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问时,领事馆的人问少奇是干什么的。少奇沉着地回答说:是做裁缝的。
记得有一次谈到恋爱、婚姻问题的时候,少奇说:“外国人‘暴露’,中国人‘隐蔽’,实际上,中国人的感情并不是没有外国人深。”
1920年夏天,我和任弼时、任岳、周昭秋、胡士廉、陈启沃6人经湖南俄罗斯研究会介绍到上海学俄文,准备赴俄勤工俭学。到上海后,我们在霞飞路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学习。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刘少奇,他比我们先到上海,也和我们一起学俄文。我和弼时到俄文班不久,就加入了工读辅助团。少奇是我们这个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他衣着朴素,举止端庄,态度严肃,从不开玩笑。他为人正直、富有革命理想,办起事来很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从此,我们相处在一起,从上海到苏联,又先后回国,到达安源,共同经历了两年多的风风雨雨。
我们在上海学了8个月的俄文和一些马列书籍。1921年年初,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介绍,通过杨明斋介绍到俄国去。我和少奇、弼时等10多个青年当时都很兴奋。我们收拾了一下简单的行装,一起从上海乘船经日本长崎去海参崴。到了海参崴,少奇等几个负责人与海参崴大学教授伊凡诺夫接上了头,并安排了去伯力的行程。我们在一个小旅店里住了几天。天很冷,少奇和我们都挤着睡在一起。中国军阀政府驻海参崴的总领事馆对我们很注意。他们知道我们的姓名,从哪儿来的,误以为我们是孙中山派到俄国去的代表,抓了我们几个人去审问。被抓的有少奇、吴芳等同志。这几个人都是我们的负责人,年纪也都比较大一些。在审问时,领事馆的人问少奇是干什么的。少奇沉着地回答说:是做裁缝的。因为当时南方人跑到北方来大多是做苦工或者是做裁缝、理发等手工艺活的。少奇是湖南人,讲湖南话,他们也听不大懂。不管怎么问,少奇始终讲是学手艺的。审问没有结果,威胁一顿,就把少奇等同志放了。回来以后,少奇讲了审问的情景,讲时神态自若。他那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海参崴到伯力是分散成若干个小组走的,我和弼时一路。由伯力到黑河,分为两路,一路乘船,一路乘火车。我和少奇乘船,弼时、罗觉等坐火车。一路上,少奇和平时一样很少讲话,遇事非常冷静沉着。我感到,在他的身上蕴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力量。
1921年,我们一行到莫斯科,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有一次过年,学校组织晚会,在校学习的苏俄东方民族和外国学生都要演出一个节目。少奇和我们几个人一起自编自演了一出反映中国的军阀、资本家如何镇压工人罢工的戏。少奇扮演工人,我和其他几个同学扮演军阀、资本家和群众。大家一边排练,一边热烈讨论。当时对如何表现中国工人,大家各抒己见,少奇和大家一起讨论、争辩。他的演技虽然不怎么高明,可是态度十分认真,对每个动作都反复排练,尽力把人物形象刻画好。在日常相处的时候,少奇虽然看上去比较严肃,但有时讲起话来也很风趣。记得有一次谈到恋爱、婚姻问题的时候,少奇说:“外国人‘暴露’,中国人‘隐蔽’,实际上,中国人的感情并不是没有外国人深。”
随着国内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些同志回国参加工作,所以共产国际就陆续从东方大学调一些同志回国。少奇是最早调离东方大学回国的。少奇回国后搞工人运动,不久就到江西安源煤矿工人俱乐部工作。我在1924年夏天回国后也到了安源,又和少奇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在安源工人俱乐部宣传游艺股工作,少奇是俱乐部主任。他工作很忙,经常下矿井到工人中去搞调查研究,代表工人与资本家进行谈判;有时找安源矿务局商讨如何改进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等同题,维护工人的利益,深得工人的信任和爱戴,威信越来越高。
(肖劲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