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一把将他拉住,说:“你往哪跑,就排在后边吧。”卫士只好老老实实地站在后面。
接了一会儿“小香瓜”,周恩来发现不对劲:“咦,怎么尽是小香瓜,不来大西瓜呢?”他知道这是同志们照顾他,于是接过一个“小香瓜”在手里掂量了一下,风趣地对前面的同志说:“哎,这么热的天气,还是大西瓜解渴啊,给前面的人说说,还是要大西瓜好。”
1958年,中央号召在北京的中央机关和国家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修建十三陵水库。当时,先后有40多万人参加了修建水库的劳动,其中有中央领导人,各部部长、副部长也都参加了这个劳动。由于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群众的热情高、干劲大,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十三陵水库就建成了。
周恩来曾先后4次到十三陵水库劳动。1958年6月的一天,是他第4次来到这里,参加劳动。那天早上,一队队劳动大军向水库工地进发。周恩来举着红旗,走在国务院队伍的最前面。红旗上写着:“国务院直属机关第四支队。”周恩来身穿一件已经退了色的灰布衣服,背一顶草帽,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在行进途中,他回过头来高兴地对同志们说:“咱们是劳动大军,应该活跃一些嘛。来,哪位同志出来领大家唱个歌吧。”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提议,一位同志自告奋勇走出队伍,领着大家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
周恩来到水库劳动,只带了一名卫士,再没有任何随行人员。出发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建议带一名医生同行,以便照顾他的身体。可是,周恩来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参加水库建设的,有工人,有农民,有解放军,有广大干部,他们就不生病?不用说经过劳动,我的身体会更好,即使有点毛病,也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同志看看就是了!”他还嘱咐身边的卫士说:“到了工地,一切都要按那里的规矩办。”
到了工地,大家先席地而坐。工地指挥部的同志来给大家分配任务,宣布劳动中应注意的事项。这位同志一看,面前席地而坐的队伍中,有周恩来总理,还有一些职务很高的领导干部,心情有点紧张起来。他刚刚说出:“我们欢迎总理和各位首长来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周恩来就站起来了。他爽朗地笑着,亲切地说:“今天这里没有总理和首长的职务,咱们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嘛!如果说首长,你才是这里的首长呢,你怎么指挥,我们大家就怎么干。”周总理平易近人的作风,使工地指挥部同志的紧张心情一下子打消了。
周恩来在水库工地上同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他住的是一间简陋的低矮平房,屋里窄窄的两个长条凳,架着一个床板,上面铺着很普通的旧布被褥;窗前放着一张三屉桌,还有两张硬木椅子,油漆都已脱落。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在工地期间,周恩来一直住在这里。他和大家一样,每天劳动8小时,从不迟到早退。劳动中间,午饭就在工地上吃。开饭时,他同大家一样排队去领一块烙饼,或者两块发糕,然后席地而坐,吃一口干粮,就一口咸菜,喝一口白开水。有一次,工地指挥员的哨声响了,炊事员给送饭来了。卫士听到哨声,想往队伍前面跑,早点给周恩来领上饭。没想到,周恩来一把将他拉住,说:“你往哪儿跑?就排在后边吧。”卫士只好老老实实地站在后面。领到饭后,周恩来边吃边和别人谈笑,吃得十分香甜。
收工回来,周恩来和大家一样,在一个大食堂里吃大锅饭菜,在一个几十平米见方的大澡堂里洗澡,一点不特殊。唯一“特殊”的是,每天大家都休息了,他那间房子的窗户还透出灯光。他正坐在硬木椅上,伏在桌前,读书、看材料、批文件。卫士一次次劝他休息,他总是笑着说:“在家里事多,到这里主要是劳动,应该尽量挤时间,多学习一点,多看点东西。”
