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慨然允之。写作中的诗人正与周至杨家的女儿谈恋爱,“早聆懿范,互相倾慕”,在爱情浸泡中的白居易写《长恨歌》自然动情,使这篇诗歌成为了千年不衰的绝唱。
今日仙游寺已沉没于黑河水库之底,旧物法王塔搬至了水库北坡上,自成一道风景。6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手书《长恨歌》,其手迹被周至人设法寻来,镌刻在石上,为《长恨歌》增添了更为光彩的一笔。
喜爱《长恨歌》的大有人在,不少人能整篇背出,谈恋爱的青年最爱说的就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005年我在“百家讲坛”讲杨贵妃的东渡之谜,讲完了,一群老人在演播室将我拦住,一字不差地给我背了一遍《长恨歌》。与他们相比,我感到惭愧,我说,你们是我的老师!在日本,我也遇到不少《长恨歌》迷,日本有《长恨歌》研究会也有“杨贵妃研究会”,中学国文课本上有《长恨歌》的篇章,有一回我跟一个日本学生共同朗诵《长恨歌》,她用日文,我用中文,结果我们竟然合拍,同时结束。
近年,在《长恨歌》的背景地华清池有大型全景历史歌舞剧演出,真山真水的,涵盖了人间与天上,壮丽华美,让人如人仙境。在不菲的代价背后,他们将文学的《长恨歌》演绎成了视觉的享受和感官的体会,将那个繁盛的时代一下拉近,让唐玄宗和杨贵妃走近了我们,近在咫尺,使我们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让我激动和欣喜。
唐代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白居易,在周至任县委副书记这8年中,于县委后院,夜静月明之时,在寂寞清冷之中,推窗而望,南墙的花栏下枝蔓缠绕,花影婆娑,便会想起同在这个院里住过的县尉白居易,在千余年前的同一时刻,他一定也推窗望过,他在南墙栽下了蔷薇,还为蔷薇写下了诗句:“移根异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做夫人”。
在文学上,我不敢附大诗人的骥尾,但是在周至为官的链条上如果一环环扣上去,我想我们会碰在一起。
随着晚风送来阵阵花香,我仿佛看到了白居易正踏月而来,清瘦洒脱,边行边吟,我嗅到了《长恨歌》的气息,它来自南面的仙游寺,来自东面的华清池。
由对《长恨歌》的喜爱,而推及到它的延伸和背景。
开创盛世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的三儿子,人们惯称他李三郎。李隆基的祖母是武则天,在祖母大周政权的统治下,李隆基父子时刻处在一种窘迫危险的境地之中。有一次,7岁的李隆基坐车来到祖母的皇宫,被武家的将军武懿宗阻拦,李隆基不甘示弱,大声呵斥说:“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7岁王孙的凛然豪气得到刚强的武则天的欣赏,从此对这个孙儿“特加宠爱”。
武则天之后是李隆基的叔叔当了皇帝即唐中宗,唐中宗比较懦弱,曾经被他的母亲武则天将全家贬至湖北房县14年。废皇帝号为庐陵王。他的妻子韦氏在患难中与他相依为命,在去房州的半道还为他生了一个小女儿,因临时用衣服包裹,所以名叫“裹儿”。前年,为寻访庐陵王的遗迹我访问了房县,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找到了当年唐中宗居住的村落,唐代的房基还在,王府建筑规模依稀可辨,中宗挖掘的井水,仍被住户饮用着,当年的“爬山虎”已经长得比碗粗,中宗带去的酿酒方法依然存留,那酒清爽甘甜,异于关中稠酒,也有别于黄酒,说起来更接近日本清酒,但是比清酒香醇绵长……然而,中宗患难与共的妻子韦氏是个野心家,在庐陵王回来又当了皇帝后,韦氏野心膨胀,为了要当武则天那样的女皇,偕同女儿在中宗吃的馅饼里下毒,将亲夫毒杀,密不发丧,自己一揽朝廷大权。李隆基经过周密策划,奋起反击,发动政变。太极殿的禁军披甲响应,韦皇后逃入飞骑营,被飞骑斩首,献于李隆基,而后安乐公主及韦氏党羽都被诛杀。李隆基父亲李旦继位,是为睿宗。睿宗深谙隆基的才干及夺回李氏王朝的功劳,让位于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
