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三叔,本名徐磊,1982年出生,磨铁图书副总编辑,着有网络小说《盗墓笔记》等。2011年,以15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
浙江人,现居杭州,曾做过广告美工、软件编程、国际贸易等诸多工作。2006年外贸行情滑坡,他开始在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并由此写出《盗墓笔记》系列。
奋斗感言:努力、等待、耐心。
【主持人简介】
马丁: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帅气时尚,幽默辛辣。
【观察员简介】
毕建伟:磨铁数盟总经理。
申晨:新浪微博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微》杂志主编。
主持人:关于南派三叔的新闻有很多,比如他以1580万的版税稳坐2011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二的宝座。登上这个富豪榜的作家有很多,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等等,但相比这些人来说,南派三叔低调得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以最热烈的掌声和尖叫声有请今天的嘉宾南派三叔登场!
提起南派三叔,人们联系最多的就是《盗墓笔记》。
《盗墓笔记》系列五年磨一剑,堪称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神作,与《鬼吹灯》共同开启了中国通俗小说界的“盗墓时代”。
然而,作为浙江嘉兴人,南派三叔血管里还流淌着浙商的优良传统。
在着书成名之前,他已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主持人:两位观察员有什么问题想问南派三叔?
毕建伟:你的书我都看过,细节描写得非常精彩,听说有盗墓者登门找你PK,是吗?
南派三叔:没有登门,他是在网络上找我,告诉我,他就是干这一行。
他说,一定要严谨,像我这么写的话,会出事的,不能误人子弟。
主持人:现在回想起来,有可能是真的。毕建伟把我的第一个问题给问了,我变换一种问法,你盗过墓吗?
南派三叔:有过类似的行为,但是是合法的,而且是在公安机关的陪同下参与一些考古活动。
主持人: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吗?
南派三叔:不是。
主持人:那怎么会有考古行为呢?
南派三叔:纯粹是因为兴趣。很多那种已经半开发的古墓及我们所说的古窑,我都以作协的身份进去参观、揣摩。
主持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对盗墓的研究还是比较专业的。
南派三叔:不专业。读者看我的小说是为了获得阅读的快感。若真拿我的书去盗墓的话,很容易出事。
主持人:“南派三叔”这个笔名怎么想出来的。
南派三叔:其实是一个意外,因为我要签一份出版合同,出版合同里面规定必须要有笔名,当时我只有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对方说随便取一个吧,以后可以改。小说里面的一个人物叫三叔,因为他是南派盗墓体系的,我就取了“南派三叔”。
后来我把这事给忘了,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已经红了,再回头改也来不及了。其实蛮后悔的,因为名字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这名字特别奇怪,别人容易记住,可是感觉不是特别酷,也不是特别文雅。
以前我想过拍电影,但如果导演是“南派三叔”,感觉有点没档次。
主持人:我觉得挺有档次的,现在导演的名字里带数字很流行,比如说九把刀。
南派三叔:比我稍微好一点。
主持人:一点?他是你三倍好不好(笑)。
其实这个笔名从出版的角度来说,效果如何,小毕?
毕建伟:非常醒目,能一下子被人记住。
主持人:这是出版界爱干的事。
南派三叔:没错,尤其是现在比较流行四个字的笔名。
主持人:不管怎么样,这个名字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
你什么时候开始文学创作的?
南派三叔:小学六年级写了一本童话,以校园为背景,把同学当成里面的人物,写了将近20万字。
主持人:大学读的什么专业?
南派三叔:电子商务。
主持人:电子商务这个专业应该是男孩子比较喜欢的专业,而且学这个专业的人,很容易迷恋电脑游戏,你是不是这样?
南派三叔:差点就陷进去了,但后来没钱了。当时打游戏是需要钱的,为了打游戏,我开始写一些战报,写一些游戏的感悟,写一些游戏小说,赚稿费来贴补游戏。后来发现赚稿费这个事比打游戏好玩多了,我就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到赚钱这方面。
主持人:穷则思变。浙江人做生意是非常强悍的,你在大学时候做过生意吗?
南派三叔:做过,做过一些外包性的工作,比如,设计网站、编程、帮别人写文章。
主持人:真正动了写作念头,成为专职作家是什么时候?大学毕业之后吗?
