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写过一个笨汉汉斯最后却娶到公主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的荒诞,安徒生的意图也只是为了讽刺上流社会的贵族所谓的教养和智慧。但笨汉汉斯的迟钝却让人印象深刻。
汉斯完全听不懂别人说话的真正涵义。他向父亲要求一匹马,被父亲拒绝,声称他不配有一匹马。这话的真正意思是,汉斯完全没有去向公主求婚的资格,但汉斯却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于是骑了一头山羊到皇宫去。
有的人会说,汉斯的行为是大智若愚,你看,他不是比那些所谓的知识丰富的贵族更受公主青睐吗?或许是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汉斯的愚笨和不敏锐,让他的行为在普通人眼中显得非常的滑稽可笑。而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我们也很难有汉斯的好运,我们要融入群体,建立良好的人缘,就不能做笨汉汉斯。
可是,在听话时,我们往往又是十分愚笨的。我们经常因为不会察言观色而触怒别人;我们经常因为没有察觉他人的暗示而稀里胡涂;我们经常因为不明白别人指桑骂槐的讽刺而受到嘲笑。有时,连我们自己事后都会哑然失笑: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像个傻瓜一样听都不懂?有时,我们甚至会因为自己一时的愚笨而万分的后悔。
如何避免这些让人尴尬的事情?如何在听话的时候做一个明白人?如何在第一时间迅速的发现说话者在话语之外的意思?如何挖出说话者的真实意思?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敏锐的大脑,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1、脸色——情绪指南针
我们在清晨去公司上班,偶尔关系好的同事会悄悄过来提醒:“今天要注意哦,头儿的脸色不好!”言下之意就是提醒我们,今天上司的情绪不佳,要好好工作,千万别撞到枪口上。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做不到挂着面具生活,喜怒哀乐都会通过某种管道表现出来。脸色便是我们了解他人情绪最直观,最简单的办法。
俗话说,为人处事要学会察言观色。所谓的观色,就是要懂得看别人的脸色。我们在听话的时候,也必须要能看懂说话者的脸色。
学会看说话者的脸色,才能在听的过程中进退得宜。在说话者高兴的时候,我们能够锦上添花;在说话者不高兴的时候,我们能够避开台风尾。
我们经常形容不会看人脸色的人是“不长眼睛”。这样不长眼睛的错误,其实一不小心就会犯。不仅普通人如此,伟人也如此。
公元前99年,由于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恶化,汉武帝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将,攻打匈奴。汉武帝希望自己的小舅子能够凭借军功封侯。为了确保李广利能够取得胜利,汉武帝派了当时的一位名将李陵去给李广利运送军需物资。李陵是一位军事天才,难以忍受屈居在一个比自己能力弱很多的外戚下面,于是李陵断然拒绝了汉武帝的命令,要求率领自己的5000步兵出征。
汉武帝对李陵的请求很是不满。但是,在拒绝派遣援军的前提下,还是答应李陵的请求。李陵以5000骑兵对抗匈奴先是3万,后又增加到8万的骑兵,在军需补给缺乏的情况下,兵败投降。消息传到了长安,汉武帝震怒,在朝堂上当即宣布要严惩李陵,大臣们看皇帝的脸色不对,也纷纷附和。
正在这个时候,汉武帝看到旁边的司马迁,于是问:“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司马迁觉得李陵很冤,于是给李陵作了辩护。汉武帝勃然大怒,立刻就把司马迁打入狱中,判了死刑。按汉代的法律,死刑可以用钱或者是宫刑来替代。司马迁被迫接受了宫刑这一奇耻大辱。
不管司马迁的辩护多么的有理有据,他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没有察“汉武帝”之颜。汉武帝恼怒,恼怒到哪个程度?汉武帝问他的意见,目的是什么?司马迁并不清楚。因此他也就没有听懂汉武帝向他询问的真正意义——皇帝要的,仅仅是他的附和,而不是内心真实的想法。他的诚实,反而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司马迁的遭遇告诉我们,正确的察颜,可以帮助我们听懂别人话语的真正意义。在当时,汉武帝虽然问他意见,但其实要的是他的附和。而他的想法,完全可以等到汉武帝心情平复,在皇帝理智的状态下,对事件进行分析,为李陵求情。
现代社会,我们不会再遇到因为被触怒便要让人掉脑袋的皇帝。但在日常的工作、人际交往中,因为不会看脸色,没有把握他人说话的关键,稀里胡涂的得罪他人,对我们也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雅丽是公司张总的秘书之一,这天张总要去应酬一个贵客,但负责公关的陈姐忽然病倒了,张总临时叫了雅丽救场子。客人林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席间,林总频频要雅丽陪喝几杯,都被雅丽以不会喝酒拒绝了。一来二去,不但张总的面子有些挂不住,这位林总也有些生气了,自嘲的说:“老了,老了,没魅力了,小姑娘现在都不愿意跟我喝酒了。”
雅丽忙解释说:“林总,你不老。我确实是不会喝。”
张总黑着脸说:“红酒有什么会不会的?又没叫你喝白酒!”
