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抗旱减灾指导手册-集水农业技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什么是集水农业?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集水农业就是采用工程或农艺措施聚集天然降水、拦截雨季径流,为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服务的技术措施,包括雨水的收集及高效利用技术,主要是将无效降水尽可能地收集起来,存于“人工水窖”,用于农业生产。集水农业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甘肃省实施的“121雨水集流工程”(每户建100平方米左右的雨水集流场,打2眼水窖,发展1亩庭院经济),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112集雨节水灌溉工程”(1户建1眼旱井或水窖,采用坐水种和滴灌技术,发展2亩抗旱保收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窖水蓄流工程”,陕西省的“甘露工程”等雨水集蓄工程。

    由于雨水集蓄工程一般规模小,分布较散,不会造成不利的环境影响,且有利于生态保护,因此,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西南地区,特别适合开发雨水资源,实现秋水春用,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除此之外,现代集水农业的发展必须以高附加值、具有区域特色和地域优势的作物种植为起点,发展特色农业,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整体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区域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和带动现代集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什么是田间工程集水技术?

    田间工程集水技术是指对自然坡面、沟道、院场、道路等天然集流场和人工集流场产生的径流,进行人工聚集和蓄存的技术措施,包括人工集流场和蓄水系统的水窖、池塘、涝池等。

    22.集流场是如何规划的?

    广大农村都有公路或乡间道路通过,不少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房前屋后一般都有场院或一些山坡地等,应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条件,作为集流面,进行集流场规划。在现有集流场面积等条件不具备时,应规划修建人工防渗集流面。若规划结合小流域治理,利用荒山坡作为集流面,则要按一定的间距规划截流沟和输水沟,把水引入蓄水设施或就地修建谷坊塘坝拦蓄雨水。用于解决庭院种植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集流场,首先应利用现有的瓦屋面作集流场。若屋面为草泥材质,则应考虑改建为瓦屋面(如混凝土瓦)。当屋面面积不足时,应规划在院内修建集流场作为补充。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将集流场规划于高处,以便能自压灌溉。

    23.畜水设施是如何规划的?

    蓄水设施分为蓄水窑窖、蓄水池和塘坝等类型,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土质、集流方式及用途进行规划布置。用于大田灌溉的蓄水设施要根据地形条件确定位置,一般应选择在比灌溉地块高10米左右的地方,以便于实行自压灌溉。用于解决庭院经济和生活用水相结合的蓄水设施,一般应选择在庭院内地形较低的地方,以增加集雨效率和取水方便。为安全起见,所有的蓄水设施位置必须避开填方或易滑坡的地段。在规划一个或数个蓄水设施时,两个蓄水设施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4米。公路两旁的蓄水设施应符合公路部门的排水、绿化、养护等有关规定。蓄水设施的主要附属设施如沉沙池、输水渠(管)等,应统一规划。

    24.如何设计雨水集流场?

    利用当地条件集蓄雨水进行作物灌溉时,首先应考虑现有的集流面,如沥青公路路面、乡村道路、场院和天然坡地等。现有的集流面面积小,不能满足集水量要求时,则需修建人工防渗集流面来补充。防渗材料有很多种,如混凝土、瓦(水泥瓦、机瓦、青瓦)、天然夯实坡面、塑料薄膜、片(块)石衬砌等,要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集流效率高和工程造价低的原则选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小流域治理,利用荒山坡地作为集流面,并按设计要求修建截流沟和输水沟,把水引入蓄水设施。

    25.如何设计截流输水工程?

    对于因地形条件限制,距离蓄水设施较远的集流场,若考虑长期使用,则应规划建成定型的土渠。若经济条件允许,则可建成“U”形或矩形的素混凝土渠。

    利用公路、道路作为集流场且具有路边排水沟的,截流输水沟从路边排水沟的出口处连接修到蓄水设施。路边排水沟及输水沟应进行防渗处理,枯水季节应注意经常清除杂物和浮土。

    利用山坡地作为集流场时,可依地势每隔20-30米沿等高线布置截流沟,避免雨水在坡面上漫流距离过长而造成水量损失。截流沟可采用土渠,坡度宜为2%-3.3%。截流沟应与输水沟连接。输水沟宜垂直等高线布置,并采用矩形或“U”形素混凝土渠或用砖(石)砌成。

    利用已经进行混凝土硬化防渗处理的小面积庭院或坡面,可将集流面规划成一个坡向,使雨水集中流向沉沙池的入水口。汇集的雨水较干净时,也可直接流入蓄水设施,而不另设输水渠。

    26.适合西南地区的水窖类型有哪些?结构组成分别是什么?

