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邵力子-水流云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傅学文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力子同我永远离别了。他的音容笑貌,仍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爱祖国、爱家乡、爱青年的业绩,深深地教育了我,永远鼓舞我前进。

    热爱祖国的民族、民主战士

    坚持国共合作的“和平老人”

    力子早年就以身许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他在上海震旦学院学习。后因法国神甫干涉学院行政和教学计划,他随同院长马相伯及其他爱国同学愤然离校,追随马创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继续学习。

    一九〇七年春,力子协同于右任在上海筹办《神州日报》,进行反清宣传。随后,和于右任在东京一同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妄图复辟称帝。孙中山先生回上海,拟增强舆论力量,唤起人民大众,一致反对。于是创办上海《民国日报》,力子担任经理兼编辑。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宣传民主思想,鼓舞反帝斗争,备受军阀当局的迫害;经济上十分困难。力子竭力支撑,备尝艰苦,有时甚至自己出钱购买纸张,使《民国日报》得以继续出版,成为广大民众的喉舌。

    五四运动爆发后,力子欢欣鼓舞,热情支持。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开始了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一九一九年六月,力子特在《民国日报》专辟副刊《觉悟》,作为宣传新思想的阵地,亲自担任主编,并经常撰写文章。《觉悟》的内容,表现了比较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初步的社会主义倾向,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同《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经常开展辩论,影响很大。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力子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书刊。一九二〇年参加了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不久,研究会转变为共产主义小组。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此后,《觉悟》的编辑工作,实际上是在共产党上海党组织的直接影响下进行的,经常发表共产党人的文章,批判各种反动思潮。力子作为主编,起了巨大的作用,《觉悟》从而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宣传共产主义的重要阵地。

    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力子大力支持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竭尽全力办好《民国日报》及其副刊《觉悟》。这一时期内,作为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力子,据他生前谈,“为了守《民国日报》这个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和中国国民党的一大,都没有去参加。但是,他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的双重身份,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积极协助中山先生推行三大政策,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做了不少工作,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九二六年八月,他与谭平山奉派去莫斯科参加第三国际第七次执行委员会议。途经上海时,中国共产党中央陈独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周恩来等开会欢送。瞿秋白发言时说,邵力子“多年来为党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次到莫斯科去,还是做个纯粹的国民党代表好”。参加欢送会的同志,既欢送他去苏联,又欢送他出党。力子接受了组织上的决定,从工作需要出发,退出了中国共产党。于是他和谭平山就分别代表国民党和共产党参加了共产国际会议。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举国上下,群情激愤,抗日怒潮涌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尤其是青年学生更为激昂,纷纷要求抗敌。力子赞助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在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南京、上海学生冒雨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外交部请愿的当天,发表讲话说:“中央的同志担负政治上的责任,竟有今日的国难,应当对国民深自引咎。”他主张停止内战,唤起民众,准备抗战。在当时的环境下,只有真诚热爱祖国的人,才敢于这样义正词严,明确表态,公开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九三三年春天,力子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其时爱国将领杨虎城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他与杨将军实行军政分治,主要注意发展农林水利事业,开荒造林,兴修水利,并着力发展交通文化事业,力求造福民众,同杨虎城相处得很好。后来张学良将军率东北军进驻陕西,他赞同张、杨两将军的抗日主张,对蒋介石的“剿共”做法,深感忧虑;对张、杨两将军同蒋介石的矛盾尽力缓和,以期和衷共济,共赴国难。并且,他还要求部属注意与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工作人员和睦相处,以团结合作、共同对敌为首要任务。

    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捕,力子同其他在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亦同被拘禁。事变第二天,蒋介石要求同力子谈话,力子乘机劝导蒋介石说:“事已如此,委员长应以国家人民为重,他们(指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似乎也可以考虑。”因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被软禁在奉化溪口时,力子和张同住在溪口,名义上为帮助张学良读书,实际上是要力子对西安事变补过,是一种变相处分。随后,他就被正式免去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号召全民团结抗日,接着又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国共两党合作的三项基本政治纲领,主张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参与国共两党庐山会谈,协商合作抗日。他认为国难日益深重,国家危在旦夕,大力赞助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为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尽了最大的努力。

