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立是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质。实际上自立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自立包括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对社会有好处,而且对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人有了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便比较容易适应社会,把握机遇,发展自身。

    1.在自理中自立

    我们如果能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就能够很好地增强自己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我们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具有很大好处的。

    有个上初一的独生女,习惯于睡懒觉。每天早晨,她妈妈几次催她起床,她总哼哼叽叽地说:“再待会儿。”如果真迟到了,她会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受老师批评。

    父亲想了想,对妻子说:“咱得换个办法了。”于是他们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懒被窝,你就懒吧,肯定没人叫你,一切责任自己负!”

    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虽然跟父母撒娇,可是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女儿很快跳下床来。从那时起至今,五、六年过去了,女儿早起上学再不用催了。有时候,父母还在睡觉,女儿早已经骑车上学去了。

    从这个独生女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自身的潜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因为对父母的依赖而丢掉了自立的能力。

    一群小狐狸稍稍长大后,狐狸妈妈便“逼”他们离开家。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像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又咬又赶,非要把它们都从家里撵走,最后小狐狸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去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多么冷酷的心理断奶!但这又是多么理智的生存教育啊!我们也应该像狐狸妈妈对待小狐狸那样来对待自己。

    乔治的妈妈工作特别忙,所以乔治生下来不久便被放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到他要上学的时候,妈妈才决定接乔治回市区住。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乡下随意惯了,乔治养成了不讲卫生的习惯。爸爸妈妈一让他洗澡,他就推三阻四的,更不用提饭前洗手、刷牙漱口这些重复次数较多的习惯了。因此乔治的牙齿被虫蛀了不少,肚子也经常疼。在学校里,干净整洁的校服没有几天就又脏又破。不断的提醒、警告、责罚都没有生效,乔治仍然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妈妈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整洁漂亮、神采奕奕,自己的孩子却像一头又脏又臭的小猪,非常苦恼,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青少年从小不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穿着不整洁、行为邋遢,性格上也必然是散漫的,长大以后是很难有什么大出息的。

    青少年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我们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能力的人,一般的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人,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现在,许许多多的未成年人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一切全都由父母“承包”了。我们能自己洗手、洗脸、洗脚,父母却给我们打好水,替我们洗;我们会自己穿衣服,父母不让我们自己动手穿;我们上学了,尽管距离学校很近,也不经过大马路、小马路,父母却每天要背着书包接送;我们写作业,父母要陪在旁边,替我们削铅笔、灌墨水,用橡皮擦去写错的字;写完作业,父母不是要我们自己收拾书包,而是替我们收拾;我们自己会洗红领巾、手绢、袜子,父母不让我们洗,全由父母代劳等等。即使我们力所能及或有自己动手的愿望,父母也常常是百般拦阻。我们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怪有人称我们是“小皇帝”。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不需要“皇帝”,即使是皇帝也要自立。我们在家里是“皇帝”,到社会上都要成为“平民百姓”。平民百姓都要生活自理,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便难以正常生存。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扶着我们,照顾我们是理所应当的;但如果从小过惯了“小皇帝”的生活,没有学会生活自理,到我们长大了,父母也变老了的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一位老师说道:“在提高学生生活能力方面,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太娇惯了。”另一位老师表示了她的担忧:“现在的孩子不仅吃饭、穿衣样样都要家长操心,甚至连扫地、擦桌子等简单家务活都不会做,几乎一切事情都由大人包办。”

    在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发生过这样一幕尴尬的情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回奔波,在各个摊位面前忙个不停,半天填了20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且不断向有关方面咨询着。许多人开始以为这位老年人也是来找工作的,没想到她是在帮24岁的儿子找工作,让人见了如何不摇头叹息。更何况,如今这种父母急、子女不急,家长代子女求职的现象并不鲜见。

    曾经备受争议的《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就给了我们很大的感触:

    当日本孩子刚到北京时,就发生了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天他们到了天安门广场,日方领队对日本孩子们说:现在给你们每人发20元人民币,自己买一顿饭吃,下午四点半集合。现在你们三五个人一组,走吧。这么一声“走吧”,中方的老师很担心,心想他们是从日本来的,不会说中国话,路也不熟,天安门广场四通八达,找不回来怎么办?日方的领队摇摇头说:没关系,回不来也是锻炼,探险就从这儿开始了。

    一个小时以后,电闪雷鸣,风狂雨骤。到了下午四点半,日本孩子都安全回来了。平心而论,他们的这种教育方法很让人佩服,因为中国的教师是不敢这么放手的,父母们更是担心。

    解析

    激励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这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因为每个人在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满足感,我们自己也一样。

