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王沙塔以怀疑的口吻问铁力:“主帅如何收到单于的手谕?”
铁力看出沙塔的疑虑神情,本想发作,训斥沙塔,但他忍住了,依然强压怒气,说:“昨夜,有人化装后潜入城外,以箭传书,守城的将士收到后转交给我。怎么?难道你不相信?”
沙塔眼见铁力生气了,立刻谄媚地说:“不!我非常相信主帅的话,也非常相信单于肯定会来支援我们。我决心以死守城,与城同在。”
听了沙塔的誓言,铁力舒展了眉头,他给沙塔打气说:“别看班勇一时得逞西域,他的人马很少,而西域各国的兵马不堪一击,一盘散沙,只要巴烈单于的援军一到,我们立即反攻,不愁大功不成。你要有信心,从今夜起,我们轮流守城,你立即组织你的部队,做好一切准备。”
沙塔讨好地说:“我一定听主帅的安排,立刻就去做准备。”
铁力送走了沙塔,心想你这个墙头草,我会随时处死你。现在先借用你的兵马,到时机成熟后,我再收拾你。
沙塔在心里嘀咕:我早就受够了你的气,你想让我做你的替死鬼,消耗我的人马,我会多个心眼,防备你的阴谋诡计。
他们表面合作而内心里各怀鬼胎。他们早已都在伺机暗算对方而保存自己。
自从伊蠡王被班勇处死后,那些残兵败将一起投奔了巴烈单于。巴烈单于的势力逐渐强大了,觉得自己可以腾达了,于是便率军向西域进军。
巴烈单于年轻气盛,野心很大,很崇拜他们的先祖冒顿单于,处处以冒顿为榜样,欲想占领西域而直逼东汉皇上屈服称臣,恢复冒顿时期的霸业。
他认为欲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具有冒险精神,就应该不怕危险,不顾生死,以生命做赌注,才能打败班勇,夺取全面的胜利。
班勇早已派出侦察兵化装成猎人深入巴烈的领地猎取情报。他们随时随地向班勇报告巴烈的军情。
当巴烈单于挥军进入离西域漠北不远的湖岸时,时值深夜,巴烈的人马又饥又渴,立即在靠近湖岸的山坡安营扎寨。
他的人马纷纷奔向湖岸掬饮清亮的湖水,以解焦渴。当饮完了湖水后,人和马逐渐迷迷糊糊地倒在草地上不醒了。
巴烈见此情形,心中迟疑着心想为何出现这种情况,莫非湖水有问题不成?
正当他如此猜想时,不料自己的脑袋也昏沉起来,心想大事不妙,立即催动人马准备离开此地。
然而,他的人马均已不省人事,他本人强打精神,驱赶兵将立即启程转移地方。
突然间,从山后杀出黑压压的人马直奔巴烈的迷糊人马。在一片喊杀声中,巴烈的人和马全都死在飞箭和屠刀下,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把清亮的湖水染成了鲜红的血湖。
巴烈由于喝水不多,而神智并不十分迷糊。他率领少数骑兵,从漠北没命地逃向蒙古大沙漠以北的深山。
巴烈的人马为何被湖水迷倒呢?原来班勇接到侦察兵的报告,知道巴烈率领大军入夜开向漠北,肯定会在这里饮用湖水解渴做饭。他命令部队带上大量的迷魂药撒入湖水,然后埋伏在山后的松林里,等待巴烈的大军中计,然后一举歼灭。
如此以来,巴烈的主力军又被班勇以奇计全歼了,只剩巴烈和少数卫士狼狈而逃。
骄横不可一世的巴烈终于一蹶不振了。
班勇的威名使匈奴闻之丧胆。
从此匈奴再也不敢进犯西域了。
焉耆国处于被包围的困境。班勇派出精悍的小分队,到焉耆国的边境用箭射的办法把劝降的书信纷纷射入边境地带。
那许多书信都是同样的内容:说明巴烈单于的大军已被全歼,等待援军已成泡影,惟有投降才是惟一的生存之路,限令他们早日投降。
班勇的雪片似的劝降书瓦解焉耆国的军队。焉耆王沙塔看了劝降书打算暗中除掉铁力而开城投降。
但他怕铁力的匈奴兵威猛势大,一时又不敢暗中动手,处于犹豫之中。
铁力看到劝降书气得咬牙切齿,认为班勇以攻心战动摇他的军心,瓦解他的军队,实在又惊又怕,于是命令所有军士和百姓,不准拣拾射来的劝降书,以杜绝诱惑。
铁力认为自己与其投降被杀,还不如与城同毁。所以他命令所有的军民挖出三道战壕,布满陷马坑,发出与城共存亡的号令。
班勇派人侦得了铁力的严密设防,感到铁力顽固不化,以死相抗,便决定发兵攻打焉耆国,全歼匈奴兵将。
班勇分析了铁力的心理,铁力认为依仗自己驻扎在焉耆的十万大军,怎么也会守住焉耆而击败班勇的军队。所以,铁力存有侥幸心理,打算凭借焉耆的险要地形守株待兔而耗尽班勇的军力,趁机杀出焉耆占据西域的军事要地,重振雄风,成为匈奴新的单于。
铁力此人是个非常凶残的老将,他比死去的伊蠡狡猾,又比逃走的巴烈沉稳,一直怀有野心,表面服从伊蠡,言听计从,但在骨子里想取代伊蠡,所以暗中拥兵自重。
