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丘吉尔的故事-战时内阁首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战争与屈辱面前,你选择了屈辱。可是,屈辱过后,你仍得面对战争!

    ——丘吉尔

    (一)

    慕尼黑会议对英、法来说不但是一次耻辱,也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慕尼黑会议之后,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了,原先部署在坚固的山地工事中的35个装备精良的捷克师也撤离了。要知道,35个捷克师牵制着大批的德国军队。如今,这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几乎无法发挥任何作用。更重要的是,慕尼黑会议让英、法两国的信誉在东欧各国中遭到了沉重打击,谁还会相信英、法政府信誓旦旦的保证呢?波兰、罗马尼亚等国都争先恐后地想在为时不算太晚的时候同希特勒搭上桥,谋求保全自己,免遭大害。

    然而,张伯伦却在此时向英国人民宣布:

    “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那些依然做着和平美梦的英国人也以为首相为他们赢得了和平,但和丘吉尔同样具有深刻洞察力的人早就识破了希特勒的野心。海军大臣达夫·库珀就从欢呼的人群中冲了出来,愤而辞职,以示抗议。

    丘吉尔也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

    “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之下被分割了,这无异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和更为危险……”

    丘吉尔在下议院也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把希特勒比喻成一个强盗,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先用手枪对着你,要你给他一英镑。等到如数照给之后,他又用枪口对着你,要求给两英镑。最后那个独裁者答应先收1英镑17先令6便士,剩余的部分要你保证随后付清……不要认为这件事会从此结束,这不过是算账的第一步,这不过是以后每年还要递给我们的苦杯的第一口,第一次尝尝味道罢了。除非我们振作精神,恢复我们的战斗活力,我们才能像往日一样重新站起来,为保卫自由而战。”

    一切正如丘吉尔预料的那样发生了。德国在占领苏台德区之后,希特勒马上就开始觊觎捷克斯洛伐克剩余的领土了。

    1939年3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中央政府解散了亲德的斯洛伐克地方政府,并逮捕了一批追随纳粹德国的分裂主义分子。希特勒抓住这一事件,立即向部队下达了于3月15日占领捷克的命令。

    3月15日凌晨2点,德军大举侵入捷克境内。与此同时,德军空军元帅戈林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不断向捷克总统施压。年迈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艾米尔·哈查心脏病突发,昏了过去。醒来后,他极不情愿地在《德捷协定》上签字,“邀请”德军入境。

    至此,希待勒的诡诈伎俩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签完字之后,希特勒冲进了他的办公室,拥抱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狂妄地宣告: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孩子们,这是我生平最伟大的一天!我将以最伟大的德国人而名垂青史!”

    (二)

    希特勒的侵略野心终于惊醒了张伯伦和支持他的民众。至此,张伯伦才在下议院公开宣布:如果波兰遭到入侵,英国政府将保证给予波兰政府以全力支持。法国政府也已授权让他明确表示:法国将与英国采取同样立场。

    但是,张伯伦采取的措施已经太晚了。德国先后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而英国却无力保障法国的边境防务。远离欧洲大陆的美国也深陷和平主义与孤立主义的泥潭之中,根本无法向英、法伸出援手。

    大部分英国人都清醒地意识到,要对抗来自德国侵略的潜在威胁,必须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建立联合政府,加强政府的凝聚力。同时,人们要求丘吉尔参加内阁的呼声也日渐强烈起来。在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刻,英国需要有一个像丘吉尔这样坚强的保护神。《每日电讯报》开始公开称赞丘吉尔说:

    “不仅是一位由于同国家事务有着长期而密切的接触而训练得极有责任心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对处理在战争中出现的、特别是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棘手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实际经验的政治家。”

    此时的丘吉尔也在加紧活动,希望能早日重返内阁。他参加了一个由知名人士组成的“保卫自由与和平中心”,还担任了“新联邦协会”的主席。这些团体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展开了广泛的宣传活动。

    丘吉尔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唯有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才能对抗来自德国的威胁。丘吉尔宣称,在这个“大联盟”的国际组织中,不仅应包括法国,也应该包括苏联在内。他的这一主张与之前的反苏宣传有极大的反差,但正是这种反差才体现出丘吉尔务实的特点。在国家安全面前,意识形态的敌视是次要的。

    丘吉尔的主张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丘吉尔知道,战争的可能性越大,他进入政府的机会就越多。他曾对身边的人说:

    “我知道,如果战争爆发——谁还能怀疑这一点呢?——一副沉重的担子将落在我的肩上。”

    1939年9月1日,战争终于在一片恐慌之中爆发了。9月1日凌晨,德军大举越过德波边境,分北、西、南三路向波兰首都华沙进逼。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机械化大进军。德军的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前突进。

