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狼法则:给杰出孩子的成人礼-尝尽苦滋味,方能做头狼——是头狼,贪婪一点又何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现在的孩子都缺少吃苦的精神,家长应该知道,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成长不仅是身体上,还有心灵上的,思想上的。孩子不可能永远做妈妈翅膀下面的那只小鸟,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会离开妈妈,独自一人面对一切。

    所以该放手的时候就应该放手,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吃苦;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学会坚强。温室里只会孕育弱者,只会让人懂得享受和退缩。要想让孩子出人头地,要想让孩子做个头狼,必须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

    【怀抱“狼子野心”,立志做匹头狼】

    在中国,为人父母,大多有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未来有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父母又经常打击孩子对未来的梦想,教导孩子不要有野心,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不要出风头。不想让孩子平庸,又通过各种方式使得孩子日益平庸。“泯然众人”,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态。

    世人对野心的偏见,其实是受制于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但是,野心对于一个人成才、成大才的积极作用,大家应该都明白吧。好像历史上没有一个庸才能被人称作“野心家”。只要教导得好,孩子的野心就是他未来成功的雄心。“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野心的孩子,是一个平庸的人。

    那么,野心是什么呢?野心是一种侵略,如果没有侵略的野心,那么哪怕你拥有再多的才学,也将一生注定平凡。看古今中外,哪个名人没有野心?看商场风云变幻,哪个企业老板没有野心?咱们不扯远的,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哪个没有野心?野心,是头狼的本性!头狼之所以处于不败,只因头狼拥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只因头狼的血液永远充满奋亢的跳动!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头狼的野心,拥有头狼的血性,因为我们的孩子需要“食物”。野心是一个人对成功、名利和权位的强烈的欲望,是驱动一个人学习完善自己、积极进取的最强大的驱动力,只要教导得好,孩子的野心就是他未来成功的雄心。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因为社会环境造就很多不平等待遇,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未来虽然没有成为伟人那么高的期望,最多也就是希望成为企业家、科学家、公务员或者各种“明星”。但在这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没有野心,看得不远,没有实现梦想的疯狂劲,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不知道将来的社会会怎样,也不知道孩子未来在哪?但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有野心。有一句话说的好:心有多大,未来的可能就有多大;心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要知道,这种“狼子野心”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起来的,更不是孩子生来就有的。家长要想让孩子做一匹头狼,就要从小给孩子灌输头狼的精神,让孩子立志做一匹头狼。因为狼群中的狼本来都是一样的,有的狼可以成为头狼正是从小树立头狼的意识,有头狼的野心,才能向着头狼的方向去努力,去拼搏,最终实现头狼的愿望。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几个名人因为怀抱“狼子野心”而成功的例子。

    秦始皇广招贤士,谋略部署吞并六国的野心。在李斯的帮助下,招纳了一批来自各国的有才人士。公元前230年吞并六国的时机成熟,韩、魏首先成了进攻的对象,并相继沦陷在秦兵的铁骑下。然后是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在攻打赵国的时候,如果不是秦始皇使用反间计迫使赵王先赐死大将李牧和贬了将军司马尚,秦军实在难于攻下孤城邯郸。赵一旦被破,其他三国就势如破竹而灭了。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10年时间平定六国统一了全中国。从此,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秦始皇的手里实现了,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近500年的诸侯割据局面,把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创立的集权政治一直推行到清王朝,有2100多年之久,对巩固和发展华夏文明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所以后人称他千古一帝始皇帝。

    看了一个古代的例子,下来我们再看一个现代的例子。章子怡这个放眼世界的小女子,套句老戏词儿:这个女人不寻常。当她在《我的父亲母亲》里捧着个大花瓷碗掉眼泪的时候,我们最多认为这会是个巩俐第二;当默默无闻的邓文迪突然杀出嫁给默多克的时候,我们惊叹这是个无法复制的成功案例,但仔细想想,今天的章子怡正在不动声色地朝着邓文迪的方向走过去。再苛刻的人也无法指责小章姑娘的野心勃勃,毕竟这份野心让她在好莱坞,走得比任何一个人都远。

    看了中国的例子,我们再来看一个外国的例子。美国篮球巨星乔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篮球明星梦。一天,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母亲,母亲大加赞赏,为他有了自己的梦想向他祝贺,鼓励他向篮球明星学习,并且经常抽出时间和小乔丹一起欣赏报纸杂志上篮球队员们驰骋球场、飞身灌篮的矫健身影和飒爽英姿。同时,建议乔丹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剪下来,贴到房间的墙上去,这样就可以与偶像们朝夕相伴了。