雅丽摆摆手:“张总,不是什么酒的问题。红酒白酒我都不会……”
张总没有说什么,仍旧招呼林总吃喝,说说笑笑。宴席散了,送林总时,还顺道送雅丽回家。但第二天,张总就告诉雅丽,她被调到了其它的部门。
雅丽就是不会看脸色,无论是林总,还是张总,他们说话的时候,其实都已经很不高兴了。他们的话虽是在说喝酒,却也在说雅丽不给面子,不识趣让他们感到很不舒坦。雅丽没有关注林总和张总的情绪,对于他们的话照样拒绝,自然触怒了上司。
学会察言观色,在说话者高兴的时候,不爽的时候,忧郁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平静的时候,压抑的时候,疲累的时候,精力充沛的时候,我们就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听”。
当说话者的脸色表示出他们高兴的时候,我们应该跟着他的情绪,一起高兴。在听他说话时,尽量不要扫兴或泼冷水。当他们表示出不高兴时,我们应该用笑容和俏皮,冲散一些低气压。还可以针对他说话的内容,进行开解。
我们在听话的时候,不仅仅要听,也要运用自己的双眼和其它的感觉器官,学会看说话者的脸色。正确的探知说话者的情绪,可以帮住我们在听话的时候,迎合说话者,讨得说话人的喜欢,避免触怒他人,犯下很难挽回的错误。
2、眼神——情绪的窗户
有句名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不假!
我们形容一个人假笑,常用这样一句话,“他的笑容并没有到达眼睛里”。我们形容一个人假哭,也常用类似于“他虽然在哭,但并没有一丝的悲痛,眼里也没有泪水”。我们形容一个人震惊,会说:“他的眼里写满了不可致信”。我们形容一个人开心,会用“眉开眼笑”这样的成语。这些常用的说法,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眼睛是最容易泄漏情绪的地方。
眼神是很难骗人的。我们观察一个人的眼神,就能大概知道他在想什么。敏锐的观察说话者的眼神,不仅能够让自己在交流和互动的时候,针对说话者的情绪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有时候,还能识破骗局和谎言,保护自己。
Alice非常容易相信人,因此常常被骗被捉弄,周围的朋友都说他缺少神经。某次,Alice和朋友米奇在路上遇到一个妇人,要求他们帮助。妇人非常的可怜,声称她丈夫去世了,她从乡下来到这里投靠亲戚。没想到亲戚却嫌弃她穷,又没有工作,招呼她吃了一顿饭,就把她打发走了。她本来指望找份工作就能安定下来,但现在工作没找到,自己两岁大的孩子却患上了肺炎,需要钱救急。她去求了亲戚,但是却被拒绝了。
妇人接着说,她在这里站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见Alice看起来像是个好人,于是鼓起勇气,希望Alice能大发善心,借她一笔钱。
妇人的话让Alice非常的感动,当即就决定去附近的银行取钱,借给妇人。米奇却阻止了他。米奇告诉他,这妇人不可信。Alice却觉得米奇没有同情心,冷血无情。两人在街上争执起来。两人的争执引来了附近巡逻的警察,妇人一看到警察,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转身就跑,迅速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警察告诉Alice,这个妇人是一个骗子,经常在这一代行骗,已经有很多人被她骗去了财物。警察最近掌握了她的行踪,相信很快就能把她捉拿归案。
警察走后,Alice对米奇感到非常的抱歉,同时也十分好奇,米奇是如何识破妇人的骗局的。米奇说:“我看她的眼神,觉得不对。她说她的小孩子病重了,但是她的眼神看上去一点也不着急。”
米奇通过观察妇人的眼神,结合她的话语进行分析,敏锐的觉察到了不对。
人的眼睛,时时都在释放着泄漏内心真实想法的密码。作为听话者,该如何破译这些密码,如何感受到说话者的真实想法?这要求我们在听话的时候保持敏锐。
我们可以观察对方的眼神。
人在说谎的时候,眼神和平常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会不自觉的往左飘,会不自觉地透露出慌张,还会回避他人的视线。有的人在说谎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面不改色心不跳,但是他的眼神会没有平日的光彩,有种微妙的底气不足的感觉。又如人在高兴或有信心的时候,眼神炯炯有神,非常的闪亮。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观察感受到的。
我们在送女孩子礼物的时候,她喜欢这个礼物还是不喜欢这个礼物,眼神会表现得非常明显。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经历,可以尝试着回忆一下。她喜欢的时候,双眼是放光的。不喜欢,虽然口里说着很喜欢,但眼神会在看到礼物的时候变得黯淡。我们通过观察女孩子的眼神,就可以听出来,她说的“喜欢”是否是出于礼节。
中国人在听的时候,不习惯直视对方的眼睛,觉得这种赤裸裸的对视非常的难受。其实,看着对方的眼睛不仅仅是一种很好的礼仪,也在说与听的过程中,开辟了与听觉不相关的第二种交流方式。所谓的看着对方的眼睛,并不是说时时刻刻都盯着对方的眼睛,这样其实是让人非常不舒服的。我们要掌握住看人眼神的频率,不能不看,也不能一直死盯着不放。
如果我们觉得说话人的眼神怪怪的,但又说不出来哪里怪,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多心了进而把这些细微的流露放过去。有时候,这些瞬间从眼神中透露出来的东西,能在交流的时候帮我们大忙。
我的一个朋友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她的爸爸病危了,但她正好有一次重要的考试,这个考试关系到她以后在公司的前途,对她的意义非常的重大。这时候,她妈妈照例来看望她,给她带来了很多补品,并叮嘱她好好的加油。她看到妈妈虽然神色如常,眼神有些不对,特别是她在问到爸爸的时候,妈妈告诉她爸爸很好,叫她别担心,但她的妈妈眼神闪烁。我的朋友立刻觉察到了妈妈的言不由衷,再三追问下,她的妈妈终于哭着把爸爸病危的消息告诉了她。她也因此陪伴爸爸走过了最后的时光。
直视对方的眼神,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样我们能就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回应。但,我们同时也要冷静,不要太过于神经过敏,胡乱下判断。
3、肢体语言——听不见的声音
哑语是以肢体动作为基础的一门语言。因为聋哑人无法用口来说话,所以,他们采用了肢体动作作为语言来替代口语的表达。哑语的成功运用表示肢体动作完全可以承载人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健康的人虽然不用像聋哑人那样系统的学习哑语,但是,我们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却仍然可以表示出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情绪。
比如,我们最常用的最简单的肢体语言。点头和摇头,点头表示同意、赞成、我知道了等意思,而摇头与则与点头相反,表示不同意,摇头同时还表示震惊和不相信。我们在悲情电视剧中常常看到女主角在得知亲人噩耗的时候,往往震惊的不停摇头说:“不,不可能!”