    以贵州为中心的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广东和重庆等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一片裸露型岩溶区。该地区的水土资源不配套,可溶岩造壤能力低,水源漏失现象严重,生态脆弱。从1997年开始,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加大力度在岩溶石山区修建水窖,缓解了岩溶山区枯水季缺水问题。水窖是山区居住分散、水源缺乏地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是解决旱地灌溉的措施之一。

    水窖作为农村的地下集水建筑物,其容积大小受当地地形和土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当地土质条件好、土壤质地密实,开挖水窖容积可以适当大些;而土质较差的地区,如沙土等,如水窖容积大,则容易产生塌方,有些地方甚至因土质条件差而不宜建水窖。

    选择水窖(窑)的位置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窖址的集流、灌溉和建窖土质三方面条件。水窖应选在灌溉农田附近和引水、取水都比较方便的位置。山区要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大的特点,多建自流灌溉窖,同时窖址应选择在土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免在易产生山洪的沟边、陡坡、陷穴等地点打窖。不同土质条件的地区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窑型结构。

    传统形式的水窖有井窖和窑窖2种,井窖又可分为瓮窖和缸窖,此外还有改进式水窖。

    瓮窖窖形整体为拱形,比较坚固,容积大,能把水蓄满,适用于高原和丘陵地区土质较好的地方使用。窖筒直径70厘米,深1-2米,旱窖深3米,水窑呈锅底形,深5-7米。

    窖口

    瓮普和缸普示思图缸窖是在山区靠近崖根处挖的一种水窑,其容量大,建造技术简单,施工容易,出土方便,还可自流引水,取水方便。缸窖要求地形有崖坎,单向拱。主要结构为窖门、窖顶和水窖3个部分。窖顶一般矢跨比1:2,跨度3-4米,矢高!5-2.5米,窖长8-15米。蓄水部分为上宽下窄的梯形,边坡竖横比-般为8:1,深3-4.5米,底宽!5-4.5米。

    改进式水窖设计比较科学,并附有手压式抽水泵等设施,便于抽水灌溉。上述传统水窖一般采用自然土拱窖和胶泥三合土等防渗材料处理而改进缸窖和改进式水窖(混凝土整体薄壁水窖)结构示意图和水泥沙浆作防渗处理。

    27.水窖如何建造?

    水窖的建造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窖身开挖。水窖开挖由人工进行。传统自然土拱盖和胶泥防渗处理的水窖开挖程序为:先挖窖筒和旱窖,挖至蓄水部分后挖扣带和麻眼。扣带沿水窖最高处环绕窖壁一周,口宽8厘米,深15厘米,以15度角向下倾斜。麻眼间距20厘米,“品”字形布置,口径8厘米,深15厘米,微向下斜,以便塞入胶泥,钉窖防渗。崖坎窑窖开挖,先刷齐崖面,再挖宽高各!5-2米、深2米的窖门。窖门开好后,就向内挖窖,先挖窖顶,再挖窖身。

    采用各种形式的水泥窖盖时,施工程序为:在窖址处开挖窖盖状的土模并抹光;在土模上架放钢筋;浇抹水泥窖盖;洒水养护21天,在水泥窖盖上回填湿土并夯实;从窖口处开挖窖体并自上而下进行窖体防渗处理,直至成型后灌少量水并封闭窖口。

    第二步,窖壁防渗。水窖防渗多用胶泥捶、三合土或水泥抹面。

    ①胶泥捶:防渗材料主要为红胶土,掺和部分黄土,其颗粒组成要求沙粒、粉粒、粘粒的比例为1:2:1较好。掺料拌好后,加水浸泡透,搅拌均匀。用水将窖壁洒湿,开始用胶泥塞进麻眼钉窖,窖钉打好后及时捶打,需捶20遍左右,干容重达!7克/立方厘米为止。捶成后的厚度,上、中、下和底部依次为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最后,倒几担水并加盖,保持窖内潮湿,防止干裂。

    ②三合土抹面:用白灰、细沙、胶土三合土,其体积比为1:1:3。

    ③水泥抹面:所用材料有水泥、白灰、沙子。白灰沙浆体积比为1:5-2),水泥沙浆体积比为1:(2-2.5)。先用白灰沙浆打底,接着用水泥沙浆抹面,再用水泥浆漫一层,水泥浆漫至窖口,以增加有效容量。

    28.水窖的配套设施及其管护措施有哪些?

