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章绕开大门,顺着厂房的侧面走下去,然后选中一个窗户,推开,一跃而入。庞大的噪音像老婆一样拥抱了他,他找到了习以为常的温暖却没有找到习以为常的路径。不知为什么,换了一个角度进入,熟悉的一切竟然变得陌生起来。也就是说,他的记忆在这个时候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模糊,在他努力去靠近一个位置时,背景却发生了不易察觉的变化,距离也产生了不易接近的延伸。困惑以一种雾状的形式笼罩了眼前这一大片钢铁的森林,他只能摸索着前进,寻找一些熟悉的植物。可是那些熟悉的植物好像都隐匿在雾气中了,而一些陌生的植物却在他的眼前疯长起来。他放慢脚步,他怎么也弄不明白,他怎么会有一种在森林中迷路的感觉呢?
刘志章的意识还是清醒的,他知道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那几个阀门的位置。他绕过几棵树木,可呈现在眼前的依然是一些似曾相识的树木。世界上本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可是满眼的绿色又太容易混淆了。他有些吃惊,他过目不忘的本领竟然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森林里绕来绕去的刘志章苦苦地思索着这个问题,而比赛、下岗等实际问题反而退居其次了。也许是进入时的角度问题?他从来没有从窗子进入过厂房,是全新的视角使景物变得陌生了?还是在全新的视角里它们重新发生了排列组合?这样的想法提醒了刘志章,他想他必须尽快找到厂房的大门,然后重新进入,让熟悉的一切重新回到他的眼前。可是,那扇熟悉的大门在哪里呢?
钢铁的森林
李铁
我写了很多以工厂为背景的小说,因为太熟悉这类题材,写作的时候几乎没法回避自己的感情和一些真实的细节,在我被深深感动的情节面前,我不想逃避,不想零度,甚至不想技术。我知道正面写下岗,写困惑和痛苦已经令人感觉入套,如果换一种写法我也许会在这类题材上有所“开掘”,可是每每直面我熟悉的工厂,我就觉得我是没法回避的。不写它的最痛你写它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其实更喜欢写一些其他背景的小说,那样我会很轻松也很快乐。但是,我始终都不会扔掉这个对我有切肤之痛的素材。
《工厂的大门》写的是一种情绪,在乱得不能再乱的噪音中。在时刻都有可能被摔碎的饭碗面前,人的精神世界也难免是憔悴不安的。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过去熟悉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陌生,那扇熟悉的大门真的很难再找到了。我总觉得现在的工厂很像一幅被画得乱成一锅粥的那种变形的美术作品,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眼里的烟筒是变形的,厂房是变形的。噪音也是变形的,身处其中的人当然更是变形的。这变形当然包括情绪和心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