人的肢体语言具有某些共性。比如,我们在害怕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发抖;我们在高兴的时候,会手舞足蹈;我们在迷惑和不确定的时候会搔头;我们在满意的时候会笑。此外鼓掌表示兴奋,垂头代表沮丧,摊手代表无奈……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人的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涵义。
当我们的口舌不能够表达或者不能够完全的表达我们所想要表达的意思的时候,肢体语言就可以做为口头语言的补充。肢体语言还会在说话者不自觉的状态下泄漏出他们想要掩饰或隐藏的某些想法。
所以,在听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了说话人的肢体动作。他们的肢体动作常常可以传达出一些口头没有表达的东西,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听。
SUN喜欢上一个漂亮却害羞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雪白的皮肤,窈窕的身段,她似乎很喜欢SUN,但是没有表现出任何陷入爱河的迹象。她的举止永远那么的克制有礼,每次SUN向她表示爱意的时候,她都保持微笑。
见过几次面之后,SUN也不确定她到底是什么想法,不免有些意兴阑珊。他将他们见面的情况告诉了他的朋友们,让他们帮忙分析分析,结果一些朋友觉得,女孩子也喜欢她,另一些朋友觉得女孩根本对SUN没有意思。
SUN决定弄清楚女孩的想法。终于,在一次约会后,他鼓起勇气问女孩,是不是也喜欢他。
女孩子害羞的低下头,红着脸,玩着自己的长发,说:“不知道!”
SUN以为女孩子是在委婉的拒绝,非常的失望和伤心。他把女孩子送回家后,第二天就买了去国外的机票,出国散心。
三个月后,SUN从国外回来,偶然遇见了女孩,女孩已经挽着别的男人的手,SUN越发的伤心。后来他才在女孩的朋友那里得知,女孩当时是喜欢他的,由于太害羞了,所以不知道怎么回答。而且她认为以她当时的表现,SUN应该明白才对,哪知道SUN却只按照她说出的话的字面意思理解。SUN的突然消失,让女孩子很受伤害,于是接受了别人的求爱。
其实,女孩子低头玩头发,这个肢体语言很明晰的表示出她的欢喜和害羞,但是,SUN完全忽略了她的肢体动作,仅凭她的话,就判定了她是在婉拒。SUN得知这个事实后,非常的懊悔,但已经太晚了。
我们在听话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听,必须注意说话对象的举止动作,看看他的肢体语言是不是表示了话语当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把肢体语言和说话者的说话内容联系起来,能够避免犯像SUN这样的错误,完整的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有时候,肢体语言还可以在说话的同时表达于话语无关的内容。比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常常用手掌向下按的手势叫刚回答完问题却还站立的学生坐下。
肢体语言还可以在说话中用来表示那些在公众场合不太合适说出口的话。比如,众人面前,你请一个朋友和你一起做某事,他说:“好啊”,但是身体却并不行动。他的肢体语言其实是表示拒绝。他说出口的“好啊”,只是因为直接拒绝,会让作为邀请者的你非常的尴尬。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将对方的话和肢体语言结合起来看,就会 “听”错。其实,会听的人,这时候就很明白对方在拒绝,会假装想一想然后说:“算了,一件小事,我一个人去好了”,这样,双方就都有台阶下了。
肢体语言,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诚实,能帮助我们补充很多话语中听不到的东西,比如说话人频繁看手表,或不自觉地抖动脚部,就有想要迅速结束谈话,尽快离开的意思。“听”懂了他人的肢体语言,我们才能增强自己理解别人说话的能力。
4、暗示——不能说的秘密
在拱形的走廊下,叶缃伦叫住穿越时空而来的路小雨,问她:“你今天弹得是什么曲子啊?”