南派三叔:其实我是成名之后,也就是说在我的书出版之后,才想到也许这条路能够走通。
主持人:在书出版之前,大学毕业之后你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南派三叔:国际贸易公司。那个时候有个契机,我跟一个客户谈业务,完全没有抱任何希望,因为没有本钱,那笔业务总共是两万美金,我告诉对方我需要全款支付,我以为老外会拒绝,在中国做生意不可能是全款支付,结果第二天钱就到了。我说老外真傻,后来了解到,他们还是比较相信中国人的,特别是那个时候中国的国际贸易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完善了。
主持人:开了一家外贸公司,两万美金算是第一桶金是吧?当时是不是很骄傲,有一种成就感,年少得志。
南派三叔:两万美金太少了,当时心还是比较大的,两万只是一个起步。之后,我很快就100万、200万地做。当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比较顺利,也没有什么成就感。
主持人:最辉煌的时候,营业额有多大?
南派三叔:一年1000万美元左右。
主持人:无论从事哪种艺术创作,不管是文学还是其他门类,大部分的基础是别太穷,有物质基础才会有心态进行创作,申晨同意吗申晨:我们一直在说有钱、有闲才能做出自己喜欢的事业,那是因为你的人生没有太多羁绊的时候,才能做出最好的东西。但是也有人说,当你的人生很完美的时候,会缺乏一个动力,缺乏一个把自己逼出来的感觉,这两种说法都有。我觉得三叔属于前一种,有闲有钱,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2006年年底,金融危机开始对他的外贸出口生意产生影响,生意清淡。无聊的时候,他的写作欲望憋不住了,最初只是“上网练练笔”的想法,孰料一发不可收。这其中既有他的功底,也有他写作的机遇。然而,《盗墓笔记》在网络上的火热,让他在现实中感受的是出版界的混乱。
主持人:最早的一篇帖子发在什么地方?
南派三叔:是在一个百度贴吧里面。
主持人:在贴吧里写这个小说?一个事情成功后,回头看的时候,总会有很多感慨。我们一般都会认为一个人能成功,一定有巨大的天赋、努力、机遇等。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很多人奋斗过程的第一步,在自己不经意的时候,就迈出去了。南派三叔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毕建伟:还有一个时机的问题。2006年三叔写作的时候,悬疑类的网络原创小说正强烈吸引人们的眼球。比三叔再早一点,有《鬼吹灯》这类作品,所以三叔的时间节点卡得非常好,也就是机遇非常好。另外,他也非常有天赋,《盗墓笔记》的丰满程度,包括对一些桥段的处理,我觉得是非常高明的。
主持人:从外贸公司的老板到金牌网络写手的转换过程中,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写作是你更想做的事情的?
南派三叔:我一直不太喜欢做公司,做公司其实蛮无聊的。当你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会更加想做你喜欢的事情。所以当公司进入正轨后,我就开始想是不是应该继续写一些东西。但当时写作只是自己欣赏、自娱自乐。后来发现还有网络写作这一块,才开始有想法。
主持人:刚开始接触网络写作,是不是对它一无所知?
南派三叔:那个时候,网络文学出版特别混乱,特别多骗子,很多沽名钓誉的事,也有很多谣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比如,当我签了磨铁之后,有很多人跟我说磨铁的老板是一个坏蛋,说磨铁马上就不行了。后来,有机会与磨铁老板聊天,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子的。那个时候特别焦虑,无从判断,也没有人教你。整个行业里,不知道谁是你的朋友。
主持人:除了这个谣言之外,是什么样的人和事让你感觉骗子很多,你被骗过吗?
南派三叔:我被骗过。有人跑来和我说,我们来做一本书,拿出一份合同。我从来没有见过所谓的出版合同,也根本不知道格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当时觉得出书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光宗耀祖。当时就签合同,签了很多合同。那合同里面都有陷阱,自己看不出来。比如里面有一条说,当字数不够的时候,编辑可以自行修改文章,达到他们的要求。他可以把我的一本10万字作品,修改成40万字,然后分成三本出。
看到自己的东西变成铅字出版的时候,南派三叔感到很幸福,他跑到书店偷看别人买自己的书。看着一本本的书被买走,他感到无比满足,《盗墓笔记》的火爆反而让他有些意外。读者对《盗墓笔记》的痴迷、追随,给了他更多的压力。
主持人:拿到自己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时候?
