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你能做成任何事,如果愿意付出一切的话(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个念头一产生,就再也挥之不去,他随即开始行动,从作家摇身一变成了身兼数职的大书商。然而,还不到两年,就因经营管理不善难以维持。书商做不好,“专业”又荒废已久,眼看着事情跟预期背道而驰,越来越糟,马克?吐温果断放弃,回头专心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上,最终取得极大的成功。

    后来,马克?吐温在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被打翻了,你就可能一无所获,这对于某些人或事来说是对的。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认真地看好这个篮子是再合适不过的。”

    对此,我深以为然。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智力和天赋各不相同,擅长的东西也不相同。有人善谈,有人对数字敏感,有人适合科研,有人喜欢经商。一个人在这个方面有特长,另一个人则可能在其他个方面有天赋。

    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这对夫妇和马克?吐温一样幸运,在兜兜转转之后及时回头,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并付出极大的努力让它开花结果呢?

    没有握在手里的很可能只是海市蜃楼,能够把握的才是真正亟待开发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宝藏。人们的悲哀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取得成功。事实上,不少人才就是被生活的琐碎和外界的喧嚣埋没了,最终一事无成。

    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但是外界的喧嚣干扰了心灵的视线,让我们错以为自己需要很多很多才能让生活圆满,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把所有时间花在对方身上;因为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便改变方向摇摆不定;因为其他的一点诱惑,不再坚守阵地总想着有捷径。我们既想要发展天赋,又想要一份优渥的工作;我们既想让人羡慕,又想做自己,到最后,反而哪一样都做不好。

    其实,怕的不是走弯路,而是执迷不悟。

    别人可以成全你,也能毁了你。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时间都得自己负责,因为没有人有义务为我们买单。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信心,并足够笃定。找到方向,坚持做就好了,甭再唧唧歪歪了,多累。

    所以,一个人光是有所擅长还不够,还得想清楚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成为怎样的人,有一颗笃定和强大的内心,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初衷。管它前路坎坷,管它流言蜚语,因为我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就没有什么能阻止我抵达的决心和脚步,成就因此发生,因己发生。

    同时,要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找到能充分施展自我才华的平台。一个人身处的环境不同,发展的结果往往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因为她懂得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当我们发现足下的土壤不适合自己时,唯一要做的就是抽身、寻找、再次选择、重新开始,因为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放错了位置走错了路。

    最好的日子,不过是找到一件事,并坚持下去;为了想过的生活,努力成为与之匹配的人。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热爱,专注于一件事上,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说到底,你有多想要

    当深陷绝境,你会怎么办?比如在异国他乡流落街头,比如面临处于下风又马上就“时间到”的一场比赛,比如临危受命却没有多少时间准备的一次谈判,更极端的情况,一个生死攸关的极限运动出现意外……

    生活中,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还有很多。有人会用冷静盖过恐慌,积极想办法,同时为了实现目标,坚定不移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也有人因为绝望和害怕,失去正常思考的能力,放弃挣扎听天由命。你呢?是着眼于目标的实现坚定不移,还是屈从于身心的软弱轻易放弃?撇开运气的成分,两者的结局往往有天壤之别。

    影片《127小时》中,主角阿伦?拉斯顿的原型是被美国人视为“国民英雄”的艾朗?罗斯顿,他坚定、勇敢、富有决心并且能够采取行动,即使身处险境,依然成功实现自我拯救。在一次攀岩时,他被困五天五夜,因为手臂被巨石压住而动弹不得。在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中,强烈的求生欲望盖过了身体的疼痛,最后他通过断臂从岩石下脱困,又步行良久最终遇见营救人员,成功生还。你能想象的到吗?一个人亲手将自己的右臂切断,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强大的内心?

    尤其因为石壁过于狭窄,他要动用一切自己可以动用的身体部位,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正常人连将手臂伸直坚持20分钟都不容易,他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将桡骨尺骨折断,用短裤作临时止血带,用小刀将前臂切断。更要面临失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是在同死神抢时间。在这样一个大多数人都觉得必死无疑的绝境中,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意志力,在127小时内,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是不是很震动?考验无处不在,只有强大的意志力才能支撑我们走到终点,就像艾朗。

    他还活着,还在登山。

    现实生活中,从不缺少这样的人物。2012年7月22日,我到张家界旅游,有幸目睹了有着“法国轮滑变形金刚”之称的轮滑大师让伊夫?布朗杜的表演。在没有采取其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仅靠自己特制的轮滑服,成功挑战天门山99弯通天大道,从天门洞滑下,估计时速将超过90公里。当时的感受已不足以用震撼来形容了。

