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狼法则:给杰出孩子的成人礼-力大非勇士,无毒不丈夫——是头狼,狡诈一点又何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狼都是狡诈的,若想当上头狼,除了比其他狼有能力外,必须要比其他狼有智慧,甚至要狡诈一些。俗话说,力大非勇士,无毒不丈夫。是头狼的话,狡诈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要让我们的孩子不仅有勇气,还要有智慧,如果只有勇气,没有智慧的话,只能充当别人的工具,是不可能成为领袖的。同时,要让孩子远离小人,不要和小人讲道理。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敏捷的思维和应变能力,学会借口说话和借刀杀人。也就是说,孩子不能太老实了,一定要有一些策略,才有助于登上领导的宝座。

    【有勇无谋,只能充当别人工具】

    狼群在进攻猎物之前,总要进行缜密的谋划,掌握猎物的行踪,了解地形地貌,确定每只狼的任务和所在位置,设置诱敌深入的圈套等。这就是狼生存的大智慧——取胜之道,智在谋略。在今天的“食脑时代”里,生存即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智力游戏”,谋略是生存的技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正如古代军事家所说的“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一样,人类生存之道也应该计为首。

    以下是一个头狼的自述:我从不认为机会是自己遇到的,那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果;只有不断进取,才能捕捉给予;我更明白,以智、以变才能取得自己的生存权利,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为了生存,我学会了灵活多变,用变通过来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灵活应变,以智取胜,是我当上“头狼”的智慧结晶。

    这给我们的感悟是:狼的天敌——人类,让狼明白,在恶劣的环境中,真正的机会不会自己到来,它虽然就在前方,但只有不断进取,才能捕捉到机会。人类更让狼族学会,只有以智才能赢得生存权利,只有以谋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要成为头狼,在达到目标时所使用的策略是千变万化的,绝不能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银行家前来拜访他时,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斯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你要组阁,千万不要选此人。”

    “为什么?”

    “因为他是个自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自己比您还要伟大得多。”

    “哦,除了他之外,您还知道有谁认为他自己比我要伟大得多?”

    “不知道,您为什么要这样问呢?”

    “因为我想把他们全部选入我的内阁,我现在最头疼的,正是找不到比我强的。”

    不久,林肯便任命蔡斯为财政部长,十分器重他,并通过各种方式尽量减少与他的冲突,事实上,蔡斯虽然狂妄自大、忌妒心重,但是他确实很有能力,工作尽职尽责,尤其在财政预算、宏观调控方面很有一套。

    后来,《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顿拜访林肯的时候,又特别提醒他说:“蔡斯竞选总统落败后,还不死心,一直在狂热地追求最高领导权,你要多加防范。”

    林肯听后,没有直接作答,而是以他一贯的幽默口吻说:“一次,我和我兄弟在农场里耕地。我赶马,他扶犁,偏偏那匹马很懒,老是磨洋工。但是,有一段时间它却跑得飞快,到了地头,我这才发现,原来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我不忍心马被咬,就把马蝇打落了。我的兄弟说,哎呀!就是因为有那家伙叮着,马才跑得那么快的呀!”

    接着,林肯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正好有一只马蝇叮在我身上,只要它能使我不停地跑,为国家多作贡献,我还不想打落它。所以,我又何必嫉恨蔡斯能力强呢?”

    看了这个故事,不知各位家长有何感想?当今时代,却有一些领导在用人的思维存在着嫉贤妒能,“宁用听话的庸才,不用威胁的将才”的想法,其害在于造成人才的外流,人才的埋没,制约了事业的发展。这样的领导应该有识人之慧眼、聚才之能,容人之肚量,学点用人之法和驭人之术。让人才为其所用,达到推动事业发展的目的。

    林肯之所以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之一,是因为他能容人、善用才,并且明白一个道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领袖人物不是全才,不见得处处都比别人强;他就是一根线,其职责是把叫做“人才”的珍珠穿成美丽的项链,达到凝聚人心、促成事业的目的。有勇无谋,只能充当别人的工具。

    古往今来,作战打仗靠的是谋略。作为一个统帅,时时刻刻要想到战胜敌人的谋略,这是古代兵书中所总结出的重要法则。

    值得指出的是,打仗要有勇有谋。在很多情况下,有谋比有勇更为重要,例如行军所到之处,必须多问,多思考。既自己独立思考,又广泛地向别人询问,这都是好谋的具体表现。

    我国古代名将王璞山带兵,有名将之风,每次与敌军相遇,在交战的前一天晚上,他都要传令各营齐集,与他们畅谈敌情、地势。他特别注重倾听部下的意见,在战前会议上常从衣袖中拿出十几张地图,分给每个与会者,让诸将对诸如如何进兵,如何分派,某营埋伏,某营并不参战,只是等到战斗结束后专门负责追缴之类的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待诸将一一说完,王璞山才说出自己的方案,然后每人发一份传单,上面写的就是已经议定的主意。第二天战斗结束后,如果发现谁的所作所为与当初议定的意见不符合,即使有功也必须受到处罚。而在平日无事时,王璞山也每三天必定要传召各营军官,熟论战守之法。