    一九三八年,力子在其所著《望国民向前迈进》一文中,着重指出中国胜利之路,是“彻底抗战,终不屈服”。表明了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主张。同年初,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在汉口举行成立大会,他当选为理事会主席。在会上发表演说时,他针对汪精卫的卖国投降活动,着力阐明,要将“和平运动”的译名改为“反侵略运动”,向全世界严正表明我国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以免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的曲解。在力子的主持下,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为揭露日军暴行,进行反侵略宣传,争取国际上对我抗日战争的援助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力子一向主张中苏友好。抗日战争时,他更力主和苏联结成联盟,反对德意日的反苏反共轴心。一九四〇年初,他抱着增强中苏邦交、促进国共合作、以利抗日战争的目的,出使苏联。在驻苏大使任期内,经过他的努力,苏联援华的军械物资源源运进国内。皖南事变及苏德战争爆发后,力子坚持认为“中苏邦交应不断增进”。并通过做报告、写文章等各种方式,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介绍苏联情况,对推动中苏文化交流,加深中国人民对苏联的了解,加强人民外交起了积极作用。他的爱国活动招来了国民党反苏反共分子的攻击和诽谤,他们竟然说:邵力子不是中国的驻苏大使,而是苏联的驻华大使了。

    在担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期间,他力主对国共争端应用政治方法解决,以期两党继续合作,一致对外,团结抗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一九四五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到重庆,国共两党重开和平谈判。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之一,参与了和谈。他认为毛泽东到重庆来,“是最有诚意的表现”。他虽为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之一,但致力于《双十协定》的签订,因而获得“和平老人”的美称。

    一九四六年初,在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第五次会议上,他发表演说,大力赞扬孙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希望国共两党在和谐中解决问题。显然,他是谋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团结合作,携手并进,建设祖国。可是蒋介石的种种做法,使他大失所望。因此,在南京单方面召开伪国大时,他拒绝担任大会秘书长的职务,拒绝参加伪国大的选举,拒绝国民党方面不符合人心的种种做法。

    一九四九年初的国共和谈,力子一本初衷,和章士钊、张治中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九四八年末,蒋介石眼见大势已去,于一九四九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一月二十一日宣告下野。次日,代总统李宗仁就任,即决定邵力子、张治中等五人为代表,并以力子为首席代表,准备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正式谈判之前,在力子的协助下,李宗仁组织“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以章士钊等三人为代表团成员前往北平,并要力子以私人资格一同前往,同中共先就有关和平问题交换意见。二月十四日,力子与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抵平。在二月二十日中共举行的招待会上,力子发言说:“江南人民切盼和平,并且宁选北平式的和平,不选天津式的和平。”经过初步商谈,取得中共谅解,为正式谈判开辟了道路。

    三月中旬,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组成,原定以力子为首席代表,他一再坚辞,遂改派张治中为首席代表,飞往北平举行谈判。和谈中,南京方面代表大部分不愿接受“惩治战犯”这条,唯力子例外。谈判结果虽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方面不肯签字,谈判遂告失败。在力子的倡导下,南京代表团全体成员毅然决然留平。

    新中国成立后,他看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非常高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开幕式上,他庄严地表示:誓以至诚为实现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和政协一切决议而努力。他热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忠诚合作。一方面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下,积极参加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方面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随时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做中国共产党的诤友,努力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原则。当时虽尚未提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实际上,力子也是这样努力做的。早在一九五四年,他就及时地提出“计划生育”的主张,即为突出的一例。

    大陆解放以后,力子对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始终特别关怀,一贯竭尽心力。不顾耄耋高年,衰弱之躯,经常撰写文章,发表谈话,通过电台广播、国内外报刊以及其他各种方式,对台湾当局与在台及海外的老朋友、老同事、老部下,进行争取工作和宣传工作,向他们介绍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为台湾迅速回归祖国,早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力子真是日夜操劳,坚持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力子的一生,为谋求祖国的独立、统一、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止,坚持到底,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而奔走折冲,不遗余力,几十年如一日,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肝胆相照,不愧为她的忠诚战友。大家之所以称他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战士,坚持国共合作的“和平老人”;公认他是国民党中民主和进步人士的表率,是在台军政人员的榜样,实在不是偶然的。

    赞助家乡建设 促进公益事业

    力子热爱祖国,也热爱家乡。经常对亲友们说:“每个人应爱祖国,爱家乡。我们的祖国和家乡也实在太可爱。”不断勉励家乡人士要为祖国、为家乡增光。一九三三年,他回故乡绍兴时,曾作过题为《从绍兴到世界》的演说。大意是:故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祖国必然会热爱自己的家乡;如果你连故乡都不热爱,你还能谈到热爱祖国吗!他言行一致,既一贯热爱伟大的祖国,又始终关怀故乡的进步。把热爱故乡看成是热爱祖国的一部分,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

