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柩西征大帅左宗棠-据理争辩(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举行廷议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慈禧看了李鸿章的奏折很失望,对他的观点不赞成,但又不便发作。因为她要依靠李鸿章办理洋务,发展海上军事势力,造船造炮,对付外国入侵者。另外他又看到两江总督李经羲和不少沿海督抚大臣也都附和李鸿章的意见。所以,她不便直接反对李鸿章的意见,想借用左宗棠来否定李鸿章等人的意见,达到她收复新疆的目的。她暗中把李鸿章的折子派心腹秘密送给左宗棠,并传谕左宗棠提出否定的意见,写出收复新疆的理由和办法。

    左宗棠自然领会慈禧的用意, 他针对李鸿章的折子提出海防固然重要,但塞防同样也重要,不能只重海防而轻视塞防,两者并重,绝不能厚此薄彼,给外寇以可乘之机。他批驳了李鸿章的谬论后,又提出塞防不可忽视的五条理由,写成奏折派人送交慈禧。慈禧看后认为左宗棠的看法很正确,决定举行廷议,让他们在会上展开辩论,然后作出决定。

    慈禧下旨让左宗棠进京参加廷议。左宗棠为了能够说服众人和慈禧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和赵令旗进行了研究,决定了辩论的策略。

    在他的督府书房, 他一边看着拟好的折子, 一边对赵令旗说:“关于这折子的写法,我认为问题不大,我们的观点很正确。但关键的问题是附和李鸿章的人很多,支持我的督抚大臣不多,如何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呢? ”

    赵令旗想了一会儿, 很有见解地说:“不管附和他的人有多少,但最重要的是起决定作用的人我们要说服过来,让决策者站在我们一边,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事。”

    “说得好。”左宗棠一点头,站起来踱了几步,望着赵令旗说:“关键的人物除了慈禧,剩下的就是军机处的首相文祥和恭亲王奕诉了。”

    “对! ”赵令旗赞同地说,“大人只要说服了这三个人,我看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那就是说要想打开这把大锁,就得用这三把钥匙啦! ”左宗棠望着关闭的门, 突发联想似的大笑着说:“我看这三把钥匙不会有问题的,你说呢? ”

    “问题不是很大的,不过——”赵令旗又皱起眉头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说:“这三把钥匙中最关键的还是慈禧。”

    “你说得很对。”左宗棠坐在椅子上呷了一口茶,然后接着说,“不过,总不能让慈禧唱独角戏啊! 红花还得有几片绿叶扶着才好看嘛! 你说是不是? ”

    “大人高见! ”赵令旗茅塞顿开地说:“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反对,那慈禧也很难坚持。为了给太后扫除障碍,大人不防在赴京时先拜访一下文祥和恭亲王,争取他们的支持。”

    “你说得好,我也正是这么想。”左宗棠站起来,大步走到书柜前,拉开书柜的门,取出两幅卷轴,对赵令旗爽朗地说:“这两幅画,一幅是郑板桥的,另一幅是唐寅的,都是稀世珍品,我送他们每人一幅,你看怎么样? ”

    他说着打开画,让赵令旗欣赏。赵令旗把郑板桥的画轴挂在墙上一看,不由赞叹地说:“啊! 原来是《岁寒三图》呀! 真是绝妙的真迹啊! 这岁寒三图上面的雪中腊梅傲然挺立,迎雪绽放,尤为独特,据说这幅画是郑板桥的临终绝品,你看,那斑斑红梅之中的这几片红叶多么像人的血液呀! ”

    “对! ”左宗棠指着画上的那几片红叶说:“这是郑板桥在画完这幅画时,由于过于疲劳,导致心脏病发作,一时心血上涌,无法遏止,血从口中喷洒而出,不料喷洒在画上,形成了血凝而成的红梅叶斑啊! 这幅画真可谓呕心沥血的绝世珍品啊! ”

    “太珍贵了。这画意深邃,奥妙无穷,意寓为人处世应当高洁不俗,不为世俗的任何压力所屈服。”

    “说得好! ”左宗棠指着画感慨万端地说:“这幅画又象征着正人君子们的高风亮节,深厚情谊像这经霜历雪而挺立不动、毫不弯腰的傲然三图啊! ”

    “依大人之见,谁有资格接受这幅画呢? ”

    “你说呢? ”

    “当然是文祥大臣啦! ”

