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失败者甘于贫穷,成功者勇于挣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界上自古便存在着贫与富之间的差异,可是,缺少财富的人可曾考虑过,是什么原因使这种差距在世界上长久存在,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自己只能屈身失败者之伍,却不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呢?当然,如果一个人甘愿在贫困的生活中潦倒一生,那么注定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可是,一些对财富怀有强烈渴望的人也无法摆脱贫困的纠缠,这又为何呢?实际上,失败者要想成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失败者是否甘于贫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一个人甘于过贫穷的生活,而没有树立一种勇于挣脱的意识,那么仅仅怀有致富的想法是根本无法取得成功的。只有做到从思想上敢于挣脱并将之付诸行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只能成为一名甘于贫穷的失败者。

    1·安于贫穷的人永远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中国人向来崇尚“知足常乐”,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可是,如果一个人身处贫困却不思进取,就不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了。

    其实,很多人都不甘心在贫困中潦倒终生,但是,他们往往在有了梦想和目标之后因为无法实现而放弃,最后蜷缩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并安慰自己安于贫穷,这不是清心寡欲,而是一种逃避,甚至是懦弱和胆怯、为自己找借口开脱的表现。

    的确,幸福与否与金钱的多少无关。可是实际上,有些人却无法改变自己贫穷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恒心和毅力来改变自己贫穷的现状。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一个人在固定不变的状态下长期生活,那么只需要付出约一半的精力就可以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如此一来,惰性就会萌发,进而使人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此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有了致富的梦想,也有致富的目标并将它们付诸实践。可是,当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就立刻变得心灰意冷,失去了执着的毅力和勇气,最终安慰自己:“知足常乐,不如安心过这样的生活吧!”还有一些人不甘心一辈子贫穷,立志改变自己贫穷的现状,虽然在改变贫穷的过程中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但是从不改变自己“脱离贫困”的初衷,最终做出一番大成绩,成了令人羡慕的富人。

    英国人大卫·布朗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后代。他出生于1904年,他的父亲仅仅依靠一间小型的齿轮制造厂维持生计,尽管收入微薄,却是全家人的生存依靠。童年的大卫·布朗和其他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始终不知道大量财富的概念是什么。但是,布朗一家并不同于其他的穷人。其他的穷人总是安慰自己“就在贫困中过一生”,而布朗一家却从来没有停止对富裕的向往。尽管贫困已经令自己为生计费尽心思,可是父亲却是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他清楚,穷人并不是注定要一生受穷,只要想办法积累财富,终究有一天会取得成功的。因此,父亲始终没有停止对致富道路的探索,可是收效甚微。这令父亲多多少少有些失望,于是他将致富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一方面,他严格要求大卫一定要勤于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他要求大卫·布朗每逢休息日就前往自己的齿轮厂做工,并且不给他任何特殊待遇。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下,大卫在父亲的工厂中磨砺了许久。渐渐地,大卫掌握了一些工业技术,同时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习惯,并且给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经过长期观察,大卫发现,与齿轮制造业相比,赛车行业是一个更具有潜力的行业,他预感到,赛车比赛很快就会成为人们的流行娱乐方式。于是,大卫没有将目光局限于父亲的小型齿轮厂,而是将目标定在了赛车领域。

    大卫希望能够利用自己在齿轮厂积累下的业务经验,在赛车生产领域闯出一项成功的事业,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

    于是,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专门生产改良赛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设计。1948年,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中,布朗生产的马丁牌赛车一举夺魁。随后,大卫·布朗的公司在一夜之间成名。在这之后,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从此,布朗走上了成功之路。

    布朗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个竞技场,“致富”同样是一次竞技。一个渴望成就大事业、希望改变自己贫困现状的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目标并且将它付诸实践,才有改变现状的希望。否则,你的最终结局只是在贫困中终老,永远不能体会财富带来的喜悦感觉。只有勇于向困难的目标挑战,立志改变自己贫困现状的人才能够走进别样的生活。

    五彩斑斓的世界对两只蝶蛹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两只蝶蛹透过薄薄的一层膜,好奇地观看着外面多彩的世界。一只蝶蛹禁不住感叹:“世界太美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够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啊!”另一只蝶蛹却不赞同它的说法:“我才不想飞出去呢!前天,暴雨突降,蜜蜂和蝴蝶被暴雨打得狼狈不堪,它们拖着湿漉漉的身体,四处寻找可以藏身的地方。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美丽,到了天气坏的时候,连个藏身的地方都没有,这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第一只蝶蛹反驳道:“可是,相比之下,还是风和日丽的日子多啊!”