当伊蠡王大举进攻,与班勇激战不休时,铁力却占据焉耆按兵不动,并收容伊蠡王的溃败将兵。加之他又扩充兵马,屯集粮草,所以,他已拥有强大的兵力,而以十万大军对抗班勇。他决定以十万大军做最后的赌注,与班勇最后决一胜负。
班勇也明白此役的重要性,如果胜了将永远解除对匈奴的后顾之忧;如果败了将会导致铁力控制西域的军事要塞,为日后战胜铁力而留下无穷的障碍。所以此战的意义重大,只能胜而绝不能失败,必须攻下焉耆国处死铁力以绝后患。
于是,班勇决定调兵遣将,从西域各国调集了精锐部队,共计4万人马,准备攻打焉耆国。
就在此时,敦煌太守张珰在西域戊己副校尉的怂恿下,上书东汉皇上,请缨攻打焉耆国。皇上命他协助班勇共同攻取焉耆国。
张珰何许人也?他为何急于攻打焉耆国呢?张珰原在河西走廊为官,由于阻挡匈奴的进犯无力,携家眷逃走,被皇上降罪,派往敦煌当太守,使其戴罪立功。他为了得到立功免罪的机会,一直关注西域的战乱,总想找个机会大显身手而得到皇上的赦免,升迁自己的官职。他跟西域戊己副校尉曲珅很有交情,常与他书信往来,表达了要求立功的心情。曲珅掌握了班勇攻打焉耆的可靠消息,便派人告诉了张珰,并转告了焉耆必败无疑的情况。曲珅建议张珰上书皇上请求出战,借班勇的力量以达到戴罪立功的目的。
为此,张珰被皇上准奏与班勇同心协力攻打焉耆国。于是,张珰派人与班勇联系,约定了会见的时间与地点。
班勇和张珰见面后,班勇对张珰讲清了焉耆国的内幕和人马部署情况以及铁力与国王沙塔平时不和的情况。
班勇又告诉他攻城的战略与战术要害,要他务必配合。张珰了解了军情,心想班勇果然是个军事干才。
班勇要他依约定时间在焉耆会师,按计划攻城。他表示同意了。
然而,张珰邀功心切,一心想要戴罪立功,回到敦煌率领三千人马,违背约定时间,提前向焉耆进兵了。
快到焉耆的边境,张珰觉得班勇的威名令敌军丧胆,便命令部队收卷自己的旗帜,打出班勇的旗号。
守边的焉耆军看到班勇的旗帜和人马,果然不战而降。密探报告了焉耆国王沙塔,沙塔认为自己立功的机会到了,便趁铁力喝醉酒的时候,杀死了铁力,藏好铁力的尸体,悄悄打开自己把守的东城门,投降了张珰。
沙塔率领自己的大军会同张珰的人马,趁匈奴大军睡着的时候,点燃了匈奴大军的营房和粮草,出击匈奴将兵。
在火攻中同时射出了飞蝗般的箭弩,匈奴兵将从睡梦中醒来时,大都已被杀死了。
在此战中,由于沙塔熟悉地形和军情,掌握了匈奴将兵的骄狂心理,一举而获胜。
而张珰并无做出多大的贡献,他只是以班勇的旗帜镇慑了敌军,促使沙塔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以冒险取胜了。
当班勇率领大军来到焉耆时,沙塔国王立即跪在班勇的面前,表示投降,诉说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班勇的嘉奖,并任命他继续担任焉耆国的国王。
班勇痛斥了张珰的违约行为,张珰怀恨在心,立即派人面见西域戊己副校尉曲珅,送交了班勇后至并痛责他的情况。
曲珅早已忌恨班勇的功绩,生怕班勇功高压过他,得到皇上的赏识而得到西域都护的职务。
曲珅为了争夺都护之职便告诉来人转告张珰立即上书皇上,控告班勇贻误战机。说明如果不是张珰事先攻破城门,全歼匈奴将兵,等到班勇拖延而来,就已全军覆没了。
曲珅让来人告诉张珰,自己也即刻上书皇上,请求皇上将班勇降罪入狱。
张珰派来的人听了曲珅的话,立即回去告诉了张珰,张珰便以曲珅的授意向皇上上书参奏了班勇。
接着曲珅也写出弹劾班勇的奏折,呈送皇上。昏庸的皇上看到二人的奏折,信以为真,不作调查,立即传圣旨将班勇押到洛阳关进牢狱。而投机取巧的张珰即以勇立头功而被皇上免罪了。
西域各国的国王和臣民得到班勇入狱的冤屈十分震惊,纷纷写信上书东汉皇上明察,说明真相,请求皇上赦免班勇,重反西域,建功立业。
焉耆国王沙塔和臣民们写出了详细而具体的奏折,讲明攻占焉耆国的事实真相和张珰违约先到的情况。
东汉皇上看到焉耆国的奏折后,明白了内幕,心想自己行事太草率。
他又看到西域各国国王和臣民们的奏折,了解了班勇的丰功伟绩,深感班勇是个难得的文武兼备的人才。
于是,他下旨赦免班勇的所谓罪行,让班勇回洛阳家中暂时休息治病。
但含冤负屈的班勇终于因气血攻心而卧床不起了。
不知班勇能否摆脱缠身的病魔,他的命运究竟如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