周恩来的住处离劳动工地有8里路,他每天都是徒步去工地。在工地上,他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国家的总理,而是看作一个普通劳动者。在劳动中,他不要任何人给他特殊照顾。有一次劳动,是传运石头,周恩来站在中间,大家排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很快就传递起来了。一会儿是大石头,一会儿是小石头。传着传着,大家开起玩笑来,把大石头称为“大西瓜”,把小石头称为“小香瓜”。“嗨,给你一个大西瓜。”“给你一个小香瓜。”“嗨,又来了一个大西瓜呀。”大家的劳动热情很高,一会儿的工夫,就运了一大堆,堆积起来像一座小山。
那年夏天,天气似乎比往年热,每天都是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大大小小的石头被晒得烫手。但大家都不怕,兴致勃勃地传运石头。一个小伙子排在周恩来前面。他拿了一块大石头传了过去,说道:“快接住,这是一个大西瓜。”周恩来接得慢了些。小伙子眉头一皱喊道:“嗨,快一点,利索些。”
周恩来赶快跨前一步,用那只受过伤的手迅速接过石头来往下传。小伙子瞪大了眼睛一看,惊道:“哎呀,是总理。”接着,小伙子又拿到一块大石头,急忙说:“这块石头太大,您别接。”周恩来笑着说:“你别喊,快给我。”小伙子抱着大石头就是不放,说:“不行!总理,你那胳膊受过伤,怎么能干这么重的活?”周恩来说:“不要紧,早好了!”小伙子说:“就不行,这是年轻人干的活。”说完,他抱着石头,要绕过周恩来往下传。周恩来赶快抢上去,说:“咱们都是来劳动的,干起活来都应该一样。”小伙子抱着石头不放。
在抢石头时,周恩来的右手被石头划破了。小伙子看见有血,大吃一惊:“哎呀!总理,你的手划破了,都流血了。”周恩来低声对他说:“不要声张,快干活,你看,石头又传过来了。”卫士看到后说:“总理,你的手出血了,别传了,赶紧去找工地医生包一下吧。”周恩来一面不停手地传着石头,一面轻声地说:“不碍事,轻伤不下火线嘛。”卫士看周恩来不愿去包扎,便从衣兜里掏出一双手套,要周恩来戴上。周恩来一摆手说:“不要,戴上干活就不方便了。”卫士说:“那我还是去找医生吧。”说着就要走。周恩来一把拉住说:“你不能去。你一去,传送带就要停摆了!”大家只好继续向周恩来传石头,“来一个小香瓜呀”,“又来一个小香瓜呀”……接了一会儿“小香瓜”。周恩来发现不对劲:“咦,怎么尽是小香瓜,不来大西瓜呢?”他知道这是同志们照顾他,于是接过一个“小香瓜”在手里掂量了一下,风趣地对前面的同志说:“哎,这么热的天气,还是大西瓜解渴啊,给前面的人说说,还是要大西瓜好。”他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周恩来一面传着石头,一面喊着:“来大西瓜呀,来大西瓜呀!”细心的人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大西瓜”上面,都有星星点点的从总理手上留下来的血迹。他的手被划破后,始终没包扎,继续和大家运石头。
另外一天的劳动是用独轮小车运石头。卫士和周恩来领来一辆小推车,然后去装了满满一车石头,卫士在后边推车,周恩来拽住车前头的拉绳在前边拉。拉了几趟后,周恩来对卫士说:“你推得不错嘛。来,我也试一下。”卫士说:“我小时候在河北家乡就推过这种车。总理,你是南方人,常用肩挑背扛吧,你没推过,恐怕它会欺生的。”周恩来说:“没关系,什么活都得干干嘛。”说着,他把拉绳塞到卫士手里,走过去自己驾起了小独轮车,歪歪扭扭地往前走起来。由于他没有推过这种车,加上一只胳膊受过伤,难以掌握平衡,所以小车不听使唤,没走多远就几乎要翻倒。卫士赶快将车扶好,才将一车石料运到了料场。
这时,周恩来放声大笑着说:“还是你说得对,这小车真是欺生。看来我这个车把式是不行的,还是你来推,我来拉吧。”
车回到装料处,又装满了一车,运行起来,周恩来拽着拉绳走在前面。但因车装得满,路不平,车上的石头不断往下掉。卫士怕石头滚下来砸到周恩来,便提醒说:“有问题,这可不行,咱们干活可得注意安全,可不能发生工伤啊。”说着,停下车就跑走了。周恩来不明所以,问道:“你干吗去呀?”
卫士说:“我去找一条长绳子,把短绳子换下来。”谁知,换了绳子后,周恩来并不拉绳子的头上,还是拉中间,结果长出来的绳子搭在总理胸前有一米多长,更不利索了,卫士不高兴地停下了车。
周恩来回过头来笑着说:“你的心思我理解,让我拉着长绳的尽头,以免石头掉下来砸着我。可你没想想,那么长的绳子,要我拉住尽头,就用不上劲了。你忘了,拉车是不能松套的。”
就这样,拉了一车又一车,周恩来的头上满是汗珠,衬衣也被汗水湿透了。他将上衣的扣子解开,还不时地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脸。卫士看他太累了,便劝他休息一会儿再干。周恩来说:“你看,大家还在干嘛,咱们怎能停下来休息。”卫士说:“总理,您怎能同那些年轻同志相比呢?”周恩来用毛巾擦了一下头上的汗水,望着工地上的情景说:“汛期快到了,工地上的工具还比较落后,要保证工程进度必须抓紧干。作为总理,我应该多拉几车。”说着,他又拉过绳子对卫士说:“继续装车,快推吧。”车轮又滚动起来。
(许广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