    第二只蝶蛹仍然不赞同它的说法,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风和日丽并不代表太平无事。蛇吃青蛙,小鸟被石子击伤,鱼儿被渔网网住,豹子跌进陷阱,兔子被猎人射中……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啊!”第一只蝶蛹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可是,这样蜷缩在小小的蝶膜中,一动不动,又有什么意义呢?”第二只蝶蛹又反驳道:“你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蝶膜虽然小,可是它安全、温暖,绝对是最佳居所!”第一只蝶蛹思前想后,说道:“不管怎样,我要飞出去!”

    几天之后,第一只蝶蛹果然破茧而出,飞向多彩的世界;而第二只蝶蛹却固执地躲在自认为安全、温暖的窝中。结果,第二只蝶蛹成了一只干瘪的蝶膜。一阵大风刮过,它被吹到了火里,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而此时,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多彩的世界里翩翩起舞。

    其实,第一只蝶蛹就好比成功改变自己贫困生活状态的人,而第二只蝶蛹就好比安于贫困进而持续贫困,最终在贫困中潦倒一生的人。实际上,决定他们命运的因素就是自己的心态。当人们产生了改变贫困的愿望之后,有了自己的目标,必然会产生成就事业、改变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有了目标,人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能够脚踏实地地前进,最终达到一个美好的人生境界。

    成功语录:

    决定人们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是否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和动力。如果一个人甘心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安于贫困,那么他的生活注定了无生趣。“知足常乐”固然是一种好心态,但是安于贫穷却不是最佳选择。穷人只有先拥有不安于贫穷的心理,才能产生致富的愿望,树立致富的目标。与其在贫困中潦倒一生,不如立志改变贫困的现状,同时为之奋力一搏。

    2·进取心——通往财富之巅的“星光大道”

    能够获取大量的财富并且跻身富人行列,是很多人的愿望。可是,却不是每一个向往财富的人都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人不渴望财富,也并非他们甘心在贫困中沉沦,而是他们缺少“进取心”。

    实际上,大多数穷人都有获取财富的渴望,但是,树立致富的目标容易,而有毅力和勇气将它实现却并非易事。在实现致富目标的过程中,进取心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进取心,人们就很容易被创业道路中的问题打败,最终可能使梦想破灭。还有一些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树立致富目标后的最初阶段,他们能够积极地对待一切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致富目标。但是,当他们积累了一些财富之后,会认为自己已经彻底改变了贫困的生活状况并因而沾沾自喜,变得不再像从前那样积极进取,重新回到“混日子”的生活状态中。如此一来,获取财富的机会就会离他们悄然远去,已经得到的财富也会被他们消耗殆尽。最终,这些失去了进取心的人会再次回到穷人的行列。

    1907年,弗兰克·贝塔哥前往滨州的约翰斯顿参加三州联赛,之后他却被解雇了。疑惑不解的弗兰克找到老板询问理由。老板说,他就像一个冷漠的老球员一样没有激情,没有进取心,球队里不能有这样的球员影响全队的质量。于是,弗兰克不得不离开约翰斯顿,前往宾州的切斯特队参加大西洋联赛。在切斯特队,弗兰克每个月只能拿到25美元的报酬。之后,弗兰克来到了康州的纽黑文队。在纽黑文,弗兰克以一名新手的心态努力进取。在一次比赛中,弗兰克抓住对手的失误,奋力跑向主垒,为自己的队伍夺得了重要的一分。第二天,报纸上竟然出现了他的名字并且对他赞赏有加:“这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新手,他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他用他的热情感染了他的队友,他们不仅赢得了比赛,还发挥出了更高的水平。”弗兰克将这篇报道裁剪下来,寄给了当初解雇他的那个球队老板。可以想象,那个老板在看到这份报道的时候是怎样的惊讶。随后,弗兰克在纽黑文队的月薪从25美元瞬间上涨到185美元。

