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实战篇-吃亏是门技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吃小亏,不吃大亏

    吃亏未必是福,别人说吃一堑,长一智,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

    人人都不想吃亏,人人都可能会吃亏,不是每个人吃亏后,都能长一智。要看他是否懂得总结,总结对于提高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来说太重要了。

    就像我们常常会说,经历很多事、见过大世面的人很成熟,有城府。但,是不是每一个经历丰富的人都很成熟、有城府呢?

    显然不是。城府深不深,经历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城府还跟一个人的个性有关:比如非常感性的人,自身感情容易妨碍理性思维,即使知道得失利弊,恐怕也难做出符合理智的行为。这样的人即使经历再复杂,也做不到有城府。只有及时归纳总结,才能从感性的状态投入理性的状态。

    拿吃亏这件事来说,吃亏是门技术,要看你如何发挥。基本上我们要把握这样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宁吃近亏,不吃远亏;宁吃小亏,不吃大亏。

    给大家举个例子:小李自己开了一家餐馆,经营得非常好。说起他的故事,要从毕业后做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他当时找不到工作,只有一家餐厅虽然不缺厨师,但是缺一个配菜师,于是小李就决定留在那里。一方面,小李做配菜的工作,离大厨的位置最近,可以向大厨学习一些新的菜式和技能;另一方面,他也学到了本来厨师没有注意的关于配菜的知识。

    可能由于他特别勤快,干活起劲。饭店忙的时候,他还利用休息日去后厨帮忙。当然,无论干得怎么样,他的工资都没有涨过。

    他这样工作了快有两年的时间,学到的知识也很丰富了,就在他打算离开的时候,饭店的那位厨师离开了,据说是回老家单干了。于是,在没找到合适的厨师的时候,小李马上自告奋勇地对老板说,给个机会试一试。小李很争气,这个活儿果然就被他扛下来了。

    大厨的位置就属于他了,他在那家饭店又工作了三年,终于攒足了小本经营的钱。当自己创业的时候,就轻车熟路了。

    这个案例中,小李的行为虽然说不上吃亏,但是让我们来想想,如果不给你涨工资,你是否愿意在公司中,再多干点活,顺便多学个技能呢?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

    很多人都在做同样的工作,结果却不一样,只有不怕吃亏,想得远的人,才能在最后领到最高的奖励。

    吃近亏,别吃远亏

    给领导当助理,这个工作一点都不简单。你的领导并不在乎你有多优秀、多出色,对他来说,他不需要天才,他只需要一些肯干、踏实的人。有的时候,不能太较真,要看你能把事情想到第几步,做到第几步。

    在我认识的人中,我就曾经接触过一些做领导的朋友,他们的助理工资简直会让人大吃一惊。

    讲其中的一名助理小王的故事:

    小王刚大学毕业就给李总当助理。但是她做事非常体贴到位,李总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因为有一次,小王进办公室问李总有没有签署一份文件,李总当时走神了,就很随便地打发小王,说:“我从来没看见过这份文件。”

    小王“噢”了一声后,想说话但是什么都没有说,她立即走回工位,在电脑上找出文件,重新打印了一份,再次让李总签字。

    后来,有一次,李总在自己的公文包中发现了这份文件。想起小王做事的态度,李总就对小王格外留心。

    有一次,有份工作报告,他让小王做一下试试看。小王做得很用心,她找了很多人,问了很多方法,虽然做起来很费劲,但这个女孩没有投机取巧,终于做好了报告。

    做好报告交给李总的时候,李总扫了一眼,说了几句:“花架子是有了,但是这个报告最需要的是数字,数字才是这份报告中最核心、也是最难的部分。这部分的内容虽然你不懂,但是你还需要把数字总结上来然后试着分析一下。”

    李总是个很严肃的人,后期这个报告还是交给了其他人来做。在一般人看来,自己额外付出了劳动,写了报告,还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肯定以后再也不会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可是令李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王居然利用业余时间报学习班,去学习了三个多月的会计学知识。仅仅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本科学的是中文,欠缺一些数字方面的知识。

    后来,李总再让小王做分析的时候,明显能够看到这个丫头做出来的东西非常有章法。到后来,甚至一些重要的项目他也让小王来做,小王的工资当然也水涨船高,超过了助理级别的待遇。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在职场中,在生活中,你的努力,千万不要担心没有人看到。如果让你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千万不要认为是无用功,你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和价值,会点点滴滴地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面体现出来。

    吃亏是种长远的投资

    很多人都讲“吃亏是福”,这个观点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吃亏的事情真的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估计大部分人是很难接受的。

    与其说吃亏是福,不如说吃亏是一种投资,要靠技术来完成这个投资。

    小程从事IT工作,原本他在一家不出名的小公司工作,为一些大客户服务。

    有家大公司要完成一个项目,其中有个环节耗时耗力,于是就外包给这家小公司。

    在领导的任命下,小程和其他两个伙伴成立了三人项目组,到大公司进行服务。坦白地讲,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儿,他的收入并不高,而且大公司的要求又很严格。每当出现小问题的时候,都是小程跑在前面替客户解决问题。最让人感到辛苦的是,大公司的某位领导通过一个聊天的机会,对小程三人旁敲侧击地说明,如果三个人的手机能随时处在开机的状态就好了,因为随时有需要,希望能够找到人。

    其他两个人听出了这个意思后,马上沉下了脸,而且每次一到下班时间,就故意把手机关机。两人对小程说:“他们有什么权力来安排我们的工作?况且,他们是给了一大笔钱,但是钱是给我们公司的,又没落到我们个人头上,凭什么呀,我们不用管他,下班咱就关机。”

    小程是个很忠厚的人,他也明白下了班自己没有义务再来服务了。可是有一天下班后,他看到来电显示是公司的时候,还是接听了电话。听说有问题的时候,他赶了过去,没想到,其他两个搭档没有过来,于是小程就只能一个人熬了一晚,解决了问题。

    这让大公司的这位领导非常满意,于是在解决完问题之后,就要给小程塞一小笔感谢费。小程克制了内心小小的欲望,还是没有收这笔钱。

    辛辛苦苦地把这个项目做完,小程和其余两个同事都回到自己的公司。突然有一天,小程接到了一个电话,原来大公司的领导对小程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从商业操作的角度来说,大公司的领导想,与其经常花费大量资金外包这部分业务给其他公司,不如在自己公司成立这样一个小部门专门做这件事。成立这个部门就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做事,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程。

    后来,小程顺利办理了离职手续,大公司的那位领导留给他的位置是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工资收入也比在以前的公司提高了两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要想钓大鱼,必须舍得放长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