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正好,不负韶华:励志系列-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2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舒尔茨细心地观察着顾客们喝第一口咖啡时的反应。许多人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这是对不熟悉的、如此浓烈口味的初次反应。只见他们犹豫了一下,再喝一口,随后开始享受咖啡的温暖香美。舒尔茨高兴地发现,柜台那边的咖啡豆根本无人问津了。

    看着眼前的景象,舒尔茨知道,星巴克的历史就要发生巨变,不可能回去了。

    新业务的成功,并没有使星巴克的老板支持舒尔茨。

    舒尔茨郁闷了好几个月,最终决定离开星巴克,另立门户。他为新公司起名为“天天”。舒尔茨的理想之船起航了。他盘算着先开一家店,这需要他至少募集到40万美元的创业基金,走出这一步后,他打算再用125万美元,开8家咖啡店。

    1986年4月8日是“天天”开张的日子。舒尔茨早早来到店里,紧张地左顾右盼。早上6点半,第一位顾客已经等在门外。她走进来,径直买了一杯咖啡。随后,顾客越来越多,大家亲切地打招呼、聊天。这种气氛正是舒尔茨最想要的。

    但是,舒尔茨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创业基金即将用完。此外,他曾以为,只要6个月就可以吸纳到实施他第二步计划所需的全部资金。但实际上,这个过程用了2年。其间,他向242个人借过钱,但217个人跟他说“不”。舒尔茨后来回忆说,在那段日子里,他就像一条夹着尾巴的狗。

    1986年8月,舒尔茨终于弹尽粮绝了。他决定去拜访西雅图3位最有名的企业领袖。会见在西雅图最高的商务大厦顶层举行。舒尔茨绕着街区走了3圈,来安抚自己狂乱的心跳。最后,他的展示和游说大获成功企业家们决定“砸”下75万美元。今天,这些最初的投资者们,已获得了100倍的回报。

    就在此时,舒尔茨获悉了一个消息:他原来的老板准备卖掉星巴克。他立即赶了过去。当时,星巴克的规模比“天天”大得多。这好比鲑鱼要吞下鲸,儿子要领导父亲。但对舒尔茨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投资者们再次把信任投给了他,为他凑足了收购星巴克所需的400万美元。

    1987年,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舒尔茨签署了收购星巴克的文件。然后,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咖啡店,轻松地和咖啡师打了个招呼,坐在靠窗的一张凳子上。

    此时,他已经从一个当初的雇员,变成了星巴克的总裁。店员们看到,他们的老板端起了一杯咖啡,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人生的备份

    这世界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你完全绝望,只要你能够找到自己的备份,人生的另一扇门就会为你重启。

    2002年1月的一个晚上,对日本著名钢琴家馆野泉来讲,是有生以来最痛苦难过的一天。他正在弹奏钢琴时,突发脑溢血,一头栽在地上,从此右半身瘫痪。

    还好并没有危及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馆野泉倒是比较乐观的,他认为自己恢复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重登舞台了,他那神奇灵巧的右手将可以再次把爱德华·格里格和让·西贝柳斯的音乐弹出别样的浪漫。

    可惜事与愿违,将近一年的时间,他的右手都无法动弹,对一个钢琴家来讲,失去右手,几乎就意味着从此失去了音乐的演奏能力,这让馆野泉沮丧不已,心情越来越失落。他的芬兰妻子玛丽亚有一天悄悄对馆野泉说:“何不试试你的左手?”左手?馆野泉愣了一下,就像有的人是左撇子一样,音乐界也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曲子是专为左手演奏者谱写的。

    架不住妻子的劝说,他答应尝试一下。结果,拿出英国作曲家弗兰克·布里奇为一位在一战中失去右手的朋友谱写的曲子,馆野泉开始弹奏起来,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忘记自己是用单手演奏。

    从此,馆野泉就开始用自己的左手演奏,不过,许多左手乐谱都很短,不适合音乐厅演奏。馆野泉请几个老朋友帮忙,包括音乐系学生,也积极参与,创作了约30首适合左手演奏的曲目。

    他又重新回到舞台,每年举办几十场演奏会,乐曲都是作曲家为他的左手量身定做。每次演奏,他坐在与钢琴等长的特制凳子上,以便左手覆盖整个钢琴键盘。他已拍摄了好几部纪录片,甚至还跟日本皇后美智子共同弹奏过一曲二重奏。