路小雨微笑着踮起脚尖,在他耳边低声道:“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不能说的秘密》,影片的情节和镜头到处在暗示我们,路小雨是穿越时空而来。为什么小雨总是消失?为什么传给小雨的纸条会传到另一个人手里?为什么毕业舞会上大家会看不到和缃伦跳舞的小雨?一开始,我们常常不小心忽略这些暗示,直到同样的暗示越来越多,我们才开始迷惑,开始追问为什么?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跟着叶缃纶一起发现了这个不能说的秘密。再回过头来,影片里面的所有暗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最后的最后,叶缃伦终于赶在琴房被拆之前回到了二十年前,去和自己的爱人团聚……
电影非常的唯美浪漫。但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如果像看不懂电影里面的暗示一样,听不懂别人的暗示,需要说话人像叶湘伦一样带领我们去解开,就一定不可能浪漫。
佳卉的男朋友Ken的父母从国外来看望他,顺便也想见一下从未见过面的准儿媳妇佳卉。佳卉和Ken到机场接他们。这天的天气非常的冷,整个城市都被霜降后的浓雾所笼罩。Ken和佳卉匆匆赶到机场,他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衬衣。
Ken爸妈的飞机终于抵达了。两老看到Ken非常开心。可是,在开着暖气的候机大厅里,Ken穿着单薄的衬衣还不怎么觉得冷。出了大厅等出租车时,寒流让他连打了几个喷嚏,不一会儿就冻得瑟瑟发抖。Ken的妈妈瞪了佳卉一眼,大声骂Ken:“你这孩子,一点都不懂的照顾自己,天气这么冷也不多穿一点……”Ken忙陪笑:“妈,我这不是工作忙吗,又成天呆在室内工作,没注意气候的变化!”Ken的妈妈大声说:“我看,你就继续一个人过好了……”佳卉觉得Ken妈妈说的话有些奇怪,不知道怎么接话才对,只得在旁边不出声。
一行人回到家中。由于佳卉陪Ken专门到机场接他的父母,向公司请了半天假,堆了一堆工作必须完成。大家吃过了饭,Ken站起来准备洗碗,他的妈妈忙按住他,看着佳卉大声说:“你别动,洗碗什么的,是我们女人的事情!”佳卉心中牵挂着工作,听了她这话,觉得她太过于溺爱Ken了,也没多想,跟二老说了一声要去工作,转身就离开了客厅。
一星期后,两位长辈要离开了。走之前,他们专门将佳卉约出来,告诉佳卉,他们跟她接触了一个星期,觉得她是一个好女孩子,但是不适合Ken。希望她考虑清楚,不要以后后悔。
佳卉以为是Ken跟他爸妈口无遮拦的说了两人之间一些吵架斗气的琐碎事情,回家两人大吵了一架。Ken非常委屈,告诉佳卉,他妈妈觉得她不懂事,对长辈不尊敬。她因为Ken衣服没穿够被冷风吹的事情责备了佳卉几句,佳卉就耍脾气,在旁边不理人。吃完饭叫她洗碗,听也不听,扭头就走。
佳卉非常诧异,回头仔细想了想,Ken的妈妈当时说Ken“一个人”,原来是在暗示自己并没有把他照顾好,需要再体贴一点。说洗碗是“女人的事”是在暗示她去做。而自己浑浑噩噩,完全没听懂她的意思。就因为没听懂暗示,佳卉在未来公婆的心中的形象变得极差。
暗示就是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让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到影响。说话人故意不直接说出他要表达的意思,而采取一种隐晦、模糊的方式表达。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用把话说得很白,让听话人感觉到粗鲁和强势,难处是,由于说话者所说的话意思比较隐晦,听话者只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他的意思,因此常常会误解或者忽略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暗示的这种特性,要求我们在听话的时候,能够敏锐的抓住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感知貌似向左,实则指向右的话语,从而避免因听不懂暗示而给自己惹下麻烦,闹出尴尬。它的这种特性,也让它成为拒绝他人,或提出不同意见,又不伤他人颜面的首选办法。
我们要听懂暗示,根据暗示做出反应。
林肯当总统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一个人,希望林肯能任用这个人作为自己政府的官员。林肯对这个人有一些了解,知道他人品不好,所以就把件事搁置了起来。
他的朋友等了很久,还是没有接到林肯任用该人的消息,心里非常的生气,跑到林肯跟前责问林肯为什么?林肯回答说:“我不喜欢他的长相。”林肯的朋友觉得林肯的说法非常荒谬,辩解道:“长相是父母给的,你这样太苛刻了!”林肯回答道:“不对,一个人超过了四十岁,就该对他的‘长相’负责了!”