    这种满足感能够唤起一个人的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也正是获得成就的潜在动力。

    有的父母以爱的名义把我们的一切都一手包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丢失也直接损坏了我们的自信心。

    一个失掉了自信心的人是不会取得什么成就的,也不可能比其他的人更优秀。

    测试

    下面的句子表示懂得生活自理的青少年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为了估计你这方面的情况,在每句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一个最能代表你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加上所有的分数得出总分。

    10=一贯;8=经常;6=有时;4=偶尔;2=从不

    (1)能够自己洗衣服。

    (2)自己能做的事坚持自己动手。

    (3)遇事尽量自己解决,不会手足无措。

    (4)对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表示否定。

    (5)以自理、自立能力强的人为榜样,并暗暗地向他们学习。

    总分

    如果在这次测试中得到40~50分,说明你有着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得到30~40分,说明你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错;如果得到20~30分,说明你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如果只得到10~20分,说明你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这时,你父母就要想办法来增强你的自理能力。

    给你的建议

    尽管依靠别人、听从别人、追随别人,让别人去思考、去计划、去工作要比自己做省事得多,但是独立自主者还是会毅然决然地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做一个自理、自立、自助的人。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给你如下建议:

    (1)本人一定要有培养自理能力的意识。

    我们缺乏培养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娇惯自己,不愿意让自己“受苦”,怕自己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父母怕麻烦,有些父母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其余的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做。从而剥夺了我们生活自理的机会。当今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普遍是由于上述原因。

    事实上,这种完全忽略自理能力培养的心态,既害了你,也害了父母。因此,强化培养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2)培养自理能力要从学做家务开始。在训练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自己学做家务。如让你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同时,可以要求父母对你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做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碟或收拾房屋也要注意这一点。

    (3)宽容地对待错误。有时候,由于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不要指责自己,更不能惩罚自己,对于有失误的地方,要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自己自理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自理活动能力。

    如果你总也做得不好,也切不可性急,更不能灰心沮丧,自我否定。要以激励为主,肯定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找出不足之处,从而为下一次避免失误找到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对促进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2.给自己更多的自主空间

    在我们的兴趣和天赋还没有完全展露出来时,不要依赖父母凡事都给我们出谋划策,这样会扼杀我们的天赋的。学会给自己更多的自主空间,让我们学会自己做决定,相信我们能把事情做好。

    据报载:在上海市第四次少先队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组委会收到了小代表提出的各类提案两千多件,其中一份尤其引人注目。提出这份提案的是一位四年级小学生,她说,她和她的小伙伴们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本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搞手工制作开展小队假日活动,却因为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而难以实现。她希望学校能作出明确规定,每月的某一天为学生无作业日,以使他们在这一天能松一口气,办点自己想办的事情。

    现在的我们常常埋头读书、课业负担重。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我们的主要衡量标准是考试成绩,为考试而学、为成绩而战、为升学而拼,这是学校、父母、学生面临的共同目标。

    提出提案确定“无作业日”是同学们的最低要求,在教育体制正在逐渐改变,新旧体制还在碰撞的情况下,学校和父母们是不是可以网开一面,首先满足我们的最低要求呢?给我们每月、甚至每周一天无作业日,以保证我们有多一点的自主空间,使我们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

    “老师让我去报名参加那个拼写竞赛。”13岁的安琪一回到家就告诉父母。

    “太好了,你已经去报名了吗?”

    “还没有呢。”

    “为什么?宝贝。”父母奇怪地问。

    “我有点害怕,台下可能会有许多人看着。”安琪很激动,她在家一向是个听父母话的孩子,在学校平时也不爱多说话,但是学习成绩很好。

    “我想你还是先报个名吧,你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不过这事儿你还是得自己决定。”

    父母离开了安琪的屋子。过了两天之后,学校老师打来电话,让安琪的父母说服安琪去报名参加拼写竞赛。

    安琪回到家后,父母又跟她谈了话,父母对她说:“首先,我们并不是强迫你一定报名,这件事还是你来做决定,但是我们可以谈谈关于参加竞赛的利弊。参加竞赛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智力,还能增强自己的信心。比赛赢了更好,没有得名次,也是无关紧要的,我们不在乎。因为你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很有能力的孩子,这点并不需要用竞赛的名次来证明。”

    父母又对她说:“老师打电话来说,他也很相信你的能力。我们对你的比赛结果都并不太关心,关心的只是你是不是想用这一机会去锻炼自己。”