南派三叔:在2007年的三四月份,当时磨铁的样书还没寄过来。新书上市后,我就自己去书店看,在书店突然看到了,特别兴奋,给自己买了一本。付了钱出门想想不对,对自己不能这么抠门,回去再买一本。
主持人:说实话也没大方到哪儿去。当时,有没有偷偷摸摸站作书架旁观察谁来买我的书,我的书摆在什么位置,受不受欢迎?
南派三叔:一开始没有,因为刚开始没有人买。但后来随着公司的宣传,口碑上去了,然后开始上排行榜了,最开始是第七名,隔两三天,变成第二名了。
主持人:当时第一名是什么书?
南派三叔:忘了。当时我非常激动,我根本就不在乎第一名是什么书,我只知道我的书挺好看的,再过了两天,第一名了。我就蹲在边上偷偷看,这边有个姑娘过来,抽出来翻一翻拿走了;那边一个大爷过来,抽出来拿走了。幸福,那感觉太幸福了!
主持人:在书店自我潜伏,自我陶醉,那个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是火了。
南派三叔:没有。
主持人:那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火了?
南派三叔:有一次和很多作家一起去一个大学做活动。主持人介绍第一个作家,掌声稀稀拉拉;第二个,也稀稀拉拉。然后主持人介绍我说,下面有请南派三叔,整个场面就突然“哗——”掌声如雷,把我吓到了。
主持人:那一次给你的感觉一定极爽无比。
南派三叔:我以前一直不理解当明星有什么好得瑟的,但那一刹那我觉得当明星挺爽的。
主持人:两位观察员认为什么原因使南派三叔火了?
申晨:先从一个纯读者角度来说,每次看三叔文字的时候,我眼前会有画面感。虽然是在看书,但是没有那种严肃的、拘束的感觉,像是在看电影,很轻松、很放松,让我感觉特别舒服。再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看悬疑和恐怖的情节是释放自身压力最好的方式,在这个“亚历山大”的社会里面,像《盗墓笔记》这种的书,不火都很难。
毕建伟:我觉得三叔的作品能够这么火,包括他本人能够这么火爆,和他的创作规划有关。怎么解释?这几年有三大奇书,一部书是《鬼吹灯》,一部书是《藏地密码》,这是第三部书,谁熬的时间最长谁就是胜利者。最终胜利者是三叔。
主持人:他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包括写作的历程和规划。
申晨:在当年明月写了《明朝那些事》以后,涌现出大量的《清朝那些事》《元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但没有人能够复制当年明月的那种风格。三叔也是这样的,他已经在这个领域里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给后来人造就一个非常高的台阶,很难逾越。
主持人:两位观察员说得非常有道理,没有第二个南派三叔。
“写《盗墓笔记》是我的人生修炼过程,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商人,慢慢变成了能够抵御很多外界诱惑和注重自己内心世界的人。这是写作对我的最大帮助。”南派三叔曾经这样说过。
主持人:推动你写作的力量是什么?足够强大吗?
南派三叔:足够强大,是读者,太多了,无所不在。有段时间真的不想写了,我把手机关了,不接任何电话。当时感觉愧对读者,愧对出版商,愧对给他们的承诺。但是面对电脑屏幕,我真的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甚至怀疑自己还能写什么东西。
主持人:你有没有尝试什么方法刺激自己,就是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让自己产生灵感。
南派三叔:当时我爬到杭州的宝石山顶上,看整个西湖的全景,回想自己走过来的一路。当时想跳下去,感觉责任太重大了,承受不了。现在回想起来,挺傻的,其实自己并不是那么重要。我记得,当时路过一个山洞,好像叫“紫云洞”,山洞里面挂满了锦旗,都是那些重病患者向那个洞里的神仙乞求保佑他们平安度过此次危机的一些锦旗,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很多。看到这东西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非常非常可笑,自己只不过是写作写不出来而已,何必要这样呢?当我想通这点之后,发现这个责任并不是一定要我去承担的时候,突然间灵感就回来了,反而可以开始写作了。
主持人:一个作者的黄金创作时间是有年限的。从出版的角度来说,一般是两到三年的高峰期,有可能有第二高峰期,但是不会太长。但是,你有五到六年的时间。
申晨:我来纠正一下。网上有一个调查,一般网络写手的黄金写作时间在30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35个月。是网络写手,不是说一般的作家,这是第一纠正的;第二个,那些网络写手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红了以后,开始变得急功近利,变得耐不住寂寞,也就抵不过那段最困难的枯竭期。
主持人:在写作的过程中,比较极端的例子是错乱吧?