    古代军事家指出,像这样使部队形成一套好谋制胜的作战制度比之寻常的操练和用兵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军队的战斗力就是这样逐渐提高的。

    好谋制胜说到底就是要对对方的心理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谋在对方之前就可能占据主动。这一方法也同样适合于筹办各类事情。

    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之前的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没有哪一个主办国不亏损的。而由美国第一旅游公司副董事长尤伯斯负责承办的,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却不仅没有亏损,还有赢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尤伯斯在充分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之后,果断采取了一种“拍卖荣誉”的方案。

    尤伯斯利用观众向往奥运会的心理,向市民发出邀请:凡自愿为本届奥运会义务服务者,安排每人发二套制服,供应一顿快速午餐,免费看几场球赛。为奥运会节省了大量服务开支。

    例如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第一套程序。这届奥运会,火炬传递仪式于5月8日上午9:30在纽约市联合国大厦前开始。要在7月28日奥运会开幕时准时到达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历时82天,全程15000公里。奥委会做出决定,火炬传递权以每公里3000美元的价值出售。也就是说,分若干小段出售给那些想过一过瘾的人,仅这一项可赢得4500万美元。

    尤伯斯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善于使用谋略安排好了每一个细节,特别是他将奥运会的荣誉及参与权以金钱或义务服务的方式拍卖给了想过过瘾的人们,从而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创造更多的赢利。

    看了上面的几个例子,家长一定已经明白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人要有智慧,犹如土地要有水。土地失去了水,就变成一片焦土,人没有智慧,就变成行尸走肉。智慧运用在生活中,就好比水运行在土地上一般。地势低洼的地方就注满了水,人事“低洼”的逆境就充满了智慧。遍观古今成败得失的众多事实,没有一件不是如此,何以证明这一点呢?从前处于优势的夏桀和殷纣愚蠢,而处于劣势的商汤和周武王聪明。齐、楚、燕、韩、魏、赵六国合起来力量很大,但却愚蠢,而秦国势单力薄却聪明。楚汉相争时势力强大的楚王项羽愚蠢,而力量薄弱的汉王刘邦却聪明。当政的隋朝皇帝愚蠢,而他的下属唐王却聪明。居统治地位的宋朝愚蠢,而后起的元朝聪明。元代的统治者愚蠢,而率领百姓成大业的本朝圣祖(指明太祖朱元璋)聪明。以上列举的历史上的这些大事件尚且如此,那么小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做事情就要有智慧,既要有勇又要有谋。没有智慧的话,即使上得再高,也不会成为领袖人物的。

    【不要让孩子与小人讲道理】

    头狼在争取地位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小人,如果它中了这些小人的诡计,难免会被小人陷害,小人是它成功道路的一个绊脚石。因此,要想成为头狼,就要远离小人。家长要从小告诉自己的孩子什么叫做小人,如何分辨小人,让孩子不要和小人讲道理。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遭遇过小人。所谓小人,就是那些阴险奸诈,居心叵测的人。小人无情无义、无信无德。他们擅长搞阴谋诡计,时常以暗箭伤人。设陷阱、使拌子、搬弄是非、翻云覆雨、信口雌黄、造谣生事、无中生有、口蜜腹剑、出卖他人都是小人的看家绝活儿。小人一般都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他们往往会不惜采用最卑劣的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

    在我们生活中的缤纷世界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群,一定要能分辨出什么是小人,并谨慎和这些人交往。那么,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分辨什么样的人属于小人呢?下面告诉大家。

    有些人是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这种人极端自私,喜欢按照自己的喜恶标准和个人利益多少来判断事物的好坏,这种人特别喜欢把道听途说的事情进行添油加醋地加工后到处传说,他们会把聊天时涉及需要保密的信息自觉或不自觉地曝光在大众面前,让你万分无奈。这种人就是一种小人。要千万提防那些善于过河拆桥的势利小人,因为这些人不值得我们帮助。

    还有的人是喜欢刺探别人隐私的人。这类人往往会在别人不经意间收集或刺探别人的隐私,这种人对别人的隐私有特别的兴趣,而且还爱好把刺探到别人的隐私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人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付这种人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与交往。

    缺乏团队意识也是小人的一种表现,这种人往往是自私的。如果一个团队中有那么几个或个别人缺乏团队意识,如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没有严密的工作计划,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等等。在团队中绝大多数人老是在为个别人的自以为是付出代价时,你就会非常厌恶这些人。这些人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权衡自己的利害得失,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是削尖脑袋往里钻,对无利可图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动员就是无动于衷。他们习惯性地用放大镜来看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可以视而不见。和这种比“铁公鸡”还厉害的“糖公鸡”共事或做朋友,每次都会“粘掉你一层皮”,让你望而生畏。

    那么怎么让孩子与小人交往呢?与小人交往的确是个难题,不过还是有经验可循的,只要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性格,将他们看透,什么人用什么招,然后应酬起来也就不难了。