    和小乔丹一样,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野心,野心可以给孩子一个无限的成长空间,心中有梦的孩子内心是丰富多彩的,未来也是最有希望的。梦想对于孩子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梦想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美好设计,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吸引和激励作用。每个孩子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往往都会神采飞扬、美不胜收。做好孩子的野心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给孩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父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正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而扼杀了孩子的野心,请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有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她带着8岁的孩子求教于当地一位知名的科学家。科学家知道她的来意后,并没有马上向她述说自己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而是带她们到实验室。科学家将准备好的一瓶溶液放在孩子面前。孩子看到液体好看的色彩,显得特别兴奋。出于好奇心,孩子正要把手伸进瓶子里,突然被站在背后的母亲喝住:“你想干什么?”孩子欲伸出去的手顿时缩了回来。这位母亲疑惑地询问科学家:“瓶子里面究竟是啥液体?”科学家莞尔一笑,说:“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

    母亲心中顿生疑惑,正想追问,只见科学家把自己的手伸进溶液里,对孩子的母亲说:“这只不过是10毫升的染色剂而已,对孩子的皮肤不会产生任何危害,但因你的一声呵斥,竟把孩子的好奇心给泯灭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时候,家长都容易犯下同样的错误。他们在过度关心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及个性。于是,孩子在家长的过多管束下,越来越“循规蹈矩”,不敢有“非分之想”,缺乏创造力。其实,适当地“放纵”一下孩子的“野心”,对于孩子的成长,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大有裨益。

    因此,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成为头狼,要想让孩子成功,要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放开孩子的野心,让孩子具有“狼子野心”,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并不断地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时刻保持“饥饿感”】

    有本书曾这样说:人一生下来,注定成为猎人,也注定是猎物,只有保持适当的饥饿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猎人,一个不被猎杀的猎物。头狼之所以能成为头狼,就是因为它时刻保持着“饥饿感”,这样就会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不断去争取更多的成绩。如果它没有饥饿感,就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争取食物和更大的势力,也就不会成为头狼了。因此,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头狼,就必须让孩子时刻保持饥饿感,不能让孩子满足于现状。下面看看鲁宾孙和爱因斯坦的例子。

    鲁宾孙不听父亲的劝告,出海经商,在海上遇险,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死神抗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顽强生存。收留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终于回到了英国——《鲁宾孙漂流记》讲的正是这个故事。

    第三章讲的是鲁宾孙已经登上了小岛,开始生活,鲁宾孙不怕辛苦,造房子,挖山洞,做家具,修围墙。他还挖水沟,他甚至用了43天做了块木板。还有,鲁宾孙做的桌子椅子是拆了装,装了拆,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像鲁宾孙这样不满足自己做的东西的人还有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老师叫他们叫手工作业,其他同学都做很好,只有爱因斯坦拿出了个东倒西歪的小板凳。老师批评他,爱因斯坦又拿出两个小板凳,说:“这是一开始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个。”

    爱因斯坦和鲁宾孙一样。他们对自己的作品都以不满意的眼光来看待,让他们做得更好。“不满足”不仅是在做的不够好时,而且还要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与进步时,不满足于已有的一切,而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如“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这句话所说的,只有对自己永不满足,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一位年轻的爸爸诉苦:孩子看到小朋友有什么就吵着要什么,但东西买回来不过两三天,就被打入冷宫。孩子的房间里玩具多到可以开一家店,小图书更是应有尽有。可孩子对这些却没有兴趣……年轻的爸爸感叹了:“唉,我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可他就是没有一点长性。”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孩子的兴趣还不稳定,无长性,也可能是因为家长只是为孩子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引导。现代生活中,孩子在饮食上的厌食,家长都很注意调整,然而孩子的“智力厌食症”却往往不为家长所注意。

    为孩子制造一个良好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智力刺激,才能为孩子所接受,才能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德国医生内特尔认为,在智力培养中,过多给予被动刺激造成集中、饱和状态,也会使孩子出现求知活动中的“厌食症”,即对求知缺乏兴趣,求知欲减弱,从而妨碍智力活动的发展。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刺激的时候,也要注意刺激的数量、程度,既要让孩子“吃饱”,又要使孩子感到“还想吃”,使在求知和学习中保持孩子有一定的“饥饿感”,这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性。

    需要是兴趣、动机形成的前提,但也要适度,不要在孩子尚未产生需要时就给予过多的刺激,这只会恰得其反。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母亲就是此中高手,她给小歌德讲故事时,总是在最要紧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后续故事,第二天再给他讲下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判断、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产生了一种迫切了解故事的心理需要,一种“饥饿感”。有的家长则缺乏这种艺术,不管孩子反应如何,讲了一个又一个,让孩子烦腻。还有的家长,动辄来点刺激,就连吃东西之前也要算几道题,使孩子对计算失去兴趣。