    德军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方面的战事正式拉开帷幕。

    消息传到英国后,一大群青年立即手举标语牌,来到了下议院和首相府邸旁边的街道上游行,高呼口号,抨击张伯伦的错误政策。一些激进的青年甚至四处张贴“丘吉尔必须回到政府去”的标语和海报,希望让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措施的丘吉尔担任首相。

    张伯伦终于被迫改变了对德国的态度。9月1日上午,他向军队下达动员令。当天下午,他又在唐宁街10号召见了丘吉尔,邀请丘吉尔参加由6位大臣组成的小型战时内阁。但张伯伦说,由于自由党和工党对各大党派的联合尚未作出决定,所以暂时不能向丘吉尔发出正式任命。

    9月3日,张伯伦在下议院发表了一通充满悔意的演说。他在演说中指出:

    “今天是我们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但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为痛心。在我担任公职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毁于一旦。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鞠躬尽瘁,使我们必须付出重大代价的事业取得胜利……”

    上午11点,英国政府对德宣战,并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下议院立即批准了政府的这两条决定。同时,在下院的首相办公室里,张伯伦正式向丘吉尔宣布:邀请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参加战时内阁,并请丘吉尔任海军大臣。

    就这样,丘吉尔在阔别了24年之后再次回到海军部。由于形势危急,丘吉尔马上捎话给海军部说,他将在当天下午6点到部视事。海军部立即电告各海军舰队:

    “温斯顿回来了。”

    (三)

    上任以后,丘吉尔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海军部的各项工作中去,夜以继日地视察英国沿海各基地的舰队。丘吉尔惊讶地发现,皇家海军的战舰大都是他第一次当海军大臣期间建造的,不仅装备陈旧,而且数量也不足。

    看到这些情况,丘吉尔十分痛心。看来,皇家海军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挡住德国的攻击了。

    丘吉尔的判断十分正确。不久之后,英国皇家海军的惨剧就接连发生了:几艘英国客轮被德国鱼雷击沉;“无畏号”航空母舰被德国潜水艇击沉;停泊在英国港湾中的“皇家橡树号”主力舰被德国飞机炸沉;……

    丘吉尔没有向媒体封锁消息,而是主动向新闻界通报了这些情况。随后,他就向下议院提出,必须建立商船护航制度。因为英国本土所生产的粮食和其他战略资源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应付长时间的战争消耗。为了支持日后大规模战争和维持全国人民日常生活需要,丘吉尔迅速组织了强大的护航队。为提高商船的自卫能力,他还为商船装备了反潜大炮。

    为重树海军的形象,鼓舞士气,丘吉尔网罗了大批专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统计处,研究关系全部战局的数据、图表、情报和作战方案等。11月末,海军侦察兵在泰晤士河口的河滩上发现一个德国磁性水雷,海军部马上派出一个勇敢的技术小组想方设法拆开它,揭示了它的秘密,找到了对付它的方法。从此以后,英国的船只上都装上了各种消磁装置,消除了德国磁性水雷的威胁。

    另外,丘吉尔还提出在莱茵河上投下漂浮水雷,在挪威海岸线布下水雷,以阻止德国潜艇将瑞典铁矿砂经由挪威的纳维克港运往德国的计划。

    丘吉尔的这些计划有力地反击了德国潜艇的威胁,也重新树立了英国皇家海军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在英国皇家海军逐步展开战斗之时,陆军却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这主要是因为英、法没有做好应战的准备,而且不想真正打仗。张伯伦就曾宣称:这是一场“晦暗不明的战争”。所谓“晦暗不明”,实际上是指“战”与“和”还在两可之间。

    正是因为英、法两国首脑处于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之中,盟国在战争初期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英、法两国的屯集重兵却躲在马其诺防线后面,眼睁睁地看着纳粹德国的铁蹄践踏欧洲大陆。

    直到1940年4月,德军以闪电战在4小时内占领了丹麦和挪威首都奥斯陆,英国才派出军队在挪威同德军交战。

    可是,由于英军没有滑雪部队,缺乏在寒冷地带作战的经验,又对挪威地形不熟悉,英军在挪威遭到惨败,成千上万的士兵死在异国他乡的雪地里。挪威隔北海与英国相望,对英国国家安全十分重要,而且又是英国的保护国。挪威作战的失利,致使英国本土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张伯伦政府立即遭到保守党、工党和自由党的一致声讨。5月7日,在下议院的辩论中,著名的保守党议员利奥波德·艾默里引用克伦威尔向议会说过的话对张伯伦进行了猛烈的炮轰。他说:

    “你们在这里坐得太久了,再也干不出什么好事来。我要说的是:你们快走开!让我们和你们从此一刀两断。看在上帝的面上,走吧!”

