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夹起家乡菜“霉千张”,接着说:“闻闻臭,放到嘴里倒很香。”一席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9把斧头是什么意思?”没有人能回答得出。“是象征九州吧。”周恩来笑着说出了自己的解释。
香醇的美酒给了周恩来以“黄酒”性格,将他与祖先的血脉紧紧联系起来。
1939年3月28日凌晨。
宽阔的水面上,静悄悄地,只有满天的星斗和清冷的月光向水面洒下一片清辉。雾霭沉沉中,一艘小汽轮穿破夜障和浓雾,在水面上默默行进。
汽轮舱里,坐着一位剑眉浓郁、刚毅俊逸的中年人。他一身戎装打扮,双目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仿佛期待着什么。他,就是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当时他还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周恩来此行的目的地是绍兴故里。他从未到过绍兴,要不是这次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东南抗战前线视察,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踏上这片热土。
迎接周恩来的人乘船在绍兴城郊等候,周恩来一行到来后,代表们跃上汽轮,与周恩来见面。周恩来与代表一一握手。他把曹天风先生留在船上,请他落座。曹天风久闻周恩来大名,无限景仰地对周恩来说:“您自五四运动起,就是一位启蒙导师。今天,我是以后进的身份来向您致敬的!”周恩来连忙道:“启蒙导师能有几个?!能做个战士就蛮不错。至于孔家店,不打不公道,当然对孔子一棍子打死也是不公道的。对过去作全部否定是错误的,专门以今律古和专门以古律今一样,都不符合唯物辩证法。”他接着问曹天风:“绍兴现在的形势怎么样?国共两党能否长期合作?”曹天风一一作了回答。
汽轮就要靠近岸边了,岸上欢迎队伍的影子也隐约可见。周恩来身边的副官邱南章和警卫员刘九洲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他俩转目看了看周恩来,他依旧像平常一样神态自若,虽然整夜未曾合眼,但仍旧神采奕奕。临近岸边的时候,周恩来的眼中似乎闪现出一种热切之光,但随即在他乌黑的眸子中隐去了。
绍兴,是周恩来的祖居之地呀!而此番又是他第一次踏上这片陌生而又魂牵梦绕的热土。
三月二十八日
周恩来早年在《射阳忆旧》一文中写道:“余本浙人,自先大父为宦吴省,遂徙家而居焉。”他的曾祖父周樵水号先勋,是周氏十八世祖,乃高祖周笑岩第五十房后代,是地道的绍兴人,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字殿魁,号云门,出生于绍兴掇木桥“百岁堂”故居,曾为绍兴师爷,其妻是绍兴皋埠西鲁人鲁登四长女,也是老亲。周攀龙为官迁往淮安,他的后代于是在淮安繁衍。周恩来就是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淮安的。
此番周恩来来绍兴是以视察浙东前线战事并发动群众为主,兼有祭祖觅根之意。当他踏上祖先生息繁衍的土地,怎能不油然升起一种殷殷的眷恋和浓浓的乡情呢?
绍兴的国民党专员贺扬灵晃着身子,笑容满面地迎上前来说道:
“周副部长不避矢石,亲临前沿,幸甚!幸甚!”
在他身后的那些人也都凑上跟前,说:“周副部长世居本县,实乃本县光荣。”
“您在百忙中驾临故乡扫墓,难得!难得!”