    我们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一定要注意适度、适时,要从培养孩子的需要入手,讲究方式方法,以避免孩子出现智力“厌食症”。李女士是一位非常会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家长,她就是用让孩子保持饥饿感的方法来激励孩子进步的,下面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李女士有个六七岁的女儿,很想给自己的芭比娃娃买一套家具,可是李女士一直没有答应她。正好女儿要参加一次钢琴比赛,妈妈就给她定了一个目标:“如果能进决赛就可以买。”小女孩为了这套玩具家具,一段时间内练琴非常主动,到时间就自己坐在钢琴前。而且再也不跟家长就一首曲子要弹多少遍而讨价还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女儿参加了预赛,以并不算太好的成绩进入了决赛。这时,女儿要求买“家具”,但妈妈还是不松口:“现在买可以,但是只能买一套小的,如果想要大的,要等你决赛拿了名次才能买。”女儿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参加决赛后再买,因为她还是喜欢那套家具全的,不仅有床、衣柜、梳妆台,还有书架和沙发呢!

    又坚持了一个星期的练习,决赛时,女儿发挥得很好,竟然得了这个组的前几名,意外地得到了300元的奖金。小姑娘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挣”来了钱!全家高兴地到商场,让小女孩自己挑了一套芭比的家具,女儿还用剩下的钱顺便给自己刚出生的小表弟买了一个小玩具。

    “‘适度不满足’可以让孩子再跳一下,让她在各方面有种动力,当然小时候可以用物质‘诱惑’为主。之后,转为对知识学习的目标,再往后可能就是理想了。”这是这位母亲的体会,她记得看过一个非常典型的教子案例,时刻提醒自己让孩子保持好奇心、有“欲望”的同时,还要保护儿童的梦想。

    这个案例是:“在很多年前,一个小孩子在院子里玩,妈妈在屋里做饭。饭熟了,妈妈叫孩子回来吃饭,孩子说我要去月亮上玩,妈妈说去吧,别忘了回来吃晚饭。这个小男孩后来真的上了月球,他就是前苏联的加加林。要特别看重孩子的梦想,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产生梦想,让他有动力。”

    所以,高明的家长总是会设立一个个“陷阱”、障碍,让孩子时时处于一种“饥饿”状态,因为充满了挑战,充满了未知与变数,孩子兴趣高涨,产生探究的欲望,学习不再是“父母强迫的事情”,学习成为了乐趣,成为了发自内心的需要,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给孩子一点“饥饿感”,就是给孩子创造主动追求的机会;给孩子一点“饥饿感”,就是让孩子拥有探究周围世界的热望。当我们发现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角度想一想:给孩子一点“饥饿感”,如何?

    【自强不息,头狼地位是打拼出来的】

    猎物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如果狼不能跑得更快就会被自然淘汰,于是它们四肢变得更为强健发达,更善于长途奔袭;猎物群快要灭绝时,狼会自动收敛捕杀的数量。草泽山坡,一切适合捕猎的地形,都是它们加以利用的场所。狼的坚持与改变,始终围绕着一个硬道理——适者生存,为了生存,绝不畏缩。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过一部纪录片讲述生活于美国黄石公园的郊狼(coyote)的故事。郊狼是一种群体内部竞争激烈的凶猛动物。这部片子讲的不是一群狼,而是一只小狼如何成长为头狼的故事。摄制组的成员为了跟踪这只狼的成长,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拍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郊狼成长史。

    让我们给这只狼起名叫猛儿吧,猛儿在狼群中只是一只不起眼的小狼,而狼群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每次吃猎物,弱小的猛儿都只能夹着尾巴等到最后,有时好不容易自己捕到猎物,还会被别的狼抢走。在半饥半饱、备受头狼欺负的环境下,猛儿渐渐长大并进入青春期,本能的冲动使他开始寻找伴侣。但不幸的是他居然看上了头狼的老婆,并且在头狼外出捕猎时和她发生了关系。猛儿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头狼回来后怒不可遏,将他驱逐出狼群。狼是一种主要依靠围猎捕食的动物,一只孤狼能独立存活下去的可能性很小,而此时黄石公园正开始进入寒冷的冬季。公园里的生存地盘被各个狼群所占领,猛儿走进任何一块领地都会受到驱逐和追杀,所以他只能小心翼翼地游走在狼群领地的边缘,那是一些几乎寻找不到任何猎物的地方。为了生存,他几乎走遍了黄石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无数次陷入危险和绝境之中。但猛儿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通过观察狐狸捕食老鼠,猛儿学会了捕捉藏在深雪下面的小动物;猛儿和水獭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为了生存他们居然学会合作,一起分工守住藏身地下的猎物的两个洞口,一起分享被驱赶出来的猎物。

    六个月过去了,猛儿终于经受住了漫长寒冬的考验,成长为一头勇猛强壮的公狼。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他遇上了一头也在四处漂泊的年轻母狼,他们相依为命,共同生活。为了自己和他们的后代,猛儿必须有自己的地盘,但所有的地盘都被别的狼群占领着,于是猛儿决定回到他原来的狼群中,向驱逐他出去的头狼发起挑战。一场激烈的厮杀之后,猛儿取得了绝对胜利,整个狼群都拜服在他的脚下,他成了新的头狼。

