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中学和大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

    --弗洛伊德

    (一)

    由于弗洛伊德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幼年时非凡的天资和平时的努力自修,9岁时,他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中学入学考试,进入施帕尔中学学习,这要比标准的中学入学年龄提前了一年。

    当时的德国和奥地利的中学都是8年制,在这一时期,不仅要完成中学的全部课程,还要修完大学预科的基本课程。从中学入学到毕业,弗洛伊德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学习成绩常常都名列前茅。正如他后来在《自传》中所说的:

    “在中学里,我在班上连续7年都名列前茅,并曾经享受过一些特别的优待,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免试通过。”

    在中学阶段,弗洛伊德接受的完全是严格的古典文化教育。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扎实学习使他开阔了眼界,让他看到了古代的世界,因而也让他对考古学发生了兴趣。他还具有以简单的句子来表达复杂观念的能力,其他同学大多都难以望其项背。

    弗洛伊德还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这是由他在11岁时从学校获得的奖品《动物的生命史》一书引发的。后来,他经常到城郊的森林中散步,去那里搜集一些植物和花卉的标本带回来。

    同其他同龄的男孩子一样,弗洛伊德也被各种军事冒险所吸引。男孩子们不论学习好坏,都喜欢玩军人的游戏,弗洛伊德也不例外。他最早读的书中,有一本是法国作家迪亚尔的《帝国和执行官的历史》。许多年后,他还记得他是怎样在木头步兵背上贴上标签,然后在上面写着拿破仑手下大将的名字。拿破仑是他早年时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他将拿破仑的英雄事迹背诵得滚瓜烂熟。

    在中学阶段,弗洛伊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勤奋学习,这为他以后的科学创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不仅努力学好学校开设的课程,他还千方百计地以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为线索,广泛地阅读各种课外读物。这些书籍的知识涉及到历史、文学、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和外语等多门学科。

    在阅读这些学科内容时,弗洛伊德总是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喜欢从那些好像没希望解决的难题中找到突破口,然后按照问题本身固有的逻辑去分析,直至条理清晰,问题得到解决。

    可以说,弗洛伊德从小就很善于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中喜欢创造问题本身所没有的、有利于解题的条件,然后借助于这些条件,使看起来似乎令人费解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学校里,弗洛伊德从来不把读书和思考看成负担,他不但把读书和学习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善于逐步总结和摸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家里,他还经常辅导妹妹们的功课,指导她们学习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他的妹妹安娜在15岁时要阅读巴尔扎克和大仲马的小说,弗洛伊德劝她不要那么早看一些不适宜的书籍。尽管这种劝说不一定正确,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小时候学习方法的认识,那就是集中精力,打好基础。

    在学习中,弗洛伊德还善于与其他同学讨论问题,有时甚至会为书中的一个问题与同学激烈地争吵起来。在妹妹安娜的记忆中,哥哥带回来的男孩子都是喜欢切磋功课的朋友而非玩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少年弗洛伊德是一个用功、执着、决心想要成功的男孩子。

    弗洛伊德还十分喜欢歌德的作品。歌德那脍炙人口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对他的性格和思想影响很大。例如,歌德在一首诗中写道:

    谁要做出大事,

    就必须聚精会神,

    在限制中才显露出能手,

    只有法则才能够让我们自由。

    ……

    这铿锵有力的诗句,对弗洛伊德发奋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抱负产生了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还特别推崇莎士比亚。当他8岁时,他就开始看莎士比亚的作品,并将其中一些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背得滚瓜烂熟。他十分喜欢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那些精湛的语言表达和对事物及人生的深刻理解。

    (二)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当时,弗洛伊德已经14岁。他对这场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密切地关注着战局的发展。据他的妹妹安娜说,在战争期间,弗洛伊德的书桌上一直摊着一张战场地图,他还用小旗作标志表示战争的进展情况。

    弗洛伊德还经常激动地向妹妹们讲述战争的情况,以及军队一举一动的重要性,并说明各场战斗的意义。他幻想着自己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将军。

