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我们应该活得是自己且自在(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最大的欢喜,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大学期间,我担任学校志愿者协会的部长,因为经常参与公益项目,有幸结识了一批有情怀的人。

    其中一个项目是同科技馆的合作。第一次到科技馆时,是我初次见到科技馆综合部副主任方毅,他是我的直接联系人,一个干练、朴素又真诚的人。交谈中得知,他居然是高我七届的同校师兄,只能感叹世界真小。

    我所在的大学城本就在远离市区的一座孤岛上,而科技馆又坐落在大学城西端一处僻静的角落,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人烟稀少,又因为刚建立不久,各项配置并不完善,十几个主题馆,工作人员却不超过30人。

    合作谈得很顺利,我们负责在学校招募和组织志愿者,每周六和每周日到科技馆服务两天,负责场馆的引导、介绍和秩序维护等。

    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我和方毅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之后,我才知道,方毅不仅是我的师兄,还是当时学校的风云人物。他是计算机硕士毕业,曾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不少奖项,毕业后顺利应聘到全球著名的科技公司任工程师,是众人钦羡的对象,也是院系所有师弟妹们的偶像。

    没想到,兜兜转转,他最后会来到科技馆,选择过一种淡泊寂寞的生活。科技馆的经费有限,从年薪几十万到每月不过万的工资落差,从跟一群聪明人打交道到面对冷冰冰的设备、长满果蔬的土地和不过十几岁的小初中生,从最繁华的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和最高档的写字楼到安于一隅的荒凉之地……常人难以想象他放弃了什么,更难以理解他为何如此选择。

    要知道,这个过程艰难万分。科技馆的筹备、建立、运营、组织和发展,每一步他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我记得最开始合作的半年,我每周到科技馆,他不是正在田野间检测果蔬的成长,就是在某个场馆里穿梭准备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是同几个技术人员捯饬科技馆网站,就是为了某个承办的国内比赛焦头烂额……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他闲下来的时候,更别提那些我看不到的纠结、忧心和焦虑了。

    那时的我是有困惑的:清苦的生活怎么可以称得上好的生活呢?

    “我的内心有一团火,我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起做一个公司里可有可无的螺丝钉,我更想成就一份可以为之奉献终生的事业。你知道吗?科技馆的存在,是为了推动区域甚至国家的科技发展,是为了唤醒人们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意识,是为了让年轻一代理解未来的传承,它让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特别伟大、特别重要的事。”师兄这样回答道,“我们每天都在做取舍,只有想做才能做到最好。因为除了生存,还应该有情怀和理想。”

    别人眼中难得的好东西,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别人眼中的大材小用,对于自己或许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我有点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了。我想起那一次为了组织好开馆以来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的志愿者工作而定下的例行碰头会上,刚刚踏入会议室,他就激动地招呼我们尝一尝面前的柚子,兴奋之情简直溢于言表:“这是科技馆自己培植的新品种,除了无污染外,产量更高,个头更大,口味也更好!”看着他灿烂的笑容和满脸的骄傲,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热爱,让人能够承受最大的痛苦,同时让人获得最纯粹的喜悦。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看起来“高大上”却让自己与初衷背道而驰的皇宫,我们需要的是一处不起眼但能帮助自己达成心愿的魔法天地。要知道,我们不会因为住在城堡里就变成王子公主,真正的王子公主也不会因为身处陋室就变得卑微。重要的是,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正试图成为最好的别人,而非更好的自己。

    尤其是刚毕业的我们,对于做什么其实很模糊。我们面临着太多的干扰让我们看不清前方的路,有着太多的好奇心让我们把握不了自己的方向,陷入太多的声音让我们听不清内心的渴望。于是,我们倾向于服从“大家”的观点,希望被肯定和羡慕,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牛”的事,甚至为此放弃真正喜欢的风景,接受并不那么期待的另一种生活。

    可是,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我们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过的生活最后都由我们自己买单。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哪怕朝夕相处也不过两看相厌,渐渐地对生活充满怨愤和不满,对自己产生怀疑和愧疚。因为不够心甘情愿,便没有办法全力以赴。

