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走的这条山路,宽不过两尺。身边就是悬崖,摔下去定然粉身碎骨。所以每一次迈开步子,于她,都是一场生死的较量。当数不清的自杀良机从她身边一一流逝时,忽然听到抵达营地的军号响起。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战友们以为她在为胜利激动,其实是她对自己失望至极:你真是个胆小鬼!庆幸,是在第二天清晨到来的。
她睁开眼,透过窗户看到那么近的蓝天,近在眼前,近到用手一戳就能掉下来一块儿似的。她认真地看了看,然后笑了:“你瞧啊,原来只要不断往前迈步,真能走到天跟前。”故事讲完,她盈起满脸的笑。
如果你听懂了,那你一定能从她眼睛里,瞧见一整片蓝天,离地5000米,那么蔚蓝,那么高远。
哭着向前奔跑
在大风呼啸,风雨交加的天气,普通选手连门外都不愿意多看一眼,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休息。而高手一定是继续在风雨中训练,直到筋疲力尽才回到家里。
我有一个学生是学舞蹈的,她告诉我,舞蹈老师对学舞蹈的女孩子要求相当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老师曾经这样教训她们:“当你练舞特别累想休息的时候,就问自己:我死了么?如果回答是‘没有’,就要继续练。什么时候练死了,就可以不用练了!”
其实,不止是练习舞蹈,一个人想在他所在的行业出人头地,都要付出远远超过常人想象的努力和心血。
2002年,我在北京工作,住在清华大学旁边的小区里。傍晚经常去清华大学的田径场散步。当时有一次,妈妈从老家来北京看我,我就带她去田径场散步,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年轻的教练带着20多个7~10岁的孩子来到场地练习长跑。做完准备工作,教练一声令下,孩子们开始一起奔跑。一圈,两圈,三圈,孩子们都跑得大汗淋漓了,有些孩子们的体力渐渐支撑不住,他们之间的距离也渐渐拉开了。年纪大一些的孩子跑在了前面,年纪小一些的孩子跑在中间,两个小不点跑在了最后。
20分钟以后,年纪大一点的孩子都跑完了规定的圈数,只有那两个小不点还差两圈没有跑完,看得出来他们已经没有力气了,一开始我以为教练看到这两个最小的孩子支撑不住就会让他们停下来休息,但是没想到教练根本就没有让他们停下来的意思。他们虽然支撑不住了,但是没有教练的命令,也没有一个敢停下来休息,他们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吃力地向前奔跑……
跑到最后一圈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实在太难受了,但是又不能停下来,就开始哭,随后另外一个孩子也开始哭,最后两个孩子一起哭,但是让我震撼的是他们虽然在哭,但还是咬牙坚持着奔跑,最后让周围所有人动容的是——两个小家伙手牵着手,肩并肩,一起哭着向前奔跑!看到这里,周围清华大学的学生,我的妈妈,还有我,都为他们鼓掌,呐喊:“加油!”
年龄那么小的孩子居然有那么强大的自律能力,忍受着身体上巨大的煎熬,还是不断地朝着目标奔跑。这一幕,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定格,化成一股永远激励着我的力量。
众所周知,如果想成为一名长跑选手,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训练。而自我训练最最重要的就是强大的自律。如果规定自己早上跑1000米,有的人坚持不了几天,就开始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赖床,最后就不了了之。
有的人可以坚持得久一点,平时可以坚持训练,但是遇到比较大的风雨天,还是会松懈下来。
还有些人,可以坚持得更深一些,即使遇到风雨也坚持每天训练,而且逐渐加大长跑的时间和强度,并持之以恒。
但是,真正的绝顶高手与普通选手的最大区别,就是二者面对狂风暴雨的天气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大风呼啸,风雨交加的天气,普通选手连门外都不愿意多看一眼,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休息。而高手一定是继续在风雨中训练,直到筋疲力尽才回到家里。擦把汗,换件衣服,再回头冲进屋外的风雨。
绝顶高手,永远不跟别人竞争,永远与自己竞争。
他们会有一种时刻都高于常人的“自我要求”,这种要求体现了他生命的最大价值。他会为了这个要求而释放全部的生命潜能,充分地绽放,从而实现难得的自我跨越。
哭泣着向前奔跑,这就是草根青年们对待生命真谛的最最真实的态度!