    艾默里的发言赢得了议员们热烈的掌声,但张伯伦却依然赖在首相的位子上不想下台。他向议员们说,他愿意改组内阁,成立由他领导的联合政府。但工党表示不接受他的领导,自由党和保守党中反张伯伦集团的领导人也敦促工党领袖艾德礼提议进行表决。表决结果显示:政府的支持票由原来的200票以上一下子跌到了81票。这下,张伯伦众叛亲离,只好黯然神伤地下台了。

    张伯伦下台了,由谁担任首相呢?丘吉尔理所当然地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各党政要都认为,只有丘吉尔才具备担负战时首相重任所必需的意志和活力。英国民众也认为,丘吉尔无论遭到什么挫折和失败,始终是一个强者,善于鼓舞民众并能毫不妥协地抵抗德国的入侵。

    战争局势的发展在呼唤丘吉尔,英国民众在呼唤丘吉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也在呼唤丘吉尔……

    丘吉尔也顺天应时地发表了一通颇具领袖风范的演说。他在演说中指出:

    “让党派利益搁在一边,把我们的全部精力集中起来,使国家的全部才智与力量都投入战争中来,把所有的健壮马匹都套上轭具……”

    (四)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的“镰刀行动”揭开了大幕。西线的平静终于被希特勒的装甲部队闪电式的进攻打破。德国集中了136个师,其中10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以及2580辆坦克和3824架飞机,绕过被英、法两国视为生命线的马其诺防线攻入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当天,军事力量薄弱的卢森堡不战而亡。

    当天下午6点,英王乔治六世在白金汉宫召见丘吉尔,授权他组织政府。丘吉尔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首相的宝座。但是,他所面临的却是一个炮火连天的世界。

    随即,丘吉尔就与工党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商讨内阁名单。午夜时分,战时内阁的名单被送到国王乔治六世的手中。

    战时内阁5名主要阁员分别是:首相兼国防大臣丘吉尔、保守党下议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张伯伦、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掌玺大臣艾德礼以及副首相兼“不管”部大臣格林伍德。

    除此之外,自由党领袖辛克莱任空军大臣,保守党艾登任陆军大臣,工党亚历山大任海军大臣。

    张伯伦与丘吉尔之间矛盾重重,曾屡次阻挠丘吉尔进入内阁,丘吉尔为什么还要把如此重要的职务交给他呢?丘吉尔认为,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和张伯伦算旧账,势必会危害内阁的稳定性,从而使英国输掉整场战争。他曾就不明就里的人说:

    “如果想拿现在来裁判过去,那就会失去未来。”

    丘吉尔对内阁大臣的安排不但表明了他具有宽宏大量的领袖气度,也符合他于5月7日的演说中提出的“团结一致”的原则。正是这种气度和原则,才让丘吉尔在未来几年中领导英国民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多年之后,丘吉尔在回忆自己临危受命主持国政之时的心情写道:

    “在最后的这个充满危机的多事之秋,我在凌晨3点才上床休息。我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我终于获得指挥全局的大权了。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人,我以往的全部生活不过是为了这个时刻,为了承担这种考验而进行的一种准备罢了。我想我对全局了如指掌,深信自己不会失败。”

    丘吉尔对胜利具有坚定的决心,他曾对战时内阁的成员们说:

    “如果我们打不赢这场战争,应当被送到伦敦塔山去斩首的,就只有我们5个人。其余的人要处分的话,那只是因为他们掌管的部门有所失职,而不是因为他们制定了政府的政策。”

    伦敦塔山是英国中世纪监禁和处决囚犯的地方。丘吉尔的这番话表明了他打赢战争的坚强决心,也表明了他将拉着英国这架古老的马车度过危机的责任感。

    5月13日,下议院召开了特别会议,对新政府进行信任投票。会上,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发表了金声玉振、激动人心的演说。他站在演说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了一圈。下议院里座无虚席,议员们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盯着他;过道上和外面走廊里前来旁听的民众也默默地盯着他。他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恐慌和祈求,似乎在说:

    “请你给我们力量吧!”

    随即,丘吉尔坚定而又自信地说道: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赐予我们的全部精力,竭尽全力地在海洋、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人们眼睛里的恐慌渐渐消失了,他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丘吉尔表明了他们的态度。丘吉尔伸出右手,掌心向外,叉开食指和中指,摆出了英文中“胜利”一词的第一个字母“V”的形状,继续说道: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简短的演讲结束了,会场上立即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投票结果表明,丘吉尔的新政府以381票对0票赢得了举国一致的支持。

    从此以后,丘吉尔的这次掷地有声的演说和那经典的“V”形手势便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中间传开了,成为鼓舞人们战斗最有力的号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