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细节全书-做人从修身开始(1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也许你会说:“我已经懂你的意思了。但是,它本来就是鹰,不是鸡,它才能够飞翔。而我,也许本来就是一只鸡,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是事实,而且,这是问题严重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只把自己钉在自我期望的范围以内。

    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每个人都有巨大无比的潜能,只是有的人的潜能已经苏醒了,有的人的潜能却还在沉睡。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你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任它沉睡,那你只有叹息命运的不公了。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危机,只要你认为你行,你就能够处理和解决这些困难或危机。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就能发挥出积极的力量,并且因此产生有效的行动,直至引导你走向成功。

    自我发掘的决心,自我依靠的习惯,可以让你变得越来越强大。拐杖是为跛足者准备的,而不是为强壮的年轻人,无论是谁,如果企图依靠精神上的拐杖走过人生,他一定不会走得很远,他也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如果你见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惧怕新的陌生环境;如果你经常觉得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如果你有类似的面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如果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你受到的压抑太重了,你对事情过于谨慎和“考虑”得太多,限制了你的潜能的释放。“压抑个性”是对个人潜能的一种压抑,具有“压抑个性”的个人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因而显得停滞、退缩、禁锢、束缚,拒绝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于内心深处,思维也几乎陷于停顿。这样潜能不但没有释放,反而消耗在终日疲惫不堪的状态中。

    成功殿堂的大门,不是任意通行的,每一个进入者都拥有自己精心打造的钥匙。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必须由你自己亲自来锻造。锻造的过程,就是唤醒你的潜能、释放你的潜能的过程。

    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人能够左右你的成败,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支持你迈向成功之路。

    尽早发掘自己天赋的成功因素

    美国社会专家研究显示,人的智商、天赋都是均衡的,或许你在某一方面有优势,但有优势的同时就会存在劣势,你不一定能在别的方面赢过人家。

    其实,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某种优势,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事业。同时,人不是完人,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很突出,有的方面甚至缺陷十分明显。不同的人,生理素质、心理特点、智能结构等千差万别。有的多条理,善于分析;有的多灵气,富有幻想;有的擅巧计,能于谋略;有的富形相,善于表演。只要比较准确或大致对应地找到自己的目标或方向,你就或早或晚、或近或远会有突出的表现。

    有的人在未发现自己的才能和专长时,往往做事不得要领,学无成就,做无成果,总是感觉自己很卑微。这可能是因环境条件或形势逼迫而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如同黑夜行路,坎坷不平。

    客观地认识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走一条自己的路,这对于你未来的发展和你的成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你在一个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辛苦拼搏,成效可能不会很大,甚至无功而返。

    达尔文的《自传》表明,正因为他对自己有着深刻的认识,才使他把握住了自己的素质特点,扬长避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他十分谦逊又自信地谈到:“热爱科学,对任何问题都不倦思索、锲而不舍,勤于观察和收集事实材料,还有那么点儿健全的思想。”但又认为自己的才能很平凡:“我的记忆范围很广,但是比较模糊。”“我在想象上并不出众,也谈不上机智。因此,我是蹩脚的评论家。”他还对自己不能自如地用语言表达思想深感不满:“我很难明晰而又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的智能有一个不可救药的弱点,使我对自己的见解和假说的原始表述不是错误,就是不通畅。”伟大的马克思有许多天赋,但他在写给燕妮许多诗后,发现自己并不具备杰出的诗才,并作了深刻的自我解剖:“模糊而不成形的感情,不自然,纯粹是从脑子里虚构出来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完全对立,修辞上的斟酌代替了诗的意境。”作家朱自清也曾分析过自己缺乏小说才能的短处,在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说:“我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25岁以前,喜欢写诗,近几年诗情枯竭,搁笔已久……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写不出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对自己的认识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认识过程不仅建立在反馈后自我动态调节的基础上,也要借助别人对自己的中肯意见。

    有两件学林轶闻值得我们深思。一是著名的史学家方国瑜。他小时候除刻苦攻读学堂课程外,还利用节假日跟从和德谦先生专攻诗词。他钦佩李白,羡慕苏轼,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诗人。但一晃六七年,却始终未能写出一首像样的诗词。1923年,他赴京求学,临行时和德谦先生诵玉阮亭“诗有别才非先学也,诗有别趣非先理也”之句以赠之,指出他生性质朴,缺乏“才”、“趣”,不能成为诗人,但如能勉力,“学理”可就,将能成为一个学人。方国瑜铭记导师之言,到京后,师从名家,几载治史,就小有成就,后来著成《广韵声汇》和《困学斋杂著五种》两本书。从此他立定志向,终生致力于祖国史学研究。

    著名史学家姜亮夫也有类似经历。20世纪20年代,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当时他极想成为“诗人”,把自己在成都高等师范读书时所写的400多首诗词整理出来,去请教梁启超先生。不料梁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囿于“理性”而无才华,不适宜于文艺创作。姜亮夫回到寝室用一根火柴将“小集子”化成灰烬。诗人之梦醒了,从此他埋头攻读中国历史、语言、楚辞学、民俗学等,取得一系列成果。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了解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开发属于自己的领域,这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认清自我,为自己正确标个价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那就是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容易,但做到这一点,却非人人能及。想使自己的权力更大,想到更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上去,想做出比别人更大的成就……几乎所有人都有上进心,都有改善现状的欲望。但是,只有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人,才能正视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和环境,这对于想成功的人来说是一个关键。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些缺陷和性格是与生俱来并要带进坟墓的。这一点只要看看那些伟大的成功者就能立即明白,他们都接受了自然的自我。