    但后来,弗洛伊德的这个愿望慢慢消失了;尤其是在23岁参军一年后,弗洛伊德简直完全失去了从军的兴趣,转而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

    从1860年一家人迁往维也纳起,弗洛伊德的生活也开始走出狭小的天地。这主要从两方面说起:

    一方面,弗洛伊德一家在到达维也纳后,开始生活在欧洲的中心。虽然他们生活的地方并不繁华,但维也纳作为欧洲的政治、交通和文化的中心,还是让弗洛伊德的眼界大大地开扩了。同原来偏僻的弗莱堡相比,这里可以及时地看到和听到发生在世界上,特别是欧洲各国的重大事件。此时的弗洛伊德虽然还只是一名少年,但他在智力和文化知识方面的过人水平让他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历史前进的脉搏。因此,这里显然也成为他进一步成长的最好出发点。

    另一方面,从1860年起到1873年弗洛伊德毕业于大学预科为止,恰好是世界历史和欧洲历史,尤其是德意志历史发生突变的时期。发生在这十几年间的政治事件、经济改革及科学发展等,一个接一个地震荡着弗洛伊德平静的生活,使他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精神鼓舞力量,从而推动他更加勤奋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这样的生活环境无疑也成为弗洛伊德未来发展的精神源泉。

    1872年,16岁的弗洛伊德已经是一个风度翩翩、神采飞扬的美少年了。除了浓黑的头发和明亮晶莹的大眼睛外,他还有着充分自信的表情。

    这年,弗洛伊德花了一年的时间苦读,为升入大学做准备。他最初选择的科系是法律,主要因为它能够开启通往政界的大门,那是一个犹太人可能发挥影响力的少数场所之一。当时,与弗洛伊德来往密切的高年级同学海因里希·布劳恩是个打算涉足政界、在政坛上一展身手的年轻人。

    日后,布劳恩果然成为德国最着名的社会主义者之一。布劳恩去世后,在给其遗孀的信中,弗洛伊德描述了当年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布劳恩对他的影响:

    在大学预科期间,我们是形影不离的朋友……下课后的所有时间我们都是一起度过的……那时,我们并不能分清楚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和方法。后来,我逐渐认识到,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不对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愿意与他一起工作,我决不能丢开他。在他的影响下,我那时也决定进入大学学习法律。

    但是,在1873年初,弗洛伊德就改变了他最初的打算。原因是他听了一次演讲,演讲人朗诵了一小段歌德所写的《谈大自然》的诗,让弗洛伊德最终下定决心放弃法律,转而选择到医学院注册学习。

    不过,弗洛伊德所决定的放弃法律选择了自然科学,而不是医学。因为此后,弗洛伊德在很多不同的场合都说过他并不是很喜欢医学:

    “不论在彼时,还是在此后,我从未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过特别的兴趣。”

    不过,这位少年后来却成为世界上最着名的医生,这与他最初的想法显然是不太一致的。

    从法律一下子转学自然科学,弗洛伊德的行为被后人解释为从管辖人类转移到控制大自然。此外,或许他还有别的考虑,比如他家里的经济状况能否足以将“似黄金的西格”引导到需要很多金钱支持的法律界呢?那些一板一眼的法律辩论真的很吸引人吗?等等。

    (三)

    在进入大学之前,需要先通过入学考试。通过一年的紧张学习,弗洛伊德以极高的分数通过了大学入学的考试。1873年秋,刚刚满17岁的弗洛伊德踏入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大门。

    按照通常的标准,弗洛伊德似乎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学生,这从他比别人迟3年,直到1881年25岁时才从医学院毕业这一点或许可见一斑。

    之所以在大学滞留时间这么长,主要由于弗洛伊德在学习期间心无旁骛的态度有关。在步入大学以后,弗洛伊德并没有改变他淡漠医学的初衷,仍然兴趣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