    首先,让我们的孩子尽量不要得罪小人。生活中我们宁可得罪君子,而绝不可得罪小人。因为小人是得罪不起的。小人特别善于琢磨别人,并敢于为极小的恩怨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一旦被小人盯上,那会很麻烦的。

    我们或许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从唐朝名将郭子仪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安史之乱”平定后,功高权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非常小心谨慎。有一次,郭子仪正在生病,有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探望。此人乃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时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立即让家人避到一旁不许露面,他独自客厅待客。卢杞走后,妻妾们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你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心存忌恨。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后来,卢杞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除掉,唯独对郭子仪还比较尊重。不得罪小人,能够使自己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为什么君子不和小人相斗呢?因为小人是不受道德规范约束、不讲游戏规则的。如果想让孩子成为头狼,成为君子,就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和小人斗。

    有这样一则关于小人的故事:一个狡猾的小人为证明德尔斐的神示是假的而与另一个人打赌,到了约定日期,他手里拿着一只小麻雀并藏在外衣下。他走进庙里,在神的前面,让神说出他手中拿的东西是死是活。小人想,如果神说他手里的东西是死的,他就拿出活着的麻雀给神看;如果神说是活的,他就悄悄捏死麻雀,再拿出来给神看。神识破了他卑鄙无耻的诡计,对他说:“小子,不要自作聪明了!东西在你手里,是死是活还不是你说了算!”

    小人无德无信,从不按游戏规则出牌。为了达到目的,小人会不惜采用下三烂的流氓手段。君子和小人不是按照同一个游戏规则斗法,所以君子是很难斗得过小人的。

    但是,我们也知道,很多时候,小人是躲不开的。小人是社会上的一股污浊之气,驱之不去,阴魂不散,千百年来一直腐蚀着社会。虽然小人得势只是一时,但是那些阴险小人还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烦恼。我们的孩子必须和小人正面交锋时,应当坚守君子之道。对付伤害自己的小人,切不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小人的手法对付小人,听起来好像蛮有道理。殊不知在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在别人的眼中也会被误认为是小人的。

    认识小人是个过程,他陷害你的过程是他本性暴露的过程。用君子之道对待小人,也是大家认识你、认可你的过程。公众自有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人心是一杆秤。小人多行不义,迟早会被大家认识到他的嘴脸。小人一旦被大家所识破,自然就会失去市场,成为过街老鼠。

    凡事逃避总不是办法,得知难而上。据某调研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每一百位出类拔萃的成功者之中,精通怎样对付小人的人占90%。几乎每一位成功者都懂得怎样有效地对付并利用小人。这表明,学会怎样对付小人对于成功是何等的重要。

    对付小人,既要有一定的原则,还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技巧。首先要居安思危,勤于检点,让小人无机可乘;其次是处表不惊,从容镇定,能以不变应万变;再者是胸有成竹,进退自如,进则必胜,一剑封喉,退则能忍,海阔天空。

    任何难题都有解决的方法,对付小人也一样。有效地利用和对付他们,这是办事的智慧,也是成功的一大秘诀。当然,君子无小人之心,俗话说得好,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只要让孩子学会刚柔并济,孩子就学会了对付小人的秘诀。

    【出其不意,技高一筹】

    头狼的智慧是其他狼所不能比的,它经常会利用对方失误或者比较失意的时候攻击对方,这样获胜的几率就比较大,有时即使自己不如对方,也可以获胜的。先来看看狼群是怎么做的。

    狼群在围猎动物时非常讲究策略,狼群从来不会漫无目的的围着猎物胡乱奔跑、尖声狂叫。它们总会制定适宜的战略,通过相互间不断地进行沟通将其付诸实施。关键时刻到来的时候,每匹狼都明白自己的作用,并准确地领会到集体对它的期望。

    狼从来不靠运气,它们对即将实施的行动总是具有充分的把握。狼群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训练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如此,狼群很少真正受到其他动物的威胁。

    羚羊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即使是猎豹也很少能抓到羚羊,更不用说狮子、老虎等其他动物了,但是狼群却做到了。狼群总是能依靠各种策略成功地捕食羚羊。比如,它们会耐心地等待时机,等羚羊吃饱了草之后再去追杀它们,这时羚羊根本就跑不快。而其他的动物都是只要看到羚羊就直愣愣地冲上去,因此很少成功。

    组织严密的狼群,会采取连环追击的策略。由于狼群没有羚羊的速度快,它们会预先隔一段距离就埋伏一群狼,最开始由一群狼追逐,把羚羊群赶向预定的方向,追逐一段距离之后,就由第二群狼继续追逐羚羊群。就这样一直追下去,直到羚羊筋疲力尽,再也跑不快,狼群才开始咬杀羚羊。当一只狼咬死一只羚羊后,并不是马上开始进食,而是继续去咬杀其他羚羊,因为它们要为后面的狼群留下足够的食物。狼群的这种作战策略是其他动物根本就不可能学会的。

    狼群为了在夜晚偷袭羊群而不被牧民发现,先是在离羊群相对较远的位置号叫,这样那些牧羊犬就会冲向狼群号叫的方向,狼群依靠数量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把这些牧羊犬咬杀死。没有了牧羊犬,牧民就不容易发现狼群的偷袭行为了。