    两年之后,弗兰克的棒球生涯正值蒸蒸日上的阶段,但是,弗兰克在一次比赛中不小心弄伤了手臂,他不得不告别自己喜爱的棒球生涯,回到了故乡费城。在费城,弗兰克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卖分期付款家具的店里当收款员。每天,弗兰克骑着车子在大街上奔波,却只能够挣得1美元。就这样,弗兰克度过了两年沉闷的时光。两年之后,弗兰克离开了这家家具店,受聘于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从事推销业务。在从事推销业务的最初10个月,弗兰克几乎是在“混日子”的状态中度过的。在弗兰克看来,这10个月是他最漫长、最无望的10个月。这段时间,弗兰克几乎都是在挣扎中度过的。经过反复思考,弗兰克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推销业务。那么,离开了推销业务,自己的出路又在哪里呢?苦苦思索得不到答案的弗兰克不得不再次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一种莫名其妙的、复杂难言的恐惧感占据了他的心灵。

    可是,弗兰克不愿意就此放弃。他清楚,如果就此放弃,那么他将一生与成功无缘。他抱着一线希望,倾听了戴尔·卡耐基先生主持的演讲。一次,轮到他发言的时候,卡耐基先生打断了他,并毫不客气地说:“先生,请等一等,为什么你的发言毫无激情?这样死气沉沉的发言怎么会使大家产生兴趣呢?”

    当天晚上,弗兰克回到家中,仔细回味卡耐基先生的话,辗转难眠。他回想起在约翰斯顿和纽黑文打球时的情景,他终于明白了:最初毁了他棒球生涯的恶习正在摧毁他的推销员生涯。于是,弗兰克决定,他要找回自己的激情,再次成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要以他最初进入纽黑文队的心态一样来对待自己的推销员生涯。果然,正是因为他这一正确的决定,使他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第二天,依旧旭日高升。弗兰克重整精神,打出了这一天的第一个推销电话。这是一个速战速决的电话,有了目标的弗兰克变得充满了热情。他很快便征服了电话那端的顾客,顾客答应弗兰克同他面谈。

    在后来的面谈中,那个顾客挺直了腰身,向弗兰克询问与人寿保险相关的事情,而弗兰克也充满热情地回答他。弗兰克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迅速征服了这个顾客,最后,这个顾客购买了一份保险,此人就是埃尔·安蒙斯,费城谷物商人。从此之后,安蒙斯很快变成了弗兰克的好朋友和最有力的支持者。弗兰克赢得了这一单生意,从此一路辉煌,并且最后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推销员。

    无论是当棒球运动员还是当推销员,弗兰克都是凭借着自己的进取心取得了成功。弗兰克也清楚,正是进取心使他能够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也正是进取心使他最终在推销领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爱默生曾经说过:“缺乏热忱,那么任何人都不会取得成功。”对于很多人来说,若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有一个梦想和目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进取心,那么一切梦想和目标都会变得毫无用处。只有有进取心的人才会不甘心在贫困中继续混下去,才会不断地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成功语录:

    若想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奖赏,就必须像最伟大的开拓者那样,有将全部梦想转化为现实的进取心和热情,在自己的目标领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有进取心是穷人们改变自己贫困的现状、获取财富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影响人们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进取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穷人们不思进取,那么他们就不会意识到贫困给自己带来的困难,更不会产生致富的愿望和决心。如此,等待穷人们唯一的结果就是在贫困中继续混日子,直至生命的尽头。有进取心的穷人,才会给自己树立致富的目标,进而激励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3·勇于创新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

