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蝶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熊述隆

    喜欢蝴蝶,但不喜欢蝴蝶标本。

    似乎从小便有这固执的感觉。——既未曾深究过,自然也说不清为什么。

    或许,是一种潜意识的心态反映?

    一

    记得童年的我,曾逮过蟋蟀,粘过知了,也捅过马蜂窝,却似乎不曾有过捕蝴蝶的印象。自然,这并非因为知道它是诗人笔下的尤物而“刮目相看”,只是依稀觉得:这美丽、精巧而又纤弱的蝴蝶,薄如纸,轻若烟,仿佛用手指一捅,便要碎裂、飘散,实在不堪、也不忍“粗暴对待”。——或许,这里面确也包含有某种天然的美好敬意罢……

    于是,也想起小时候在阳台上确曾见过一只印象至深的美丽蝴蝶:硕大,漆黑,竟然无端飘落在我衣衫的袖口上,旁若无人地缓缓张合着翅膀,仿佛伴着安详的呼吸在静静小憩。——那漆黑的双翅在阳光下泛出似墨绿又似宝蓝的光泽,其间褐红的脉络与花纹宛若紫金镶嵌,乃至翅面上如银末般的粉状颗粒,以及轻轻摇曳的触须,都有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纤毫毕现,历历在目。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切近地观看一只蝴蝶,一只完全处于自然生态的蝴蝶,简直“精美绝伦”!于是一时间惊讶得如同中了“定身法”,只知道屏息凝视,直到它再度翩然飞去……

    因而,由一只蝴蝶而导致对整个蝶类怀有好感,大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

    后来上了初中,才从生物课本中知道,蝴蝶属昆虫纲鳞翅目,是由虫蛹“羽化”成的。这使我又一次惊讶不已。因为在我心目中,那蠕动爬行的“毛虫”,难看得令人起鸡皮疙瘩,想不到竟与绚丽飞舞的蝴蝶“一脉相承”,实在有点不可思议。——这种由极丑至极美,一经“休眠”居然“脱胎换骨”、“翩然若仙”的飞跃,简直具有动人的神话色彩——以至文人笔下的诸如“青蛙王子”、“田螺姑娘”之类,我以为也要相形见绌了。

    仅此一端,便足见大自然造化的伟力。——以致好些年后,还曾想过《庄子·齐物论》说庄周梦化为“栩栩然蝴蝶也”,是否还另有奥妙的深义?

    当然,对于蝴蝶“不良出身”的发现,并未有损于我对蝴蝶的美好印象。大概,在童心的直觉之中,美便是美,丑便是丑,一切都属于极其客观的“现在时”,至于先前的“身世”、“行状”等,都无暇也无兴趣去计较的,自然更不懂得什么“血统论”和“门第观念”之类了。

    好在对于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童心倒往往有着质朴而天然的准确性。

    三

    待到第一次看见蝴蝶标本,心情却又忽然复杂起来。

    那是一次生物课,老师领我们去实验室看标本。——一间幽暗的斗室,厚重的窗帘似乎永远低垂着。拉亮日光灯,才晃然见四壁排列着整齐的玻璃方框,里面布满着形色各异的种种蝴蝶,也算得一个小小的“蝴蝶世界”了。只是蝶们一律用发亮的大头针牢牢钉在底板上,其状很有点像基督耶稣的殉难图。因此环顾之余,初来时的兴奋心情渐渐荡涤殆尽,倒隐隐感到一种沉闷、压抑以至悲壮的氛围。

    老师,终于开始示范操作了。只见他将一只不知从何处捕来的活蝴蝶,展开双翅轻捺在一块木板上。这是一只很美丽的黑蝴蝶(真像我曾见过的那一只!)……当第一颗大头针准确地扎入蝴蝶背心时,我不禁浑身一颤,如芒在背。……蝴蝶挣扎了几下,终于被好几根大头针牢牢钉住了。只是不肯立即死去,依然在微微颤动着那美丽的双翼,仿佛要带着满身的银针,努力飞向别的世界去。

    我忍不住将眼光移开,然而,在这样一个“蝴蝶世界”里,视线却是无可逃遁,满眼晃动的,处处是寒光熠熠的大头针!