    狼群在一般情况下是很少攻击那些比自己强大的动物的。但一旦这些动物侵犯了它们的利益,它们也会奋起反抗的。有时候,草原上的食物比较稀少,一些抓不到猎物的狮子会从一些小规模的围猎狼群那抢夺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狼群会对狮子进行反击。但即使是狼群对狮子进行围击,也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损失,与狮子相比,它们不具有任何优势。狼群不会去攻击强壮的雄狮,而是去攻击那些照顾小狮子的母狮和它的孩子,杀死了小狮子,也就是减少了未来狮子的数量,这样就能避免狮子与它们争夺食物了。

    出其不意是一种非常冒险的策略,但如果运用成功,会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历史上运用出其不意的战斗很多,我们看一下“三国”中的故事。

    孙权应诸葛亮之约,出兵进攻曹操空虚的东部防线。合肥守将张辽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尽撤西部大军,来救合肥,与孙权接战。

    孙权为挫曹军锐气,决定趁其远道而来又立足未稳之际,率先进攻。这种情况下首战是非常重要的,是气势上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关键所在。部将凌统主动求战,于是带三千人奔向曹营。与曹军先锋大将张辽交锋,走马奋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权恐怕凌统有闪失,才让吕蒙接应他归回本阵。这一仗虽没分胜负,但对曹军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吴将亦相当骁勇!

    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就要求孙权让他当天夜里只带一百名战士奔袭曹营:“要是损失了一个人、一匹马,也不算成功!”孙权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

    甘宁作战前动员:“今天夜里,咱们奉命偷袭魏营。请大家和我一起满饮一杯酒,然后努力向前!”

    那一百名战士听到后,面面相觑,心中很是不情愿,因为这样做风险毕竟很大。

    甘宁见状,拔剑在手,怒喝:“我作为大将,还不惜生命,你们还有什么迟疑的?”

    战士们见甘宁变了脸,都被他的声威震慑,于是起身行礼:“愿出死力,跟您一起去。”

    饱食之后,夜半三更时分,甘宁让每个士兵头盔上插一根白鹅翎,作为吴兵记号,然后披甲上马,大喊一声,杀入曹营。夜黑风高,人喊马嘶,一时之间,曹兵惊慌大乱,辨不出对方来了多少兵马,结果奔跑进退之间,自相冲突,十分狼狈。甘宁趁乱,率百名战士在曹营中纵横疾驰,碰到人就杀,百名勇士如入无人之境,又迅速从南营门杀出来,也没遇到什么阻拦。

    曹操恐怕对方是故意引诱自己追赶,为防中吴军埋伏,也就没敢追击。在不知对方底细的情况下,曹操这样做无疑是很正确的,不能在慌乱中失去了冷静的头脑。

    甘宁偷袭成功,一百名战士真的没一个受伤。回到吴军时,命令这一百人击鼓奏乐,欢呼“万岁”。孙权亲自出门迎接这些勇士,赏赐给他们大量财物。甘宁因此而声名大振。

    出其不意的关键在于乘敌人没有防备,而如何找到敌人疏于防备的地方就成了难点。甘宁是乘着曹军初来乍到,夜晚疏忽,挑选了百名精勇武士,大家一鼓作气,才得以全身而退,否则很容易陷入敌人阵中拔不出来。表面上看,胆气是成功的因素,但实际上机敏的头脑才是胜利的主要因素。

    在做自己的事业时,想要赢得市场,便要不断创新,“出其不意”地推出新的产品投入市场,会获得不可估量的效益。自古以来,出其不意的原则在各行各业不断发挥着神奇的功效。在商业领域,不论公司的规模、地点或竞争形势如何,能不能有出其不意的表现,对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在结合了保密、速度、计谋、原创性和胆识,出其不意的行动能杀得对手措手不及,使力量对比产生有利于己方的决定性后果。

    总之,家长要告诉我们的孩子,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奇制胜,打破常规,用对手意想不到的新奇手段战胜对手,以变应变,也正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行的普遍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唯有发展变化的这个规律是不变的。出奇制胜强调的是变化,反对的是模式化。就从这点看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不但是一个可以广泛运用的法则,而且是一个永恒的法则,永远不会过时!

    【偷袭,低损失,高收获】

    头狼之所以能获得胜利,是因为它总是用自己的智慧在作战。它会利用敌人的弱点来取胜,这就是头狼,这样损失又少,收获也高。我们的孩子也要学会偷袭这一招。

    偷袭,是趁对方在没有防备,没有发现你的情况下攻击对方的军事行为。偷袭的对象一般是通信枢纽,指挥机关,导弹阵地,机场,后勤基地,实施者基本上是特种部队,小分队。

    偷袭,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不光彩的字眼,甚至在很多的时候,许多的人将它与阳奉阴违的奸猾小人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对偷袭的一种偏见,用一种带有成见的眼光去看待它而已。因为,长久以来,我们就遵循着“老老实实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的这一标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在很多的时候,对偷袭产生了一种潜在的排斥,认为偷袭并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所谓偷袭,指的是我们的一种变通能力,一种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环境越来越变得复杂的环境中的一种适应生存能力。

