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你最喜欢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做你喜欢的事情就对了

    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为你打开成功之门。喜欢做一件事,你就开始去做吧。即使此时此刻只能把它当成业余爱好,你坚持去做了,点滴积累,有一天,它会成为你的专长,成为你可以靠之养活自己的看家本领。

    先来读个故事吧:

    2011年,美国纽约市将一条新建马路命名为“马友友路(Yo-YoMa Way)”。而这一事件中的主角——马友友,一位大提琴演奏家,还荣幸地得到了总统奥巴马亲自为他戴上的象征着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马友友堪称是一位名震国际的音乐大师,多次受到白宫邀请演奏音乐,而且还多次获得“唐大卫奖”和“格莱美奖”。显然,马友友在音乐这条道路上展现了自己的无尽天赋,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不是当年他的坚持,也许就没有这个音乐家了。

    马友友的父母都是毕业留美的华人,在华尔街做经济研究员。马友友一出生,父母就为他设计好了人生路线,那就是做一位出色的经济师。在马友友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他认识数字,马友友最先学会说的话并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一二三……”2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算术。马友友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读小学时,马友友在多次数学竞赛中得了大奖,是学校人尽皆知的“数学之星”。父母老师都为他高兴,但他自己却觉得没有任何乐趣。

    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路过一幢老房子时,他被一种美妙的音乐吸引,那优美的旋律让他禁不住停下脚步,侧耳聆听。他走进院子,发现是一位老人在拉大提琴。就是在这一刻,马友友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不是数学,而是音乐!

    在这之后,马友友经常到老人那里去听音乐,学习拉大提琴。渐渐的,父母也知道了这件事情。

    “以前的事情不跟你计较,但以后要专心学习数学。”

    “为什么?”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像我们一样成为一个出色的经济师,甚至是伟大的数学家!”

    马友友激动了,他再也不要遵从父母的意愿,他说:“为什么我一定要和你们走同一条路呢?音乐才是我真正喜欢的!”

    故事的结局,相信大家都可以猜到了,父母同意了马友友的想法,让他去追求自己的音乐家梦想,也因此才有了今天的音乐大师马友友。

    人生就是如此,人只有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才能将自己的天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当然,并不排除这样的例外,一个人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也能做得出色,但这只能说明他能力强大,而绝非天赋的展现。如果给天赋打开一扇门,他的成就必将出人意料。

    退一步说,一个人一辈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是什么感觉?毫无疑问,他会是痛苦的。即使他可以做得很出色,但他收获的最多也就是成就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欢喜是不会靠近他的。下面这个故事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一位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最终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拿到了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在授予博士学位的毕业典礼上,他当众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说:“我要把博士文凭寄给父母,告知他们:‘你们要求我做的事情我完成了,今后,我要做自己的事情,那就是去电台当主持人。’”

    现场一片骚动,有人问他,要做主持人不必非得考个生物化学的博士吧?

    这位“神童”博士说,这是父母为他做出的选择,迫于压力,他不得不为这个博士学位苦学了多年。而现在,目标达成,他终于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博士毕业,原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何况,这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是多少人羡慕而得不到的啊,可就是这样一件大好事,却在瞬间演变出悲剧的真相。没错,逼着一个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使他做得再好,终究也还是一个失败的结果。

    父母们逼着孩子走自己为他设计的道路,这是当下很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父母觉得银行家有前途,就逼着孩子朝银行家奋斗;父母觉得学表演有前途,就逼着孩子考艺校;还有逼着孩子学体育、学绘画的。这些父母都声称是为了孩子好,但却从来不关心孩子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一个活生生的人,谁会没有自己的喜好呢?有着自己喜好的人终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又怎么能拥有快乐的人生呢?

    2爱好及天赋是上天给你的出口,对抗岁月的武器

    天赋与生俱来,就像鸟儿天生就会飞翔,鱼儿天生就会游泳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确定自己到底是一只鸟儿还是一条鱼儿。若明明是一只鸟儿却非要去成为游泳冠军,或者明明是一条鱼儿却想成为飞天健将,所有的努力都注定是徒劳。

    何为天赋?天赋就是上天赋予你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自古以来,关于天赋人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天赋很遥远,是极少数人才能有幸获得的。比如像大诗人李白那样的人。作为普通人,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其实不然,天赋并不遥远,而是近在身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它了。