    和狼群一样,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互相争夺生存资源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汲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变得越来越文明,在竞争过程中制定了各种社会规范和国际准则,以免互相残杀,但实际上人类之间的竞争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作为人类的一员,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在参与竞争。你不学习,你的同学在学习;你不努力,你的朋友在努力。年轻时,父母会保护我们,给我们关怀和支持。但总有一天我们要走出家门,独闯世界。猛儿的故事给我们家长的启示就是,只有勇敢地面对世界,自强不息,经历风雨,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成长起来。来看看下面的故事,是不是能对你和你的孩子有所启发。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我们的家长们都在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求生存、求发展,家长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我们看到,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不会做;有的家长抱怨孩子没志气,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整天疲疲沓沓不见起色;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经不起一点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总是知难而退;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玩心太重,玩起来劲头特别大,一坐下来读书就无精打采,潦草、糊弄,甚至厌学、逃学。孩子不自强,不能怪孩子,是我们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当造成的。有三个主要原因应引起重视。其一,不想念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总是持怀疑甚至认为孩子不行的态度;其二,否定评价和责备太多,肯定评价太少;其三,包办、代替太多,孩子自主性被严重束缚。这些原因积以时日,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弱,没有了自信,谈何自强?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呢,如何让孩子为了以后头狼的地位打拼呢?下面是几点建议。

    1.帮助孩子树立奋斗目标

    没目标就没有奔头。每个孩子情况不同,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定得太高,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如果定得太高,总也达不到,孩子会失去信心。对于问题较多的孩子,目标要具体,内容要少一点,不能一下子贪多,多了达不到,难以建立自信。孩子每达到一个小的目标,就及时肯定,孩子就增加一分自信,增加一点自强精神。

    2.帮助孩子成功

    每个孩子都有成就动机,问题再多的孩子,也渴望有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当帮助孩子订出了具体奋斗目标时,还必须有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比如可行的学习计划,劳动计划,具体内容要求,检查办法等。家长要有自己明确的任务和责任。成功由小到大,在于点滴积累。在追求成功过程中,遇到困难最需要支持、鼓励和具体帮助,这是培养自强精神的关键。

    3.变责备为激励

    缺乏自强的孩子,越责备越没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教育者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常用的语言是:“这次干得不错”,“有进步,我很高兴”,“好样的,再努一把力会更好”,“你真行”,“好棒,该庆祝一下”,“知错就改,挺好”,“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4.取消包办代替,多给孩子自主机会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凡是应该孩子自己做的,家长就不要越俎代庖。家长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你能干的,我绝不替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干;你让我干的,我要考虑该不该干。如果家长包办代替,孩子就养成依赖性,依赖是自强的大敌。有的家长认为在生活方面多替孩子服务,让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会有好处。其实不然,生活上的依赖会干扰、阻碍学习上自强精神的形成。有自强精神的孩子,生活上也不依赖家长。

    5.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

    孩子的成长,必须经过各种考验,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灰心,不丧气,总结教训,振奋精神,继续前进。这是培养自强精神的重要时机。让孩子从小懂得“人生无坦途”,要树立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要相信孩子并不是弱小和怯懦的,一定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和时间,让孩子独自面对挑战,让孩子在挑战中逐步认识自己的力量,成为一个自强的人,为将来孩子做一匹头狼做好准备。

    【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磨爪子】

    狼生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狼会成为头狼?因为它比其他狼付出的更多,它知道珍惜时间,在别的狼休息或玩的时候,它却在磨爪子,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同样,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头狼,就必须让孩子抓紧时间,明白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利用其他孩子休息或玩的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这样才能成为人上人。先看几个名人珍惜时间的例子。

    人或许永远跑不过时间,但可以比原来跑快一些,甚至几步,这几步可能就会创造很多东西,就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就可以在一个人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一瞬。大家知道一些名人么?如居里夫人、鲁迅、巴尔扎克、雨果……他们都和时间赛跑,居里夫人连多余的椅子都不肯多摆,害怕来客坐下来会谈天说地耽误了时间;鲁迅一天必须完成规定的文字;巴尔扎克为了多写文章,拼命地喝咖啡提神;雨果通过运动使本来枯萎的生命又得到延长,又为人类写出了许多光辉的著作。

    其中,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一个人珍惜时间,就是爱护他自己的生命。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他们没有一位是不珍惜时间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单是寻找用什么材料来做电灯丝就做了一千多个实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有句格言:“哪里是天才,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的缘故。数学家陈景润,夜以继日,潜心于研究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几麻袋,但终于证明了这道难题,摘下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临死前还争分夺秒地写《资本论》。这些事例都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要想在有生之年作点贡献,就必须爱惜时间。