南派三叔:有次,有记者采访我。见面后,发现这个记者穿得短袖,而我穿了一件羽绒服。我问他,你怎么穿短袖,你不冷吗?他说,已经是夏天了,你不知道吗?然后,我才发现真的是夏天了,但我一路骑过来,太阳这么烫,我都没有发觉,在家里待的时间太长了。
主持人:多长时间连续写作会发生这种幻听或幻觉?
南派三叔:超过三个月就一定会这样子。有的时候我特别焦虑,心里不舒服就去洗澡,一天可以洗七八次澡。洗完澡之后心静了,刚写300字又开始不行了,再去洗澡。那个时候身上特别痒,油脂全部洗掉了。在写作之前,我其实没有那么胖,但是,每写一本就胖一点,写一本就胖一点,最后就胖到不能看了。
主持人:这些听起来有些荒唐的事情,是一个创作者脑力损耗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一种状况。
南派三叔:在写作的时候,你不在这个世界上,你在书里,你是另外一个存在。我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会把很多角色的对白念出来。比如说,写“我杀了你”这个情节,在半夜写作时候,我就会喊“我杀了你”,然后换成另一个角色说“不要杀我!”然后我爸就敲门,怎么了,怎么了。
主持人:要亲自去感知,你才能写得出来。
南派三叔:只有进入到故事里面,你才能够把五官全部打开,把那个世界全部写下来。当你写完之后,从那个故事里出来,会觉得特别累,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幻听。我很多次撞到电线杆,因为我在构思。当时我就在写《七星鲁王宫》,想着小哥从上面跳下来,把那些虫子全部震退的场景,那太帅了,怎么样写才能把这个帅全部表现出来呢?想啊想啊,就撞上电线杆了。
主持人:听了刚才南派三叔描绘的在他写作过程中的这个场景,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他这五年撑过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富豪榜也不是那么容易上的。当然,很多人即使辛苦也未必上得了榜,你上榜了,算是这五年的一个完美的句号吗?
南派三叔: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句号。这个富豪榜统计我所有的成绩,给很多的出版商一个暗示说,这家伙能赚钱。然后我就会面临各种诱惑,就要开始做减法,哪些好处不能拿,这是一个特别痛苦的选择过程。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东西促使你在写作路上奋斗?
南派三叔:版税(笑)。
原因很多,比如说读者是个大原因。
其实,我内心的声音一直在说,你不能没有写作。在写作的时候,我真的是在创造一个世界,这是一个平行的世界,五年来,里面的所有人物已经全部活了,我跟他们已经成为朋友了,我有义务让他们继续活下去,活得更好,让故事继续走下去,我不愿意跟他们告别。所以,有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如果可以的话,我不想说再见”,其实我也不想说。
如今的南派三叔已经不单纯地是金牌写手,他担负了更多的责任。他主编《超好看》杂志,收集了最好看的小说;开家《盗墓笔记》主题咖啡厅;策划《盗墓笔记》进入动漫和电影领域;成立南派小说堂会,培训有潜力的作家。他成功的背后是疯魔的过程和艰辛的奋斗。
主持人:虽然不想说再见,但是起码《盗墓笔记》这个系列已经完结了,对不对?你肯定要继续你的新故事。桌上摆了几本,都是你现在在做的事情,比如说这本杂志《超好看》,是你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南派三叔:2010年下半年。
主持人:听说推出的第一本杂志就卖了很多。
南派三叔:对,50万册左右。
主持人:里面是什么样的超好看的内容呢南派三叔:是所谓的“结构性小说”,这些小说的结构和布局都跟其他小说不太一样。我们尽量把好看的定义扩展,寻找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故事本身的好看点。
主持人:你还是杭州一家书店的老板?
南派三叔:合伙人。杭州一家比较知名的名人书店,邀我合作,确定了“南派三叔书屋”这么一个概念,其实主营还是他。
主持人:还准备开一个《盗墓笔记》主题咖啡厅?
