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大智慧:成功可以变得很简单-苛求公正让你苦恼让你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完全不现实的想法:一切都必须是公平合理的。

    在这一想法的引导、支配下,很多人的一举一动总在寻求公道和正义。一旦感到失去了公平或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就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就会借助一些比较常见,但又十分消极的抱怨,以发泄内心的不满。这世界简直越来越不公平了”如果我不能这样做,你也没有权利这样做”我会这样对待你吗”等等。

    多么愚蠢的想法和举动。

    其实,你无穷无尽地兜售着“不公平”的抱怨,在苛求公正中浪费自己与他人的大量时光是十分不明智的。

    强求公正是一种注重外部环境的表现,也是一种避而不管自己生活的办法。强求公正的人总是根据别人的行为,衡量自己的得失。支配他们情感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别人。也就是说,如果你因为未能做别人所做的事情而烦恼不已,你就已经在受别人的摆布了。而每当你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时,你就是在玩愚蠢而危险的“不公平”游戏。

    比如,在公路上开车时,一辆车把你挤到了路边,你也要去挤他一下;一个开慢车的人在前面挡你的路,你也要赶上去再挡他一下;迎面的来车,开着大灯晃了你的眼,你也一定要打开自己的大灯,晃他一下,心理上才感觉平衡、舒服一些……

    不难看出,你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因为别人违反了你的公正观念,而在拿自己的性命赌气。

    不要认为强求公正的现象现实中并不多见。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在自己和别人身上,发现许许多多相类似的“渴求平等”行为的缩影。

    比如,抱怨有些人工作不多,报酬却比你高许多; 有些人能力明明比你差一大截,却大受上司恩宠而得以晋升,以及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前后一致,始终如一。爱默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味愚蠢地要求始终如一,是心胸狭隘的弊病之一。

    倘若你坚持始终如一的以“正确”的方式做事,一条线划齐就很可能掉进“苛求公平”的陷阱。

    在这个陷阱中,你将别人的行为看得比自己的更为重要,不由自主地依据别人的标准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奋斗,如此一来,只怕你永远不可能开创自己的生活,更难见属于你自己的那片蓝天。

    当然,客观地讲,寻求公道不是什么错误行为。但是,如果你因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味追求正义和公道,未能如愿便消极处世,这就构成了一种误区,一种错误行为,一种阻碍你成功的障碍。

    苛求公正的直接不良后果,往往是极具破坏力的“自我挫败”因为这些行为会让你脱离现实,将你引向一种幻境。

    在幻境中,你可以自命清高,为自己的正直沾沾自喜,自以为高人一筹;你可以将一切问题归咎于不公平的人和事,不必为自己负任何责任,并且也为自己的惰性找到了理由——好像未能根据自己的选择来生活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不公平的人和事;在抱怨不公平时,你可以玩弄些小伎俩,让自己有理由不采取一切行动,他什么都不做,我也不做”既然一切都必须是公平的,所以你的报复行为在无形中也就合理化了,这也是许多人之所以对“寻求公正”的心理和行为恋恋不舍的原因。

    其实,你根本没有必要将一切问题都归罪于不公平的现象,它更不值得你钟情迷恋。

    人与人之间总是会有所不同,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不公正现象的存在也是客观的。别人的境遇如果比你好,那你无论怎样抱怨、烦恼、愤怒,都是徒劳,也不会由此改变自己的境遇。亚当斯说过:以为根本没有公正的人,是愚蠢的;以为人人都公正,则更为愚蠢。

    如果你想摆脱“苛求公正”的枷锁,摒弃这种不良心理,消除这一误区,就必须如医生治病那样,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见成效。苛求公正”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世界上存在着不公正现象,而在于你对这些现象所持的态度如何。

    因此,你首先应该避免总是提及别人,不要总是拿望远镜瞄着别人。只要你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去同别人比来比去,或者总以别人的境遇作为衡量自己幸福、成功与否的标准,你就会觉得周围的不平等现象是多么无所谓,更不会因“不公平”而烦恼不堪。

    另外,将你所见到的各种不公正现象全部列出来,将这些现象作为你采取切实行为的出发点,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这些不公平现象会因为我烦恼、忧虑、愤慨而改变或消失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要小看这些看似令人沮丧的否定答案,正是它,可以逐步消除使你烦恼的误区心理,使你可以轻松跳出苛求公正的心理陷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