    于是,这一堂课讲了什么,我全然不知,只知道,终于下课了。

    以后,每经过这实验室的门口,心头便会浮现出那只浑身扎满银针、双翼颤动的黑蝴蝶来。仿佛觉得,它依然在那幽暗的斗室里微弱而又不息地挣扎着,挣扎着……

    看来,我的“不喜欢蝴蝶标本”,大概正源于这一堂生物标本课。

    四

    自然,在多年后回想当时的心态,亦曾觉得“幼稚”、“可笑”,因为已懂得一种理论:“科学”是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的。但又想:这诚然不错,但对蝶类却未必适宜——它们被钉在玻璃框内,并不像基督耶稣那样,是自己背着十字架,一步一步走向哥耳哥达上山受刑的。因此对蝶类而言,仍不啻是“屠戮”与“虐杀”。——又或许,这想法依然“幼稚”、“可笑”,因为人乃万物之灵、世界的主宰,人的意志即最高意志!这,倒不失为一种“所向披靡”的解释,至少蝶们无话可说……

    于是,心情便渐有所释然,但“不喜欢蝴蝶标本”的潜意识,似乎依然隐伏着,有如蛛丝般拂之不去。好在生物课不久便结束了,自己也未曾有过成为“昆虫学家”的宏愿,因此“标本”不“标本”,也可以事过境迁了罢。

    五

    然而不幸的是,在此后的岁月里,“蝴蝶标本”仍时有所见。像在一些人的案头玻璃板下,便常常压着一只或数只干瘪的蝴蝶,以显示着主人的“雅趣”。甚至还见过一位有“蝴蝶癖”的仁兄,居然有厚厚一册蝴蝶!——之所以称之为“册”,是因为他的制作收藏法,乃是用一本厚重的洋装硬皮书,每逮着蝴蝶便胡乱往里面一夹,一压,相当简便而快捷,于是像集邮票似的,日积月累,倒也渐成“大观”。只不过,大概由于制作程序过于草率,以致不少“杰作”在书页间“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令人“目不忍睹”。——我奇怪的是,这似乎并不妨碍他的自我鉴赏或炫示于人……

    哦,如果说先前见过的“生物标本”,尚有“科学”因素的话,那么这类“标本”倒能属“艺术”范畴了。且较之前者的“针钉刑”,这“压榨刑”竟更为酷烈!

    或许应该承认,这做法虽近乎残忍,却也不失为一种“爱美”之心、“求美”之举,因为他们的玻璃板下、洋装书内,毕竟不压蜘蛛、蜈蚣之类。甚至,也不能否认他们的“艺术眼光”。因为我注意到,他们所猎取的对象,确大抵是“不同凡响”的“蝶国佳丽”……

    然而,殊不知“美”的无穷魅力,乃是与生命、活力、神采同在的。“标本”制作之日,正是“美”的毁灭之时。只可叹那些蝴蝶,竟因“美”而获罪,以至招来“飞来之灾”,倒真有点“红颜多薄命”的况味……

    六

    于是想:在充满辩证规律的大千世界里,万事万物,相克相生,即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各类生物也大抵有“自我保护”的本能。

    那么,蝶呢?

    后来才知道,确也有的——

    据说,在峨眉山便有一种十分罕见的“枯叶蝴蝶”。它们已完全收敛了鲜艳的色泽、美丽的花纹,当停落枝头合起双翅时,便宛如一片枯槁的黄叶。这种巧妙的“伪装”,无疑是用来对付各种“天敌”(似乎尤其包括“人”)的一种“自我保护”。——那“意思”大概是:我已如黄叶,是很难觉察发现的了。即便发现,我已如此不美,大概也没有逮我的必要罢?——这“想法”,真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却又十分可怜可叹……

    但它们没料到,正是这种近乎“狡猾”的“聪明”,反而加速了它们的灭亡。因为,论“聪明”和“狡猾”,对于万物之灵的“人”,“枯叶蝴蝶”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更何况,它们不知道人类还有一条奇妙的法则:“物以稀为贵”,“美不美”倒是无所谓的。因此,“枯叶蝴蝶”便由于品种的特殊和罕见而身价百倍,正有如“孤版邮票”之价值连城,令搜觅、猎取者趋之若鹜。于是“枯叶蝴蝶”渐渐濒临灭绝,以致国家不得不下令“重点保护”,严禁捕猎……

    但我想,这种“禁令”恐怕也可能给“枯叶蝴蝶”又增添一颗价值的砝码,令猎捕者以加倍的狡猾与疯狂铤而走险。——因此,“枯叶蝴蝶”是否终于能幸存而免于灭绝,依然是难以打包票的。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即便“枯叶蝴蝶”果真绝灭,倒也并不妨碍整个“蝴蝶世界”的五彩缤纷与勃勃生机。因为据确凿资料表明,全世界迄今至少有一万四千余种蝴蝶在生存着,繁衍着。它们并不退去色彩、收敛花纹,而是率真、坦然地张开美丽的双翅,在蓝天阳光下翩然起舞,自由飞翔,纵令有种种天敌加害也无所顾忌,生生不息,从而显示出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辩证法。——原来,这才是蝴蝶们最顽强坚韧的“自我保护”,也是蝴蝶真正具有动人魅力的“美”之所在!

    于是,年复一年伴随春天降临的,既有萌绽的叶芽、含苞的花蕾,也始终有着游弋其间的翩翩蝴蝶,蝴蝶翩翩……

    (原载1990年第5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