    奥托·瓦拉赫,是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可以说是一个极具化学天赋的人,但当初的他,却是别人眼里的笨蛋。

    开始读中学的时候,瓦拉赫的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但没想到,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之后,瓦拉赫又在父母的指挥下,开始学习油画。但结果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也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表现得很差,在第一次考试中,竟然得到了全班倒数第一的成绩。这一次,老师的评语更加令人难以接受:“你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两度被判定为“笨蛋”的瓦拉赫,大部分老师都对他没有兴趣,认为他很难有什么成就。只有化学老师说出了不同的意见,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

    结果怎么样呢?当真是出人意料,瓦赫拉在化学学习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学习成就也远远超过其他同学。很快,他就成为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一个公认的笨学生,却在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化学之后,取得了异于常人的进步,甚至于最终夺得了诺贝尔奖,这就是天赋的力量。

    其实,天赋就像人生的一个“朋友”,有的人幸运,早早地就与自己这个“朋友”相逢、相识和拥抱了,这类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神童;而另一些人,他们要经历一个更长时间的等待、寻找的过程,才能与自己的这个“朋友”相遇。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也可能会遭受来自旁人的否定、嘲讽,有些人经不起这些考验,彻底否定了自己,也放弃了寻找,甘愿做一个混沌度日的人。瓦拉赫是幸运的,在化学老师的点拨下快速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也许,我们没有瓦拉赫那么幸运,但只要有一线可能,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阿甘的故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美国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的主人公阿甘智力低下,智商只有75,还患有严重的脊柱侧弯。在学校里,别人对阿甘的称呼都是“低能儿”,可以说,阿甘是公认的必将一事无成的人。可是,意外在一次奔跑中发生了。

    一次,为了躲避同学的欺负,阿甘唯一的朋友珍妮对他喊:“跑!”阿甘跑起来,跑得越来越快,连原本用来保护脊柱的支架也散掉了。由于跑得快,阿甘加入了大学橄榄球队,成为全美橄榄球明星,还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大学毕业后入伍参战,更是成了大英雄。

    作为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低能儿,阿甘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呢?也许,一个人的天赋在开始并不表现得那么明显,仅仅是一点兴趣、爱好罢了,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开发自己,就一定能打开这扇上帝赐予我们的天赋之窗。

    天赋与生俱来,就像鸟儿天生就会飞翔,鱼儿天生就会游泳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确定自己到底是一只鸟儿还是一条鱼儿。若明明是一只鸟儿却非要去成为游泳冠军,或者明明是一条鱼儿却想成为飞天健将,所有的努力都注定是徒劳。

    人生是一场旅途,但不像骑上单车去游荡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需要去挑战各种压力的过程。人与人之间会有竞争,这注定了人生有其残酷的一面。而不管你是在努力奔跑还是彷徨等待,岁月之河从不会停下它流淌的脚步。你若要赢,赢过对手,赢过岁月,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准方向,努力奔跑。

    3做你热爱的工作,每天早上你会蹦着起床

    有这样一句话,叫作“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要沉重”,足以看出,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有多么痛苦。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要开始这样的痛苦之旅,又如何能一跃而起呢?

    你是起床困难户吗?每天早晨醒来要赖床许久才肯起来,以至于每天赶到公司的时候不是踩着点,就是迟到。特别是到了寒冷的冬天,起床就越来越困难了。为何会患上这种奇怪的“病症”?很简单,跟温暖的被窝相比,一定是外界没有足够吸引你的东西。试问,如果早晨六点有一部最新的iphone6等着你去免费领取,你起床还会困难吗?如果有心爱的另一半等着你去约会,你起床还会困难吗?

    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

    我们起床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做着毫无兴趣的工作。如果换一份非常热爱的工作,相信每天都能欢跳着起床,然后精神饱满地出发,准备大干一场。

    苹果公司倡导员工热爱工作,在给每一位新入职员工的入职信中,这样写道:

    有一种工作只是工作,有一种工作是你终生的追求。

    这种工作草木皆情,由你全情打造。这种工作你从来不会妥协,这种工作也会让你甘愿牺牲周末。你可以在苹果找到这样的工作。在这里的人们不会闲庭信步,他们到这里击水三千。

    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有一些不同的东西。

    一些重要的东西,那些不可能在其他地方得到的东西。

    欢迎来到苹果。

    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做着一份自己毫无兴趣,甚至很讨厌的工作,那一定是痛苦的。有这样一句话,叫作“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要沉重”,足以看出,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有多么痛苦。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要开始这样的痛苦之旅,又如何能一跃而起呢?