唐玄宗继位,立即铲除了企图密谋政变的太平公主,真正地把握权力,执掌了大唐王朝。唐玄宗励精图治,勤奋治国,稳定政权,整顿吏治,改善财政,提倡简约之风,并且从自己做起,他著名的言论是“百姓租赋,非我所有”,下令“销毁宫中的乘舆服御、金银器玩、珠玉锦绣”,并规定后妃以下不准戴珠玉、锦绣,同时禁止天下采集珠玉,制造锦绣,违者杖刑一百。这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使唐朝走向了开元、天宝盛世。天宝八载,全国各地的库存粮食达到9600万石。“天下大治”,“财务山积”,“百姓殷富”,一片太平富足景象。
今年植树节,在西安浐灞管委会组织下,西安千余志愿者在细雨濛濛中植树东郊广运潭。泱泱绿水畔,人们种下数千苗木,也种下了对盛世中国的无限期盼。植树者们在挖开泥土的同时,一定也挖出了盛唐的喧嚣和热闹,它们在我们脚下的泥土中沉寂了一千二百年。
《长恨歌》中没有提到广运潭,但广运潭却是唐玄宗时期的繁华鼎盛之最,天宝二载(743年),也是三月,唐玄宗领着文武大臣和杨玉环来到了这里,为新工程广运潭的启用举行典礼。唐玄宗时,对从江淮到长安的运河进行了一次疏通,沟通浐渭,引浐河入广运潭,让南北的粮食、货物通过黄河直达长安。终点即是广运潭。
2008年3月12日,浩荡的车队和植树大军在广运潭岸边与743年的皇家仪仗相重叠,与一千二百年前的长安市民相汇合,使寂静的长安东郊再受瞩目。广运潭边有望春楼,唐玄宗和杨玉环在楼上检阅停泊在潭中的献宝船只。这些船来自全国各地,船里装满大米和奇货特产。船上的彩旗在春风中猎猎飘扬,船队首尾连接数百艘,望不到尽头,船工服饰统一,头戴斗笠,身着宽袖衫,足蹬草履,一副吴楚之地的南方打扮。最前面的船上,河南陕县县尉崔成甫绿衫,袒露着一只胳膊,额头抹成红色,站在船头领唱国家富庶,玄宗神圣的《得宝歌》。崔成甫嗓音嘹亮,身后美女百人盛装而和,船队随唱随行,浩荡华丽。而后地方向皇帝和娘娘跪进诸郡珍奇,扬州的铜器、常州的绫绣、广州的玳瑁、南昌的名瓷、桂林的蛇胆、宣州的纸笔……这是一千年前的物品博览会。岸边观望的除了官员还有市民,他们第一次看见那大船和珍宝时,“人人骇视”,惊奇得嘴也合不上了。广运潭前盛况空前,繁花似锦,唐玄宗欣喜之下,给新潭命名“广运”,以示盛唐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富足。船工们都得到了赏赐,随后唐明皇举行盛大宴会,教坊表演歌舞杂技,热闹非凡。
那时的天子和后妃似乎并不像后来朝代那样封闭,人们在看到精彩精美进贡的同时也看到了精彩精美的杨玉环,在天子的威仪和美女的光彩辉映下,百姓们必定也是“人人骇视”,睁大了眼睛。广运潭是开元盛世的高峰,是唐代物富民安天下太平的标志,也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发展的根本,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杨玉环不会“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唐明皇也不会“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杜甫在回忆开元盛世情景时说: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南耕女桑不相失。
今天,每每路过西安钟楼,尤其是在夜晚,华灯闪耀,店铺林立,穿行于游人中,我都有种今夕是何年的朦胧,市井繁华似锦,百姓安居乐业,回眸望,有商厦“开元”“金花”;朝前瞻,有“朱雀”“雁塔”,缓步出城,南门恢弘厚重,殷殷红纱灯,碧碧绕城水,不是长安又是哪里,不是盛世又是什么?