    “对! 我就是要送给他。”

    当赵令旗把另外一幅画展挂在墙上后,立即离墙观画,啧啧称赞:“这又是一幅绝世极品呀! ”

    左宗棠指着画幅上的一位持笔挥洒竹节的瘦弱老翁感叹地说:“你看那援笔画竹的老人摇摇欲倒, 闭目忘死的样子该有多么震撼人心的魅力啊! 你看那危崖断壁上的一片竹节在浓重的黑云中被狂风所摧,但却依然顽强的生存下来,无所畏惧,这该有多大的毅力啊! ”

    “大人说得好。从画面上看,临危不惧的竹子活下来啦!但那画竹的老人仿佛尚未画完最后一笔却倒下去了。从他形容憔悴、皮包骨头的神态中, 从那简短的四句自题的诗意中可以看出他是因病因饥而死去的。”

    “令旗! 你说得对。”左宗棠指着画上的歪斜不正,但字迹遒劲的狂草念道:“‘风吹残蜡度几日? 烈疾饥剑摧老翁。宁教傲竹携魂立,难弃血毫杜鹃梦。’这不明明白白说他是由于病魔缠身,饥饿难忍,但仍然不弃画笔,以傲竹自比,宁肯饿死病死,也不向世俗权贵低头献媚,最后终于死在画幅中了。这种宁死不屈的品格多么令人敬佩啊! 依我看那画中奄奄一息的老翁确是晚年苦度饥寒之日的唐寅哪! ”

    “看来唐寅的晚年也很不幸。这可以说是他临终的最后一幅画了。”

    “对! ”左宗棠颇有感慨地说:“这两幅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伟大的人格力量是至高无上的, 任何邪恶势力永远无法摧毁圣洁的心灵。人活百岁难免死,留下正气在人间。这两幅画使我收益匪浅啊! ”

    “大人怎么得来这样两幅稀世绝品啊! ”

    “这是胡雪岩从京城大收藏家邓文翰手中收购来送给我的。他说邓文翰因家宅失火携画而逃,为了度日糊口,将这两幅画以万两白银卖给了他。他说他很敬重我的人品,才把这两幅画送给了我。”

    “万两白银太便宜了, 以为臣看, 这两幅画可是无价之宝啊! ”

    “我也这么认为。钱可以赚来,但这两幅画可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也不会再有第二幅了。”

    “对! 因为画画的两位丹青高手再不会死而复生了。”

    “这两幅画表明他们的生命永世长存。”

    “这样的绝品,大人如何舍得送人呢? ”

    “这也是为了光复河山,收复新疆啊! ”

    “大人的人品令人敬佩。”

    “我也想以这两幅画感化别人, 使他们也和我一样受到启迪,为光复失地而宁死不屈。”

    “看来,大人要把这第二幅名为《竹节》的画,送给恭亲王了。”

    “不错。因为此人被慈禧几次免去职权,弃而不用。然后根据形势需要,又委以重任,重新起用。看来此人斗不过慈禧。如今他虽说又被委以军机大臣的重职, 但此人似乎有些看破红尘的样子,对国家大事好像莫不关心,这种消极的态度有损于国家的安危。他在满族皇室亲贵中间很有威望,所以,慈禧也很重视他的话。”

    “大人想以此画激励他,让他站出来帮大人说话,助大人收复失地。”

    “不错。你看我的想法能够实现吗? ”

    “不过,依为臣看,恭亲王奕诉还是一个很有眼力的人,对收复失地这样的大事,他不会保持沉默的。”

    “你是说他会支持我的? ”

    “大人的所作所为,光明磊落。收复国土,振兴大清,上合天意,下符民情,凡是爱国之人,都会支持的。我想恭亲王是个有识之士,他会支持的。”

    “这样一来,醇亲王奕说寰和惇亲王奕说宗也都不会反对的。”

    “恭亲王奕诉排行老六,号称六爷。醇亲王奕说寰是他的兄弟,号称七爷。不过,醇亲王他可是光绪皇帝的老子,他说话也是有份量的吧? ”

    “恰恰相反,正因为他是光绪小皇帝的父亲,为了避嫌,他才不敢出头露面,他怕得罪了慈禧连累小皇帝。”

    “那么,惇亲王五爷呢? ”

    “他虽然是老五,是他们的兄长,但此人是个酒囊饭袋,毫无出息,他只能听恭亲王的。”