    2006年,在他中风4年后的一次演唱会上,完全沉浸在音乐魅力中的他突然用右手碰了一下键盘——他已经忘记了他是一个右半身瘫痪的病人。突然,他的右手真的能敲击键盘,伴随左手把一曲曲子弹完了,虽然有些生涩,但奇迹真的发生了。

    馆野泉后来在一场音乐会上说:“我用右手弹奏时,有一种春天树叶发芽的感觉。”这时,舞台下坐在观众席上的他的妻子玛丽亚,这位和他相濡以沫40年的芬兰妻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就是她告诉馆野泉,上天都有备份,右手不能动了,还有左手;右半身瘫痪了,左半身还是健康的,只是失去了一半而已。

    真的,不管是生活的挫折还是肢体的残缺,我们失去的并不是全部,这世界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你完全绝望,只要你能够找到自己的备份,人生的另一扇门就会为你重启。

    用我所有的努力回报你

    因为当初,你拿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做赌注,要跟着我,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这样信任我的人,我怎么舍得让你输。

    她和他在一个单位上班,而且上班的时候总是面对面。她有时候会看着他走神。他有张好看而略微颓废的脸,看得多了,他会注意到她,冲着她笑。她低下头,脸突然就红了。很快,周围的同事也窥测出她的心事来,频繁开起他俩的玩笑。一来二去,他和她竟真成了恋人。

    他们都到了结婚的年龄。那天一起吃饭的时候,她犹豫着,提到了婚事。当时他愣了一下,没有作答,半天才嗫嚅着说,只怕……只怕以后,你跟着我会吃苦。

    “不怕的。”她小声说。

    他不再说话,轻轻叹了口气,在她看来,他算是答应了。

    回到家,她把两人的事告诉父母,遭到强烈反对。父亲和他们是一个单位的,对他的印象不好,一直就反对他们交往。理由是,他是不上进的男人,懒散,没事业心,还跟外面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来往,女人跟了他以后,以后绝对没有好日子过。尤其现在,工厂效益每况愈下,有能力的人都自己出去单干,而他还在流水线上混着,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这样的男人,没前途的。

    不仅父母,当初开他们玩笑的同事中,和她关系走得近的,也反对她嫁他,理由和父母一样,说这样的男人喜欢可以,绝对不能当丈夫。

    她却铁了心一般,不管谁劝,就是一句话:“我就要跟他。”

    父母失望至极,母亲冲她嚷:“你这是拿自己的幸福做赌注!”

    她抬起头,斩钉截铁:“就算是讨饭,就算会输,我也认了!”

    所有人阻止都无济于事,24岁,她嫁他为妻。租了套小房子。从家里搬了出去。这也似乎更证明了大家的猜测,他是她本命年的劫。

    可事实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结婚后的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分外刻苦努力起来。他先是离开半死不活的厂子,断了外面那帮乱七八糟的朋友,去一家私企跑起业务来。开始时没底薪,他又是外行,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费了多少心思,总算艰难地在那家公司站住了脚。那一天,她看着他变得又黑又瘦,大夏天顶着太阳走在快被晒化的柏油马路上,汗都顾不上擦。晚上几乎没有在10点之前回来过,一回家,倒在床上,衣服不脱就睡着了。一年后,他的工作走上正轨,业务提成渐渐多了起来,而她却下岗了。索性,他不让她再出去工作了,安心待在家里,等着做母亲。

    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做了业务经理,手里有大把的客户,还在业余时间重新学了英语和日语。公司给他配了车,他们按揭买了新房,每个人都看见他的大好前途。

    这时的她,因为生孩子胖了许多,又总不出门,穿衣服随意起来,和他站在一起,竟有种不相配的感觉。此时,当初替他担忧过的人又开始有了新的担忧,担心长着一对桃花眼的男人,会在这个时候离她而去。这个年头这样的事,简直就是数不胜数。

    但这次,大家又看错了他,在他人生和事业不断攀升的日子里,他爱她始终如一。那爱,不知比恋爱时扎实了多少倍,是贴心贴肺的呵护。从衣食住行的大事到心情喜好的小事,他面面俱到,从来没有忽略过。从她坐月子起,每天晚上,都是他给她洗脚,这个习惯一直被他保留下来了。

    他从来不隐瞒对她的感情,有时同事和朋友开玩笑说:“什么都换了,现在该换老婆了吧。”他摇头,认真地说:“这辈子,就是她了。”