    我们总要犯一些错,走一些弯路,才能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一个人越早开始对生命进行梳理,越早开始反思自己的真正所需和所爱,就能越早开始行动,不再左顾右盼,避免行差就错,实现心仪的生活。

    不要让那些所谓的光环迷花了眼,因为越往后,越会发现,最初吸引我们的那些东西并不属于自己,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能否自己发光发亮。

    与其费力迎合外界的眼光,不如照顾好自己。再卑微的种子也可以结出最绚烂的花朵,再小的天地也可以容纳参天大树。什么?你说你有太多的责任和义务,你有太多的不得已,来不及照顾自己?我可不这样认为。要知道,有一个任务比所有事都重要,那就是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问一问自己:“我苦心经营的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要再将大把时间花在横冲直撞上,分一点用在自我的探索上,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并获取实现这一点需要的方法。

    亲爱的,你不必讨任何人欢心,除了你自己。你可以妥协,但不能丧失底线,因为一旦开始迁就,生活就会成为将就。

    人生最大的欢喜,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件如孕育孩子般热爱的事情,那将是我们的幸运。

    保持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人们都说最宝贵的是一颗赤子之心。如果可以,我们都希望自己永远是孩子,不仅仅因为这时的自己将会被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回想羡慕无数遍,单纯、快乐,无忧无虑。高兴了就笑,受伤了就哭,想要什么就撒娇卖萌,不想要什么就撒泼打滚。

    还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大人都会原谅。因为大人们都知道,我们的所有举动都是内心诉求的直接反应,真实得让人无法苛责。

    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还是一个童话王国,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让人觉得快乐,天上的云是一朵花,地上的草会说话。

    这时的我们是有能力的,因为我们可以赋予这个世界美好。

    如果可以,我们真想有人护着,一生周全。可惜,没有人可以无所不能,而我们总会长大。

    这个长大的过程注定不会容易,它伴随着迷茫、怯弱、难堪甚至泪水,我只希望不论什么情况,我们都能保留一点信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果一个人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

    我们渐渐长大,有一天,会对自己产生困惑。我们会开始有性别的意识,开始关注异性,会有破坏的冲动,也开始有了等级高贱之分,开始有了分辨美丑的能力,我们甚至会开始思考“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从哪里来”这类形而上的问题……我们会开始惶恐,因为找不到答案;我们会开始在乎外界对自身的要求和评价,因为有了基本的道德。

    我们会有好多好多个为什么和好多好多不理解的东西,但这都是正常的,它意味着一个人生理和心理觉醒的开始。辨是非,明善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种困惑或许会伴随人的一生,让我们不断自我成长和完善,促使人们不断打破现状去尝试和探索。

    初三是我尤其混乱的一年,突然转学到新学校,远离熟悉的环境和同学老师。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将我的世界强制禁锢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间。在极端压抑的环境下,我反而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挣脱欲望。最初的一个月,我每隔两三天就要请一次假。接受现实之后,跟新结交的好友一起“私奔”,偷偷溜出学校去网吧通宵,上课泡面吃零食,一个人在假期自助游,讨论自杀的多种方式,不止一次有过阴暗的念头而无法入睡……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乖乖女的表面下有过多少疯狂的思绪。

    原来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自己都把握不了自己;我们还会有各种情绪和冲动,并在很久之后才会后悔;我们会产生一些邪恶的念头,甚至会对自己产生恐惧。我们觉得自己糟糕透了,变得自卑。

    但是,请一定一定不要对这样的自己感到羞怯,更不要拒绝这些自我追问。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摸索出同真实的自己的相处之道,而不至于陷入幻觉和虚无。

    觉醒比无知好太多。我最怕自己长成一个傲慢、自负而满口谎言的人,如果我们都不了解自己,如何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学会同自己相处呢?

    当我们能够与自我相处,即使有“不知道”也会感到踏实,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那年,我仅仅16岁,经历过别人打架斗殴,看到过流血伤亡,还模模糊糊地了解了死亡,知道人都是怎么活过来的。可是,很长时间,那些过往都是我无法向众人宣之于口的隐秘,我觉得那是我人生的污点:年少轻狂不知事啊!