    偷袭并非圆滑,更不是狡诈,它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灵活变通的智慧,也是我们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所具备的一种生存本能。

    说到底,偷袭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技巧,一种在竞争日趋激烈、环境越来越变得复杂的环境中的一种适应生存能力。如果,我们在为人处事时,圆滑一点,那么,就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诚然,人们反感投机取巧,崇尚做人要心善心诚,但是任何时候太善良和诚实都会被人认为单纯幼稚,并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达到某种目的。所以做人一定要学会变通,要圆通一点,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只是用一种态度、一种方式对待所有的人和事,不善于从对方的需要和好恶出发去选择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方式,缺乏对人的心理微妙变化的体察和灵活多样的处事方法,必定大大地制约我们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效果,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先说一个故事。有两个商人同到某地收购茶叶,因茶叶走俏,商人甲便抢先一步,把当地的茶叶都尽收囊中了;商人乙失望之余并没气馁,灵机一动,就把当地的茶篓购买一空。这样一来,商人甲不得不用高于平时的价格,从商人乙手中购买茶篓来装运茶叶。商人乙因此也发了点小财,避免了无功而返。

    古今中外,但凡能成就伟业者,无不深谙做人之道,做事之法。这些成功人士知道做人何时应该进,何时应该退,何时应该发脾气,何时应该深藏不露。他们方圆通达,在关键时刻总能把做人的机智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成功者的伟业固然让世人顿生羡慕之情,而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家长有没有想过,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孩子依靠什么才能从强手如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就自我呢?就如同某位著名的哲学家所说的一样:人一生中能够确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当我们纵观古今中外一些拥有了巨大的人生成就之士的成功经历后,我们便可以越发的清楚,他们的成功在于为人处世的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有一点“心机”,也就是说,在做人的时候应当讲一些方法,在做事的时候应当讲一点技巧。

    确实如此,我们在如今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如果不懂得灵活变通,在有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技巧,就会四处碰壁,不仅大大地影响到我们做事的效率,还会对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这里的灵活变通,指的就是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但是提醒注意的是,这里的方法与技巧,并不是没有任何原则、任何立场,以一种处心积虑之心去谋害他人,耍阴谋手段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它只是为人处事的一种智慧和谋略,是让我们在现今的环境中,更好地把握住机遇,少走一些弯路,更为轻松、顺利、便捷地把事情做好,实现自我人生的理想。

    在这个依靠智慧生存的年代,让我们变得更为灵活一些,更为机动一些,在做人时多讲一些方法,在做事时多讲一些技巧,那么你的生活会变得更为美好!

    一位专门从事人力资本研究的学者说过这样的话:“发现并运用一个人的优点,你只能得60分;如果你想得80分的话,就必须容忍一个人的缺点,发现并合理利用这个人的缺点和不足。”这话既有新意,又富哲理。

    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是绝对的,没有静止不变的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短。在不同的情景和条件下,长与短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长的可以变短,短的可以变长。这种长与短互换的规律,是长短辩证关系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部分。用人的关键并不在于用这个人而不用那个人,而在于怎样使自己的每个下属都能在最适当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一个开明的管理者应学会容忍下属的缺点,同时积极发掘他们的优点,尝试用长处弥补短处,使每个人都能发挥专长。有人性格倔强,固执己见,但他同时颇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轻易附和别人意见;有人办事缓慢,手里不出活,但他同时往往办事有条有理,踏实细致;有人性格不合群,经常我行我素,但他同时可能有诸多发明创造,甚至硕果累累。管理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短中见长,善用其短。

    现代企业中善用人短的企业家也大有人在。松下电器公司副总经理中尾哲二郎就是松下先生善用人短的例证:中尾原来是由松下公司下属的一个承包厂雇用来的。一次,承包厂的老板对前去视察的松下幸之助说:“这个家伙没用,尽发牢骚,我们这儿的工作,他一样也看不上眼,而且尽讲些怪话。”松下觉得像中尾这样的人,只要给他换个合适的环境,采取适当的使用方式,爱发牢骚爱挑剔的毛病有可能变成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创新的优点,于是他当场就向这位老板表示,愿让中尾进松下公司。中尾进入松下公司后,在松下幸之助的任用下,果然弱点变成了优点,短处转化为长处,表现出旺盛的创造力,成为松下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人才。听说我国南方有这样一位厂长,他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去当产品质量管理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一些斤斤计较的人去参加财务管理;让爱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去当信息员;让性情急躁争强好胜的人去当青年突击队长……结果,这个工厂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工厂效益成倍增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有其长处,就必有其短处。人的长处固然值得发扬,而从人的短处中挖掘出长处,由善用人长发展到善用人短,这是用人的最高境界。长短互换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要僵化地看待,不要静止地看待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要积极地创造使短处变长处的条件,同时也要防止长处变短处的情况发生。

    要让孩子们知道,善于使用别人的短处,这首先是一种态度,只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方法,需要积极地去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来实现“使用别人的短处”,达到人的“短处”得到“长用”的目的。