杨家有女初长成
前年元旦,我利用假期过黄河到山西去旅游,在永济公路上见到“杨贵妃故里”的标识,就去了。想的是应该有遗址和纪念物,却只有一个停车场,几间新盖殿宇,三两闲散的老汉。问此处可真是杨贵妃故里?老汉们异口同声:没错。继而要收门票若干,停车费数元。总是有些遗憾。
四川人说,杨玉环是四川的女儿,开元七载(719年)生于剑南道蜀州,即今天的四川崇州。父亲杨玄琰是个掌管户口、籍账的七品小官。杨玉环有三姐一兄,许是父母基因好,蜀中气候滋润,杨家兄妹在相貌上都很出色。传说杨玉环在出生时,腰间有一圈环状白痕,故取名“玉环”。杨玉环10岁时父母双亡,叔父将她领至洛阳抚养。杨玉环的叔父和她父亲一样,也是七品,担任着士曹参军一职。洛阳是隋唐两朝的大都会,其繁华热闹,让从四川来的女孩大开了眼界。杨玉环在叔父家中学习诗文、女红,长成了一个能歌善舞的美丽少女。
还有证据说杨玉环是陕西华阴人,是“弘农杨氏”后裔,她的高祖杨汪是华阴的望族,隋朝官做到了尚书左丞(四品)的位置。华阴的杨家出过不少名人,三国时代才思敏锐的杨修、隋文帝杨坚与隋炀帝杨广等,隋朝华阴杨氏是关中著名军事贵族,据说武则天母亲也是杨氏家族的女儿。到了杨玉环曾祖时,居家已经迁到黄河对岸蒲州永乐,大约就是我逃离的杨贵妃故里了。其实杨玉环从未在蒲州生活过,也没有在华阴生活过,如同我们没有在祖籍生活过一样,但要是填写“籍贯”,恐怕还是得将那个陌生的地域毫不犹豫地填写上去。如此,杨贵妃的祖籍应该是陕西华阴。
杨家女儿的美貌成为洛阳官宦之家的话题,当唐明皇为儿子寿王李瑁选妃时,自然而然有人推荐了杨家的杨玉环。开元二十三载,杨玉环以河南府士曹长女身份,以“修明内湛,淑问外昭”,“选及名家”的理由入选宫闱。就是说杨玉环当选寿王妃的理由是她“弘农望族”的家庭背景和17岁的韶美年华。
杨玉环成为寿王妃,她的夫君李瑁时年19岁,儒雅俊美,性情温和,是唐明皇30个儿子,29个女儿中的精品。李瑁由唐明皇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所生,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娘家晚辈,一度玄宗欲立武惠妃为后,因忌讳高宗与武后的戏剧在宫中重演,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而作罢。寿王李瑁身体盈弱,因怕夭折,从小托给唐明皇的大哥李宪抚养。以皇室“立长”的规矩,应该是李宪坐皇位,李宪也曾被立为皇太子,但李宪认为李隆基平定韦皇后之乱,铲除太平公主势力有功,温良恭让,将帝位让给了三弟李隆基,自己安守臣节,不干朝政,不交私人。唐明皇对他的大哥敬重而友爱,李宪死后,被册封“让皇帝”,按帝陵建制埋葬,归葬惠陵,墓内置膳食百余味,药酒三十余色,“帝垂泪扶灵柩”,灵车自长安启程遇大雨,皇上命百官于泥泞中送灵十里。惠陵位置在桥陵东南,公路边,一个很大的封土堆,陵前有清乾隆年毕沅写的石碑。惠陵目前已经挖掘开放,接待游客,内中有棺床,墓顶有日月星辰,壁上有精美壁画,壁画是复制的,真品由博物馆收藏。
由“让皇帝”抚养大的李瑁,生性平和谦恭,他的养父让出了皇帝,他让出了妃子。
一朝选在君王侧