    现在的家长们大部分都是急性子,但好多孩子却是干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写作业磨磨蹭蹭,早上穿衣服都是慢动作……如何让孩子懂得珍惜和管理时间,从慢吞吞的“小拖拉机”变成分秒必争的“战斗机”呢?下面给家长提出几招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招:用好手表和闹钟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们总是在做事时忘掉时间。闹钟却从来不会忘记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给他上弦。而且闹钟的铃声具有一种家长没有的权威,有时候,“铃——”比家长的“该起床了——”更有效果。还可以把时钟设定成在白天时每半小时报时,这样双休日孩子在家时,也会有点“紧张”气氛了。

    除了闹钟,还有手表。手表可以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给孩子的不光是一件东西,更是一个观念。让孩子时刻能感觉到时间就在身边流逝,那是对他最好的提醒。

    第二招:一心一用

    要想让孩子用好时间,首先就要让孩子养成一心一用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品质其实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从生活入手。比如,穿衣、吃饭、收拾书包、洗衣服等生活上的事情采用限时完成法,需要多长时间,事先和孩子一起设定好,然后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的计时劳动、计时阅读、计时讲故事等小竞赛,会有不错的效果。

    第三招:一心二用

    时间的流逝是随时随地地,教孩子用好零碎的时间,在一心一用的基础上学会一心二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效率。比如在晨跑或洗澡时听英语录音,在盥洗池旁贴一张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

    其实,这正是“统筹方法”的运用。当然,这种一心二用一定要在保证不影响“正事儿”的完成效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坚持不懈。

    第四招:多花5分钟

    5分钟,不起眼的时间,可如果用好这5分钟,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和高效起来。比如每天让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坚持用5分钟的时间检查一下,或者预习一下明天的功课,那就会让孩子省去很多修改错误的时间,而且在第二天的学习中会感觉轻松;在上学前,让孩子检查一下有没有落下东西,这样就会省掉他回来取东西所花费的时间。

    让孩子养成多花5分钟整理东西的习惯,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浪费时间。当孩子养成随手整理的习惯后,效率自然会有质的提高。

    第五招:跟孩子来个约会

    守时是当代社会十分重要的品质,让孩子养成言而有信,准确守时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时,要事先约好多长时间,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就要停止;在带孩子出去玩时,要求他在约定的时间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如果不能按时,可以用取消活动来作为惩罚。经过几次这样的“约会”,孩子自然会形成看着时间办事的习惯了。

    第六招:教孩子说“不”和“请”

    “他们非要让我去打游戏……”,“她们要我一起去买东西……”从众、合群,是几乎所有孩子的脾气,虽然并不情愿,但对别人的请求不会说“不”,让孩子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一个词怎么也想不起来,一道题就是不会做了,孩子却不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虽然自己解决问题的精神可嘉,但学会求助别人,学会说“请问……”却是当代社会十分必要的。因为一个人毕竟不能当全能冠军。

    让孩子面对诱惑学会拒绝,面对超过自己能力的问题时学会求助,都是养成高效习惯的必要条件。

    第七招:孩子的时间“相对论”

    喜欢的事儿,一小时相当于一秒钟;自己不喜欢的事儿,一秒钟相当于一小时。这是对著名的相对论最简洁的解释。对于孩子来说,当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一两个小时可以不动地儿,而且做得很好;而当他不情愿的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每过5分钟就要抬头看看表,而且做事也是拖拖拉拉耗时间。

    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比别人更会利用好时间,这样孩子从小养成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以后做什么事都会更有效率,也会更加珍惜时间,长此以往,才能真正成为头狼。

    【每天进步一点点】

    头狼不是一天就训练成的,头狼在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开始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它有信心成功,因为它知道,只要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每天就向自己的目标靠近了一点点,时间长了,就自然比别的狼都强了,就成为头狼了。家长朋友们,要知道,孩子的领袖气质不是一天可以培养成的,需要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日久天长,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所以我们要从孩子一点一滴的小事就开始注意。

    有一个小故事:失了颗铁钉,丢了一块马掌;丢了一块马掌,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一个帝国的灭亡。一开始居然是因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的战马的一只马蹄铁上的一颗小小的铁钉松掉了。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每次一点点的变化,最终会酿成一场灾难。管理学有一个“蝴蝶效应”。纽约的一场风暴,起因是东京有一只蝴蝶在拍翅膀。翅膀的振动波,正好每一次都被外界不断放大。不断被放大的振动波越过大洋,结果就引发纽约的一场风暴。

    人生奥妙就在这些不起眼的小故事中。进步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哪怕只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每天进步一点点。收获就在你眼前。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每天进步一点点而最终成功的例子。海洋动物园里有一条重达八千六百公斤的大鲸鱼,能够跃出水面六点六米,还能向游客们表演各种杂技。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游客们纷纷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秘诀。