    我有一个朋友,师范大学毕业,顺理成章地就做了老师。可是,在从事这份工作的过程中,他非常痛苦。因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在讲堂上经常会出现“卡带”的现象,为此,他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老师在上面‘暂停’,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的现象。时间一久,他开始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做老师的料,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工作的积极性也变得很差,甚至开始找各种理由向学校请假。

    其实,他是一个很具有绘画天赋的人,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他的画作就多次得过奖。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他终于鼓起勇气选择了辞职,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在这份新工作中,他把自己的艺术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找到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工作,再也不是痛苦的,而是让他每天早晨醒来就迫不及待去做的一件伟大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找对工作,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才能真正点燃心中的激情,也才能真正激活自己的创造力。

    工作,你若只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必然觉得索然无味。工作,你若怀着一颗热爱的心去面对,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

    GE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Jeffrey R Immelt),在24年里坚持每周工作100小时,按标准的每周40小时计算,他已经完成了60年的工作量。他何以能做到这等的勤奋?或者说,这仅仅是勤奋驱使吗?我想更多的原因在于,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把工作看作像生命一样重要了。

    其实,当你真正热爱一份工作的时候,工作就已经不单单是工作,而是一种毕生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奇迹发生都不足为怪。

    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起初对自己的工作只是表现出淡淡的兴趣,但是,当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工作中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太喜欢这份工作了,庆幸自己没有草草地就选择跳槽。这就告诉我们,一份热爱的工作也需要一颗发现的心灵,用心去感受你的工作,喜欢,就努力付出;讨厌,就果断跳槽。但前提是,你真的认清了自己的喜好。一句话,工作需要寻找,内心需要发现,人生需要激情。

    4让身体和灵魂联结起来,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灵魂,聆听灵魂真正的需求,进而实现身体和灵魂的合二为一,才能走出一条真正能够挥洒自如的快意人生路。

    有人说,现代人或许能够把事情做得很棒,但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做事情的时候,他们总是充满了智慧,但做完之后又总是陷入深深的空虚。于是,他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忙碌,工作、交际、看电影等,以此来回避内心的空虚。

    忙碌着却依然感到空虚,这是为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源自身体和灵魂的分离。他们的身体,包括生理意义上的肉身和精神意义上的大脑,都是处于忙碌状态,并且这种忙碌也换来了优异的成绩。但问题在于,他们的心灵并不能认可、接受和赞赏这些成就,所以,身体虽然获得丰收,心灵却是收获甚微甚至一无所获的,是处于一种“so sorry”——“我很难过”的状态。

    因此,我们在追求人生梦想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真正的自我,一个身体和灵魂合二为一的自己。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彭志斌,读书时选择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是一名标准的“理工男”。毕业后,他也是顺理成章地进入一家企业做技术工作,但是,他对技术性的工作总是提不起兴趣,而相反,一想到管理工作,他心中就变得兴奋。经过再三考虑,他肯定自己内心喜欢的是管理,而非技术。于是,他果断选择了辞职,继而到武汉大学就读MBA,为将来从事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因为接受了MBA的系统教育,彭志斌对企业管理有了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工作,也有了更加成熟的认识。2003年从武汉大学毕业时,虽然原单位还在以丰厚的待遇邀请他,他却毅然拒绝了这份邀请,独自南下深圳,从零开始。终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奋斗之后,他在管理方面表现出非凡的造诣,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里的彭志斌,称得上是一个坚定、勇敢的追梦者,着实令人钦佩。他也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能够一举两得的,那就是事业有成和心灵欢喜的双丰收。

    其实,谁才是我们生命的主人呢?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我”,可是这个“我”到底是谁呢?在我看来,这个“我”首先是我们的身体,但又不仅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幢房子,是主人威严的象征,但真正的主人是这幢房子里的“灵魂”。因此,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灵魂,聆听灵魂真正的需求,进而实现身体和灵魂的合二为一,才能走出一条真正能够挥洒自如的快意人生路。

