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睡不着-天才家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華裔的小孩子們在美國表現優異,早已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

    剛到西雅圖的時候,曾經很機緣巧合地在大學課堂上認識過幾個華裔的天才型小朋友。說小朋友還真是不誇張,年齡最大的不超過十五歲,最小的才不過十一歲,還是一般小孩唸小學的年紀,卻已經進入華盛頓州的最高學府,和年紀比他大上十歲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在課業上逐鹿中原。

    在這群華裔天才少年之中,年紀最小的孩子名叫彼得,個子小小,一臉稚氣地混在大學生群中,顯得不太搭調。幾次考試下來大家才知道這幾個天才少年果真不同凡響,幾個人的分數以明顯落差領先班上其它同學,其中,十一歲的彼得還每次都是完美的滿分。

    後來才知道,彼得來自一個天才家族。哥哥山美比他還要厲害,九歲就創下當年的世界紀錄進了華盛頓大學,不到廿歲就拿到了電腦博士。彼得的兩個姊姊也是十五、六歲就進了醫學院。一家四個小孩從來沒上過小學、中學、高中,第一次上的學校就是華盛頓大學。據說,除了天資聰穎外,這一家的父母親對小孩的教育養成也投注極大心力。聽彼得自己說,他們家的小孩子一歲開始讀書,兩歲就開始學寫字。等到年紀再大一點,則必需學會多國語言,像彼得小小年紀,就已經能夠流利地用中文、英文、德文寫出優美的文章。

    這一個天才家族在西雅圖頗負盛名,上過幾次報紙全版專訪,關於他們的傳說也從不間斷。有人說,哥哥山美可以在十五分鐘內背好五百個德文單字,也有人表示,這一家的小孩看書的方式是「一目四行」,上面兩行,下面兩行,往書頁的中央逐漸靠攏,一本艱深的「有機生物學」別人要花上兩天,而他們卻可以在兩個小時內輕鬆讀完。

    而好友丹尼斯就曾經說過一次親身體會的可貴經驗。那一次,丹尼斯受邀到天才家族中與他們共進晚餐,席中,彼得偶爾提及其中一道菜的化學成分,接下來一家人就開始以專業角度討論某些成份對人體可能產生的生理作用。據丹尼斯說,那是他生平吃過最辛苦的一頓飯,席間的談論內容除了知道是英文之外,沒有幾個字聽得懂,也到了那種場合,他才真正瞭解「鴨子聽雷」的神髓真義。

    然而,在這樣的光彩成就下,天才少年們的人生真的就如外表一樣的炫爛耀眼嗎?我想未必。彼得在課堂上偶爾會露出寂寞的神采,因為同學們暢談舞會、戀愛、運動比賽時他完全插不上嘴。美國小孩的童年對他來說也是很遙遠的名詞,因為同齡的小孩也和他玩不起來。聽說彼得的哥哥山美是個更沈默的怪人,雖然在人生的旅程上走了捷徑,卻也錯失了正常路上的美麗風景。

    望子成龍的華人父母親們,在誇耀子女成績之餘,也許應該來看看彼得在課堂上的寂寞神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