    【头狼不得不读的兵法全书】

    即使是可口诱人的美味食物摆在眼前,头狼群也能保持足够的冷静,而不像其他动物那样一味地猛追。它们虽然渴望得到食物,却采取隐忍、等待的策略,寻找最好的出击时机,最后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讲究做事的成效与强调速度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做事的方式必须是正确的。必要的时候,慢慢做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否则,再快的速度,错误的做事方式,不仅不见实效,还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事情本身,更不是其他因素。所谓做事的方法,也就是做事的策略。只有正确的策略才能保证事情的顺利完成。

    正确的做事策略来源于对事情本身的透彻把握以及对自身实力的准确定位,正确的策略的制定还要依赖决策者的经验和智慧。要想成为优秀的员工,就必须在平时注意多积累经验,观察有经验的同事们的做事方法,同时还要对自己的真正能力有准确的把握,并盯紧相关领域里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动向,做出正确的分析。这些都是保证做事策略正确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所谓策略,也称为决策。决策,最重要的就是在企业或团队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尽力追求成功而避免失败的策略。

    在一个企业或者团队中,领导者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领导者所处的地位或他所拥有的知识,人们自然会期望领导者能够做出对整个企业、对企业的业绩和成果带来深远影响的决策。这就是领导者工作的意义所在。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决策型的领导者而陷入危机,江河日下。问题在于,即使占据着领导者的位置,也不一定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因为领导者的伟大在于关键时刻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许多领导者并不能真正起到领导作用,他们或者习惯于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者在紧要关头犹豫不决。当然,最可怕的还在于对变化视而不见,当危机到来时才惊惶失措。

    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掌握的。许多成功的领导者都是通过持续不断地观摩其他领导者所持的工作态度、对经济的看法以及待人处事之道,长久地思考之后才从中领悟到决策的智慧的。

    团队领导者的正确决策离不开理性和理智。虽然理性不能保证一项决策取得成功,但离开理性,决策就很难成功。在商业领域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具有冷静的理性,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遇到新情况要冷静对待、临危不乱,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正确。

    没有理智固然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但是领导者也不能拘于理智,这样也很难成功。因为有机遇就有风险,风险不大,机遇也可能不大;风险没有了,机遇也可能没有了。所以,商业界有一句名言:“当做一件事情有60%的把握时,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当有100%的把握时,就绝对不要去做了。”

    领导者无法做到万无一失,人的决策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性的地步。一个领导者应该把这种理性精神与对机遇的敏感结合在一起,既有理性的保障,又有创业的冲动,这样才能为企业和团队创造出机遇,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

    所谓智,就是知。所谓知,就是懂得仁、懂得信、懂得勇、懂得严。作将领的,就怕什么都不懂。确实,吴王夫差的白骨蔽野,不如越王勾践的吊死问疾;楚霸王将降兵全部活埋,不如晋文公对原邑人的宽宏大量;荀偃的迁延之役,不如知罃的斩嬖之法;季康子的负载求和,不如孟明的渡河焚舟。又如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于仁;晋楚鄢陵之战,楚王败于信;张飞在阆中被部将张达、范疆所杀,是因为他疾恶如仇,对小人过严,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是由于中军副帅先彀麻痹轻敌,一味蛮勇。越公遇敌弃置千人而不顾;赵奢更改军令,以成就功业;李广不敲传夜铃,让士卒安心休息;韩信忍胯下之辱,以图大谋。因为仁、信、勇、严而象彼,又因为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如此,其原因何在呢?就是聪明和不聪明的差别啊!愚蠢者遇到聪明人,聪明人取胜;聪明人遇到特别聪明的人,特别聪明的人取胜。所以,有的是不战而胜,有的是百战百胜,有的是正面取胜,有的是诡诈取胜,有的是想出了新招而胜,有的是模仿古代兵法而胜。天时变了、地利变了、敌情变了,所处的形势也就变了。所谓审时度势,就是因势利导以取胜。过去那些记载,论兵的部分十分完备,军事上的成败都罗列在书中,明白无误,有据可查。首先是“不战”,其次是“制胜”,再次是“诡道”,最后是“武案”。岳飞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武案”即运用的迹象。儒者不谈兵,然而也恰恰不可以与儒者谈兵。儒者谈兵厌恶作,智者谈兵却唯恐不能诈。只有能作者才能战。能战的人,哪能说服那些不打仗的人呢?鲁襄公十四年,各国诸侯随晋国攻打秦国,起初大家迟迟不肯渡黄河,渡河后晋军统帅荀偃又不敢组织进攻,反倒指挥撤退,致使此次出师一无所获。鲁襄公十年,荀偃率晋军攻打偪阳,一时未能攻下,他即要求撤军。知罃怒斥他的言而无信,限令七天攻下偪阳,结果两天即取胜。鲁哀公八年,吴国攻打鲁国,未能取胜,即以极苛刻的条件要求与鲁国订盟约。鲁国执政季康子不听大夫景伯的劝告,强迫景伯背着草拟的盟约与吴国订立城下之盟。文公三年,秦伯攻打晋国,依孟明之计,渡过黄河即烧掉渡船,以示破釜沉舟,与晋军决一死战之志。结果一举占取了王宫和郊地。