    接受自我,对于正确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勇于承担责任。

    在名著《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通过宰相波洛涅斯这样说:“最重要的是忠于自己。你只要遵守这一条,剩下的就是等待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万物自然地流逝;倘若果真有必要忠于他人,也不过是不得不那样去做。”

    提高自我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自己平时的优点大声地复述给自己听。对自己性格中的长处,出色的成绩,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并把这些评价灌注到自己的大脑中。

    这种评价带给你的印象越强烈,那个潜在的自我就越会被发掘出来。这种评价中的自我形象,还应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地更新,使其总是适合于你的最高基准。

    目前,世界上正在进行语言和形象对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研究成果显示,即使胡乱说出的话,也会对身体机能产生惊人的影响。

    因此,很有必要控制自己的言语。在成功者的语言里是不会出现轻贬自己的话语的,即使是自言自语。有些人却不然,情绪一低落,语言就立即变得微弱。“我嘛,本来就不行”,“天生就不成器”,“要是能有那么个条件嘛……”,“不过……”,“那时候本应该……”,等等。

    成功者每天都在对自己说“我行”,“我已经准备好了”,“这次没问题”,“比上次精神状态好得多”。他们的自言自语,正是为了勉励和激发自我。

    胜者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为自己而自豪。因为他们确信自己有价值,所以才能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大家。

    但是,也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就犹如一个胃口小的人吃下一块大饼会撑着一样。如果一个能力低的人做的事超出了他的能力,那么他一定会一事无成。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不仅会成功,而且也会提高能力,增强信心。

    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力量,有下面的五个主要方法可供参考:

    (1)利用心理方法,客观地测试你的能力;

    (2)留意朋友、同事、老板、顾客对你的反映;

    (3)用心检视你的历史——追踪历史可以显现现在和未来;

    (4)把自己置于严厉、新奇的环境中,然后从行为中去认识自我;

    (5)运用想象开发潜在的能力。

    这五种方法都可以产生宝贵、新鲜、不同的认识,对认识自我大有裨益。

    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看清自己的优势,洞察自己的劣势,可以扬长避短,在成功的道路上少受挫折,少走弯路。

    从别人眼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世上的人看月亮,有人喜欢月圆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象征圆满;也有人喜欢弦月,可能是因为富有诗意:不一样的人看月亮,就会对月亮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不管人们对于月亮是什么样的想法或观感,月亮终究还是得循着自己的轨迹前进,反正它永远也无法满足所有的期盼。更何况,人要怎样看月亮,对月亮有怎样的想法、观感,反映的是人们自己的状态或需求,未必是因为月亮才这样想的。

    至于别人对我们的眼光,常常反映的也是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人就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看谁都是一样不满,对我们当然也不会例外;有人过于主观,常是以偏概全,认识我们没有三分钟,就已经对我们抱有成见了;还有人根本不在乎别人,对这样的人而言,你怎样表现都好,也怎样都不好,反正他是看自己心情说话的人。如果我们过于在乎这些人的想法,只会显示出对自己太没有信心,更是徒增自己的烦恼罢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比如我们的父母、长辈或是朋友,他们是真心关爱、在乎我们的人。如果用心聆听他们的想法或建议,对我们自己会有很大的助益,因为他们是真心为我们着想的人。不过,即使是做父母的也未必能够完全了解自己小孩的需要,有时候父母也常会因为自己的局限,而对小孩有着某种过度期待,更别说是其他人了。所以,即使是那些爱我们的人,我们虽然能够了解、体会他们心情,但是对于他们所给的建议、分析,还是要经过我们自己的检讨、过滤才行。毕竟,要对自己负责,最了解自己的,往往还是自己。

    这倒不是说,那些不是为我们着想的人,我们就不必在乎他们的想法了,只是说我们得清楚地知道别用情绪来回应别人个性、习惯上的不圆满,才能平心静气去接受那些对我们有益的建议。至于对那些关心我们的人,彼此的关系应该是分享与聆听,并不是遵从对方的期待而改变。对于那些真是不能接受或是无法达成的期待,还是要适时地拒绝才行,否则就容易成为关系中造成决裂的隐藏炸弹。也有些时候,我们的理想与那些关爱我们的人相抵触,或许自己非常清楚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清楚地知道将来的发展,但是别人并不知道,如果我们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也得尽力沟通清楚才好。

    总而言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别人对于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在我们聆听别人意见时,先要了解他们对我们的态度是什么,然后再仔细考量他们的建议是否适合。我们总是应该要听听别人对自己的想法或建议是什么,但是永远要记住的是,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而且最终的目的,是像是照着镜子一样地透过别人看清楚自己,然后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一味地把自己塑造成别人眼中的完美形象。

    他人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我们的印象和评论,我们能够更为清晰真实地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所看不到的一面,完善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完美。

    打破那面魔镜,勇于接纳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一个人接纳另一个人很难,但一个人接纳自己更难。我们时常对自己不满,为自己的缺点懊恼与烦闷,千方百计想掩饰。自己面对自己时,我们常常会陷入惧怕与悔恨中不能自拔。

    但是,自己又不像别的物件,不喜欢了就可以随时扔掉;也不和别人一样,合得来便相处,合不来便分手,用不着去委曲求全。我们自己不可能把自己扔掉,除非走到生命尽头。自己随时都在纠缠着自己,无论你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满意时,它和你在一起,不满意时它同样不会离开你。生命的无奈也在于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