显然,林肯这话,表面上在说长相,实际上暗示的是一个人的人品。林肯的朋友一开始没听懂林肯的暗示,所以和林肯争辩了起来。林肯只得再次暗示他。第二次他终于听懂林肯的真实意思,因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如果我们始终听不懂林肯话语的意思,一定会以为他故意跟自己做对,胡乱挑剔我们推荐的对象,对他产生误会。
我们在听到有些另有所指的话的时候,不妨在脑海当中多想一想,说话人到底在说什么,这样,类似佳卉的错误,就可以避免了。
5、影射——顾左右而言他
影射是一种借此事来说彼事,用一种相似事物来说明本来想要说的事物的表达方式。用于口头表达的时候,一般起提示和借喻的作用。
《诗经》当中的《硕鼠》篇,历来被认为是影射当时的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在中国古代,影射这种表达方式是不能乱用的,弄不好便会掉脑袋。
孔融在诗歌当中虚构了周武王将妲己赐给周公,借此来影射曹操将袁熙的妻子甄氏赐给自己的儿子曹丕,讽刺曹操。为此,曹操大怒,埋下了日后孔融被杀的伏笔。
甚至有些并非影射的文学作品或是言语,因为被统治者或当权者错误理解,而让作者或说话者遭难。
比如在雍正时期,朝臣查嗣庭任科举主考,出题“维民所止”。“维民所止”语出自《诗经》,本来的意思是,广大的土地,都是人民的,含有爱民之意。但竟被小人利用,称“维止”两字是将“雍正”两字去了头,因而也就影射了要杀皇帝的愿望。查嗣庭因此被杀。
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再有文字狱。但影射在说话中仍然经常被使用,并且其作用是巨大的。影射用在讽刺挖苦他人上面,可以说是杀人不见血;若用在夸奖别人上,往往可以达到比直接赞美更好的效果;用在提示提醒他人上面,也可以让人心领神会。
我们在听话的时候,也要能对他人影射的表达有敏锐的感知,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听不懂他人的说话,而让自己出糗或得罪人。
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在城濮大战,楚国兵败。不久,楚成王的儿子楚穆王继承了皇位,他加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一雪前耻。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雄心勃勃的准备与晋国一决雌雄的时候,却突然暴病而死。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皇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晋国乘楚国大丧,会盟诸侯,并且将归顺于楚国的陈国、郑国等几个国家重新纳入自己的控制。楚国的大臣们纷纷要求与晋国一战。
但楚庄王却无动于衷。即位三年来,他整日四处玩乐,沉溺于美酒和狩猎中,不但不理朝政,还不允许大臣们进谏。他在皇宫门口立了一块牌子,提醒他手下的大臣,进谏是要掉脑袋的。众大臣也只好敢怒不敢言,由着楚庄王天天酒肉歌舞。
一天,一个叫伍举的大夫来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一边欣赏歌舞,一边喝酒吃肉。楚庄王问伍举:“你是来吃肉的?还是来喝酒的?”伍举回答道:“大王,我有个谜语解不出来,向你请教来了!”
楚庄王问:“什么谜语阿?”伍举说:“楚国的京城有一只大鸟,它飞到朝堂之上栖息,整整三年,它既不叫,也不飞,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话说得非常的巧妙。表面上是在讲鸟的事情,实际上却是在影射楚庄王登基三年毫无作为。由于楚庄王不允许大臣进言,因此伍举采用了猜谜语的办法,巧妙的影射了楚王不作为的事实,提醒楚庄王自己的身份和错误行为。
楚庄王是一个聪明人,立刻就听明白了伍举说话的意思,不是要他猜谜语,而是希望他能针对如何治理楚国来进行表态。他回答道:“此鸟不是凡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试想,若是楚庄王没听懂伍举影射自己的话,继续沉溺于酒色之中,他还能成为春秋五霸,建立楚国的霸业吗?
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也要重视影射这种表达方式对人说话方式的影响,敏锐的感知说话人话语内容是否有所指,是否话在此意在彼,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呼应着我们身边的某人、某事、某物?这些都是我们判断他人说话是否影射其它的重要的指标。正确的作出判断,才能“听”出他人话语影射的第二层意思。
邓肯的公司有两位副总,一位姓陈,一位姓张。这两位副总分管公司不同的部门,彼此之间面和心不和。
陈副总从小父母就去世了,由养父母抚养长大。养父母是夜市卖面食的小摊贩,辛辛苦苦积攒了十几年的钱,供陈副总读了名牌大学。陈副总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之后,就开始嫌弃自己穷困的父母,与养父母家里断绝了来往。前不久陈副总养母病危,无钱治病,隔壁好心的邻居来公司找到他,要他给点医药费,回去看看自己的养父母,竟被陈副总叫保安赶了出来。这件事闹得几乎是全公司上下人尽皆知。
张副总生平有两大的憾事,一是年轻的时候因为出轨,害第一个妻子自杀身亡。二是自己始终没有孩子。
在公司年末照例举行的员工晚宴上,信志和同事杰米一起去给公司的上层一一敬酒。走到了张副总跟前,信志端起了酒杯说:“张副总,我到公司来之后,您给了我很多的照顾,并且在工作上也给了我很多的指导,我才能取得进步,谢谢你!”张副总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拍着信志的肩膀说:“我最欣赏你这样的懂得感恩的后辈。有一些年轻人,事业有成了,就把曾经栽培过他们的长辈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信志拍着胸脯说:“张副总,你放心,我绝不会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人!”
接着,信志到了坐在张副总旁边的陈副总那里敬酒,陈副总面色不善,黑着脸端起了酒杯,喝完酒,张副总对信志说:“好好工作!老天是公平的,害人的人一定会遭报应,努力的人一定会成功!”信志响亮的回答:“俗话说的好,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努力也有努力的回报,我相信我能做得更好!”