    瞬息万变是当今世界的特点之一,也因此给人们提供了创造财富的机会。有些人能够不断抓住机遇,使自己的财富更加丰厚,而有些人却只能在感慨中后悔没有抓住机遇成功致富。实际上,若想成功,就不能单单依靠智慧和冒险的勇气,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是无法成功的。如果不想逃脱被淘汰的命运,就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勇于创新思想,用发散的眼光看问题,大胆改革,否则根本无法实现成功的愿望。

    亨利·福特出生在一个农场主家庭,却对从事农业生产毫无兴趣,相反,却对各种机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17岁的时候,福特一个人前往底特律最大的一家汽车制造公司上班,但他仅仅工作了6天就被辞退了,原因是他太能干了。这是一家拥有2000名员工的汽车制造商,公司最优秀的员工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才可以修理好的机器,福特只需要30分钟。这种天分引起了其他员工的强烈嫉妒和不满,联合起来故意制造麻烦赶走了他。

    离开这家汽车生产厂之后,福特从事过机械修理、手表修理和船舶修理等工作,积累到一定资金和经验后自己创办汽车公司,两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不过,福特并没有退缩,他仍然在汽车领域谋求自己的发展,而且比以前更加努力。

    20年后,福特终于在汽车领域取得了成功。然而,就在他的事业刚刚出现起色的时候,却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汽车公司市场份额长期停留在一个位置,这使得福特极为苦恼。为了让公司能有更大的发展,福特努力在寻找一个可以提升汽车公司市场份额的方法。经过思索、分析、考察后,福特决定制造八缸引擎。

    随后,福特将所有的设计人员召集到一起说:“先生们,现在我需要你们为我制造八缸引擎。”这些设计师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并且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工程师,但思想僵化死板,他们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释制造八缸引擎为何不符合经济学理论,并阐述了生产八缸引擎必须克服的技术困难,而现有的条件却不足以克服这些困难。福特丝毫不理会工程师所说的,只是强调:“先生们,我必须有一个八缸引擎,请你们制造一个。”

    工程师们拗不过这个倔强的老板,只好心不在焉地做了一段时间,然后向福特汇报:“我们越来越认为制造八缸引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福特不是一个轻易被说服的人,他仍然坚持:“先生们,我必须有一个八缸引擎。让我们更努力地生产八缸引擎吧!”工程师们无奈了,他们只好再次执行福特的命令。可是经过努力之后,工程师们仍然得出了同一个结论:“先生,生产八缸引擎是不可能的。”福特仍然不想放弃生产八缸引擎的愿望。在福特的坚持下,八缸引擎经过此次的研究实验终于制造成功,福特公司也因为亨利·福特的坚持而成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八缸引擎的汽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大大地占据了优势。

    不可否认,亨利·福特是一个成功者。同样,其他希望改变自己贫困的生活的人们也应该从他的故事中得到启示:若想成功,就应该与时俱进突破常规敢于创新。但是,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他们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希望过着稳定安逸的生活,最终却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如果一个人墨守成规,那么就会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的能力,必然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最终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一生。即使有了梦想,也会因为墨守成规而固步自封,最终无法获得大量的财富。只有像亨利·福特一样,跟上时代的脚步,敢于创新,才有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希望。

    成功语录:

    有些人一次又一次将自己的梦想付诸实践,却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因此他们放弃了改变生活的努力,甘心在贫困中混一生。可是,当他们在贫困的状态中长期生存之后,获取财富的梦想就会逐渐减淡,渴望成功的斗志也会一点一点丧失,这样恶性循环,进而将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墨守成规,不敢创新。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首先应该清楚,每个人都有无限的竞争空间,只要敢于突破常规、开拓思维,那么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的。

