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钢铁奏鸣的交响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评长篇纪实文学《钢铁是这样练成的》(代序)

    曾镇南

    在我们的文学创作里,已经有很久没有读到像这样反映共和国当代工业发展和描写这一人群拼搏奋争的有分量的作品了。

    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经济支柱——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扭亏脱困、改制腾飞的历史性进程,很少纳入当代作家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读到青年作家李春雷描写、报告邯钢惊世奇迹和奋斗精神的纪实文学《钢铁是这样练成的》,我感到分外新鲜和振奋。这真是一部深沉雄浑、铿锵行进、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钢铁交响诗!它不期然而来却又适时而至,为我国的报告文学创作闯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只要稍微关注中国经济建设方面讯息的读者,都会对以“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为主要内容的著名邯钢经验有所耳闻,对邯钢由一个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资产只有几个亿的地方中型企业急速成长为一个资产217亿元,销售收入近100亿,经济效益连年名列行业前茅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腾飞奇迹,也会略有所知。但是,对邯钢的腾飞走过一条怎样艰险奇特的道路,邯钢经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是怎样的邯钢人创造了这一切奇迹和经验,等等,有深入了解的人就不多了。李春雷的这本纪实文学,翔实地、如数家珍地为我们回答了这些关于邯钢,关于国企改革的深层次的问题,出色地承担起了纪实文学的时代使命。更加出色的是,他用文学的手段和语言,用自己真挚的热情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画出了可钦可仰、可歌可泣、可触可扪的邯钢魂。在他用钢铁奏鸣的这一部交响诗里,由统计数字、工艺流程、线材板材等等原本严整坚硬而又枯燥的事物,似乎都获得了鲜活的灵性,变为织就邯钢人灵魂之旗的柔韧而闪亮的丝缕,变为谱出邯钢人奋斗之歌的沉重而悲壮的音符。刚打开书页时的疑虑和担心消失了:人并没有被物和数淹没,诗意也没有被大工业的繁响和市场的诡谲逼遁。这,委实是写得引人入胜、动人心魂的文学的报告。

    有意思的是,从本书的“后记”中我们得知,作者原也是看惯了田园风光、闻惯了清醇茶香,未曾领略过大工业气势的文学青年,看到报纸上有关国有企业脱困改革的文章,也觉得这些枯燥的东西引不起兴趣而匆匆翻过。但当住进邯钢,深入生活,进行了艰苦的采访之后,他被深深地震动了,不但看到了一个新颖丰富的世界,也意识到了这个钢铁世界的变化关系着共和国的兴衰,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全国人民的福祉。于是,从他笔下流出的文字,便带着钢水的灼热,直扑读者的心房。感情的变化,认识的飞跃,生活的充实,使他这本书达到了文学性和新闻性的高度统一。

    作者写邯钢,看中国,望世界,目注一隅,神驰八方,有一种高屋建瓴、气吞万里的气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是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这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创举对我们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民族心理结构都产生着深刻的、深远的、深层次的巨大影响,从而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上一个既充满诱惑力又不易把握的重大课题。本书就是这么一部真实地反映了这场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并且写得极为出色的史诗性作品。作者从邯钢在一片绿油油麦田上垒起第一块砖写起,通过对一代又一代邯钢人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及他们惊天动地的英雄气概的生动描写,紧紧地把邯钢的命运和时代风云结合在一起,真实地展现了中国钢铁工业,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的艰难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走向富强的历史大进军中自强不息的伟大形象。

    报告文学是写真人真事的文学样式,但是由于作家能够敏锐地发现并抓住站在时代潮头的邯钢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些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生活特征的全部含义并在作品中完整地、充分地、恰当地表现出来,因此,作品虽是写了活跃在邯钢这个企业中的普通工人、普通企业管理者,然而却真实地、生动地写出了一个时代的风风雨雨,从而成为反映改革、反映改革时代的一部优秀作品。

    作者写邯钢经验,写邯钢企业家刘汉章,目注市场,心系英雄,把深谙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精神与胸怀理想的共产主义精神结合起来,为全书确立了一种崇高而纯洁的思想基调。刘汉章,这个一生信奉“不做大官,但要做大事”的为民族振兴而摩顶放踵、自强不息的现代志士仁人,这个既无出众口才,又无骄人学历,更无特殊关系的邯钢创业者,被作者写活了。同时,作者并不回避直面冷酷的市场应运而生的邯钢经验在诞生过程中激起的反拨,付出的代价,因为,“邯钢也是社会最底层,邯钢人也是最普通的人,这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奇异和怪诞。”但这种直面“真实的社会,社会的真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和作者在深刻理解邯钢人奉献精神、英雄气概、干大事业气魄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理想相统一的。

    更让人惊叹的是,在开掘、发扬这种审美理想时,作者以笔为犁,几乎翻动了整个中国冶金史,翻动了整部共和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史,表现出一种广远恢宏的历史感。在卷首“凝眸邯钢”中,作者一下子就把邯钢置入世界发展步履匆匆、中华民族必须奋起直追的历史潮流之中,把邯钢的业绩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结合在一起,直接提示了邯钢为国人注目的深层价值;而“引子”一章,则从世界发展潮流与中华民族富强的层次再度具体到钢铁,把钢铁与民族心理和国运兴衰的关系微妙地写了出来;其后各章,作家也总是适时地、恰当地把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共和国与邯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人文精神、理想与存在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理性思考的感性化存在,感性存在的理性化品味,十分精妙地展示了邯钢经验的真正价值。

    在报告文学写作中,像这样鸿篇巨制之内材料组织大开大阖、任意纵横、行文似流水、笔意无拘束的写法,实不多见。也正是这种写法,为这本豪放的钢铁之歌成为艺术精品确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作家抒发激情疏浚了通畅的河床。

    (作者为著名文艺评论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