陈副总冷笑一声坐下,张副总却脸色铁青的站起身,走了。
杰米忙将信志拉到旁边,责备信志一开口,就把两位经理得罪了。原来,张副总的话在影射陈副总不认养父母,陈副总的话在影射张副总害死妻子、没有孩子,信志张口一个“忘恩负义”,一个“恶有恶报”,把两位副总都骂了。两位副总都借信志的口骂了对方,信志却还浑然不觉他已经得罪了人。
听杰米这么一说,信志才恍然大悟。两位副总的这些私事,全公司皆知,信志这一骂,不可能用不知者无罪来开脱,自然就被当了真。
信志对话语影射的迟钝反应,使他没能听懂两位副总相互影射的揭短、挖苦,很无辜的将两位上司双双得罪。
现代人在说话的时候,都非常懂得使用技巧,让自己的话语跟做人一样圆滑。拍上司马屁的时候如何拍得恰到好处又不露痕迹,互相揭短的时候如何能讽刺对方又不扯破脸皮,提醒他人注意的时候如何能既传达到意思又不显得突兀,因此,大家都在对话中大量的使用影射。
听懂他人的影射,对我们日常交往来说,非常有帮助,让我们对他人的讽刺,提醒,赞美,都能心领神会。
6、反话——会转弯的子弹
说到反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女人。我们常常说女人都喜欢口是心非,尤其是在爱情中。和男朋友吵架了,明明很希望男朋友来哄她,口里却说:“别管我!”明明心里对某个男生喜欢得不得了,嘴里却打死也不承认。
反话,顾名思义,就是说话人说出来的话的字面意思,与他真正表达的意思相反。说反话有时候是因为情绪激动,有时则含有讽刺和幽默的意味在里面。
我小的时候比较笨,特别是手脚的协调能力不行。国小的时候广播体操比赛,出场时全班齐步走到操场,我一紧张,就同手同脚了。做完体操后,老师笑得不行,摸着我的头直夸我“走得好”,觉得我非常可爱。当年年纪很小,认为老师夸张了我的优点,我就一定要保持,于是在学校坚持同手同脚走路。这件事直到我上大学后,还被我爸妈引为笑谈。
我闹的这个笑话,就是因为老师说的“走得好”,其实是一句带着善意调侃的反话,而我却把它错误的理解成为了夸奖。
我们在听他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他的话是不是反话。听不出说话者说的是反话,就会让我们闹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犯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
马里是M公司采购部的新人,进公司一个月的工作就是帮资深的采购员打字、影印、贴发票,顺便端端茶、送送水。有时,也跟着几位前辈跑一跑。但对于采购,可以说他还没入行,几乎一窍不通。
秋冬交替之际,采购部爆发了流行感冒,几位前辈都被感染了,坚持工作了几天后,都纷纷支持不了,住进了医院。公司这时急需购进一批原材料,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马里身上。
马里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懂,只得一边请教别人,一边工作。好不容易,终于和厂家沟通完毕,将原材料报价单做了出来。马里不知道这个价格是不是合适,便拿着单据来到了经理办公室。
马里交涉的这个厂家的价格,比一般厂家高很多,甚至比一般的零售市场价格也高很多。经理看了报价单之后,微微一笑说:“这价格真是史无前例的便宜!”
这时候,正好来了个电话。经理接完电话,秘书又来敲门,告诉经理一个重要客户到访,经理一下子忙了起来。马里等了半天,就听到经理那句价格“便宜”的话。他想,既然这么便宜,那就赶紧把材料买回来,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于是他很快便和卖方签了买卖合同,将头款付了出去。
这一买就捅了一个大篓子。马里高价的购买,让公司损失了不少。马里也被经理骂得狗血淋头。马里很委屈,辩解说自己征求了经理的意见,是经理自己告诉他价格便宜的。经理听到马里的辩解,愣了,好一会儿才摸着额头说:“小马,我说的是反话……”
经理讽刺厂家满天要价的反话,被马里直接理解,当然就会完全弄错经理说话的意思。
听反话,要求我们的大脑处理他人说话的讯息时,转个弯来理解。只需在脑海里面将耳朵搜集到的讯息,做一个脑筋急转弯,我们就能很容易的听懂反话,在听的过程中自动把反话的意思“翻译”出来。
我们在家里懒到连吃饭都懒得吃的程度,每天睡觉睡到下午。好不容易早上10点起一次床,多半会听到妈妈语带讥讽的说:“你今天起的真早,真够勤劳的!”
我们应翻译为:你真是太懒了,早上10点起床对你来说居然是早起!
