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不计较。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着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智占据主动,以其威严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包容,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任何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和体验,积极吸取其精华,做好扬弃。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忍耐。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唯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生活中,一个懂得心安的人是智慧的,心安则胸怀就宽广了。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学会心安,天地自宽,学会心安,就等于拓宽了自己的人生路。
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我们之所以生活不开心、冲动,很大原因就是放不下,因为放不下,致使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直到被生活压垮。
人们常说:“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种勇气和毅力,而放得下是一种胸怀和肚量。
“拿得起”,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有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能力。工作中,样样事情拿得起,必是领导重视、同事尊重的骨干;家庭中,样样事情拿得起,必是全家人的顶梁柱;社交中,样样事情拿得起,必是朋友们的主心骨。
但是,人生中光拿得起还不行,你还要能放得下。就好像举重一样,你不仅要将杠铃拿起来,还要能安全地放下去,这才是成功。人生就应该拥有这样的心态。
放得下,是一种大气的表现。平心而论,人是有思想、有欲望的动物,几乎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得到越多越好”的意念,要放得下,确实不容易。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赶路,过河时见到一个女人,雨后的河水显得异常汹涌,她无法过河。老和尚见状,就将女人抱起,过了河又将女人放下。徒弟一看,就说:“有没有搞错呀,师父!男女授受不亲,你却抱着女人过河!”师父没有理会。小和尚心里嘀嘀咕咕,走了一公里左右,又忍不住说:“师父你做错了,为什么抱着个女人过河?”师父望了小和尚一眼道:“我已经放下,你还未放下。”
其实,我们很多人就跟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之所以生活不开心、冲动,很大原因就是放不下,因为放不下,致使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直到被生活压垮。
生活中,那些被各种琐事困扰的人几乎都是学不会放下的人。试问,有多少人能放下昔日的辉煌?有多少人能放弃到手的财富?有多少人能放下内心的积怨?很难吧!我们生活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背着各种各样的包袱,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对功名利禄放不下,出现了跑官、买官、贪官;对金钱富贵放不下,催生了贪污、受贿、盗窃;对爱情婚姻放不下,产生了痴男、怨女、殉情。
放得下,是一种解脱,一种顿悟。佛经上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学不会放手,只知道紧紧攥着拳头,很可能最后一无所有,因为你手中握着的是虚无。而懂得放手、放下,你才能拥有更多。古语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你如果学不会放下,很可能会一无所得。
有一头毛驴,在它身边不远的地方各有一堆青草,两堆草的好坏、多少、距离都一样,毛驴在中间游移不定,究竟吃哪堆呢?想吃这堆,又舍不得那堆,结果它哪堆也没吃着,饿死了。这告诉人们,面对取舍与选择,放不下的人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毛驴就是因为在利益诱惑面前,游移顾盼、飘忽不定,没有放下“思想包袱”,不懂得取与舍的生存意义,结果被饿死了。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认为,人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不断地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但实际恰恰相反,“放得下”才能使人生更完美。尤其是对各种名缰利锁,若死死抓住不放,思想包袱就会越来越重,私心杂念就会越来越多,脚步就会越来越沉,最终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就不可能产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朝气,也不可能挣脱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羁绊。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过: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这正是一种大气度的表现。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幸福,而有的人却活得沉重痛苦?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
所以人生最大的包袱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去。
放得下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胸怀。有些放是一种自然的放,放得无怨无悔、无忧无虑;有些放是一种无奈的放,放得不舍不弃、不情不愿。自然的放,可以放得潇洒,放得自如;无奈的放,往往成为心结,成为遗憾。自然的放,大多会成为人生美好的留念;无奈的放,一般会成为人生苦涩的记忆。不管是哪种放,该放的时候总得放下。
处事时,该放就放,该断就断,不要因小失大。放下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人生总是在取舍之间,面对不同的选择,应该学会放下,学会知足,这是智者的心态,是成功的阶梯。学会了放下,幸福才能到来。
【第三章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你必须承受住成功之前的寂寞
成功前,总有一段寂寞孤独的旅途。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一颗璀璨耀眼的珍珠。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曾经说过,每一个年轻人都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耐住寂寞,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
成功的人,都是能够承受住寂寞的人。而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他们常常会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干扰,最后在朝三暮四的动摇与徘徊之中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有开创事业的远大志向,能够在浮躁的环境中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坚守住寂寞,那么你一定能获得惊人的成就,也会对生活中的寂寞和快乐有更多的感悟。
很多年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培育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于是他一大早来到沙滩上准备挑选沙粒。他耐心地询问一颗颗沙粒,问它们愿不愿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但那些沙粒都摇头说不。直到黄昏他快要绝望的时候,终于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那颗沙粒,说它不是傻瓜就是弱智,去蚌壳里住,深藏海底很多年,远离亲人朋友不说,还见不到阳光雨露,享受不到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可是那颗“傻傻”的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养蚌人去了。
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成长为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它整日周游列国,在让人们欣赏自己的美丽的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美。而曾经嘲笑它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成功前,总有一段寂寞孤独的旅途。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一颗璀璨耀眼的珍珠。
人生在世,路,还要自己走。在命运的航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可能有的人会一帆风顺,但更多的会坎坎坷坷。这些坎坷都是磨砺,是财富。
其实,人生是一个自我修行与修炼的过程,当你发现了自己生命与工作的意义,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就应该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驱除掉浮躁,扛得起挫折。
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记住:想要成功,就要先经历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黑暗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挨过去,天也就亮了。
反省,一堂人生成长的必修课
在安静的心灵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方法,以及我们挡住自己前进的原因。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不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经常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办事确定方向,不能反省自己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我们先来看两则关于反省自己的有趣故事。
故事一: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衣服都洗成那样……”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故事二: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它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有没有读出什么?眼睛长在我们自己身上,但是我们看不到自己,我们只能用它来看世界,看别人。这是生理特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是我们不应该养成这样的心理特征,只看到别人的优点缺点,而不肯正视自己的得失。
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应该努力地去塑造和追求完美。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整天抱怨别人、抱怨环境。
一个人应时时反省,检讨自己,惕厉自己。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隐藏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弱点,这种内在的弱点常常使我们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譬如,生活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嫉妒别人的能力、自怨自艾为什么好运永远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嗜酒如命、饮食不知节制、消费成癖、纵情声色……如果我们不对这些缺点反省,结果就会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境地。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每晚都自我反省。他说自己犯过十三项严重的错误,其中三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及与人争论。睿智的富兰克林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他一周定一个要改进的缺点作为目标,并每天记录。下一周他再努力改正另一个坏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难怪富兰克林会成为受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反省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安静的心灵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们挡住自己前进的原因。
反省能让我们察觉到自己所设下的限制,以及我们思考中的某些盲点。身处嘈杂浮躁的世界里,往往会被许多表面现象所迷惑。你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停止毫无用处的抱怨,静下心来不断反省和总结,让内心达到一种平和、愉悦的状态。
再艰难的人生,也不能磨灭自己的志向
人生如黑夜行船,志向便是那最远最亮的航标灯,有了它,你才会乘风破浪地前进,而不至于被狂风巨浪吞没……
曾经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二个人说:“赚工资。”第三个人说:“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让人深思。为什么成了有名建筑师的不是第一、第二个砌砖工人,而是第三个呢?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是对这个故事多么准确的注释!
第三个工人道出了他的远大抱负,而第一个工人几乎没有什么理想,第二个工人的理想是庸俗的,他们的思想束缚了他们才力的发展,自然难有作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