,处理民事。赵匡胤,你主管军事就是。要多派侦骑,严密监视契丹动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