    有一句古话:危事无恒,方随病设。躁或胜寒,静或胜热。动于九天,入于九渊。风雨在手,百战无前。大意是:对待凶险的军事情况,没有永恒不变的对策。正确的处方,只能根据具体病情开设。躁有时可以战胜寒冷,静有时可以战胜热。进攻时要动作于高不可测的高空之上,使敌人无从防备,防守时要藏兵于深不可知的深渊之下,使敌人无形可窥。要把呼风唤雨的本领掌握在手,方能百战百胜。

    【借口说话,借刀杀人】

    头狼为了保全自己和不使自己的名声受损,有时候是不能自己暴露的,那它该怎么办呢?只好借别人的口说话,借刀杀人了。我们的孩子要想少受一些伤害,也要学会借刀杀人这一招。

    所谓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

    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纳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招安刘表。孔融荐出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一番。当时张辽在一旁,抽剑要杀祢衡。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一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声而去。张辽说:“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曹操说:“此人素有虚名,远近皆知,今天杀了他,天下人必然说我不能容人。他自以为有能耐,所以令他为鼓吏来羞辱他。”

    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令鼓吏击鼓。祢衡一身旧衣而入,击《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深沉辽远,如金石之声。座上人听着,莫不慷慨流涕。左右人喝道:“为何不更衣?”祢衡当着他们的面脱下旧衣服,裸体而立,赤身尽露,客人皆掩面。祢衡慢慢穿上裤子,脸色不变。曹操叱道:“庙堂之上,为何这般无礼?”祢衡说:“欺君罔上才叫无礼。我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而已。”曹操说:“你清白,那谁污浊呢?”祢衡道:“你不识贤愚,眼浊;不读诗书,口浊;不纳忠言,耳浊;不通古今,身浊;不容诸侯,腹浊;常怀篡逆之意,心浊。我是天下名士,你把我用着鼓吏,这像阳货轻贱孔子。”曹操指着祢衡说:“令你去荆州做说客,如果刘表来降,就封你做公卿。”祢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备三匹马,令二人挟持着他而去。并教文武官员在东门外为之置酒送行。

    荀告诉大家:“如果祢衡来,诸位都不要起身。”祢衡到,下马入见,众人皆端坐。祢衡放声大哭。荀问:“为什么哭呢?”祢衡说:“走在死柩之中,怎能不哭?”众人皆说:“我们是死尸,你就是无头的狂鬼。”祢衡说:“我是汉朝的臣子,不作曹操之党羽,怎么没有脑袋?”众人要杀祢衡。荀急忙制止,说:“他不过是鼠雀之辈,用不着玷污我们的刀。”祢衡说:“我是鼠雀,可还有性;而你们只能叫做寄生虫。”众人恨恨而散。

    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有人问刘表:“称衡戏谑主公,为何不杀了他?”刘表说:“祢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不杀他,是因为怕因此失去人望,所以叫他当说使到我这里来,要借我的手杀他,使我蒙受害贤的恶名。我如今让他去见黄祖,让曹操知道我刘表有见识。”众人皆说好。

    祢衡至黄祖处,共饮,皆醉。黄祖问祢衡:“你在许都有什么人?”祢衡说:“大儿孔融,小儿杨修。除此二人,别无人物。”黄祖说:“我像什么呢?”祢衡说:“你像庙中的神,虽然受祭祀,遗憾的是不灵验!”黄祖大怒,说:“你把我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了!”于是杀了祢衡。祢衡至死骂不绝口。曹操得知祢衡受害,笑着说:“腐儒舌剑,反自杀了!”

    曹操正是利用了借刀杀人这一计策,既除掉了自己的敌人,又没有做恶人,这就是智慧和谋略。

    此外,在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战役中都用到了借刀杀人这一招才得以胜利。

    战国时期,著名的游说家苏秦,“合纵”六国的计谋成功后,回到燕国。燕易王的母亲文夫人年轻守寡,偏偏看上了足智多谋的苏秦,二人不久私通。苏秦担心若被燕王发觉而将被处死,设法摆脱文夫人,他向燕王提出到齐国行使反间计,而匆匆来到齐国。齐宣王、齐闵王都很器重苏秦,却引来了齐国一些大臣的嫉恨。一次,闵王舍弃苏秦的计谋,听从了孟尝君的谏言,免受了其他四国伐秦失利的结局,孟尝君因此受到了闵王奖赏。那些嫉恨苏秦的人以为闵王不再重用他了,派刺客在朝廷上杀死苏秦,闵王下令捉拿凶手,而凶手早已逃遁。苏秦临死前对闵王说:“我死后,你把我的头颅号令于市,就说‘苏秦是为燕国而反间于齐国,他是死有余辜,谁杀他的,可以领赏金千两’,这样就可以捉住凶手。”。闵王按苏秦的去做了,其凶手果然前来领赏,被抓住,后又审问出杀人的主谋,闵王把他们全杀了,以报谢苏秦。