从无家可归到在哈佛上学
所有这些生活的教训都塑造我成为现在的我,梦想和愿望随之改变,让我从毫无生机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被哈佛大学录取的高中生都很幸运,同时他们也自认是全国最牛和最聪明的人。
然而大卫·布恩,从公园躺椅上的流浪生活,到睡在哈佛大学的宿舍成为哈佛学子的这段经历,使得他在同龄人中显得尤为突出。
大卫,是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一所名叫MC2 Stem高中的一名17岁高中生,将在今年秋天得到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STEM教育计划主要关注工程学和科学教育,并由比尔·梅达琳·盖茨基金会赞助。
“在我14岁时,我的家人和我因黑帮暴力失去了我们的家园。我拒绝加入黑帮,所以我家的房子被他们用枪打得千疮百孔,以作报复。”他在《赫芬顿邮报》的博客连载上写道。
他的兄弟姐妹分开后,各自与不同的家族朋友一起生活。但由于空间问题,再加上他对家庭宠物过敏,大卫没能继续在家族朋友那儿待下去。
因为他的奶奶和老妈都不能为他提供住所,这导致他无“家”可归,开始游荡于各个公园,公园里便常常看到他的身影,公园变成了他的“新家”。
他最终驻足在较为安全的考文垂附近。因为这个公园更为安全。
“所有这些生活的教训都塑造我成为现在的我,梦想和愿望随之改变,让我从毫无生机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他在博客中写道。
不久之后,杰夫·麦克莱伦,MC2 Stem高中的校长很快就被大卫在逆境中不折不挠的精神和他学术上的能力所折服。
在大卫还在寻找更为长久居所的时候,麦克劳伦先生和他的妻子收留了大卫,并帮助他。
“他是会竭尽自己所能去达到他想去的地方的这样一个孩子。我们手头有资源,只是提供给他一点额外的帮助罢了。”麦克莱伦先生告诉当地下属于ABC新闻的机构说,“我希望我能给每个人都提供帮助,但是大卫是特殊的一例。进入MC2 Stem高中很可能不是我们为大卫真正感到骄傲的最后一次机会。”
大卫目标远大,接下来,他申请了许多顶级学校,诸如: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哈佛和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
最终,只有麻省理工拒绝了他的申请,而他可以在众多有名望的常春藤学校中作出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选择。
大卫真正的旅途并未结束,他的下一个挑战就是在本周的高中毕业典礼不哭出来。
“我答应自己不许哭,但是我意识到所有人在哭之前都这么想。”他告诉FOX 8(一家网站)说,“我很确信到时候我将情难自控。”
安妮的钻石耳环
我忽然领悟,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遇到什么,总要尽力让自己走得开心、走得漂亮,绝不能只因为迟早有终点,就意志消沉,不愿抬头!
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年前的某个傍晚,安妮到诊所来告诉我她被诊断出肺腺肿瘤时的情景。我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几度张口欲言,却又找不到话说。
静静对坐了一会儿,沉重的氛围里,还是安妮先开口:“所以啊,我还有什么好节食的。”她吃了一大口手中的冰淇淋,自嘲地笑笑,“以后只怕想胖还胖不起来呢!”
当我们的健康面临威胁时,生活中各项事务轻重缓急的排序会忽然重整,原本被我们重视的外貌,似乎在一瞬间变得那么微不足道。
“那么,你今天来是要……”我犹豫地问,脑海里杂乱的思绪纷至沓来,我想不出自己能帮她些什么。她总不会是来做医学美容疗程的吧?现在做这些有意义吗?
如果做这些没有意义,那我十几年来每天小心翼翼、再三斟酌,帮人家去皱、除斑、微整,都在忙些什么?我的人生如果忙的都是没有意义的事,那不就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吗?当初是不是应该选个比较伟大的济世救人的科别?