    有这样开明的父母鼓励和支持,最后安琪还是去报名了。

    安琪的父母知道安琪很聪明,只是她太胆小了。她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站在台上面对那么多的观众拼写单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她的父母很想让安琪见一见世面,让她走向自己的生活,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还有,父母想让安琪通过这一机会来证明她自己的能力,也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胆量,发现自己的一些潜力,明白自己只是有些发憷,需要自己的父母给加油,同时,又能够消除掉非要得一个名次的压力。

    安琪的父母对安琪充满了信心,但是他们并不催促安琪,而是让她自己来做这一决定。

    通过这件事安琪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勇气,而父母则很满意自己鼓励了安琪,使她没有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像在这种很敏感的情况下,父母都一定小心谨慎,给我们一些自主权,让我们自己作出自己的决定。

    同时,我们也希望父母能做我们坚强的后盾,给我们信心,相信我们所有的能力。

    请父母放手,划出一块空间送给我们,因为这空间原本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解析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应尽量给自己更多的自主空间。

    每一位父母大概都忘不了自己的孩子走出第一步时,自己的激动心情。如果父母能够留心我们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我们一定会有很多值得父母骄傲的地方。在我们成长发展过程的所有其他方面,如同我们迈出自己的第一步一样,需要不断重复。

    在我们学步的时候,一般是父母从我们身边退后一步,然后把手伸向我们,可是我们刚好够不到。就这样,父母一步步鼓励着我们往前走。给了我们一个空间,让我们能向前移动,同时又不依靠父母,可以独自地向前去。我们在尽自己的努力,当赶上了父母,终于扑到父母怀里的时候会很激动很欣慰,而做父母的也会为我们的成就而激动不已。

    同样,我们成长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父母退后一步,给我们一定的空间,也用不着过分地担惊受怕,也用不着父母过多地给予呵护,而只需要鼓励尊重,及他们随时给予我们爱的支持,我们一定能通过真正的爱将自己最终引向幸福的生活之路。

    测试

    下面的句子表示有更多自主空间的青少年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

    为了估计你这方面的情况,在每句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一个最能代表你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加上所有的分数得出总分。

    10=一贯;8=经常;6=有时;4=偶尔;2=从不

    (1)做事时,会考虑采用自己的方式。

    (2)喜欢尝试独立完成某件事。

    (3)崇尚民主,希望人人都受尊重。

    (4)不希望别人对自己能做的事情干预过多。

    (5)对专制、独裁的做法,表示不赞同。

    总分

    如果在这项测试中得到40~50分,说明你有非常多的自主空间,这对你独立自主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利的;如果得到30~40分,说明有相对较多的自主空间;如果得到20~30分,说明你的自主空间一般;如果只得到10~20分,说明你的自主空间比较少,这时,你就要考虑着留给自己一些自主的空间了。

    给你的建议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体现在这个人能够自主的、有选择的支配自己的行为。这种自主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少年期对自由支配时间的体验。创造自己的自主空间,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遇事先自己拿主意。遇事先想该怎么办,自己做主,然后再听取父母的意见,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这样才能使智力有所增长,培养自主的能力。

    (2)尝试更多探索和试验的机会。允许自己独自在一定的限度内犯错误,甚至允许做错。但要学会从小独立思考和自我服务。

    (3)当你充满信心去实践自己的主张时,不要太依赖外部的帮助。当你遇有困难时,不要轻易向父母求援或接受他们的帮助,随着你的长大和成熟,既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又要有越来越多的独立性,你可以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和对他们的约束和服从,有更多的自由去管理自己的事情。

    (4)学会从小自己做决定。一旦作出决定,就必须意识到要对选择后果负责任。比如,一个青少年如果在他得到一星期的零花钱的第一天就把它花光了,那么他就必须尝尝那个星期其余几天没有钱的滋味。自主能力往往都是在几次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树立起来的,不要太在意失败。

    3.在自立中走向自强

    青少年渴望自立自强,这是好事。明智的做法是激励自己自立自强,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性。在紧要的地方要把握好大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立自强。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全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从那时起,父亲就更加注重对儿子的培养,如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大的社交活动,教他如何向客人打招呼、道别,与不同身份的客人应该怎样交谈,如何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气质和风度,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等等。有人问他:“你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怎么有耐心教孩子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料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一语惊人:“我是在训练他做总统。”

    在人生旅途上,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如果将别人的帮助当成了一种依靠,就势必会形成一种懒惰的习惯。对于一个杰出的人来说,他的选择是:“舍弃依靠,自己奋斗。”