    原来,最初开始训练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每通过一次,鲸鱼就能得到奖励。这种训练好像游戏,鲸鱼很喜欢。渐渐地,训练师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每次提起的幅度都很小,大约只有两厘米,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越过去,获得奖励。而时常受奖的鲸鱼,便很乐意接受下一次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终竟然达到了六点六米。

    可以说,正是每次微不足道的两厘米的进步,最终成就了令人惊叹的“六点六米之跃”;而一条原本普通的鲸鱼,也藉此跃过龙门成为明星。

    许多时候,我们人类的成就,也如同鲸鱼一般,依赖于持之以恒的努力。

    伯森·汉姆徒手攀上纽约的帝国大厦,在创造吉尼斯纪录的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称号。他那九十四岁高龄的曾祖母听说汉姆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特意从一百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她想以这一方式为汉姆的纪录添彩。谁知这异想天开的做法无意间竟然创造了耄耋老人徒步百里的世界纪录。

    《纽约时报》的记者问她,当你打算徒步而来的时候,你是否因年龄关系而动摇过?老太太意味深长地说:“小伙子,要想一口气跑一百公里或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是不需要勇气的,只要你走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一步接一步,一百公里就走完了。”

    父母千万不要拿孩子的弱项跟别人的强项比,这样会无形中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聪明的父母要拿孩子和他自己比,拿他的今天与昨天比,只要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保持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有积极的行动。有学者告诫我们:“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的。”因此,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永不放弃,您的孩子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看下面这个孩子是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的。

    下面再为大家举一个例子,是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正是他坚持做好一件小事的毅力,造就了他最后的成功。他是一个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倒数。初中毕业后,他连一所高中也没考上,家长把他送到了一所离家近的私立学校学习。家长很是无奈,于是向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进行请教。后来家长就按这个教育家说的去做了。

    这个孩子喜欢长跑,他的爸爸就每天早上起来陪他去跑步。一个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一次跑步的时候,爸爸装作很不经意地说:“儿子,我想给你提个小小建议,如果一个月后你做到了,我就满足你一个愿望!——从今天开始,你能不能坚持坐在教室里?当然,只要不影响别人上课,你在教室里干什么都成。”第二个星期,爸爸说:“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开始写点儿东西了?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孩子想:就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抄抄吧!第三个星期,爸爸说:“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学科听一听,顺便记一下笔记,好吗?”孩子就照着做了。到第四个星期的时候,爸爸说:“从今天开始,你试着去听听你不喜欢的课吧,其实有些东西很有意思的。”不知不觉中,孩子在一天天地变化着。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每天早上的长跑。

    终于到了满足孩子愿望的时候了。而且,他和爸爸一起跑步的情景让班里的同学很是羡慕。三年过去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孩子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重点大学体育系!

    其实,一个孩子,不管他基础如何,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会有一种超乎我们想象的结果。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家长,你有耐心让孩子这样做吗?这位家长做到了,相信你也能够做到,只要你愿意。

    没有人不想让孩子成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功。那么,成功到底有没有秘诀?成功的奥妙到底蕴藏于何处?答案是: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听起来似乎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也没有浩大的声势。可仔细琢磨一下就不难发现:只要我们的孩子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那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每天进步一点点会让我们的孩子每天充满信心。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在别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然而滴水穿石,他的今天一定胜过昨天。在平静和从容中,只要我们的孩子默默地努力,就不会虚度每一天。我们不需要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我们只要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无数个这样的“一点点”累计起来,将会是极为辉煌的胜利。

    每天进步一点点,它具有无穷的威力。只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去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做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因为越简单,越容易的事情,人们也越容易不去做它。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是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者不是比我们聪明,而是他比我们每天多进步一点点。

    总之,家长要记住了,培养孩子的领袖气质和各方面的能力不是一天可以做成的,需要每天都去努力,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我们的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

    【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使之形成“势”】

    头狼之所以能成为头狼,就是因为它有比其他狼强的地方,可以在狼群中建立威信,成为强者。但是,头狼不是生来就是强者的,它的优势从何而来呢?它的优势是在生活中自己发现并训练成的,一旦它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就会不断地去训练,使这种优点转化为优势,为它以后的成功做好铺垫。家长朋友们,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头狼,我们也就必须让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的教育方法大多沿用了中国传统的方式,注重将孩子教育得含蓄、谦虚、谨慎、礼让,这些美德不管在与人们的接触交往中,还是学习工作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人才辈出的市场化激烈竞争的今天,光谦虚谨慎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育孩子善于发现自己、适时表现自己,向社会各个层面表现出自己的特长和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要教会孩子在群体中去表现自己、发掘自己,在某一方面得到大家的认同。从而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既而转换为学习的动力。我们要教育孩子在学习别人优点的同时,不要和别人去比缺点,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优点和优势,要增加自信心去超过别人。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能较快地取得市场竞争中的先机。