要结合当时的状况,和听话人、说话人平素的行为,来分析说话人说的是不是反话,如果我们早上5点起床,妈妈说我们起得真早,就不是反话。
我们也要能听懂反话里面的提示。说反话的人大多数是对我们的某种行为不满,有的仅仅用反话进行讽刺,有的却是在用反话提醒我们应该注意改正,若是听不出对方反话的意思,就会在交往中显得非常的无礼。
我国中的时候,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做了好大一桌菜,其中就有我最喜欢吃的大虾。吃饭的时候,我一个劲儿的把大虾往自己碗里夹,几分钟就吃掉了盘子里的一小半大虾。当我再次伸筷子夹大虾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再多吃点,再多吃点!”我于是讪讪的把筷子缩了回去。
我当时只顾着自己吃,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在饭桌上的行为,已经非常的不礼貌。由于当着客人的面,不太好直接教训我,妈妈就用了反话来提醒我注意。表面上看是招呼我多吃,其实是指责我吃太多,很失礼。
我们在听话的时候,如何能判断对方是不是反话呢?首先我们注意对方的语气,是不是语带讥讽,这种讥讽有时是善意的,有时是恶意的,我们听到这些讽刺的时候,先在大脑里面想一想,这是不是反话?其次,我们注意一下说话人说话时的情景,注意一下周围的环境。反话常常都有自己的语境,说话人说反话自然不能与语境脱离,我们要分析,这是不是一个说反话的情景。比如在签署完合作协议之后,两个公司的老总握手,一个说,希望能够愉快地合作,另一个说,一定一定!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会判断这两人在说反话,因为这不是说反话的情境。再次,我们要看一看对方是否情绪激动。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会说出言不由衷的反话。注意到了这些,无论反话这枚子弹怎么转弯,我们都能成功的避开。
7、转移话题——我不想说
筱微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子,个性活泼,又乐于助人。按说,这样的女孩子应该非常的讨人喜欢。但奇怪的是,她周围的同事、同学、邻居都不太喜欢她。筱微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简刚认识她的时候,筱微就把她的困惑告诉了简。简非常的不解,因为在跟她的短暂接触中,觉得她是一个很真诚很可爱的人。但由于是初识,不了解她,简也不太好作什么评价,胡乱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圣诞节的时候,一帮子朋友聚拢在一起玩。简想起了筱微,于是打电话把她也叫了出来。朋友当中有一个男生是简的前任男朋友,到现在还喜欢着简。筱微曾在简的相册上看到过他。聚会的时候,简和现在的男朋友杰克腻在一起,大家都大开他们的玩笑,弄得简和杰克非常的害羞。
筱微觉得简在还爱着自己的前男友面前,和现在的男朋友亲热,三个人的关系耐人寻味,她非常地好奇,于是趁大家笑话简和杰克的时候,问简的前男友:“你看到简和杰克亲热,什么心情阿?”
大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简、杰克以及前男友都非常的尴尬。简有些不高兴,为了不破坏聚会欢乐的气氛,试图结束筱微的问话,于是微笑着对筱微说:“筱微,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啊?”
筱微不解的说:“这裙子你早就见我穿过的啊……”
简的一个朋友忙说:“是啊,好漂亮!你在哪里买的?”
筱微说:“我呆会儿在跟你说……”说完,跑到简前男友面前继续追问。
简的前男友非常不愉快的说了几句。大意是说,自己和简是好朋友,和她在一起很愉快,分手了也还是朋友,自己没有很痛苦。杰克也非常的不高兴。聚会结束后回到家就和简大吵一架,指责简和前男友关系暧昧。简被筱微闹得一头包,心里对筱微喜爱也荡然无存了。
筱微的个性,说得好听叫大大咧咧,说得难听,就叫缺心眼。她完全由着自己的好奇心,丝毫不明白筱微转移话题,赞美她的衣服,是因为她的问题太尴尬,她和前男友都不愿意回答。
他人转移话题在说话当中再明显不过,特别容易感觉。前后两个完全不同的话题,几乎没有任何的隐蔽性,轻易就能辨别。但,很多人在听的时候,往往会听不懂他人转移话题的意思,而在他人不愿意说或者不感兴趣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令人感到非常的不愉快……
我们在什么时候,曾转移过话题呢?
第一,不想谈论的话题,不想说的心事和秘密。追问令他人尴尬的话题和内心的秘密是非常的不礼貌的。如果在沟通的时候,对方对我们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开始谈论其它,比如天气,比如大家都很感兴趣的话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听出对方的言下之意——我不想说。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我同事的太太生产了,我去医院看望她和宝宝,同行的还有一位女同事。同事的父母希望生个男孩子,偏偏太太生的是一个女孩,他的父母非常的失望,宝宝出生后也没来看望媳妇和孙女。
我们到了医院。孩子刚喂完奶,还没被护士抱走,我们幸运的看到了小家伙,大家都争着要抱。这位女同事不知道孩子的爷爷奶奶想要男孩子,抱着小孩子都弄了一阵,忽然问道:“怎么没见到爷爷奶奶呢?”同事和他的太太都很尴尬。同事的太太忙笑着问我们:“你们说给孩子取什么名字好呢?”女同事却说:“这个我们来取不太合适,名字应该爷爷奶奶来取!对了,她爷爷奶奶怎么还没有到医院啊?”
同事忙问我们,自己这几天请假陪妻子生产,暂时接手他工作的人有没有出什么状况?女同事对公司的事情非常的上心,于是和同事聊起了公事。如果她继续揪着这个问题问下去,不但会让同事夫妇尴尬,而且也会伤害同事太太的心。
当他人在转换话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白,他在说:“我不想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善解人意的配合,这不但是对说话者的一种尊重,也是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善解人意的人不会让对方尴尬,因此从来都在社交中备受欢迎。
第二,转移话题,有时候还可以引申为拒绝。对他人提出要求,却没有得到正面回答,反而开始说其它的事情,那就是说:“不!”
我经常听到年轻的男生女生抱怨说,自己跟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商量结婚,对方却说饭冷了,菜凉了,我们要不要出门去玩等等。有些年纪的男生女生告诉我,一提结婚就转移话题,就表示不想跟你结婚。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小的时候对爸妈提出要买玩具,爸妈不回答买不买的问题,反而开始说我们学校的考试成绩。玩具自然是没戏。
在某些时候,特别是对他人提出要求的时候,如果他人转移话题,就是在说“不!”