    尤其是在大学的前3年,他更是兴之所至,除了学习解剖学、显微镜实习、生理学等专业课程以外,还学习了许多与他后来所从事的专业不甚相关的课程,如化学、矿物学、植物学等。

    此外,动物学家克劳斯讲授的动物学、生物学与达尔文主义等课程,也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弗洛伊德不满足于医学专业的动物学课程,还选修了动物学专业的动物学课程。

    另一方面,弗洛伊德对哲学的兴趣也在不断加深。哲学这门课程即使是按照学校的规定,也只应修习两年,而弗洛伊德直到三年级时,仍然每周一次准时出现在奥地利着名哲学家、公认的意动心理学创始人、哲学教授弗朗士·布伦坦诺所开设讲座的课堂上。

    布伦坦诺所倡导的意动心理学主张,精神现象是看、听、说、思维等活动,而非感、知、觉等内容。意动心理学是一种经验心理学,重视经验的观察而轻实验。这种意动心理学思想日后对弗洛伊德的影响颇大,在其着名的着作《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就曾指出过:

    “你们常将机体的机能和失调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用物理化学来加以说明,用生物学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解释,而从来不稍稍注意于精神方面的生活,不知道精神生活是复杂的有机体最后发展的结晶。”

    从这番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布伦坦诺思想的形迹。在大学的整个求学过程中,弗洛伊德似乎都与布伦坦诺密切联系,他还曾应布伦坦诺的邀请,将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讨论柏拉图哲学和一些社会问题的作品译成了德文。

    这种在各个学科之间游荡,并且注意力不时转移的情形几乎整整持续了3年。后来,弗洛伊德自己似乎对这种学习方式有所反省:

    “在大学的开始几年,我终于明白了,由于能力的性质以及所特有的局限,使我难以在年轻时急于献身的许多科学领域均未获得成功。”

    在这一期,还有一件荒唐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就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为了一场无谓的争执与他人发生了决斗,幸亏没造成什么难以收拾的后果。这也是弗洛伊德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决斗。

    在大学的这些表现固然与弗洛伊德压根儿就无意做一个济世良医有关,但另外一个原因同样不可忽视,就是入学之初弗洛伊德对于他所在大学的校园生活抱着较大的反感。

    在进入维也纳大学之初,一件事时时在困扰着弗洛伊德,让他对大学生活倍感失望,那就是:大学校园中时刻都弥漫着歧视、排斥犹太人的风气。这让身为犹太人的弗洛伊德不时地感到一种压力。

    其实与18世纪比起来,19世纪欧洲人歧视犹太人的心理已经有所减弱,排斥犹太人的行为也有所收敛。尤其是在维也纳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维也纳大学这样欧洲着名的高等学府情况更要好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事情不再存在。作为一个极其敏感的人,弗洛伊德对这种事自然是十分在意的,所以他也不时地感到一种若有若无的提醒: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就必须自觉低人一等,收敛自己,自甘于主流之外。

    这些,一方面让弗洛伊德反感大学生活,甚至殃及到他对医学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却也在他的心理中酝酿着一种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素质。

    不过,这种压抑不但没有让弗洛伊德气馁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进一步助长了他叛逆的气质,使他习惯于批评和反动派的立场,并以此为荣,而将站立在他对面的多数人讥讽为“密集的大多数”。

    或许这也正是弗洛伊德孕育出勇气和能力的契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福祸实在是相倚相随的。

    (四)

    自从二年级增加了动物学和生物学后,弗洛伊德逐渐喜欢上了生物学,每周都到克劳斯教授的实验室做10多个小时的实验。

    克劳斯教授是1874年从德国的格丁根大学来到维也纳大学的,对动物学,尤其是海洋学有着较深的造诣。在来维也纳大学的第二年,他就在迪利亚斯特建立了一所动物实验站,优秀的学生可以每年到那里学习两次。