    水窖的配套设施包括集流场、输水渠、沉沙池、拦污栅、进水管、窖口井台、消力设施等。

    集流场水窖蓄水一般利用坡面、公路、屋顶、人工集流场等收集降水径流,年降水在250-600毫米的地区,一个容量为50-60立方米的水窖,需要集流场面积800-1300平方米,遇较大的降水时,一般1-2次降水过程就可集满。集流面处理状况分原土质坡面、黄土夯实面、红黄土夯实面、

    土或机瓦面、混凝土面、水泥瓦面、塑料膜覆盖面等数种。

    (2)沉沙池一般长2-3米,宽!5-2米,深1米。高于进水口,距窖口2-3米,以防渗水造成窖壁坍塌。

    拦污栅与进水管拦污栅设在高于沉沙池底0.5米、进水管的前面。在直对进水管进水处的窖底,应设石板或混凝土消力,以防入窖水流冲坏窖底防渗层。

    窖口井台一般高出地面0.3-0.5米,平时要封闭,可安装井盖或引水提水设备。

    除上述配套设施外,在降水量较大地区,还应修建排水设施以防蓄水过多而引起水窖垮塌。

    此外,水窖的日常管护是延长水窖使用寿命的关键。下雨前要及时清理进窖的水路,下雨时要及时引入水窖,水满后要立即封闭进水口,以防蓄水水位超过窖体防渗层而坍塌。当天旱时,用胶泥防渗的水窖,窖内存水不能用完,待水深至0.3米时,应立即停止取水,以保持窖内湿润,防止窖壁干裂而造成防渗层脱落。平时窖门应加盖上锁,保证安全卫生。要定期检查、维修水窖的各个部位,有破损时要及时修补。水窖和沉沙池要进行定期清淤。雨季前必须保证水窖状态完好。

    29.蓄水池的种类有哪些?如何选址?

    蓄水池因用途、结构不同有多种多样。按形状、结构可分为圆形池、方形池、矩形池等;按建筑材料可分为土池、砖池、混凝土池和钢筋混凝土池等;按用途可分为涝池,涝坝、平塘普通蓄水池农用蓄水池调压蓄水池等。

    涝池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在土质较好、有一定集流面积的低洼地修建季节性简易蓄水设施。

    (2)普通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的具有防渗作用,用于调节和蓄存径流的蓄水设施。根据其地形和土质条件可修建在地上或地下,水深一般为2-4米,防渗措施也因其要求不同而异,最简易的是水泥沙浆面防渗。

    调压蓄水池为了满足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及微喷灌等所需要的水头而修建的蓄水池。选址应尽量利用地形高差的特点,设在较高的位置,实现自压灌溉。

    蓄水池的选址分以下2种情况:一是有小股泉水露出地表,可在水源附近选择适宜地点修建蓄水池,起到长蓄短灌的作用。二是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不宜打窖的地方,可采用蓄水池代替水窖,选址应考虑地形和施工条件。另外一些引水工程(包括人畜饮水工程和灌溉引调水工程),为了调剂用水,可在田间地头修建蓄水池,在用水紧缺时使用。

    30.蓄水池如何建造?

    (1)涝池的建造涝池按容量大小可分2类:一类修在路边或“胡同”内,受来水量或地形限制,一般容量较小,口径10-25米,深1.5-2米,容量200-800立方米。另一类在村镇附近,来水量大,群众可经常用水,一般容量较大,口径30-40米,深2-3米,容量2000-5000立方米,有条件的地方则可达数万立方米。涝池修建的关键是防渗,常采用的防渗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铺红胶土:涝池挖深较规划多50厘米,铺红胶土20-30厘米,再覆盖黄土20-30厘米,红胶土和黄土都分层夯实。

    ②撒食盐:将挖好的涝池底部捶一遍,撤上食盐,再捶一遍,可减少渗漏。每千克食盐可撒3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