    正如雪花羡慕大海雄浑宽广,而大海却赞叹飞雪的晶莹飘逸;耳朵羡慕鼻子可以享受菜肴的香味,而鼻子却感叹耳朵可以听见声音一样。家长们可能也常犯这样的毛病:总是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别的同学的长处,让孩子总觉得处处比别的同学低人一头。这样长久下去,不但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也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当然,这里所提倡的发掘自我,并不意味着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其实缺点和优点是相互依存的、相对存在的,只有让孩子在既看到别人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掘自己的优点。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辩证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周围的事物。也就是说,只有教育孩子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激励自己。

    每个人一生差不多只能做好一两件事,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具有做好一百件事的本领。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从一个人身上发现他能“做好一件事”的特长,然后激发这种特长,强化这种特长,如此,他便可以安身立命了。

    一定要让猴子唱歌,一定要让鹦鹉举重,这不仅是残忍的,也是愚蠢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人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小兔子跑个痛快!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当问孩子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有各自地梦想:科学家、文学家、歌星、总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儿时的梦想会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看看周围的人,实现儿时的梦想的,实在寥寥无几。“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这是因为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从小教会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非常重要。

    望子成才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所谓成才教育,就从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出发,经过特殊的培养,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或特殊人才的教育,把“材”变成才。同时,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品格,和谐的个性,才能把才发挥得淋漓尽致,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才”。

    首先,要让孩子打好基础,力争全面发展。打基础,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任何一个专业人才都要雄厚的基础作为铺垫,就好像一座大厦要有坚实的地基才稳固一样。而中小学阶段就是打下这个基础的时候。因此,无论孩子有哪方面的优势,打好这个地基都是必要的。基础包括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各个学科的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非智力因素包括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兴趣是否广泛、做事情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有些父母可能要问了,有些成功人士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也不好,也没有妨碍他们今后的成功啊。这个没错,成功有多种途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方面必然有独特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要正面引导,力争全面发展才对。

    要想发挥孩子的优势还必须先找到他的优势。孩子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某一学科很感兴趣,或者在某一方面非常擅长,与众不同。比如孩子是不是喜欢提问、都对哪些事情好奇、喜欢看什么类型的课外书、他注意的集中地等等,这些都会日常生活中有所显露,虽然可能是孩子不经意间地流露,但都显示出他的兴趣和爱好所在,父母要留心观察。

    家长要知道,孩子的优势只有得到发扬和发挥,并持续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优势。对于有学科优势的孩子,除了鼓励他多学习相关的内容外,一定注意不要让孩子有偏科的现象,这个在小学阶段虽然不多,但也要防微杜渐。对于孩子在某一方面的优势,要着力培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有些孩子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天资,天资好的人是能够成才的。生物性自然基础,包括智力、体形、嗓音等其他天才素质等,只要潜心挖掘和训练,成才的比例很高。

    很多伟人都是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才获得成功的。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自幼就表现出了出众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并且得到了父母的发现和保护,后来才有了2000多项发明创造,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是在幼年时起就表现出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后来经过刻苦努力而成才。有许多孩子天资外露,如果没被家长重视就太可惜了。如有的孩子十多岁就长得很高,四肢灵活,头脑反应也很灵敏,又爱好体育,对这样的孩子就可以考虑让他搞体育,当个运动员。有的孩子在幼儿时就表现出了超群的形象思维能力,画出的作品很有想象力,对这样的孩子可以考虑培养他学习美术,雕塑等。有些孩子上学不久,字就写得十分秀丽,笔力不俗,对这样的孩子可以考虑他学习书法。还有些孩子自幼天资不外露,但属于内秀型,善于独立思考,遇到问题或事情经常穷追不舍,好提出“为什么”,弄得大人们也难以回答,对于这样的孩子,就可以考虑培养他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

    总之,家长要转变孩子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劣长短,引导他们认真地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起自信心,并不断发展自己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越来越接近头狼。

    【做头狼,看勇气,不看运气】

    在战斗中,头狼不仅仅是狡猾而已,更加出奇的还有相当程度的勇气,相信凭着头狼的灵性,不可能不知道众人是可以对它造成威胁的,只是为了鼓舞其余的野狼振作,硬是现身出来,就不得不让人感到佩服和称赞。

    在草原上,一只头狼即使什么都没有了,但至少还有勇气,有了勇气、就拥有了一切,勇气就是它最大的财富。勇于奋斗者,破产只是一时;而不去奋斗者,则必将一生贫穷。只要你没有失去勇气,敢于拼搏,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很多时候,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犹豫代表着胆怯,意味着害怕失败,而丧失勇气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唯一可能成功的理由。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成为头狼,一定要孩子有勇气,一定要知道,做头狼,看勇气,不看运气。