南派三叔:对,门口放一大棺材,里面的服务员模仿盗墓笔记里人物的服装,比如,周一全部穿吴邪的衣服,周二穿小哥的衣服,周三穿潘子的衣服。
主持人:听说你还策划进入动漫及电影产业,《盗墓笔记》是不是打算在国外拍,或者是让国外的人拍?
南派三叔:我希望在2013年,《盗墓笔记》的电视剧、电影与动画片全线上映。我负责主控的两个栏目是电视剧与电影,我可能会全权控制剧本和演员的选择。如果我做的话,肯定是3+1,三部真人电影加一部动画片。
主持人:成名之后,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这些事情,听说还组建了南派小说堂会,这是个什么组织?
南派三叔:是一个作家的培训机构,培训一些有潜力的、有非常好的故事天赋但小说写得特别不好的人。
主持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南派三叔:中国有很多会讲故事的人,他们真的很会讲故事,但他们没有文字的叙述技巧,或者说没有构建故事经典结构的能力,这需要别人教他,但我们中文系又没有设置这样的科目。这些人可以成为非常好的作家或者编剧,但因为缺少引导,他们永远进不了这个行业。我想为这些人做一点事情,我曾经期望别人能做这样的事,但这样的事是吃力不讨好,很少有人愿意做。在这个行业中,那些长我10岁的掌权派,他们想得更多的是赚快钱,做行业的一些所谓的快速项目;比我小的那些人,他们还没有能力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只有我先去做了,取得成果了,让所有人都赚到钱了,那些人才会被发现、被重视。
主持人:你自己怎么评价自己?
南派三叔:不好不坏,然后有点变态。其实我是一个蛮简单的人,但是我外在表现形式特别复杂,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集合体。
主持人:经过这一番谈话,我觉得你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你觉得这个客观吗?
南派三叔:客观。
主持人:最后一个环节,在你的照片上面写下你的奋斗感言。
(书写:努力、等待、耐心。)南派三叔:努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的态度,工作的时候如果不努力的话,再有天赋,再有资源,再有人脉都没有用,所以努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底牌。只有努力,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等待,是因为也许你的出现,也许你做的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在这个时机内,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那你必须等待。等待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但是也是最值得、最会有回报的事情。而耐心与等待是一个直系的东西,只有耐心地等待,你才可能在最后获得最大的成功。
主持人:在京剧行当里有一句话叫做“不疯魔不成活”,大家都说南派三叔是80后成功的代表,但是他成功的结果背后有疯魔的过程和奋斗的艰辛。《盗墓笔记》的夹页写得挺好的,连《盗墓笔记》的大结局你都等得到,还有什么能难倒你。我想说,这么长时间的写作,这么好的作品你都写得出来,那么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盗墓笔记》,因为它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个文化现象。在采访自己喜欢的作家之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去南派三叔的新浪博客,读完了他从2006年开始的几百篇博文,阅读了网络上所有对他的采访文字和视频。近一个半小时通话中,他两次不小心挂断,一次手机掉到健身器械下面。在经历了这些意外之后,我心底那个叫南派三叔的人物渐渐丰满起来。对,是丰满,“三胖子”照片里憨厚傻笑的样子,似乎和帅气英俊搭不上边。
三叔在浙江,在他来北京录节目之前,我绕着北京城转了一大圈,采访了几位他的好友,漫画家颜开、信乐团孙志群、公知贝志城、晋江的林水妖以及《超好看》的同伴,他们爆了很多猛料!
他开车技术超烂;外表文青,内在闷骚;不爱穿秋裤;经常短信邀人“一起吃饭吧”,然后就没有下文;超爱拖稿,拖稿理由和《盗墓笔记》一样精彩:小拇指骨折、微波炉爆炸;经常卖萌卖腐,被称作没有“下线”的人……与三叔的见面也让人意外,一米八七,黑色皮衣,黑框眼镜,顿时霸气外露,糅杂了文青和浙商的复合气质,实力派一下变偶像派!
我一直觉得采访作家是很难的,因为他们的思维、逻辑、博学、丰富的知识储备对采访者要求很高,但这样的采访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和学习。
每次做节目,都有一种和老友畅谈人生的感慨,仿佛彼此认识了好多年,你知道很多他的故事,甚至帮他回顾、梳理经历过的人生。倾诉与分享,这就是做节目的意义。
编导 李关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