    4·敢于挣脱才能坐上成功的快车

    任何一个人都会在他的一生中遇到许多成功的机会,只要能够主动争取机会,充分利用机会,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对于那些能够发现机遇却因拖延而错失掉机会的人而言,他们是悲哀的,他们能够和许多成功者一样发现机遇,却不能像他们一样获得成功,可以说,他们是一群“有才华的失败者”。那么,怎样使自己避免成为“有才华的失败者”呢?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在发现良机、做出决策之后迅速行动,主动出击,否则只能够在自己的犹豫不决和拖延中使机会白白溜走,纵然再有才华也无法获得成功。

    与那些有才华却不成功的人相比,传媒巨头默多克就是一个积极行动的成功典范。

    默多克,1931年3月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他的父亲吉斯·默多克是着名的战地记者和出版商人。长大后,默多克考入了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从这里毕业之后,默多克在伦敦的《每日快报》找到了一份当助理编辑的职务。1952年,默多克回到了澳大利亚,经营他父亲濒临破产的《阿德莱德日报》。1956年,默多克收购了《珀思星期日周刊》,开始了创立传媒帝国的历程。

    默多克知道,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及时调整并使自己适应这种变化是使公司不断前进发展的重要方法。此外,使自己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还可以使公司的利润呈现动态增长。深谙其中之道的默多克总是在作出决策之后尽快行动,他知道这样可以使公司永葆年轻。

    默多克也曾遇到过挫折。1959年,正值默多克的南方电视台开播之际,一场意外的大火几乎使整个摄影棚化为灰烬。但是默多克不愿意就此放弃,他决定和工作人员们一起,用细网线和毛毯搭盖一座临时的摄影棚。在大家的努力下,南方电视公司的节目及时与观众见面,最终在与第七频道的竞争中获胜,打败了竞争对手。在这之后,为寻求更大的发展,默多克曾经多次险些将公司带入破产的境地。然而由于他的良好信誉,公司得到了各家银行一如既往的支持。在银行的支持下,默多克争取到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使他能够更快地付诸行动——收购亚洲付费电视公司和卫星电视台就是这样的例子。

    在默多克收购这两家电视公司之前,皮尔逊公司已经在和这两家公司谈判。然而,就在谈判即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时候,默多克半路杀出,抢在皮尔逊公司之前收购了亚洲付费电视公司和卫星电视台,并且获得了授权,以新闻公司的名义与他们签订了协议,将天宇电视公司和英国卫星广播公司进行合并。默多克的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提高了自己公司的知名度,公司日益壮大起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默多克能够及时地将决策付诸实践而带来的好处。

    默多克知道,若想赚取更多的利润,就要抢先进入市场,而在做出决策之后迟迟不动就等于是失去了赚钱的时机。默多克曾经在一份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提到:作为新闻公司,必须时时刻刻上紧发条,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新闻寿命短暂的缺点。

    默多克一直以“快速行动”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无论是并购其他公司还是雇佣新员工,总是能够在决定以后快速行动。1990年,《时代》杂志主编格蕾丝·米拉贝拉被解雇之后,默多克立即给她打去电话,询问她是否愿意来默多克旗下的新闻公司创办新杂志。结果,就在传媒界的其他人士猜测米拉贝拉的去向的时候,米兰贝拉已经在默多克的新闻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创办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杂志——《米拉贝拉》。果然,默多克果断行事的作风再次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如今他的新闻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了400亿美元。

    默多克虽然是一个富有的、成功的人,却与许多平常人有共同之处——这就是他们都有“才华”,都能够发现商机。可是,默多克也与这些人有不同之处——默多克在做出决策之后能够迅速行动,而许多人在发现商机之后却犹豫不决、一拖再拖,导致自己无法获得成功。

    成功语录:

    许多人都是“有才华的失败者”,他们具备了知识、能力、技巧和良好的态度,掌握了一定的成功方法,但是他们却没有成功、没有脱离贫困,因为他们在有了目标或制订了计划之后没有及时行动。实际上,只要这些有才华的人能够及时行动,自然会迎来脱离贫困的那一天。