    之后我才发现,或早或晚,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光。各种观念的碰撞冲突,各种行为的天马行空,一个人越是压抑,觉悟得越慢;顺应它,反而能够从混乱中重建秩序。高中的时候,我的朋友很喜欢向我倾诉,他们烦恼、焦虑、横冲直撞却找不到出路,对未来惶恐,对与父母的关系烦闷,对学习没有把握……每个人的表情看起来都格外忧伤,而这些我已经经历过了,便显得安然且自在。

    也因为我经历得早,无论做什么都还没有太多的束缚以及太严重的后果,反而有足够的时间去试错、调整、重新再来,我的心也就更加坚定。表面平和但内在失序才是真正糟糕的,只有在持续的艰难摸索中才能与自我达成和解。

    不必把所有的行为都安一个动机,更不必非要牵强地把事情合理化。任何一段体验,都是生命独一无二的财富。时间到了,它的意义自然会显现。

    不要被内心的喧嚣蒙蔽了双眼,不要让外在的评价和所谓的后果禁锢了自我的体验和成长。尝试要趁早,有的人一生只能见一面,有的事一生只能做一次,这是学习的过程。而只有不再对外界惧怕,才能看清内在。

    那么,问题又来了。当理想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有落差,当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有差距时,一个人要如何自处?

    设想一下:我们想成为一个活得特别潇洒自在同时才华横溢、独立快乐的自己,但是可能因为种种际遇而变得穷困潦倒,或者不得不妥协,这时要怎么办?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比如,我们可能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而不得不放弃远游的打算,或者毫无缘由地患上了某种情绪疾病,怎么办?

    万一真的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首先要能够接纳这样的自己,然后寻求治愈。就像我们的第一次自我觉醒,不必羞耻,更不必自卑,这是生命的必然。况且这样的时刻还有很多,成长永远不会结束,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本来就是非常复杂的生物,由此才拥有了各种可能性。有好的一面,当然也会有坏的一面,只有知道哪里有黑暗,才能引入阳光啊。

    而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巨变时,也请坦然面对自己。没有人的生活能够一成不变,就像我们会长大,会产生上面说的那些困惑,我们可能从高高在上一瞬间落入泥土,也可能从一介平民突然被予以重任,这个社会会赋予每一个人很多角色,我们会经历各种变化,这些都在不停地改变自己。

    这时我们要能好好看一看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放弃还是坚持?当找到同自己的相处之道,便会变得笃定且富有安全感。因为我们不再惧怕,便能够应对任何一种生活。

    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心留出空间容忍大部分的意外,同时又要划定一个底线活的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保持让自己舒服的状态,学会相信自己的直觉,学会质疑但不要轻易摇摆,这会让生活轻松得多。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并不一定非要取得世俗里多大的成就,只要我们的心智在不停成长,只要自己觉得开心,喜欢自己,那么无论是什么样子,都是最值得自己骄傲的。

    爱情不能糊弄,生活也是一样

    十一假期,闺蜜四月从德国回家探亲,还带着未婚夫林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人物,果然是青年才俊,温文尔雅。以往也只是从四月的口中或者微信中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很宠她,对她很好。

    2012年12月的圣诞节,是四月认识林奇的日子。她已经在慕尼黑半年多时间,处在最混乱不堪的阶段。喝酒、聚会、狂欢、发泄、放肆,虽然不至于迷失,但是花天酒地颓废难免。在一堆光鲜亮丽的追求者中,林奇绝对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类型。当时心态浮躁的四月,没有给他任何机会,也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他的示好表白。

    距离上一段恋情结束,虽然已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她依然没有从伤害中复原。两人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未来结婚的打算,只是没想到对方先她一年出国,很快便劈腿了,这对在感情中永远占据主导位置的四月打击颇大。

    学业压力大,作息乱七八糟,生活乌烟瘴气,吃的一塌糊涂,她在自己折磨自己,却从不同人分享。

    过年的时候她一个人提着行李箱回了家,准备整理下心情,没有联系任何人,也没有回复任何询问。直到假期结束她重回慕尼黑,疲惫地拖着行李回到宿舍。“这座城市于我而言是如此的陌生,就像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无助和迷茫。”她这样说。以往的桃花搅得她不得安宁,此刻却又如此冷清,似乎所有人都与她无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