唐玄宗娶杨玉环,从伦理上说是个敏感话题,《长恨歌》作者白居易以及戏剧歌舞《长恨歌》都很巧妙地回避了这一点,但是作为背景交代,这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历史的真实不能回避,无论这历史是怎样的扭曲,怎样的尴尬。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结合,与李唐王朝的“夷狄”血统有关。如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我们不能以后来的伦理观来理解当时的事件,阐述谁是谁非,民族的背景,开放的习俗恐怕是这桩婚姻的主要原因。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娶大野氏女子,李渊之母是独孤氏,太宗之母是鲜卑窦氏,高宗之母是长孙氏,这些女子皆非汉人,唐代在国家制度上还沿袭着北朝少数民族传统,兄收弟妇,子纳父妾,父娶儿媳,蕃风汉俗在社会中同时并存。西汉时代,王昭君出塞外嫁匈奴呼韩邪,与呼韩邪生有一子,第三年呼韩邪病死,继位的是呼韩邪前妻之子,按习俗娶昭君为妻,王昭君不从,请求归汉,汉成帝不允,命令昭君从胡俗。王昭君只得再嫁前妻之子,后又生有两女,历史上并没有谁来指责王昭君的伦常有亏,实乃风俗使然。
其次,当时的唐玄宗在情感生活上呈空虚状态,无心仪之人。女人环绕,并不见得有爱情,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后宫佳丽三千人”,其实远不止这个数字,见于史书记载的唐玄宗有王皇后(被废)、杨妃、武惠妃、杨贵妃、赵丽妃、刘华妃、皇甫淑妃、钱妃、皇甫德仪、郭顺仪、武贤仪、董芳仪、高婕好、柳婕妤、钟、卢、王、陈、杜众美人、刘、阎、郑、高、常等才人,共25人。《新唐书》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唐玄宗是个英俊多才,风流倜傥,多情多欲的男子,其最宠爱的武惠妃死后,玄宗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对一切全无情趣,自然也将众多粉黛看不进眼里。忧闷之时见到了22岁的寿王妃杨玉环,立刻为其美貌所倾倒,史书上记载说玄宗“诏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省略了许多细节。骆希哲先生在《华清池春秋》一书里写得生动细腻,“天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来到温泉宫(华清池),赐皇亲贵戚、内外命妇、诸大臣家眷来赏花”,玄宗见花丛中一个肌肤如雪,眉似春柳的女子,“绝世艳容,胜过武妃”。于是让高力士查明女子身份,高力士奏报说,“芙蓉园娉女,乃寿王李瑁之杨妃”。可见,杨玉环最初是用美丽打动了唐明皇的心。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度寿王妃为女道士”的敕令。