    5·敢想敢做是摆脱穷的制胜法宝

    一个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甘于过这种贫穷的生活。因为甘于过贫穷的日子,就没有了奋斗的勇气,自然也无法取得成功。所以,只有克服心里那些为贫穷的生活而百般找借口的恶习,才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到获得财富和取得成功的方法,从而改变自我的命运。

    哈默是一个在俄罗斯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人。一次,哈默在与一个美国熟人聊天的时候得知,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在代表民主党参加总统竞选。在参加竞选的时候,罗斯福就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解决美国经济危机的“新政”,同时将“新政”纳入他的当政计划。在罗斯福将他的“新政”宣布之后,许多美国人都表示了支持的态度,当然也有人对罗斯福的“新政”是否能够成功表示怀疑。在竞选中,罗斯福并没有因为他的新政而获得太多的优势,然而哈默却对罗斯福的新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哈默便不遗余力地搜集有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

    哈默经过研究发现,“新政”一旦出台,美国于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酒类市场必然会进入一个繁华的阶段。随着酒业的兴隆,市场上对酒桶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幅上升。同时,哈默也了解到,美国人最喜欢的酒就是威士忌和啤酒,这两类酒都需要用到一种酒桶,而这种酒桶必须要用到一种制作原料——经过处理的白橡木。

    在俄国生活了多年的哈默清楚,俄国有大量的白橡木。看到了这一情况的哈默立即行动。他迅速决定要在美国创办一家小型的分厂,并且着手向俄国的相关公司订购了几船的白橡木。拿到了这些白橡木的哈默立即组织分厂里的职工生产酒和酒具,而且这些产品就以“哈默”作为品牌的名字。正在哈默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运送下来的时候,罗斯福当选了总统,并且很快实施了“新政”,废除了禁酒令。此时,原本被禁止用粮食生产酒类的美国酒厂为了满足美国人对酒的大量需求,纷纷恢复啤酒和威士忌酒的生产。随着酒类生产热潮的到来,酒类市场上出现的现象与哈默的预想竟然如此相符——酒桶的需求量大幅上升。

    哈默抓住这个机会,将自己的酒桶推销出去。果然,哈默的酒桶就像一阵及时雨,满足了其他酒厂的需求,这给哈默带来了更广泛的市场,而哈默的财富也越积越多。实际上,哈默与所有成功者一样,在成为令别人羡慕的富翁之前,都有过一段穷酸落魄的穷人经历,只不过他抓住了机遇,并且大胆地采取了行动,所以他才获得了成功。试想一下,如果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当选总统的话,那么哈默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的。

    实际上,一个人完全没必要因为自己贫穷而自卑或自暴自弃,更不要因为自己富有而沾沾自喜,只要敢于从思想上挣脱束缚,并且及时而大胆地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成功语录:

    一个人获得成功并不难,难在他从思想上就不想摆脱自己的现状,那么他自然也就无法获得成功。因此,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令人羡慕的财富,就必须做到勇于挣脱、敢想敢做,因为财富不会从天而降。

    6·不甘于贫穷:跟最优秀的人做最优秀的事

    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想要变得富有、成功,你就必须向成功的人学。即使你只是站在成功的人边上,你也能闻到他们身上散发的财富气息。”俗话说:“跟着什么人干什么事,跟着混日子的人,你只能学会混日子,而跟着成功的人,你也会成功。”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距不是学历的高低和身份背景的卑微或显赫,而是是否具有成功的能力和思维——关键还要看你是不是跟着一个优秀的人。

    很多失败者会犯这样的错误,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自己不够优秀,才会总是失败,他们把自己持续失败的原因归根于社会的不公、时代的残酷,他们从不觉得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因此他们总是习惯于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不是去想方法。

    失败者要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像成功者一样优秀,那么首先要学会多与那些成功人士接触,在与成功者的交往中学习到他们的致富能力。

    有一个人,他在一个百万富翁家里修理花草。他很崇拜这个富翁,对他富有而舒适的生活非常向往。内心十分渴望摆脱贫穷的生活,他认为自己的确已经很努力了,却依旧贫穷。一天晚上,上帝来到了他的梦中。他向上帝祈求:“上帝,请让我脱离贫困吧!”