    (2)普通蓄水池的建造普通蓄水池按其结构作用不同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2类,按其形状特点又可分为圆形和矩形2种。

    ①开敞式圆形蓄水池:圆池结构受力条件好,在相同蓄水量条件下建筑材料最省,投资最少。开敞式圆形池因不设顶盖,可修建较大容积,充分发挥多蓄水多灌地的作用。

    池底:用浆砌石和混凝土浇筑。底部原状土夯实后,用水泥沙浆砌石,并灌浆处理,厚40厘米,再在其上浇灌10厘米厚的混凝土。

    池墙:有浆砌石、砖砌和混凝土3种形式,可根据当地建筑材料选用。浆砌石池墙:整个蓄水池位于地面以上或地下埋深很浅时采用。池墙厚30-60厘米,用75号水泥沙浆砌石,池墙内壁用100号水泥沙浆漫壁防渗,厚3厘米,并添加防渗剂(粉)。砖砌池墙:当蓄水池位于地面以下或大部池体位于地面以下时采用。砌“24”砖墙,池内壁同样用100号水泥沙浆漫壁防渗,技术措施同浆砌石墙。混凝土池墙:和砖砌池墙地形条件相同,混凝土墙厚度10-15厘米,池内墙用稀释水泥浆作防渗处理。

    ②开敞式矩形蓄水池:矩形蓄水池结构不如圆形池受力条件好,拐角处是薄弱处,需采取防范加固措施。蓄水池长宽比超过3:1时,在中间需布设隔墙,以防侧压力过大而使边墙失去稳定性。

    开敞式矩形蓄水池的池体组成、附属设施、墙体结构与圆形蓄水池基本相同。

    ③封闭式圆形蓄水池:封闭式圆形蓄水池增设了顶盖结构部分,增加了防冻保温功效,工程结构较复杂,投资较大,所以蓄水容积受到限制,一般蓄水量为25-45立方米。池顶多采用薄壳型混凝土拱板或肋拱板,以减轻荷重和节省投资;池体大部分结构布设在地面以下,可减少工程量,因此要合理选择地势较高的有利地形。

    ④封闭式矩形蓄水池:基本同封闭式圆形蓄水池,只不过蓄水量变化幅度大。

    (3)调压蓄水池的建造调压蓄水池是为了满足输水管灌和微喷灌所需水头而建造的蓄水池。形成压力水头有不同途径:一是在地势较高处修建蓄水池,利用地形落差实现压力管道输水灌溉或微喷灌。二是修建高水位的水塔,抽水入塔池,形成压力水头。三是利用抽水机泵加压,满足管道输水灌溉和微喷灌溉需要。后2种方法投资大,不宜普遍推广。第-种方法投资最省,山区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因此,在山区只要选好地形修建普通蓄水池就可实现调压目的,不必再多投资修建调压蓄水池。

    3蓄水池如何管理维护?

    适时蓄水蓄水池除及时收集天然降水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引蓄外来水(如水库水、渠道水、井泉水等长蓄短灌,蓄灌结合,多次交替,充分发挥蓄水与节水灌溉相结合的作用。

    定期检查维修工程设施蓄水前要对池体进行全面检查,蓄水期要定期观测水位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开敞式蓄水池没有保温防冻设施,因此秋灌后要及时排出池内积水。冬季要防止池体冻胀破裂。封闭式蓄水池除进行正常的检查维修外,还要对池顶保温防冻铺盖和池外墙填土厚度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3)及时清淤开敞式蓄水池可结合灌溉排泥,池底滞留泥沙用人工清理。封闭式矩形池清淤难度较大,除利用出水管引水冲沙外,只能人工从检查口提吊。当淤集量不大时,可年清淤1次。

    32.什么是田间农艺集水技术?