    对于生命而言,灵魂其实就像是一个出口。长期被压抑,总有一天会喷发。

    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如此。

    郑泽生,1972年出生于广东丰顺县一个贫困家庭。他所经历的不幸,远不止是贫困这么简单。他的父亲因癌症早早去世,他7岁那年又被拐卖到异乡,经历了长期的逃亡和乞讨生活。后来奇迹般地找回家乡,继而去深圳打拼,到如今,他的生意做得不错,也赚下不少的银子。可是,他总觉得自己的心思不在生意上,总觉得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自己去做另外的某件事情,但又说不清那件事情是什么。

    或许是前半生“地狱”般的生活经历让郑泽生受伤太深,他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东西想要表达,于是拿起了画笔。但在作画时,他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一种幻觉,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起初,我跟随很多人上了一条大船,船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包括一些伪造人形的禽兽,他们想扒光我、吃掉我,甚至想推我入海。我用画作来排解内心的恐惧、烦躁。”

    绘画让他更加痛苦,他的画面也是阴郁、幽暗、妄念丛生。为了缓解这种痛苦,2004年,郑泽生接受邀请参加了一场在西藏每12年才举办一次的佛教密宗法会,一路入藏,看到匍匐在地五体跪拜的藏民,郑泽生的心灵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也是这种强烈的震撼,开启了他绘画和灵魂之门。2005年他定居云南丽江,潜心画画和修行。这一次,他的灵魂和画作都从地狱走向了天堂,变得明亮、纯净、天真、梦幻。

    这一阶段的创作,郑泽生称为“灵魂绘画”,他说:“终于,在天际发现了一个小岛,它这样美,从未被污染过,唤醒了我,我的心越来越安静明亮。”

    2014年12月19日,广东美术馆举办了“行经——郑泽生作品展”。郑泽生这个籍籍无名、没有受过任何学院训练,也没有办过任何展览的“艺术行走者”,打破广东美术馆的常规,用四个展厅呈现了他的灵魂绘画。他的作品不在意于油画外在形式,不在意于通行的审美准则,而是用类似原生态的绘画语言,对生死、对人性、对信仰发出叩问。

    在郑泽生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灵魂的力量。灵魂潜伏在每个人的心底,只要你给它一个出口,它便喷涌而出。

    哲学大咖柏拉图说过:“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只有当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时,人生才是最美的。找到自己的灵魂,找到真正的自己,也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

    5太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

    过度的欲望就是贪婪,而贪婪就像一朵艳丽的罂粟花,虽然美丽诱人,但却让你中毒不浅。所以,试着去控制自己的欲望,筛选自己的欲望。

    面对“你幸福吗?”这样一问,很多人的反应都是摇头,或者犹豫,是的,他们觉得自己不幸福。同样是感觉不幸福,原因却大不相同,在这不幸福的人群中,有些人是因为“得不到”而不幸福,有些人却是“得到了”仍然不幸福。

    竟是什么毁掉了幸福?说到底就是欲望。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幸福是什么?换句话说,人所感受到的幸福从何而来?从心理学上讲,幸福是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产生的喜悦快乐与稳定的心理状态。而欲望,指的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可以肯定地说,欲望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毁掉幸福的不是欲望,而是一些不合理的欲望。我知道一个日本演员北野武的故事,一起来读读吧:

    日本演员北野武说,他在没出名之前,一直渴望着有钱的生活,觉得有钱才会幸福。他当时想,等有钱了一定要开最高档的跑车,去最高档的餐厅。可是,等到真正功成名就后,等到他开上保时捷的时候,他却发现感觉并没有那么好。

    最后,他觉得他感受不到幸福,是因为“看不到自己开保时捷时的样子”。结果,他让他的朋友开着保时捷在前面,而他打上一辆出租在后门跟随,并且对着司机说:“瞧,那是我的车!”

    显然,北野武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幸福的人。在成名之前,他因为“得不到”而不幸福,而在成名之后,虽然“得到了”却依然不幸福。前者还算是人之常情,后者却令人困惑。为何得到了也不幸福?

    这是因为,北野武所渴望的“高档跑车、高档餐厅”实际是膨胀的欲望,并非他真正的需求,所以当这些欲望得到满足后,表面上看他的确是拥有了更多,但内心却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于是,幸福也就没有如期而至了。

    在寻找对象这件事情上,人们也常犯类似的错误。很多姑娘选择对象的标准就是高富帅,但真正在一起之后却发现,所谓的高富帅不过是一颗虚荣心所追求的欲望,而并非自己的真正需求。他可以很高、很富、很帅,但他能给你最贴心的呵护和最真诚的爱吗?