杨玉环离俗入道,有先例可寻。唐宗室受道家影响颇深,自喻为老子后代。唐代200多公主中,有10人出家为道。唐玄宗的两个姐妹金仙公主和玉贞公主便在其中。两公主人道之后在长安建道观,今周至秦岭北坡仍有玉贞道观的遗迹留存。出了家的公主们在行动上更为随便洒脱,结交名人,供养面首,行迹放荡,不受约束。开元二十八载(740年)在皇帝的敕令下,杨玉环以为唐明皇生母窦太后“追福”为名,戴上了道士的“黄冠”,道号“太真”,住进太真观。应该说杨玉环对这个做法是认可的,17岁进入寿王府时,她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女,她的丈夫也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爱情于他们是歌舞、嬉闹,是马球、秋千。寿王府4年的宫闱生活,使她在认知和艺术上都趋向成熟,她从少女渐向女人靠拢,当多才多艺的唐明皇热烈的爱情扑面而来的时候,她是绝没有招架的份儿了。
三千宠爱在一身
年龄不是爱情的尺度,真正的爱情是不受任何制约的,唐玄宗很快坠人爱河,“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对杨玉环的宠爱胜过了当年的武惠妃。华清宫是唐玄宗和杨玉环多次的游幸之地,骊山苍翠葱郁,温泉水暖滑润,原先唐玄宗游华清官一般是冬日,时间大约半月左右,自从有杨玉环陪伴,唐玄宗游幸华清官次数增多,停留时间延长,从开元二十八载到安史之乱十六年中,来华清宫十九次,最长一次为96天。华清官内,唐玄宗与杨玉环行同辇,居同室,宴专席,寝专房,形影相随,寸步不离。传说,一日,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寝殿午睡,宫女们凭栏观看池水中雌雄鸟儿嬉戏。唐玄宗在帐中说,“你们爱水中的鸳鸯,怎比我被底鸳鸯?”可见,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近乎到了痴迷程度。杨玉环像一只金丝笼内的美丽鸟儿,极尽人间之华美,“云鬓花颜金步摇”、“翠翘金雀玉搔头”,仅头上首饰便是如此丰富,其服装更可想而知。我在永泰公主墓石棺的线刻上认识了唐代贵族妇女戴的“金步摇”,在日本京都泉涌寺的杨贵妃菩萨像上领略了“金步摇”的雍容华贵,那是自唐以后绝失的女性点缀,据泉涌寺的人说,雕刻杨贵妃菩萨像的工匠见过杨贵妃本人,是照着本人模样雕刻的。菩萨像丰润雍容,的确很美,头饰服装均异于其他佛像,被列为日本国宝级文物。
国富民安,美人在侧,唐玄宗再不像初始时那样勤勉,那样节俭,“在位岁久,渐肆奢欲”,他做起了太平天子。天宝以后,以“国用丰衍,故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唐玄宗带领杨贵妃三个姐姐和杨国忠等五家亲族从长安到华清宫,“五家车马塞咽道路,每家成一队,穿一色衣服;牛车上镶嵌着珠玉,马具都用黄金、锦绣做成。远远望去,衣着鲜丽,冠盖豪华,灿若云霞。走过的地方,珠翠首饰撒得满地都是”。杨贵妃之上再无皇后,她的品位做到了后宫极至,唐明皇出游巡幸,杨贵妃陪伴在侧,锦绣仪仗中,最突出的亮点应该就是贵妃娘娘了。唐代贵族妇女盛行傅粉施朱,青黛画眉,擦染胭脂,梳高髻,杨贵妃的服饰修妆更为讲究,引领新潮,务求美异,宫内有700人织锦刺绣,专供贵妃使用,有数百人为她雕刻金玉器物,供她佩戴,我想法门寺博物馆展出的那个镂雕精美的香囊,对贵妃来说大概只算个不起眼的小件。据说杨贵妃夜宴上为唐明皇献舞时,身着绢纱衫裙,肩披紫绡,胸佩绣金香囊,头戴金凤玉饰步摇,服美动人目,妖媚动人神……去年夏天一个晚上,在当年杨贵妃夜宴舞蹈的华清池,我看了大型全景历史歌舞《长恨歌》,里边杨贵妃的服饰尤其夺人眼目,在天上,在水中,或华丽或淡雅,在水色山光映衬下让我们体味到了700人刺绣数百人雕金所推举出的贵妃,真正的杨贵妃可能就是这样吧!