……
恭维之声四起,周恩来对此十分讨厌。贺扬灵也有所察觉,便悻悻地对手下人把手一挥,转身说:“周副部长跋涉辛苦,请到下榻处休息。”在贺扬灵等人的接引下,周恩来住进了县商会的中厅楼。
吃过早饭,当地的国民党官员纷纷前来拜访,小心翼翼地试探和揣摩着周恩来的来意。周恩来神色自若,一面与这些人应酬,一面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政策主张,以加强对绍兴地区抗敌工作的了解和指导。
应贺扬灵、沈涛等人的邀请,周恩来和他们一起走上龙山游览风光。他登上高高的望海亭,胸中充满了对稽山镜水的热爱,情不自禁地说:“绍兴真是好地方啊!这里港河交叉,湖泊纵横,资源丰富,而且山峦起伏,既可以作为战争的补给基地,又可作长期抗战的依托,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地方啊!”同去的人连连点头称是。
归来的时候,一行人经过了风雨亭。这是为纪念鉴湖女侠秋瑾而建的。周恩来心中充满了崇敬,他语重心长地说:“秋瑾是一个新女性。自从秋瑾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万恶的封建束缚以来,我国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她不愧是中国人个性解放的先驱。当时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还未提出,她便仗剑而起,勇敢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秋风秋雨愁煞人……”,周恩来饱含激情地朗吟起秋瑾的名句,仿佛回到风雨如磐的历史之中。周恩来的举动,深深地感染着同游者的情绪。
吃过午饭,周恩来又在贺扬灵、曹天风、乐培文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绍兴三区政工指导室和《战旗》杂志社,并检阅了三区政工队、青年营、妇女营、少年营等。
趁中午有一段空隙,周恩来叫来副官邱南章,吩咐道:“你马上去找一下我的姑父王子余,并且去看一看老屋‘百岁堂’,晚上我要去家中看一看。”邱南章衔命而去。
邱南章还未回来,贺扬灵来到商会,邀请周恩来参加晚上七点在龙山越王殿举行的座谈晚会。周恩来欣然同意。
来到王宅,周恩来对相继前来相见的亲友一一问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在王子余的引领下,他来到起坐间,面对姑妈周桂珍的遗像,感慨万端,默哀片刻并行三鞠躬礼,以示追悼。
王家为侄子的荣归准备了晚餐。席间,周恩来除了与大家唠家常外,还谈到了抗日的形势和中国的前途,特别谈到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亲友们茅塞顿开。
席间,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在王家门外逡巡,不时地向里探头探脑。王子余的孙子王慕向进来说:“门外有两个戴呢帽、穿短衫的人站着不走。”大家立即警觉起来。原来周恩来此行一直处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之下,人们不由得心中一阵紧张。周恩来却坦然地说:“不要紧的,他们有他们的事,我们说我们的话。”为了舒缓紧张情绪,他夹起家乡菜“霉千张”,接着说:“闻闻臭,放到嘴里倒很香。”一席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饭后,周恩来提出明天去祭扫祖墓。他派邱南章带便条和现金100元去“百岁堂”周希农太公处,托办祭席。便条写道:
希农太公赐鉴:
兹派人呈上国币百元,请代办祭席四桌,并于午间代请宝〔保〕佑桥本家各长幼午餐,烦渎之情,容明晨面谢。专禀。
敬请
晚安
曾侄孙周恩来叩 即晚
随后,周恩来又问起刚经整修的绍兴名胜大禹陵,心中充满了敬仰。大家商定,由住在掇木桥“百岁堂”的周家和大保佑桥周根记木作坊的周氏亲族,招待他次日祭扫祖坟后作禹陵之游。
因为晚上七点周恩来还有越王殿的座谈会要参加,饭后,他匆匆告别,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一场经过事先周密安排的座谈会拉开了序幕,这是贺扬灵的“呕心沥血”之作。当晚,越王殿里灯火通明,而绍兴城里却是一片漆黑和死寂。为了“开好”这个座谈会,贺扬灵下令对全城实行灯火管制,可见其“重视”程度。