    幸福,是每个人毕其一生的渴求。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可能不同,有人渴望成为科学家,有人渴望成为作家,也有人渴望成为一个企业家,但所有这些梦想又都通往另一个终极梦想,那就是幸福。

    想获得幸福吗?那么问问自己,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也许,你的真正需求是小富即安,与这个人人为金钱疯狂的世界显得格格不入;也许,你真正的需求是安静地享受孤独,与这个强调人际关系就是财富的时代很不搭调;也许……这都没关系,你幸福就好。

    “老大”原本就拥有一份自己简单的幸福,可是却被破坏了,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央视曾经上演过一部电视剧叫《老大的幸福》,剧中有一位憨厚老实的足疗师傅吉祥,他原本在东北一个小城市过着简单的生活,并且感觉很幸福。可是,他在北京的几个自以为事业有成的弟弟妹妹,坚决认为傅老大不幸福,最终固执地把傅老大弄到了北京。

    可是,在北京这座陌生的大城市里,傅老大找不到幸福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他那几个表面很成功的弟弟妹妹,其实一点也不幸福。外表的光鲜之下,藏着他们的迷茫、压抑和钩心斗角。

    塞涅卡说过一句很智慧的话:“如果你不能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

    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社会,有官欲、钱欲、名欲、色欲,等等。甚至有人为了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要知道,合理的欲望是需求,是梦想。过度的欲望就是贪婪,而贪婪就像一朵艳丽的罂粟花,虽然美丽诱人,但却让你中毒不浅。所以,试着去控制自己的欲望,筛选自己的欲望,试着不去比较,不去看齐,而只是享受自己的世界。

    有人说,“欲望越小,幸福越大”,其实欲望大小是无所谓的,关键是合理。对于有些人来说,简单快乐就是幸福,因为这就是他的需求。对于有些人来说,忙碌奔波才是幸福,因为这才是他的需求。

    找到自己的真正需求,才能找到梦想的方向,幸福也就不再遥远了。

    6别去看别人多风光,每个人的人生自己谱写

    看上去毫不费力的前提一定是非常努力。路要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所以,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不知你听过没有?

    有一头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虽然要干很多活,会很辛苦,但是名声很好,惹人称赞。”

    一头牛听见了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一定要做一头猪,吃吃睡睡一辈子,不用干活,不用流汗,多快活啊!”

    这时候,一只鸡听见了牛和猪的对话,也赶紧发表自己的意见。鸡说:“如果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展翅高飞,云游四海,哪天饿了就抓一只鸡饱餐一顿。”

    不成想,这时候有一只老鹰从天空飞过,大喊着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风景总是在别处。其实,动物们是这样,人更是如此。“你看,他多成功多风光啊!”羡慕别人,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羡慕别人事业有成、住豪宅、开好车,如此等等。总之,眼里都是别人的风光,心中尽是自己的失落。但是,人绝不能在本能的支配下生活,更不能让这种出于本能的羡慕成为自己的习惯。习惯了羡慕别人的人,大概只能永远去羡慕别人了。从羡慕中抽身退出,努力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道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美国梦的典型代表人物阿诺德·施瓦辛格,可谓是风光无限,但这风光也是他自己一路奋斗得到的。

    1947年7月30日,阿诺德·施瓦辛格出生在战后奥地利的一个普通家庭里。1968年,年仅21岁的阿诺德·施瓦辛格,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20美元和一个破旧的行李箱,从奥地利来到美国,追寻自己的梦想——成为健美明星。

    刚到美国时,因为没有可以谋生的专业技能,生活很是艰苦,还曾到工地搬砖为生。但是,不管怎样艰苦,他心中为梦想前行的信念从未动摇。他省吃俭用,把更多的钱用来买健美杂志和健美器材。

    终于,经过艰苦的拼搏,施瓦辛格前后共摘取1次“世界先生(MrWorld)”、5次“宇宙先生(MrUniverse)”和7次“奥林匹亚先生(MrOlympia)”的桂冠,这样辉煌的成绩在全球健美运动领域实属“前无古人”。