    正因为这样,他虽早年离乡,长期身居外地,但一直十分热爱家乡。对有关家乡的文化教育、农田水利和其他公益事业,都非常关心,或积极兴办,或鼎力赞助。辛亥革命后,他在上海担任绍兴七邑同乡会的副议长,积极筹办“绍兴旅沪公学”,任副校董。他个人生活非常刻苦俭朴,但对故乡的教育事业总是慷慨解囊,先后出资兴修绍兴陶家堰邵家溇的明强小学、白塔头的运川小学,又在富盛金家岭创办了棠荫小学。一九三二年,他的学生朱仲华等在绍兴家乡创办完全制中学(后改名为稽山中学),他大力支持,担任设立大会主席。那时虽还没有“智力投资”的提法,但力子把兴办教育事业看作是百年树人的大计,所以始终热情关怀,积极赞助。

    他对家乡的文化事业也很关心。非常重视地方志的编撰工作。把做好这些工作视为热爱家乡的具体行动。一九三四年,同盟会员王子余先生倡议编撰绍兴县志,力子竭力赞同,在县志资料初稿编成后,私人出资主动汇款,协助付印。

    他还提倡围湖,围海开垦,大力支持维修三江闸,并且私人出资疏浚陶家堰的贺家池,为家乡的农田水利事业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政务院、人大常委会及全国政协任职。虽然公务繁忙,但每到浙江视察时,总要回绍兴家乡看看,对有关问题尽力予以帮助解决,以他的实际行动为我做出了热爱家乡的榜样。

    南京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抗日战争胜利后,鉴于南京市的学校房屋及设备等被日伪毁坏殆尽,我筹资在南京创建力学小学,正是由于他赞同和支持的结果。

    热情关怀青年进步 早就主张妇女解放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祖国和家乡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力子,当然也同样热爱青年。早在五四运动时,力子就以极大的热情支持青年运动。那时他在上海从事新闻、教育工作,负责编辑《民国日报》,并在复旦大学执教。北京青年学生反帝斗争的消息一传到上海,他立即满怀激情到复旦大学等处发表演说,报告北京反帝斗争详情,鼓舞广大青年热烈响应,积极投入运动。他还经常充当学生的顾问,分析形势,解答问题,推动上海的运动向前发展。

    力子负责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不仅是新思想的宣传阵地,而且是新青年的知心朋友。它号召青年到劳动中去,主张妇女解放,关心青年的学习和生活,深受进步读者尤其是革命青年的欢迎。广大青年把《觉悟》当作自己的喉舌,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力子亲切热情地接待青年来访,答复来信,解决青年提出的各种问题。他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青年,获得了青年人的敬佩和景仰。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力子尚在苏联。一九二七年五月初,他从苏联回国到上海时,才知道蒋介石已经叛变革命,深为不满,拒绝蒋介石要他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的要求;要蒋停止杀戮青年。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他首先想到的还是革命青年,实在胆识过人。

    前面已经谈过,“九一八”事变后,力子赞助同情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这不仅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也体现了他热爱青年的深厚感情。

    他特别关心女青年。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提倡所有大学向女青年开放,兼收女学生。并主张专门创办女子大学,给女青年提供深造的更好条件。一九二二年创立的以于右任为校长、力子为副校长的上海大学,就是男女同校的。他不但在为纪念秋瑾烈士而设立的竞雄女校中教过课,而且还先后创办爱国女学、平民女学。据力子生前谈,丁玲同志和王会悟同志(李达同志的夫人)都是平民女学的学生。

    力子不只是关心女青年,还早就主张妇女解放,他以《觉悟》为主要阵地,反复宣传。他一贯提倡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均应和男子平等,享受同等之权利。而且早就大声疾呼妇女应有参政权。他在早年就认为,男子死了妻子,可以再娶,妇女死了丈夫,为什么不可以再嫁?认为寡妇再嫁完全是合理合法的。他不仅大胆提出这些主张,而且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他的次子邵志刚出国留学,不幸死在国外,次媳抚养遗腹子。他劝儿媳先去日本读书,后再改嫁。改嫁时,他在重庆特地为儿媳举办婚礼,把她作为自己的女儿出嫁对待,自当主婚人,特请于右任老先生证婚。以一个封建制度下举人出身的老知识分子,能这样尊重妇女的权利,移风易俗,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以力子为榜样 团结奋斗,振兴中华

    力子的一生,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而学习他爱祖国、爱家乡、爱青年的崇高业绩,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我要以力子为榜样,致力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为实现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台湾当局和力子在台湾及海外的故旧,为了祖国和个人的前途,为了自己可爱的家乡的建设,为了自己后代和青年的未来,像力子生前为促成国共和谈,坚持国共合作而竭尽全力那样,早日促成新的国共和谈,开创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新局面,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