    苏秦才高权重,其死后还能“借”闵王之刀,除掉凶手及其主谋们,最终为自己报了杀身之仇,实在不易。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当,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十三比一,力量悬殊。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明军的奋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满军惨败。努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洲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

    借刀杀人这个谋略在历史上被一些将领所使用,在战场上和争夺名利的战争中广泛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作家长的可以把这一计教授给孩子。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个人,不要自己鲁莽地和那个人争斗,可以找那个人的敌人,让他帮助孩子打败那个人。此外,不要随意讲别人的坏话,借刀杀人也可以演绎到借口说话。意思就是说,有些话不该说的可以先不说,等找到机会让别人替孩子说的时候再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不会总得罪人了。

    由此可以看出,借刀杀人是一种智慧,如果应用好了,将会从中大大的受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逐渐交给孩子这种技巧。

    【培养孩子的敏捷思维与应变能力】

    头狼出手总是迅速的,它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是其他狼能比的。作为头狼,遇到任何事情,它必须在短时间内进行判断并做出决定。如果它的反应慢了,很有可能就是给对手机会,那么这个狼群就会受到牵连。我们的孩子一定要从小就培养他们的敏捷的思维与应变能力。

    建立大事业的人,往往争的是百年大计,而不争瞬息之间的小事。殊不知那些瞬息之间的小事,又往往是百年大计的开端!事变到来的时候,就像火,就似风。愚蠢的人害怕接触这种风风火火,只要略有触及,就会远远回避,直到他确信这风、这火不会加害于自己时,才不再躲避。如果是有办法的人,他就会使风转向,把火扑灭。即便那事变像能拔起大树的飓风,像可以燎原的大火,也只能是给他以施展才能的机会,而不会把他吓退。再拿脚力来打比方:许多人同走一里路,必定有先到的,所谓先到,也不过是比别人早到十几分钟罢了。但这个人要是每走一里都早到十几分钟,累积起来走上十里、百里,那么他比别人早到的时间就可观了。走路尚且如此,又何况人的智力上的差别呢!其间快慢之差又何止千里万里!兵书上有这样的说法,在用兵上只听说过用兵迅速,但方法笨拙,没有听说过用兵迟缓,但方法却是巧妙的。用后快而方法不巧妙的人,要是拖的时间再长,就越发显得方法笨拙了。要是有个直径一尺的酒樽,把它放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最先到达酒樽旁的人,可得一醉;随后到达的人,还可以尝到一点酒的滋味;而最后到达的人,就只好让自己嘴唇干干地离开了。其间的区别,就在于快慢。满树的叶子,你要是一片一片地摘,用一整天时间也摘不完。但是秋风一起,寒霜一降,一个晚上树上的叶子就落尽了,这就是自然造化比人神速。人的思想要是敏捷得像秋风扫落叶那样神速,他的灵气就足以应付一切变化,而不会在突然到来的问题面前感到困窘了。这样的人,大概称得上是敏捷的人了吧。事物的变化是那样的迅速,它不会停顿下来等待我们去思考,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因此,天下又哪里会有聪明而思想却不敏捷,或思想不敏捷却又聪明的人呢?

    家长应该知道,应变能力是当代人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比过去成倍增长的信息,如何迅速地分析这些信息,是人们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它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所面临的变化和压力与日俱增,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择业,下岗等方面的困扰。努力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对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应变能力可能不尽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有先天的因素,如多血质的人比黏液质的人应变能力高些。也可能有先天的因素,如长期从事紧张工作的人比工作安逸的人应变能力高些。因此应变能力也是可能通过某种方法加以培养的。

    对于应变能力高的人,要正确地选择职业,将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而对于应变能力低的人,在注意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同时,还要努力进行应变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就从选择和培养两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人在选择职业和进行人生的其他选择时,除了考虑客观条件和个人的兴趣外,还应做到“知己知彼”,考虑一下自己的应变能力是否适合于进行这样的选择。一般来讲,应变能力高的人可以选择需要灵活反应的工作,如运动员、推销员、调度员等等。这些工作需要人们在外界环境或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相反,应变能力低的人可心选择一些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气象、财会、精密仪器等。在这些工作中,外界环境或条件的变化不是很大,对人们应变能力的要求也相对低些。

    当然,应变能力还是可以通过实践来逐步和提高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来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首先,要多多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实际的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人的应变能力的过程。在活动中,还可以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无论家庭、学校还是小团体,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些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需要应变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首先学会应变各种各样的人,才能推而广之,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只有提高自己在较小范围内的应变能力,才能推而广之,应付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实际上,扩大自己的变化范围,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家长还要加强孩子应变能力的培养。应变能力高的人往往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沉着应战,而不是紧张和莽撞从事。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事沉着冷静,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假如我们遇事总是迟疑不决、优柔寡断,就要主动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迅速做出决定。假如我们总是因循守旧,半途而废,那就要从小事做起,努力控制自己,不达目标不罢休。只要下决心锻炼,人的应变能力是会不断增强的。

    知道了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就让我们快点行动起来吧,培养孩子的敏捷的思维和应变能力不能再拖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