我的一个朋友,手非常的巧,织的毛衣非常漂亮。有一个同事,要她帮忙给自己的小孩子织一件毛衣。她不愿意,于是开始说自己最近换了部门,工作要从头做起,遇到很多困难。但这同事却死缠着她,非要达到目的不可,她不好意思拒绝,最终答应了。但工作疲累了一天,回家还不能休息,要帮同事织毛衣,弄得她窝火得不得了,对这个同事也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因此,我们要能听懂这种特殊的说“不”的方法!
第三,对某话题不感兴趣。没兴趣,所以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多听、多说。这非常的不礼貌。但是如果他人转移话题是这个原因,那么我们微笑的顺从他的话题,就可以了。
我们听到他人转移话题,应该立刻警觉,马上思考,他到底为什么转移话题。是不想说?是拒绝?还是对话题不感兴趣?弄清楚了,我们才不至于糊里胡涂的做一些让人讨厌的事情。
8、弦外之音——带着假面的话语
有个笑话题目为弦外之音。
说的是有一个政治家,去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对着自己女儿班上的同学发表了一次冗长的演讲。班上同学给了他很多次热烈的掌声。回到家他非常得意的对女儿说:“我今天的演讲不错吧!”女儿回答说:“差劲透了!”政治家吃了一惊说:“我的演讲获得了那么多的掌声……”女儿不耐烦的打断他的话说:“那是因为我们都很想你快一点结束!”我们常在他人发言结束后鼓掌。或表欢迎支持,或表感谢,或表礼貌。显然,女儿班上同学们的鼓掌,强调的是结束。
弦外之音这个成语,本指的是演奏人停止演奏后,仍然飘荡在空气中的音乐的余音。常常被用作说话人语言之外的意思,也就是不明说,在话里面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
弦外之音,常常将真实的想法用一个非常外交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如同我们参加假面舞会,你心上的那个人戴着面具,掩盖了她的外貌特征,但他仍然是那一个人,而不是其它的人。对于这个这个心上人,你要能认出他,才能够获得他的芳心。
Jeff今年大学四年级。和所有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一样,Jeff面临着毕业后何去何从的问题。Jeff不打算继续升造,决定毕业后立刻工作赚钱。
网上的招聘讯息多如牛毛,适合Jeff的也非常的多。Jeff经过挑选,选择了能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有所发挥的20多家企业,准备一一投递简历。对这么多家公司投递简历,时间上的安排就非常重要了。Jeff知道,合理的利用时间,对自己来说就是获得更多机会。
一开始,Jeff没有经验。在某天等着某一个公司的通知。结果该公司当天贴出来的任用名单中并没有Jeff,他却错失了同天另一个企业的招聘。为此,Jeff请教了一个在大公司负责招聘的前辈。
前辈告诉Jeff,公司招聘者为了不让应聘的人浪费过多的时间,一般都采用约定俗成,表示某种意思的官方说法。懂得这些官方说法假面具背后的含义,就能明白公司招聘者的弦外之音,明白他们是不是认为你能够胜任该公司的工作。
前辈告诉Jeff,招聘者在应聘者递交简历之后,会大致翻看。翻看后,若是告诉应聘者,“简历放这里,我们一有决定就会通知你”,其实就是在说,我对你兴趣不大;若是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就代表有机会;若是询问你对工作和收入的要求,就是在说“我对你很有兴趣”。
招聘者还有可能问应聘者愿不愿意到其它的岗位去,这是在告诉应聘者:“你所应聘的岗位已经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了,但我们认为你也很优秀”,这个时候就要求应聘者做出快速的反应,依据自己的意愿和工作的内容来选择答应还是拒绝。
面试结束时的话往往最为关键。如果只是例行公事的说有消息会通知,那么除非是公司原本决定任用的人拒绝了工作邀请,否则应聘者多半不会接到任何的通知。如果招聘者非常热情的说,谢谢你来公司应聘,那么你至少成功了一半。
Jeff听了前辈的指导之后,由于听懂了招聘者的弦外之音,他合理的安排了面试的时间,从而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终于找到了一个令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
某些特定的措辞习惯,会透露出非常隐讳的意思。了解这些,就能在面对说话人的时候,对于他们口中所传达的弦外的音,是什么样的音调。
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采用弦外之音说话的时候非常的多。所以我们也就格外容易听到弦外之音。有一些话语,总是必须说,又很难说出口,常常一句话表示两个意思。我们听话的时,不仅要听出第一个意思,而且也要能听出第二个意思。
如果一个老师在做家长的我们面前大谈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我们一定不要认为她只是在聊她感兴趣的话题,而应该听出她的弦外之音是,“你应该改变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说小孩子是实心眼这样的话,其它人可能是夸奖,但老师说出来,就有不太聪明,对于新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弦外之音。
我们在听话的时候,要听懂弦外之音,就必须敏锐的感知对方的心理,注意他人的说话方式。比如上面所说的老师跟家长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她的话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我们在听的时候,就要注意,如果她的话偏离这个中心太多,那么话里就多半含有弦外之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