在长生殿,我们不敢奢谈爱情,那些夜半无人的私语,让人对这座殿宇充满了神往。现在,华清官内唐玄宗洗浴的莲花汤,贵妃洗浴的海棠汤在考古人员的努力下都找到并清理出来,再现当年风采,唯独这座证实爱情的长生殿还在苦苦勘探寻找之中,让我们充满了期待。
仙乐风飘处处闻
身在西安,看了不少仿唐歌舞,其华美大气,舒展悠扬,区别于其他地域,为陕西的得天独厚。遂想真正盛唐时代的歌舞音乐,该是怎样一种模样。在周至期间,聆听了集贤古乐,也听了长安古乐,都是唐代流传下的宫廷曲谱,闻之让人荡气回肠,感心动耳。这是跨越年代的艺术衔接,是唐玄宗、杨贵妃们留下的声音。
在华清宫东面,考古人员挖掘出了唐代梨园的遗址,《新唐书》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发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至今中国戏曲界仍有“梨园子弟”之谓,旧戏班供奉的祖师爷便是唐明皇,这个行当中,唐明皇又被叫做“老郎神”,丑角在旧戏班中地位最高,是因为唐明皇在演出中能反串各种角色,为区别于皇帝,鼻梁上抹块白,叫“三花脸”。有一回唐玄宗在宫廷演奏完毕以后,装成街头卖艺人,向秦国夫人伸手说:“请给一些赏赐吧!”戏班规矩,任何人均不能坐在衣箱上头,只有丑角可以,丑角在后台必先把鼻梁勾了,别的角色才能开始化妆,丑角是唐明皇的延伸,是戏曲界的老大。从这点看,唐玄宗是个很懂得幽默,很放得下架子的皇帝。有个故事说,唐玄宗有一回坐在勤政楼上,勤政楼在今兴庆公园的西南角,紧邻咸宁路,与宫外仅一墙之隔,目前遗址已经勘查清理完毕,保护起来。皇帝在楼上看见街上过来一个钉铰的手艺人,便喊他道:“我有一顶破损的天平冠,你能修吗?”工匠急忙上楼,小心翼翼地钉好了天平冠。唐玄宗却说,“朕不要这顶天平冠了,送给你吧。”工匠不敢要,唐玄宗说:“半夜没人时,你关起门自己一个人偷偷地戴,也没什么关系。”
爱开玩笑的唐玄宗精通乐器,能谱写词曲,著名的《紫云回》《凌波曲》《雨霖铃》《霓裳羽衣曲》等都是出自其手,至今流传。杨贵妃善歌舞,通音律,好击罄,每出新声,梨园子弟皆望尘莫及。为此,玄宗特地命人采蓝田绿玉雕磨成罄,罄架装饰金钿珠翠,铸金狮为架趺,豪华绚丽。最精彩的莫过于杨贵妃醉中舞蹈的《霓裳羽衣舞》,奇妙何如?不知。唐人有诗赞曰“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这些虚幻的描写,为贵妃的舞姿增添了无限艺术魅力。或许正因为杨贵妃没有照片留下,才被誉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样,各人心中有各人的审美标准,一百个人可以推举出一百个杨贵妃。舞蹈亦是如此,后来,我也看过不少《霓裳羽衣舞》,演出者各自抒发想象,跳出了各自的精彩,特别是在华清池飞霜殿前水面上的演出,那如梦如幻的灯光与水幕,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在敦煌洞窟留下的众多唐代舞蹈壁画中,我们依稀可以窥出唐代舞蹈多变的舞步,轻盈的腰肢,美丽的服饰,舒朗的神情。这一切来自富裕、祥和的生存环境,来自艺术的开放和包容。《霓裳羽衣舞》应该是千余年前这对夫妻艺术的绝妙结合,是当时音乐舞蹈艺术的巅峰!在唐玄宗周围集聚了李龟年、马先期、贺怀智、谢阿蛮一批音乐舞蹈大师,其中舞者谢阿蛮是新丰的女艺人,艺绝一时,与杨贵妃关系最为密切,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舞技,杨贵妃曾把自己的红粟玉臂环送给她,以示友谊。这些人沉醉于歌舞旋律中通宵达旦,缓歌曼舞,乐声飘飘,使骊山如同人间仙境。
文化绵绵无绝期