    不仅如此,施瓦辛格还开始进军电影领域,立志要成为一名顶级的电影明星。可是,由于是半路出家,德国口音很重,再加上他一身的肌肉实在太过发达,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是,施瓦辛格就是不服输,他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终于登上了荧屏。如今,他是全世界片酬最高的电影演员之一。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一切都要靠自己,问题要自己解决,压力要自己扛,再多的苦和累也只能自己在心底消化。不要羡慕别人的风光,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风光,每一个人的风光背后,不是沧桑,就是硬扛。那些看上去毫不费力就收获了风光无限的人,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非常努力的过程。只是,他们习惯了默默努力,却只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然,你也可以成为那样的人,但看上去毫不费力的前提一定是非常努力。路要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所以,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退一步说,其实有谁是真正靠得住的呢?靠天天会变,靠地地会荒。拿创业来说,投资者愿意支持你,愿意让你依靠的时候,总是你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旦出现危机,事业下滑,他们就会立刻转变立场。

    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靠的住的只有自己,自己的人生自己去谱写。

    7最好的旅行,是通往自己的内心

    灵魂走向哪里,人生便朝向哪里。不妨走进自己的灵魂,跟自己的灵魂来一次深度沟通,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然后再度出发,这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一次庄严而神圣的人生探险、灵魂与肉体同行的患难之旅。

    这是一个崇尚旅游的年代,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知道点燃了多少人内心对远方的向往。现在每逢国庆、五一,放假的钟声一旦敲响,平日里忙碌的人们便作鸟兽散状,西藏的西藏,云南的云南,没钱的骑行,有钱的飞行。紧接着,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就会被各种风景照、自拍照所充斥。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在想,身体走得再远,若灵魂没有出发,又有多大意义呢?

    最好的旅行,是通往自己的内心,这是我所坚信的。因为人只有懂得去发现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灵魂,才能焕发出人生最强大的能量。

    曾经,有一位父亲带他的儿子去参观梵高的故居,看到那张小木床和那双已经开裂的皮鞋,儿子疑惑地问父亲:“梵高不是大富翁吗?”

    父亲回答说:“不,梵高一辈子都很贫穷,连妻子都没有娶上。”

    之后,父亲又带着儿子去了丹麦,参观安徒生的故居。站在一幢简陋、破旧的阁楼前,儿子又是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他问父亲:“安徒生不是生活在宫殿里吗?”

    父亲回答说:“不,安徒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幢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常年在海上奔波,但收入并不丰厚。他的儿子叫伊尔·布拉格,后来成为了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一个人出生卑微没关系,他一样可以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的公平不在于他给予每个人一样的容貌、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他馈赠给每个人一个同样自由的灵魂。

    在人世间奔波,我们都会遭遇太多的身不由己,但是我们的灵魂一直是自由的。灵魂走向哪里,人生便朝向哪里。不妨走进自己的灵魂,跟自己的灵魂来一次深度沟通,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然后再度出发,这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一次庄严而神圣的人生探险、灵魂与肉体同行的患难之旅。

    没有灵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不能驾驭自己灵魂的人生也注定是痛苦的。

    有一头长颈鹿,一出生就是个哑巴,随着慢慢长大,它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却说不出来,它感到很痛苦。

    有一天,上帝对长颈鹿说:“我可以解除你的苦难,使你能够说话,不但能讲兽言、鸟语,甚至还能说人话!”

    长颈鹿一听,高兴极了。可就在这时候,上帝又说:“但你必须先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你获得说话的能力以后,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只能说那些我让你说的话,即使你心里不愿意说也要说,你能做到吗?”

    长颈鹿看了上帝一眼,转过身去,屁股对着上帝,头也不回地走了。

    故事里的长颈鹿是不是很可爱?其实除了可爱,它还是一头令人钦佩的长颈鹿,宁愿做一辈子的哑巴,也决不出卖自己的灵魂。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有话说不出,而是做一辈子自己不想做的人。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功利、浮躁、贪婪,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了金钱、地位、名利而战,梦想被房子、车子、票子取代,一个欲望跟着一个欲望,人心好像成为了永远也填不满的深坑。

    起早贪黑,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但却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并不喜欢的事情。这样的人生真的幸福吗?我想,我们已经走得太快,丢掉了我们那个最忠实最珍贵的朋友——灵魂。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同行的人感到很奇怪,于是就问他:“为什么不走了?”那个停下的人一笑,说道:“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人若丢掉了灵魂,即使得到全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重拾丢掉的灵魂,重塑这宝贵的人生,一切都还来得及,但前提是现在就出发。迷茫,是人生旅途最初的行囊,不要害怕迷茫,只要带上灵魂一起远行,前方的道路将逐渐变得清晰,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