    1876年初,弗洛伊德作为第一批选派的优秀学生到迪利亚斯特进行实习和海滨考察,这更加引起了他对生物学的注意和兴趣。这年秋,弗洛伊德从迪利亚斯特实习回到学校后,由于必修生理学,他便进入布吕克教授的生理研究所。在弗洛伊德一生的科学生涯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恩斯特·布吕克是一位身材矮小的生理学教授,但却有着超人的智慧。1849年,他从科尔斯堡大学来到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大学给他开出了高得惊人的薪水,并给他一套宽敞的办公室。

    但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布吕克教授却主动搬到街角的一间旧兵器作坊里。那里有一大间两小间房子,而且破旧不堪,没有自来水和煤气,用水只能自己拿水桶到外面的水井中去打。有的房间还没有窗户,光线阴暗。但布吕克教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献身精神,在这座破旧的房子里建起了中欧最具影响力的生理研究所。

    他在那间大点的房间中安放了显微镜,让学生们在那里进行观察和实验;小房间用来做学生的实验室。在院子里,他还搭建了一个棚子,用来养一些实验用的小动物。

    就是在这样一个陈设简陋的实验室,后来培养出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自从遇到布吕克后,弗洛伊德追求科学真理的激情开始澎湃,人生航程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他后来回忆说:

    “在布吕克教授的研究所,我才找到了归宿和充分的满足,同时也找到了我应该敬慕并可奉为楷模的人。”

    在生理研究所,布吕克教授不仅教给弗洛伊德脚踏实地、矢志不移,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奋力拼搏的勇气和方法,而且还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传递给他。

    在1874年《生理学讲义》一书中,布吕克教授将一切有机物的活动,包括人的活动,都归纳为“力的吸引和排斥”。这一观点是19世纪70年代科学界很流行的观点,不仅影响着弗洛伊德的生理学研究,而且对他后来创立精神分析学的动力心理学内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布吕克教授指定弗洛伊德研究神经细胞组织学中有关神经元素的内部结构、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与低等动物神经细胞的差别等问题。弗洛伊德研究的第一个课题,是鳝鱼的生殖腺的结构,这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为了研究这个课题,弗洛伊德解剖了400多条鳝鱼,终于将这一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1877年,他写出了第一篇科研论文《鳝鱼生殖腺的形态和结构》,受到了布吕克教授的称赞,随后被推荐发表到科学院学报上。

    第二年,弗洛伊德又开始研究蝲蛄的神经细胞。在研究过程中,他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研究手段--显微镜观察活体组织,在神经生理学史上第一次发现并论证了神经纤维的理论。对此,布吕克教授认为,这一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一名新手的水平”。

    弗洛伊德在追随布吕克教授后,掌握了观察问题的基本功。为了深入研究神经纤维的基本结构,他十分注重改进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他敢于打破陈规,大胆地改进传统的实验方法。

    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离不开理性的支配。随着深入的不断研究,弗洛伊德也越来越感到理性思维在观察实验中的重要性。但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不仅需要从感性的直观上升到理性的抽象,还需要想象、猜测、联想等形象思维。为此,他决心在科学的海洋里大展身手,展翅翱翔。

    就在这时,因奥匈帝国与沙俄争夺巴尔干半岛,德奥两国为对抗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于1879年缔结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为此,全国大中小学都要实行军训,所有适龄青年都必须参军。弗洛伊德作为医科院校的学生,也不得不应征入伍。

    在军营中,弗洛伊德也没有浪费时间,他抽空将穆勒的名着译成了德文。在这些着作当中,有的涉及劳工问题,有的论述妇女解放和社会主义问题,有的是论述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这也让弗洛伊德有机会深入地学习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1880年退役复员后,弗洛伊德本来打算沿着神经科学这一道路当上教授,接替老师布吕克教授的班。但在19世纪,这条路是只有富家人的子弟才走得通的。家境一般的弗洛伊德只好暂时放弃了这一想法。

    1881年3月,25岁的弗洛伊德以优异的成绩和研究成果获得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8年的大学生活,他不仅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还结识了许多着名的学者、朋友和同事。当他走出维也纳大学毕业典礼的会堂时,即将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的一项新的选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