    她的幸福,让所有人无话可说。其实当初她也不确定会拥有这样的幸福,那时她只是爱这个男子,舍不得离开他。哪怕跟着他吃苦,像她说的,她认了。那天晚上,他又给她洗脚,温暖在水中,他一如既往,把她的脚握在掌心。她忽然笑着问:“怎么会对我这么好?”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在她心里存了很久,她甚至还想问:“为何会在结婚后,变了一个人?”只是觉得不妥,所以只问了这一句,半开玩笑的口吻。

    他依旧蹲在她的面前,握着她的脚,抬起头来,看了她片刻,然后认真地说:“因为当初,你拿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做赌注,要跟着我,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这样信任我的人,我怎么舍得让你输。”

    她看见,向来爱说爱笑的他,说完这句话,眼圈红了。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爱和信任更美好的东西了吧?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两样东西更有力量了吧?它改变的不是一个浪子,而是两个人的一生。一个被爱被信任的人,怎么能不勇敢地为爱的人拼搏出一个光明的未来呢?

    天涯尽头的华尔兹

    《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在小屋中回荡,老太太宽松的裤子像旋转的裙子一样飘起来,她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青春和美丽……

    多年前,为了进行稀有野生动物的编目工作,我作为志愿者来到了中国的海南。从广州到海南的路途十分艰难,在历经辗转之后,我们到达了海南的一个小渔村。又累又饿的我们在路边的一个小屋前停了下来。

    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从屋里出来热情地招呼我们。饭菜上来后,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国人的能力,尽管一无所有,他们还是能够“变出”各种菜肴。吃饭的时候,那位老太太一直对我热情地笑,并用一把很特别的羽扇替我扇风,那种扇子我从未见过。屋子里除了一只旧手表,这把扇子差不多就是最值钱的东西了。于是我尽力不流露出对它的喜爱,因为按中国人通常的做法,凡是客人看上的,必会慷慨赠送。

    吃完饭我们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决定凉快一会儿再走。老太太开始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跟我们交谈,看得出来她已有几十年没说英语了。我们吃力地听着,渐渐地我们明白了她的话。她说这是她30多年来第一次在这里见到外国人,我们的出现使她回忆起了往事。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外交官,童年的她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并随父母到世界各地游玩。

    有一次,父母带她去香港参加一个聚会,那儿有很多英美宾客,舞池里俊男靓女伴着音乐在跳华尔兹,他们翩翩的舞姿令她沉醉。在她看来,这简直是天底下最美妙动人的情景。她相信,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要像那些优雅的女人一样穿着华美衣衫,翩然起舞。

    然而,她长大以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儿不再有华尔兹,她的梦想也成了幻想。她婚后不久,就爆发了内战,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接着就是8年抗战和解放战争。因为种种原因,她在这个与世隔绝的荒野小村一住就是几十年,靠给过路人做饭和卖偶尔捕捉到的蛇和野兔为生。

    她平静地讲述着她的故事,没有怨恨和痛斥,深深地俘获了我们的心。她记忆中的生活和她的现状有着天壤之别,但她的平静和安详告诉我们她好像没有一丝痛苦。

    “有什么让你遗憾的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

    “唯一的遗憾是,”她说,“没能学会跳华尔兹。”

    她的回答令我们始料未及,无言以对。在接下来的沉默中,我隔着桌子紧紧握住她的手,轻轻地问她:“还想学华尔兹吗?就在这儿?”

    笑容像花一样绽放在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

    我们站起来,走近对方,屋子中间大约5英尺宽的泥土地面就是我们的舞池。我们摇摇晃晃地开始跳,我哼着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不时踩到她的脚。但很快我们就跳得流畅自如了,我唱得更大声了。《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在小屋中回荡,老太太宽松的裤子像旋转的裙子一样飘起来,她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青春和美丽,而我则成了英俊潇洒的外国小伙,高大健壮,准备像王子一样把心爱的公主带走,远离这天涯尽头的荒凉海岛。

    为了记住这难忘的时刻,我们合影留念。

    今天,我们的合影还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照片上,来自不同世界的我们紧握着对方的手,面带微笑。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坎坷和磨难,老太太的精神需求早已超越了生活的苦难与艰辛。我虽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天涯尽头的华尔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坚强,教我笑对生活中所有的挑战,令我终身难忘。

    老太太对梦想的追求和坚守让我们无法不动容,那是一种对精神的坚持,对心灵情操的不懈努力,虽然这努力是默默的,艰难的,但她没有忘记,没有放弃,岁月和流年,给她增添的是耀眼的光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