    “既然如此,只要恭亲王一点头,所有的皇室权贵们也就跟着点头了。”

    “不过,还有两个人肯定反对我。”

    “你是说沈桂芬和宝鋆? ”

    “对。他们身为军机大臣,可不为国家大事着想。”

    “依为臣看,沈桂芬扭不过文祥。宝鋆虽说出于恩怨,反对大人,但他是慈禧的一条狗,慈禧让他闭嘴,他不敢咬你。”

    “你的看法很正确。”

    “看来大人对上面已经做到了如指掌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做到心中有数,盲目行动,必然会失败。眼下,就只有集中思想,全力对付李鸿章了。只要我驳倒李鸿章的谬论,他们就会全线崩溃。”

    “看来大人稳操胜券了。”

    “但愿如此。”

    左宗棠进京后,先去拜访了军机大臣的首相文祥,得到文祥的热情款待。文祥已经年龄很大了,但头脑却非常清醒,行动非常灵活。他身材适中,为人坦率,敢于仗义执言,无论文采抑或武功,均都属于上乘。他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满汉文武大臣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得慈禧的信赖。他很欣赏左宗棠的文韬武略,认为只有左宗棠才能收复新疆。当左宗棠把那幅郑板桥的画馈赠给他时,他打开画幅一看,连声称赞。当他欣赏完这幅画,望着左宗棠开诚布公地说:“这幅画的意境很深, 为人处世当以骨气为重。绝不可屈服于邪恶势力的任何压力。你想光复河山,收复新疆,可谓胸怀大志,为大清着想,此等爱国之心,驱逐外来侵略者的胆识,令人钦敬,我会全力以赴,坚决支持你的。你刚才所谈的观点,完全正确,我同意你的看法。你要在廷议会上,大胆地谈出来,给李鸿章以迎头痛击,让他的歪理怪谈彻底破产,并肃清流毒。我很赞同林则徐说过的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你就是属于这样的人。”

    左宗棠听完这番话,非常感动,他激动不已地说:“听首相大人的话,胜读十年书啊! 首相大人的话,给我增加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我将永远牢记在心,没齿不忘。”

    “不必客气,你我志趣相通,高瞻远瞩,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安危,应当排除一切阻力,为收复新疆而同心协力。”

    “有首相大人的鼎力相助,我即使肝脑涂地,也要为早日收复新疆而不惜牺牲一切。”

    “好! 我相信你的话。”

    左宗棠告别了文祥,又到恭亲王的府上拜见奕诉。恭亲王奕诉的豪宅远比文祥的宏大而又有气派。这座豪宅比原先的皇宫也逊色不了多少。只不过慈禧把原先的皇宫扩大了许多,增建了不少宫殿和花园与楼阁,才使恭亲王的豪宅显得大为逊色。

    恭亲王的这座豪宅原先是大贪官和珅的私宅,几经转变,终于归奕诉所有了。由此可见恭亲王奕诉也是个手眼通天的人。

    当左宗棠来到王府时,奕诉正在他的书房练习书法。别看他是个满族皇室的王爷,但他的汉文水平却相当高。他写得一手好书法。他之所以酷爱书画,一来是由于斗不过慈禧而感到心灰意冷,将权力之争的心思移在书画方面,避免锋芒毕露,招致不应有的祸事。二是以此结交文雅之士,显示自己不仅武略出众,而且文采斐然,树立自己的威望。再者也可以此来消磨时光,消除许多不尽人意的烦恼。

    他在皇室权贵中间可以算得上是个卓有远见的人, 当他看到左宗棠的那幅感人魂魄的画,立即被震撼得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他完全领会了左宗棠的心意,不得不佩服左宗棠是个慧眼识人的人,他理解了此画的寓意,也明白了左宗棠以此画送他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很热情地款待左宗棠,意识到左宗棠不仅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军事将领,而且还是个精通文墨的高雅之士,不由对左宗棠生出许多敬意。

    当左宗棠对他讲述了自己对海防与塞防的看法以及收复新疆的理由后,他陷入沉思之中,并不像文祥那样当即表明态度,而是在考虑应当怎样看待这件事。

    左宗棠看出他在揣摸慈禧的真实意图,因为在许多事件中,他曾吃过慈禧的不少苦头,所以他不敢再跟慈禧较量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