    而我们或许永远不知道他们的信念来自哪里,又经过怎样的训练和磨难。在参加一次户外体验时,我也曾遇到过一个圈内有名的“大牛”,他曾在爬雪山中冻坏了几根手指,不得不截掉。他说的时候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就好像为了一件事付出代价是再正常不过的。

    他们都是意志力极强的人,为了目标在所不惜,不论这个目标是活着,还是一座雪山,或者仅仅是一根钢丝。因为他们想要,便足够勇敢。哪怕陷入绝境,也能向死而生。

    总的来说,这样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学业、工作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成功,也许是因为他们信念坚定、全情投入,才得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克服几乎无可避免的困难挑战,在举步维艰的时候依然心怀希望,在关键时刻做到义无反顾。

    就像卡尔?波普尔的名言:“一旦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发觉不了自己非常接近于正确。”我们总是倒在离成功如此之近的地方,以至于在知道真相后后悔不及。

    当通往目标的路上出现看起来更平坦的岔路,便忍不住放弃原本的方向;当事情发生一点动荡变故,便缴械投降,不再努力;就连对待工作也是消极敷衍,不肯多想一点,多做一步,让事情更好地完成,让关联的人的工作更容易一些……混日子多容易多惬意呀!可是一时的松懈之后,感觉却很糟糕,因为我们什么都没得到,只有后悔!为了抵抗这些无处不在的诱惑,我们不得不找到实用的方法对付他们。

    所谓“熟能生巧”,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挑战和诱惑面前坚定不移,把积极变成习惯。我一直觉得医生是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不然他怎么能记得人身体上那么多的器官和神经,怎么能知道那么多种疾病的症状和医治措施,怎么能毫不费力地完成一次次于我简直无法想象的不容出错的精密手术?

    我的学医的同学却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你经过几年高强度的学习和高密度的练习,你也可以。熟能生巧。”

    是呀,不管看起来多么高深莫测的技艺,都逃不过“熟能生巧”四个字。很多时候,光知道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将经验运用在实践中,让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本能反应。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学习,一遍,一遍,又一遍。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之前受的苦都是为以后的游刃有余做铺垫。

    我们要学会自我肯定。尤其在心智尚未成熟之前,任何一点外界的打击都可能将自我的坚持完全打垮,随时可能走向覆灭之路,甚至无法回头。他人的肯定当然会强化自我认同,但是将认知完全建立在外界上是危险的,要知道,美德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也许它不能让人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它至少可以避免我们陷入生活的深渊。

    一个人要自己给自己鼓励,不能总是依赖别人。梦想是自己的,实现当然也要靠自己。发乎于心,方能恒久。

    人们很难下定决心去做自己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比如你无法指望一个从未接触过数学的人解决一道世界性难题,也不能期待一个没有任何助力的人进行飞翔。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越小,人们越缺乏勇气,因为没有信心。

    只有自己认同自己了,一个人才能在期待一个好的结果时,坚守信念,日日夜夜,即使疲惫不堪,即使想转身离开,也绝不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正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因为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总在说梦想,却似乎从未想过梦想也是需要代价的。从来没有人说过,这一切会很简单。

    说到底,到底你有多想要?

    你以为的全力以赴也许并非全心全意

    丹尼尔?韦伯斯特是曾任职美国参、众两院的老牌政治家,跟多数政客一样,成为总统是他的内心渴望,也是他的终极目标。不过,总统毕竟只有一个人,他从未被所在的政党提名为总统竞选候选人。

    然而,命运的戏剧性在于,当它把你梦想成真的机会给你时,你拒绝伸手去接;等到你的梦想在伸手的那个人身上实现时,只能追悔莫及。历史上,曾有两个不同的总统候选人在当选之后,邀请韦伯斯特作为副总统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当时的他全部拒绝了,他觉得副总统的职位分量不足,根本配不上自己,如果不能坐那个最高的位置,那么他绝不会退而求其次。

    其实,我们都觉得自己足够好,值得向往的一切,如果事与愿违,一定不是自己的问题。可是,生活会用不同的选择产生的截然相反的结果,给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真相和幻想的悔恨之中。

    之后,这两任总统都在任职期间早早去世,如果韦伯斯特当初答应做副总统的话,他就可以填补上这个空缺,成为美国总统,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惜,人们总是等到失去时,才知道自己拥有过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全力以赴可能并非全心全意,我们也并未竭尽所能。我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力气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一人都足够用心。

    就像一个水桶,我们的目标是将它注满。可是等到自己花费了大功夫,累的精疲力竭时,走近前一看,好嘛,在桶底的边缘有一个很小的洞,桶子怎么可能注得满?于是,你愤怒了:“我已经尽力了,谁知道这桶子居然有个洞!”你把责任推到一个毫无反击能力的桶子身上,甚至还罢工不干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