    1997年,有75位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采访其中一位老科学家,问他:“您是在哪所大学、在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科学家回答说他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很奇怪,在幼儿园里能学到什么重要的东西呢?老科学家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事要坚持到底,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四周的大自然。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在幼小时期,这位科学家获得的终生难忘的东西不光是知识,这位科学家还学会了如何做人与做事及不依赖别人的习惯,而这才是最使他受益无穷的。

    由此我们应认识到,要使自己成才,不仅要开发自己的智力,掌握足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自立自强的能力。

    社会和生活告诉我们,要想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好好地生活下去,就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说必须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不是人凭空就有的,是经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在接受父母培育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必须锻炼自立自强的精神。

    然而,我们自己在培养自立自强这方面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我们和父母一样过于注重学习成绩提高,却忽视了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甚至对此不以为然。

    如果因为怕做不好事而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样下去,我们恐怕永远什么都不会做,因为根本就没有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

    过多地依赖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和呵护,往往会使我们产生极强的依赖性,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干,不想学习和做事,只顾自己玩耍。当有一天父母不再这样照顾我们时,我们心里便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而且,我们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看到别人会做各种各样的事,具备各种各样的技能,就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我们将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面对这个陌生世界,我们却毫无准备。另外,我们对父母的依赖,也是对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我们会失去实践的机会,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因此失去信心。

    要想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只有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达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连自立的能力都没有,连基本的生活都不会自理又如何能自强呢?要知道,自立是自强的基础。所以说,自立自强是我们品格优秀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不可缺少的。

    从21世纪人才的竞争来看,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还必须具备很强的生存意识和能力,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很强的科技意识和能力,以及很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注重对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自理能力的培养,只有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成功。

    解析

    我们要学会培养自立意识,而不可处处依赖父母,替我们出主意、做决定。如果这样,我们只能听话、服从,而不能独立自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对父母严重的依赖心理,既不利于健康成长,也会使我们日益对父母不满和对立。

    有趣的是有些父母忙于生计,对后代没有办法照顾太多,反而让他们变成了自立自强的人。这真是“歪打正着”!当然,我们希望能有意识地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测试

    下面的句子表示自立自强的青少年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为了估计你这方面的情况,在每句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一个最能代表你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加上所有的分数得出总分。

    10=一贯;8=经常;6=有时;4=偶尔;2=从不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发现问题,并努力地寻求答案。

    (3)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

    (4)有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5)找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总分

    如果在这项测试中得到40~50分,说明你自立自强的程度非常高;如果得到30~40分,说明你自立自强的程度还可以;如果得到20~30分,说明你自立自强的程度一般;如果只得到10~20分,说明你自立自强的程度较低,这时,你就要考虑采取措施来增强自己自立自强的能力。

    给你的建议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为实现自我发展,形成自律、勤劳、负责的能力和品质,必须从艰辛的生活中积累,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自觉自律地自我培养。

    (1)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我们长大一点时,我们便有了独立完成事情的愿望,如自己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而由于没有经验,动作会缓慢而不太协调,或想做好却反而做成了一桩坏事。例如衣服洗完后,领口、袖口照样的脏;做饭时,饭糊得一塌糊涂;做清洁卫生,反而把花瓶给摔碎了等等。这时大人往往会心生厌烦,有的甚至会大声训斥“不会做就不要做”。也有的父母因为有“自己小时吃过苦,现在孩子不能再吃苦”的思想,而让下一代过舒适的生活。这样无形中限制了我们动手的机会,而难以让我们体会到依靠自己的双手取得成功的喜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尽力坚持,也许第一次、第二次会失败,但总有一天,我们会做得很好,而让父母对我们彻底放心。

    (2)同父母进行一次深层次的交谈。

    让父母知道“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行为对我们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为了我们日后的成长考虑,我们可以要求父母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的压力和劳累。

    (3)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并向父母表示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我们的自尊是通过努力提高能力和履行责任来实现的,在自己面临学业或生活问题时,我们要学会激励自己朝着独立的方向努力,以作出自己的决定。当然父母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影响,例如可通过询问一些问题来帮助自己,“从长远来看,怎样做才能够使你幸福”,“你是否应该想想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等等。但必须清楚地知道,决定最终是由自己作出的,是由自己负责的。

    (4)敢于接触社会,敢于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被需要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能够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被人重视,是个体获得自尊并走向成熟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正处于自我统一性整合的阶段,正逐渐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时一份社会工作是我们学会独立生活、形成自尊、自信的最好途径之一。所以要参加些诸如送报纸、卖冷饮、在饭馆打零工等工作。这样不但培养了独立性,形成了社会责任感,也远离了懒散、无聊的空虚生活,形成守时、勤劳等良好的习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