思绪越飘越远,疑问越来越大,我的人生价值与定位,在电光火石间竟被撼动了!“我想要镭射穿耳洞。”安妮的声音把我拉了回来。“啊?”我的世界还在天崩地裂、摇摇欲坠,一时无法思考。
“是这样的,我有一对很漂亮的钻石耳环,可是没有耳洞,一直无法佩戴。”安妮淡淡地说,“到时候化疗开始掉头发,我想戴着那耳环,闪闪亮亮的,闪得让那些来看我的人都忘了我没有头发。”语句里虽然难免有一丝苦涩自嘲,但她笑得像个期待礼物的孩子。
就是那个坚强的笑容,让我摇晃崩塌的世界重新归位,再次稳定了下来。
喧嚣扰攘的俗世、庸碌短暂的生命,有什么东西到头来不是虚幻的?我忽然领悟,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遇到什么,总要尽力让自己走得开心、走得漂亮,绝不能只因为迟早有终点,就意志消沉,不愿抬头!在琐碎的生活中,找出一点一滴的快乐,逐渐累积成一段幸福的旅程,这样才最实在。
而我的工作,就是帮助大家一路上走得开心、走得漂亮,这怎么会没有意义呢?生命过程如果不精彩、不快乐,活得再久又如何?像我们小小的皮肤科医师,或是其他各行各业的朋友,只要能帮助彼此在旅途中增添一点笑容、解决一些烦恼,不也都是很重要的工作吗?
我看着面前这个乐观豁达的女子,心中充满怜惜与佩服。她头顶虽已满天乌云,却还努力在风雨飘摇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很多人或许觉得,追求外在的青春与美丽稍嫌肤浅,应该顺其自然,年岁到了就该任随红颜老去。但换个角度来看,面对所谓的自然定律未战先降、自动放弃,这样的态度是不是也有些消极?如果所有人都认定人一定不会飞,顺其自然,今天我们哪来的飞机和宇宙飞船?
仔细想来,我们每一次保养肌肤、每一次接受医疗美容,其实都是对自我、对世界的一个宣告:“我要变得更好!我还在努力!我还没有放弃!”像这样,才算是真正勇敢的、真正坚持到最后的运动员精神!
安妮前几天又来到诊所,来治疗因药物副作用所造成的青春痘。因为她选择使用标靶药物治疗,没有用到化疗,所以依旧一头长发、神采奕奕,衬着耳环,更漂亮了。
挺住,意味着一切
奋斗不是让你上刀山下火海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奋斗就是每天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做好手里的每件小事,不拖拉不抱怨不推卸不偷懒。
一个朋友向我抱怨,说自己大学读错了专业,错失了自己的最爱;工作上各种不顺心,辛苦奔波表面光鲜而已;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到底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劝慰她,真心不知道。这个世界仿佛几乎没什么人大学读对了专业,又恰好做着自己所爱的工作,领导重视,同事关爱,清闲并且工资高。在这里,我只想讲讲我身边的三个年轻人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个男青年,是我家附近宽带公司的一名普通网络维修人员,某次网络大坏后跟我家结成了友好联邦。我听他说,他从小父母离异,跟外公一起生活,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半夜12点多,因为过了12点有一小时100块钱的加班费。
某次我又报修网络,他说周日不能来,因为要考雅思!我心想我都没考过哎,你一个维修工人考雅思?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次上门维修,跟我说:“我要去新西兰读书了,雅思考过了,也拿到了offer,以后就不能来修了。”
我惊讶得不得了,随口问他:“那你为什么去新西兰,雅思过了好多国家都可以去啊!”他说:“因为我女朋友在那儿,我就想过去陪她一起。陪读的话,我们慢慢会有差距,所以我也要考过去,这样我们的距离就不会太远。”
我送了他一枚从昆明带回来的香包,祝他幸福。他再也没来过我家修网络,有时候网络坏了,就会想起他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一个在电梯里工作的电梯工女孩,每天在电梯里上上下下,穿得很土,不化妆,扎一个马尾,一个水杯,手里一本英文书。从开始见到她是高中课本,然后慢慢变到大学课本,四六级,考研,托福。谁都没有在意过她在学什么,她在看什么,她是什么背景,她住哪里,工资多少,她有什么梦想,她学这些想要干什么,她除了学这个还在学什么。不知道。楼里的居民有时候会把家里看过的杂志送给她,大概是觉得,只要是有字的东西,对一个电梯工来讲,就能用来学习吧。
后来,她消失了很久。
再见到她,她穿着职业套装,匆匆忙忙地跑进一个写字楼里。她不认识我,但是我记得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