    田间农艺集水技术是指在农田通过改变微地形、增加地表覆盖等,以促进雨水就地入渗,或在整个农田上建造人工集流面,实现雨水在田间空间聚集的技术措施的总称。其中增加地表覆盖是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不同的作物,或通过保留作物残茬等增加雨水就地入渗的技术措施,包括农作物合理的轮作、间作、套作、覆盖耕作和免耕少耕等措施。而改变微地形则是指采用特殊的耕作方法改变田间的微地形条件(如减缓坡度、平整田面等以提高雨水就地入渗能力和拦蓄雨水能力的技术措施,包括梯田、等高耕作、垄作区田以及坡地的鱼鳞坑、水平沟植树等。

    33.什么是梯田?梯田的优势有哪些?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修成的田面水平、埂坎匀整的台阶式田块叫水平梯田,简称梯田。坡地改为梯田后,可大大减少径流速度,增加降水的入渗时间。梯田的地埂可以拦蓄土壤吸收不了的雨水,据测定,每亩梯田可拦蓄地表径流15-50立方米,一次可拦蓄100毫米大小的暴雨径流。修整好的梯田使地面平整、连片,便于机耕管理和灌溉,也有助于改善土壤的水分与养分条件,一般比坡地增产20%以上。

    34.梯田的类型有哪些?

    梯田按其断面形式可分为:

    (1)水平梯田沿等高线把田面修成水平的阶梯农田,是最常见,也是保水、保土、增产效果最好的一种梯田。

    坡式梯田在坡上隔一定距离(20-30米)沿等高线修筑田埂,埂内地表不加平整,仍保留原有坡度,利用田埂蓄水保土,也是坡耕地向水平梯田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

    隔坡梯田水平梯田和自然坡地沿山坡相间分布,即上一阶梯田与下一阶梯田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原山坡地,此坡地可作为下一阶水平梯田的集水区。水平梯田上种作物,坡地上种草防蚀、集水、割草沤肥或饲养牲畜。水平梯田和坡地两带宽度比一般为1:(1-3)。

    (4)反坡梯田梯田田面坡向与山坡方向相反,修成外高内低、有3-5度的反坡。这种梯田具有较强的蓄水、保水和保肥能力,但用工多。

    复式埂坎梯田为便于机械施工与耕作,增加梯田宽度,田坎也随之增高,但较高的田坎不仅修筑费用高且易滑塌,可以采用下陡上缓的复式田坎,下部切土部分为硬埂,上部填土部分为软埂。

    工作量小,修筑速度快,抗旱能力强,增产显着,适宜于地多人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

    35.梯田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因地制宜,要根据地形、土质等自然条件,一面坡、一架山、一个流域地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安排,以水土保持为基础,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标。

    第二,本着便利耕作和运输、占地少、无冲刷的要求布设梯田道路,做到田路相通。

    第三,梯田规划应集中连片,便于土地平整、耕翻与机械作业。

    第四,梯田应按梁、峁、弯、堰等不同地形沿等高线布设,尽量使田面宽度相差不大,尽可能利用原有地形和地埂,在地形弯曲的坡面可按“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适当调整。

    36.梯田如何施工?

    (1)测坡定线根据梯田规划,测出地面坡度,确定田面宽度,并进行定线,可采用水准仪或手水准仪进行。

    梯田修筑梯田的修筑工序主要有保留表土、修筑埂坎和修平田面3道工序。

    ①保留表土:为了保证新修梯田当年增产,要严格保留表土,采取“里切外垫,生土搬家,死土深翻,活土还原”的办法。

    ②修筑埂坎:田坎的质量好坏是梯田工程安全的关键,因此,一要清查埂基,二要分层夯实。修筑时土壤含水量在15%-20%之间,每次铺土厚10厘米左右,夯实后的干容重不低于2-3吨/立方米。埂坎的外坡用铁锨拍实拍光。埂坎也可用木板夹住夯实,较坚固耐久。

    ③修平田面:这是梯田施工的主要工序,因田面宽度和运土距离的不同而有2种不同施工方法:一是田面坡度较陡、梯田田面较窄(10米以下)时,田坎基本顺等高线布设,没有远距离运土。二是田面宽度10米以上(缓坡梯田可达30米)时,需顺田坎方向远距离运土。

    由于田面的填方部分由虚土填成,修平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还要发生沉陷,沉陷深度一般为填方厚度的10%左右。因而,需将田边填得比水平面高10-20厘米,形成宽1-2米的倒坡,预留沉陷量,以保证田面水平。

    37.什么是鱼鳞坑?