    上帝说:“贫困要靠自己去脱离。”

    这个人说:“可是,我已经很努力工作了,每个月还只是拿那么一点钱。”

    上帝说:“你每天都在一个富人家里工作,难道就没有学会他赚钱的头脑?”

    这个人说:“那我应该怎么做?”

    上帝说:“你只要做到一点就行了,向富人学习。”

    第二天,这个人离开了百万富翁的家,来到了一个千万富翁的家里,对富人说:“我愿意在您身边工作3年,这3年您只需要供我吃住就行,不用支付一分钱的薪水。”

    千万富翁觉得这是一件不错的事,不花一分钱就请到一个佣人,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留下了他。3年之中,这个人跟在千万富翁的身边,看他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投资,虚心向富人学习。3年之后,这个人离开了千万富翁的家。10年后的某一天,这个千万富翁应邀参加一场酒会。在酒会上,主人向他介绍一个亿万富翁,他十分高兴,向刚刚结识的亿万富翁说:“我愿意出10万美金,买下你成为亿万富翁的秘诀。”

    亿万富翁听后竟然哈哈大笑,千万富翁以为他嫌自己出的钱太少,于是说:“那20万美金呢?”

    亿万富翁忍住了笑声,说:“我笑并不是嫌钱少,而是我的赚钱经验本来就是从你那儿学来的,如今你却要花这么多钱,来买你本来就拥有的经验,真是好玩啊!”

    千万富翁一下子愣住了,他仔细了看了亿万富翁一会儿,才突然想起来,他竟然是当初那个不要一分钱薪水的那个人。原来,那个昔日的穷人用了3年的时间,学到了富人赚钱的秘诀和经验。然后,他经过10年的努力,赚到了很多钱,成为了一个比千万富翁还要有钱的亿万富翁。

    故事中的穷人采用的方法是,想尽办法与富人接触,走进富人的世界,学习他们的世界观、财富观、投资观和思维模式,让自己拥有赚取大量财富的本领。

    西方对大多数失败者的调查表明:一个人失败的原因,百分之九十与他们身边的人有关系,身边人的消极心理同样传染到了他们的身上,并且在遇到困难和思维阻碍时,没有一个优秀的思想模式引导、激励他们,那么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必然的。

    成功语录:

    向成功的人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思维模式,不仅能让自己变得优秀,还能使自己早日成功。做优秀者所做的事,并不是经历他们无数次失败的经历,而是要直接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进入他们的思维世界中,吸收他们的优秀理念和品质,并运用、实践到自己的创业路上,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成就。

    7·成功都是不断成长“堆砌”的结果

    成长意味着一个人自身能量的强大——强大的人才能够牢牢地抓住成功,所以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让自己成长起来。

    2007年,新建天地集团董事长郑大清在“中国慈善榜全国爱心企业家”的排行中名列第48位。2003年,郑大清在四川“第五届创业之星表彰大会”上当选了“十大杰出创业之星”,个人资产已达20亿元,而他之前只是一个贫穷的打工仔。

    郑大清获得的成就,无疑是令人惊讶又钦佩的。一位记者在表彰会上,很直接地向郑大清提问:“听说您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20亿?”郑大清十分爽快地回答:“是的!不过是这只是小小的成功。”

    郑大清回忆说:“在没有创业之前,我在工地上做工,那时只想着挣钱让母亲过好日子。但我没有‘安分’地做一个打工仔,看到工地上那些画图的工程师能拿很高的薪水,我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拼命学习建筑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成长起来。而这一切的确对我后来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他回忆,1985年3月,26岁的他只带了70元钱就坐上了去乌鲁木齐的火车,开始了他“神奇”的创业之路。到达乌鲁木齐时,郑大清的兜里只剩下一块钱,行李只有一套换洗的旧衣服和一床退伍时带出来的破被子。到达乌鲁木齐的第二天,老乡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建筑工地的班长,每天的报酬只有5元。辛苦工作了一年,到年底结算时,郑大清得到了200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让人羡慕的薪酬。

