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听说我没吃早饭,你把眼睛都哭肿了吗?我有事嘛!中午我多吃一点补上好不好?别哭别哭,来来来,咱们照张相好不好?”
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在钓鱼台国宾馆、在各地的招待所、在火车飞机上,见到服务员,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如果不是第一次见面,他还会凭着惊人的记忆力马上叫出对方的名字。周恩来和服务员们谈工作、学习、家庭生活,服务人员也都无拘无束,敢和他说心里话。
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人,都感到舒心和愉快。服务员高殿英刚到人民大会堂工作时,正巧遇到周恩来接见几位外国友人,小高来送茶,一位女外宾很礼貌地向小高致谢,小高想用刚刚学会还不熟练的英语“不用客气”来答谢。可是她太紧张了,结结巴巴地说了一阵儿也没有说清楚。这时周恩来用流利的英语帮小高说了“不用客气”。以后,周恩来还向小高提起过这件事,问小高:“接待外宾还紧张吗?锻炼一个时期就好。接待工作很重要,这就是革命工作啊!”他鼓励小高下功夫学英语。在接待工作中,服务员们遇到一些问题不知该如何做才好时,常常习惯地看看周恩来,总是能从他亲切的目光中得到启示。
周恩来对服务员和蔼可亲,关心他们的进步成长,并对他们的缺点和工作中的疏忽,给以耐心的教育和帮助,批评时也很注重分寸。在50年代,一位江苏的中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周恩来身边做服务员,起初表现不错,等到工作、环境的情况都熟悉了,就开始顽皮起来。一回周恩来外出不在,这位服务员在总理办公室里闹着玩,打破了茶几上的玻璃板,值班人员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要把他调离工作岗位。小服务员简直后悔极了。工作人员向周恩来报告了这件事,听说小服务员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周恩来说:“小孩子嘛,不懂事,何必这么计较。”
周恩来总是很关心服务人员的学习,勉励他们要抓紧时间。1960年5月的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西楼召开会议,司机和警卫员都在院子里等候首长,三三两两地下棋、打扑克。周恩来外事活动结束回来开会走过这里,看见了,并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后来,周恩来提出,中央在中南海开会,司机和警卫人员要组织起来学习,学政治、学业务,专人负责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在沈阳友谊宾馆,周恩来在楼里看到一幅漓江风景画,当得知是一位服务员画的,他就把这位服务员请来,问他:“你到过漓江吗?”服务员说:“没去过。”周恩来鼓励他说:“画得很好,你要有机会去漓江,回来会画得更好。”并嘱咐他:“以后要多实践,画好画,青年人总是要多学习嘛!”服务员听了周恩来的话心里激动极了,忍不住在眼里打转转儿的眼泪顺着面颊流了下来。
服务员们见到周恩来,都希望能和他在一起照一张相,周恩来也很体贴大家的心情,总是满足大家的要求。拍照时,他总要关心地问问摄影师,是不是都能照进去,看到有跑过来的同志,他就叫等一等。1965年周恩来出访巴基斯坦,在大使馆和全体人员合影的那一次也是这样:大家高兴地站在周恩来的身边,摄影师迅速地调好了镜头,忽听周恩来说:“等一等那位同志。”可是摄影师已按动了快门,照完了。顺着周恩来的指向,人们看到一位刚刚忙完工作的司机师傅急匆匆地跑过来。周恩来说:“同志们都不要动,让这位同志站好,我们再拍一次。”于是,又拍了第二张。大家刚要散,又有一位女同志气喘吁吁地赶来,她是因为接电话没赶上。周恩来再一次把大家叫回来,说:“咱们再拍一次。”在使馆工作的巴基斯坦人员听说了周恩来一连和大家拍了三张合影的事,也十分感动,还用不十分流利的中国话连声说:“你们的周总理好,太好了。”
一位人大会堂的服务员刘桂兰响应党的号召实行晚婚,28岁才办婚事。周恩来赞赏她的好思想。桂兰结婚的那天,他和邓大姐带着鲜花来大会堂山东厅向新婚夫妇庆贺婚礼。参加婚礼的人都在一块红绸布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作纪念,周恩来见到,也提起毛笔在红绸布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婚礼上,大家请周恩来讲话,他笑眯眯地说:“人大会堂的服务员响应号召,实行晚婚,这样很好。今后哪位服务员也是28岁以后结婚的,不管是谁,我都要来参加婚礼。”话音刚刚落下,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成都会议期间,一天早晨,服务员张谊贤听说毛泽东请周恩来早饭后去研究工作,就赶紧跑到厨房给周恩来端来早饭,走到门口,周恩来正向外走。小张请他吃饭,周恩来说:“我不饿,我到主席那里开了会回来再吃。”小张觉得是自己送饭晚了,耽误了周恩来吃饭,心里特别难过,又请人把饭送到毛泽东那儿,周恩来还是没吃。小张心里内疚得很,伤心地哭了好久。中午,周恩来回来了,远远地看见小张等在门口,就笑着招呼:“小张,听说我没吃早饭,你把眼睛都哭肿了吗?我有事嘛!中午我多吃一点补上好不好?别哭别哭,来来来,咱们照张相好不好?”小张笑了,周恩来牵着小张的手,像一位慈祥的父亲,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多少年过去了,小张一直把照片珍藏在身边。
服务人员有困难的时候,周恩来总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给他们以安慰。民航服务员李士云工作在北京,家在天津,丈夫在塘沽港的船上工作。周恩来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很关心,并指示民航的有关领导设法把他们调到一起,由于小李的丈夫未能在北京找到对口的工作,就把小李调到了天津,临行前周恩来和邓大姐特意请她吃饭,表示谢意,并鼓励她在新的岗位上好好工作。
周恩来常常到北京饭店来理发。一次,周恩来走到饭店门口的时候,迎面遇上二位要出门的服务员。服务员一看周恩来要进门,便退在一旁让他先走,可是周恩来的脚步也停住了。总理一面招手示意让服务员先走,一面和蔼地说:“你们有工作,我只是来理发,应当让你们先走,为什么给我让路呢?”周恩来认为大家的工作不同,只是分工不同,在政治上是平等的,自己和大家一样。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心情舒畅、收益极大,同志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范林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