不是“安史之乱”,《霓裳羽衣舞》大概还会跳下去,唐玄宗在《破阵乐》《上元乐》《圣寿乐》之外还会有新的舞曲诞生,安禄山叛军逼近长安,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三日清晨,唐玄宗带领宫中主要人物悄悄逃出延秋门,逃跑是极秘密的,宫城以外的皇族百官无人知晓。皇帝一行人仓惶逃到兴平马嵬驿,太子李亨和军队首领陈玄礼密谋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逼迫玄宗诛戮杨贵妃。日本杨贵妃故里二尊院的记录是这样写的:“清晨,高力士将贵妃从寝室中叫出,于堂前树下缢死,着陈玄礼验看,确认贵妃气息已绝”。陈玄礼验看之后,卸脱甲胄,向唐玄宗请罪。这就给了日本人一个说辞,他们说陈玄礼强迫皇帝处死贵妃已经冒犯了皇帝尊严,犯了“大不敬”之罪,以一个军人,如果再认真翻看娘娘尸体,亵渎之罪更大矣,所以就有了“气绝而未毙命”的疑团,促成了杨贵妃的另一支演绎,成为“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浪漫话题。中国的历史记录是,杨贵妃被缢死,没有棺材装殓,草草“以紫褥包裹”,埋葬于驿站路西道旁。传说驿站有个老妇,拾得贵妃一只锦袜,路过的人借看一回收取百钱,获利颇多。
我曾沿袭着唐玄宗西南行的道路数次行走,走扶风,过宝鸡,出大散关至汉中,再走金牛道到宁强,宁强之西有朝天镇,当年听说天子驾临,镇上百姓带着酒食,沿路跪拜朝见天子,故名“朝天”。再向西南过昭化古城到达剑阁,道路崎岖险峻,林木茂密,山峰环耸,地荒人野。剑阁附近有上当铺,是山岭上相对的一小块平畴,叫做上当驿。今天驿站已不存在,空留两三亩平地,开满鲜黄的菜花,还有两棵陈年老柏。花丛中有清代石碑站立,镌刻着“唐明皇雨夜闻铃处”几个大字。据说唐玄宗走到这里,恰逢阴雨不散,夜闻驿站避车的铃声,想念杨贵妃,夜不能寐,作成《雨霖铃》一曲,让乐人演奏。乐人吹响乐曲时,只听悲音袅袅,摧肝破胆,让人心颤,玄宗大放悲声。上个世纪以唱《四世同堂》电视剧闻名的艺术家小彩舞,最拿手的就是演唱大鼓《雨霖铃》,让人百听不厌,可惜老人已经作古,后来再无人能够超越。
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唐明皇从成都返回长安,他这时的身份已经是太上皇了。回銮时依旧路过马嵬驿,太上皇望着路边杨贵妃孤零零的土冢“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太上皇“踌躇不能去”,所谓的“踌躇”是指心的留恋,太上皇周围有儿子唐肃宗派来的3000精骑护驾,骑阵中,他连为爱妃一哭的条件也没有,只好是凭空的悼念,遥遥的心祭。
再次回到华清宫的太上皇目睹旧迹,物是人非,空添惆怅。新丰舞女谢阿蛮奉诏来到华清宫,为太上皇跳毕《凌波舞》,拿出当年贵妃赐予的红粟臂环给太上皇看,太上皇睹物恩人,老泪纵横,左右无人不呜咽。乐师吹奏起《雨霖铃》,整个华清宫都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中了。
唐玄宗寂寞孤单地老死宫中,死时身边只有两个女儿陪伴,他至亲的妹妹玉贞公主重回道观,亲信高力士也被流放巫州。唐玄宗死后葬在泰陵,在今天的蒲城金粟山。唐太宗曾提倡功臣陪葬制度,太宗的昭陵连皇室带功臣,陪葬者百余众,众所周知的尉迟敬德、程咬金、魏征等均在陪葬之列,以表“义同舟楫”,“生死不忘”的遗言。然而唐玄宗的泰陵是清冷的,陪葬除了“生为君臣死为邻”的高力士再无其他,他的爱妃杨玉环仍旧草葬在数百里外的马崽坡。林则徐有诗:“三郎不遣招同穴,空望香魂人梦苏。”
千余年,《长恨歌》长诵不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总是让我们感慨,不能释怀。今年,我想约周至《长恨歌》诞生地的文友和临潼华清池爱好《长恨歌》的朋友,以及对这篇诗歌这段故事有兴趣的人一同去泰陵,在唐玄宗的陵前高声朗诵《长恨歌》,传达我们的理解和感悟。我想,这将是唐玄宗第一次听到《长恨歌》,听到后人对他和杨玉环爱情的吟诵。
一遍大约是不够的。
寂寞的皇帝将不再寂寞,对爱情的遗憾将随着朗朗诵读化作清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