    1986年4月,郑大清在工地上看到了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于是,他将辛苦打工挣的钱拿出来,又借了一部分钱,然后从老家领出来40个工人,动用人脉关系接到了一个小工程。然而,在工程完成之后,郑大清一分钱也没有得到——因为老板跑了。郑大清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一片灰暗。他没有钱回家,还欠下了很多债务,靠着仅剩的5元钱支撑了10天,一天只能吃一顿饭。那种贫穷的境遇,让郑大清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暗暗发誓:把这次当做让自己成长的教训,以后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这之后,郑大清更加努力地打工挣钱还欠款。

    1987年3月,郑大清逐渐摆脱了困境,凭着他的努力和诚信,成功地和一家橡胶厂签下了13万元的单子。1987年8月,郑大清圆满完成了工程,并得到了橡胶厂老板的称赞,两人成为了不错的朋友。之后,郑大清在橡胶厂老板的介绍下,连续接下了几项小工程并都顺利地完成,当年年底结算时,他发现自己竟然在还清所有的债务之后还赚了5万元。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个人资产达到了70万元。

    1989年,郑大清决定进入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他的大幅度转型也意味着他要进行一场事业上的变革。首先他动用了20万元的资金在乌鲁木齐市区租了一间大型的地下室,按照商场的风格进行装修,然后转租给有意开服装卖场和大型超市的人,他预计自己每年可以从租金上赚取5万元的利润。同时他又在乌鲁木齐郊区开办了两家煤矿厂。刚转型的前两年,商场和煤矿厂都为他带来了不错的利润,但由于摊子铺太大而导致在管理和决策上出现了纰漏,到了1994年年底时,他的两家煤矿厂和商场相继关门倒闭。

    郑大清从一个穷人变成了一个百万富翁,此时,又从一个百万富翁变成了一个不但身无分文,还欠别人几十万的穷人。他并没有因此而倒下,反而觉得这次失败让自己收获了更多的成长。

    1995年,郑大清经过仔细考察,用借来的100万元资金,再创办公司——新疆天地公司。有过失败经验的郑大清学乖了,决定自己经营一个服装商场。他聘请了100多名大专以上文化的员工,制订了一系列激励员工进步、成长的制度。经郑大清改进后的管理策略,使服装商场运转得非常顺利,生意更是蒸蒸日上,财源滚滚而来。

    1998年,郑大清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2亿资金建起3万平方米的东方100商厦。1999年至2000年,东方100商厦营业额从1·7亿元增长到2·1亿元,并呈持续增长趋势。他又先后在农业、生产业、加工业、酒店、房地产业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2003年,新疆媒体举行了“2003年新疆最具成长力的企业家”的评选,郑大清赫然在列,而媒体对郑大清的评语中也指出“郑大清所创办的新疆天地公司能在短短3年内资金翻了1000倍的成果,的确令人非常惊讶”。当记者向他请教成功经验时,郑大清说:“先做人,先成长,后做事,后成功。”

    郑大清把先做好自己当成是人生的成长和历练,在此基础上,踏实做事,这才取得了成功。当屡次经历挫折和失败时,郑大清并没有消极沉沦下去,而是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对自己品性和意志的磨炼,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人,这样成功便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在郑大清的成功道路上,他每经历过一次困难,就成长一次,这才成就了如今成功的他。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是谁都会不断成长,成长是无法拒绝的过程,困难、挫折能让人成长,成长可以让人变得强大,这样才能对追求成功之路时遇到的阻碍无所畏惧。而只有你拥有一颗不甘于贫穷和勇于挣脱的心,你才会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成长,直到自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成功语录:

    成长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让自己成长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让自己成长是为了在追求成功时变得更加顺利。成功离不开成长,而成长就必须要有一颗不甘于贫穷,勇于挣脱的心。这样才能在不断增强自身锻炼和修养的同时,让自己能承担起重任,能经受更多的困难,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