    鱼鳞坑是陡坡地(45度以上)植树造林时拦蓄雨水的整地工程。一般1个鱼鳞坑可蓄水0.3立方米,常用在土石山区或沟坡上来拦截坡面径流。

    鱼鳞坑整地是在坡面上自上而下挖月牙形的坑,坑与坑呈“品”字形布设,远看其形状似鱼鳞。在较陡的坡面上造林,宜采用这种整地方式。鱼鳞坑的布置是从山顶到山脚每隔一定距离成排地挖月牙形坑,每排坑均沿等高线挖,上下两个坑应交叉而又互相搭接,成“品”字形排列。等高线上鱼鳞坑间距为1.5-3.5米,上下两排坑距为1.5米,月牙坑半径为0.4-0.5米,坑深为0.4-0.6米。挖坑取出的土,培在外沿筑成半圆埂,以增加蓄水量。埂中间高两边低,使多余的水从两边流入下一个鱼鳞坑。表土填入挖成的坑内,坑内植树,每坑1棵。一般每亩挖掘鱼鳞坑150-200个。整地时间以造林前半年至1年为好,如能在头年雨季之前整地,次年春季造林则效果更好。

    38.什么是隔坡水平沟?如何修筑?

    行距

    隔坡水平沟是将坡地修筑成沟坡相间的地形,它是在地形破碎、坡度较陡的条件下较好的径流利用方式。据试验,隔坡水平沟比传统坡地耕作水土流失减少60%-80%,种植玉米产量增加150%-200%。它比修建梯田省工,个体农户即可操作。隔坡水平沟修筑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在坡地上按水平方向规划4-6米宽的水平带。第二,沿每带底线水平挖沟。挖沟时将熟土层向上坡翻,下部生土挖出做沟边硬埂,挖深40-50厘米。

    第三,沟挖好后,再深翻一锨,施入农家肥和化肥。

    第四,将翻到上坡的熟土填回沟内。修筑好的沟田净宽1-!。米,埂高40厘米,埂顶宽30厘米,隔坡宽3-5米,沟坡比1:(3-5)。

    39.如何利用隔坡水平沟?

    隔坡水平沟斜坡部分为产流区,水平沟田为聚流区,分段拦截坡面径流,形成高水肥沟田。利用方式有农作、林粮间作、林草间作3种。15-20度坡地修筑的隔坡梯田可用于农作,沟内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喜水肥作物;坡地种谷子、豆类等耐旱作物;地埂还可种植南瓜。20-25度坡地适宜林粮、林草间作,沟内种植粮食作物,沟外栽植枣树等经济林木。25度以上陡坡地林草间作,沟内种树,坡地种草。

    40.什么是谷坊集水技术?有哪些种类?

    谷坊是修建在沟道上游较陡处、用于蓄水或拦沙的一种低坝(挡水建筑物),又称闸山沟、沙土坝等,其高度一般在5米以下。谷坊是一个重要的雨水集流设施,也是沟道治理的一项主要措施。

    根据所用建筑材料,谷坊大体可分为土谷坊、石谷坊、枝梢谷坊、插柳谷坊、浆砌石谷坊、混凝土谷坊等。根据透水性的不同,又可分为透水性谷坊和不透水性谷坊。根据谷坊使用寿命的长短,可以分为永久性谷坊和临时性谷坊。

    什么是蓄水塘坝?有什么特点?

    蓄水塘坝(山塘或小水库)是人工修筑挡水建筑物拦截雨水径流或河流山溪径流所形成的人工湖泊,如河谷水库、各种形式的蓄水池、塘堰、地下水库等。蓄水塘坝常见的是拦河坝式水库,根据沟道集水工程规划,凡有泉水或长流水的地方均可布设塘坝等蓄水工程。

    塘坝是修建在沟中库容为1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蓄水坝,其投资少,花工少,收效快,群众可以自办,可以将多雨年或多雨季节的径流蓄存于当地,以解决人畜饮水和旱季的农田灌溉用水。

    42.规划塘坝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一,塘坝应选在集水面积较大的洼处,以便能汇集较多的径流。

    第二,不要在沙卵石等透水层处建塘。塘基的防渗处理方法:把塘底土壤翻松并分层压实,或用石料砌底。

    第三,进行自流灌溉的塘坝,要修建输水设施,一般常采用放水卧管设计。

    第四,塘坝的集水面积过大时,要修筑溢洪道,防止洪水漫坝毁塘。塘库四周要种树,在集水区内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