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经商课-成功源自兴趣的培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或某个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研究表明,浓厚的兴趣是人成长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

    世界上没有哪一位科学巨匠不是从兴趣成长起来的,孩子好动是好事,玩玩拆拆,说明他在动脑筋。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一个人为了兴趣去做事情时,会乐此不疲,再苦、再累也愿意;当一个人做事情没有兴趣,就是给他多少钱,他也感觉不痛快,就是因为没有兴趣。

    有人说:凡是孩子发生兴趣并主动要干的事情,十有八九会成功。兴趣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多理性的家长都会根据孩子兴趣来挖掘他们的潜力,让孩子真正走向成功之路。

    每天的时间都是24个小时,孩子的年龄上下也差不了多少,寿命也基本差不多,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能把大量的时间集中在兴趣点上,努力去钻研、实践下去,今天不成功,明天不成功,总有一天会成功。

    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机械式的学习,为了应付而学习;没有兴趣的工作,就是被动的工作,为了生存而工作。这不应该是每个人在做事情时正常的状态,因为这样只能让一切毫无趣味可言,那么,做这件事情本身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所以,作为父母,要懂得以兴趣作为孩子行为的动力,这才是最巧妙而且最为有效的做法。

    “宝贝,学小提琴吧,你看多高雅!”

    “可是我不喜欢!”

    “宝贝,这可是我和你爸爸一直的心愿,你看,我们给你买了最好的小提琴,又给你请了那么好的老师,你就学学吧!再说了,会拉小提琴显得你多有气质啊!”

    苦口婆心之后,孩子勉强学了小提琴,可最后,父母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什么高兴的神色,反而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为什么?孩子被逼着学,能学好吗?就算最后能弹奏乐曲,相信他的琴声里定然没有感情。人只有在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时,才能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犹太人就深知这一点。

    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在他12岁生日时,做电气工程师的父亲送了他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微型摄像机,以便使他能够用“影像记录往事”。显然,斯皮尔伯格被这神奇的玩意儿迷住了,爸爸的鼓励和引导让斯皮尔伯格爱上了摄影,从此,拍电影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天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所创造的“费曼国”,被人们拿来和电子元件中的“硅片”相提并论,二者都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在效果上千百倍地延长了科技人员的寿命。诺贝尔奖得主汉斯·贝特曾说天才有两种:普通的天才完成了伟大的工作,但人们觉得那工作别人也能完成,只要足够努力就行了;特殊的天才,他做的工作别人谁也不能做,而且完全无法设想。贝特认为费曼属于后一种天才。

    为什么费曼能成为这种“特殊的天才”呢,据说,在费曼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买了五颜六色的“马赛克”给他玩,让他摆出各种花样。等他稍大后,父亲又经常带他散步和做游戏,和他讨论为什么小鸟会不断地啄自己的羽毛之类的问题,借此激发他认识事物的兴趣和习惯。稍大一点,父亲不仅帮助他在家中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还培养他成为修理收音机的能手。

    父亲对费曼兴趣的培养和教育让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费曼24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担任康内尔大学教授,47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充满激情,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全力以赴,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这些都是强迫式教育所得不到的。只有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和做其他事情才能真正有效。兴趣第一,这是诸多犹太名人对教育的告诫!

    犹太哲言

    浓厚的兴趣是人成长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任何事情只有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