    当然,人群中不乏宿命论者,他们认为命运是与生俱来的,根本不会改变,一切只能听天由命。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就好比狼群中那些默默无闻的弱狼一样,只能跟在头狼的身后,言听计从,任劳任怨,丝毫没有自己打拼天下的实力。

    然而,不甘寂寞者大有人在。他们就是渴望成功,渴望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成为领跑世人的“头狼”。怀揣这种夙愿的人内心始终有一个信念:自己生来并不是“头狼”,但却有成为“头狼”的机会;自己生来并不是佼佼者,但却有成为佼佼者的潜力。可以想象,这种自我暗示的勇气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在这里,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李嘉诚争做“头狼”的过程。正是李嘉诚的头狼勇气造就了他的成功。

    李嘉诚的家庭并不富有,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带着他从潮州逃难到香港,一家人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家徒四壁,生计维艰。两年后,香港沦陷,父亲一痛不起,年仅14岁的李嘉诚不得不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在别人只为吃穿奋斗的时候,李嘉诚的志愿却是要成为富翁。他深深懂得,富翁并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不断地去拼抢,和时间拼阅历,和竞争抢机会,他的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李嘉诚最先从事的是推销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再努力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后来,李嘉诚成为塑胶厂总经理,这本该是一个不错的职位。但是,他认识到,自己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是公司董事长的,失败的最终承担者也只有董事长本人,企业的成败都与自己的关系不大。这使得十分渴望证实自身价值、实现伟大抱负的李嘉诚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因此,无论老板怎样赏识,再三挽留,李嘉诚都决意要离开,他要用自己平日点滴的积蓄从零开始,自己创业。

    没过多久,说干就干的李嘉诚,以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朋友筹借的5万港元租了一间厂房,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由此起步,李嘉诚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创业之路。后来,李嘉诚涉足地产,长江工业改为长江地产,集中发展地产。次年更名为长江实业,并成功上市。

    李嘉诚从一个临时跑街的推销员到年轻的塑胶厂总经理,再到全香港知名的房地产大亨、全亚洲的商界骄子。用他自己的话总结就是:“没有被生活遗弃的人,只有遗弃生活的人。”

    我们回顾李嘉诚走过的历程,发现正是争做“头狼”的勇气量造就了他的成功。人之所以能够驾驭环境,自主成败,就是因为他可以运用潜意识的力量,尤其是自我暗示这个工具。头狼与弱狼之间、成功者与平庸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在于自我暗示的力量。一个目标一旦确立,不在奋斗中死亡,就要在奋斗中成功。具备了这种信念,我们就能做成世界上能做的任何事情。

    如此说来,我们必须知道“头狼并非天生的,人人都有成为头狼的可能”,剩下的就要靠我们个人的努力了。下面故事中的工程师华盛顿·罗布林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当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要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却遭到桥梁专家们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他确信这座大桥一定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大桥刚开工没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认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夭折,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丧失了说话和行动能力,但他的思维还是同以往一样敏捷,他坚信自己能够完成这项在别人眼里不可能的任务。要把他与父亲费了很多心血的大桥建成。一天,他脑中忽然一闪,想出一种用他唯一能动的一根手指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图传达给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看了上面的例子,家长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勇气,不断向头狼的方向努力,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勇气呢?请看下面几点建议: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一个基本条件,要是身体不好,意志虽然坚强,却没有支持到最后5分钟的可能,如程咬金只有三斧头的力量,那是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我们必须使孩子们能够吃苦,冷热都能抵抗,冰天雪地里可以去,暴热酷暑中也可以去,临到紧要关头,才有余勇可贾。

    有了健康的身体,再与坚强的意志配合起来,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才能激发最后5分钟的勇气。我们必定要有这种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我们要使小孩子养成自信心,不要怕难而停止,不要畏敌而后退。虽然每件事不能依照直线式地去做,但不妨转弯抹角地做,直到成功为止。

    实际上,科学的态度也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保证,历史上有好多事实。譬如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工作40余年,为了要推翻清政府腐败的统治,他不断地进行活动,无数次的失败,所换的并不是退却,而是继续扩大的无数次的进攻。为什么孙中山能发挥如许浩然的壮气,为什么中山先生不会被困难和失败征服,而始终坚持革命,直到成功而后已呢?原因就是中山先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在这种科学的态度指导之下,先生认识了革命的道路。在解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上看,是正确的,他看清楚了历史的道路,把握住了客观的环境,因而具有百倍的信心,来做为勇敢、坚持的最大后盾。可见科学的态度的建立,简直就是激发小孩子最后5分钟的基础。

    总之,勇气对于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勇气,必将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家长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勇气,不仅要让孩子知道勇气的价值,还要自己学会加强自己的勇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