首先由贺扬灵致“欢迎词”。他假惺惺地向周恩来恭维了几句之后,便先请周恩来听听绍兴各界对抗战的看法。于是事先布置好的10来个人相继发言,他们纷纷站在国民党顽固派的立场上,吹嘘自己的“政绩”,并将诸多错误归咎于共产党,大肆造谣诬蔑。整个会场一片寂静,只有发言者在那里大放厥词,上百双眼睛都投向了坐在前面的周恩来。
周恩来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在小本上记着,脸上始终一片安详。
“排炮”终于过去,轮到周恩来讲话了。他语句铿锵,严肃地指出:“诸位先生的发言中忽略了当前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抗战的问题。如果国民党能够按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实行全民抗战,那么不论当前存在着的困难和以后更加大的困难,都是能够解决的……我们面前有两个敌人:一个是日本帝国主义,一个是汉奸卖国贼。”他严正指出:“‘速胜论’是错误的,而‘悲观论’则是投降主义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大力揭穿它的鬼把戏……浙东局势不可能长期平静,我们要克服未来之困难,必须切实做到:民众重于士兵,后方重于前方,政治重于军事,精神重于物质,部队重于机关,敌人后方重于安全后方……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必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对敌,最后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周恩来声如洪钟,他的讲话如重锤一般敲击在人们的心坎上,激起雷鸣般的掌声。
三月二十九日
早晨,天刚麻麻亮,王子余来到县商会。没过多久,族曾祖周希农也前来会见。周恩来急忙起身相迎,并恭敬地向族太公行三鞠躬礼,扶他上座,大家在一起亲切交谈。
吃过早饭,县府事务主任郑冠堂和周恩来的表弟王贶甫前来告知,下乡扫墓的船只已经备好。周恩来便携同王贶甫、记者宋山和表侄王慕向以及贺扬灵所派5名名为保护实为监视的特工人员,一起来到保佑桥“百岁堂”,邀集周希农、周文炳、族叔周云峰、周金麟等10余人同往扫墓祭祖。
可是天公不作美,早晨便下起大雨来。周恩来心中十分焦急,他望着檐外的雨帘,低声问周希农:“下这么大的雨,等会儿不知会不会天晴。”过了一会儿,天放晴了。
周恩来一行20余人,分乘三只乌篷船,出五云门,驶往涂山鸭嘴桥、石旗唐家岙、外狮子山,那里长眠着周家的先祖。
在亲友们的陪同下,周恩来先后祭扫了十四世周孟班、十五世周孔锡、十六世周景商、十七世周笑岩和十八世周樵水等祖坟后,一行人在施家庄孝子祠内吃了中饭,然后乘船同游大禹陵。大禹陵是周恩来心驰神往的地方,不唯因它是一方名胜,更因为大禹治水的故事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船到稽山门外秀炉峰下时,周恩来下船向大禹陵走去。大禹陵和禹王殿是绍兴的名胜古迹,碑文上刻记着大禹的传说和功绩。当周恩来看到了大禹高大的塑像时,他问:“这个塑像是原来修的还是重新塑造的?”
“是重新塑造的。”随行人答。
“是谁定的稿?”
“章太炎先生审定的。”
周恩来细心欣赏着塑像服饰的画面,他用手指着塑像供壁上的9把油彩画的斧头,问道:“这9把斧头是什么意思?”
没有人能回答得出。
“是象征九州吧。”周恩来笑着说出了自己的解释。
周恩来还来到禹庙左边的“窆石亭”,并按当地习俗对那个小洞掷了几颗石子,兴致颇高。他十分欣赏大禹陵石碑上气势雄浑的“大禹陵”3个大字。在此碑下摄影留念后,一行人乘兴而返。下船回城时,他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大禹在人类向大自然作斗争中,打响了第一炮!”
从大禹陵归来,一行人回到“百岁堂”稍歇,周希农老人捧出周氏家谱(手抄本)请周恩来观看。周恩来神情庄重,他先是认真看了一遍,然后,亲手用毛笔,恭谨地在上面补写了如下一段:
恩焕 五十房樵水公曾孙,捷三公孙,静之长公子。生于光绪二十五年。
恩来 字翔宇,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长孙,懋臣公长子,出继簪臣公为子。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
恩溥 字溥宇,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孙,懋臣〔公〕次子。生于光绪己亥年。
恩宏 字□□,五十房樵水公曾孙,捷三公孙,静之公次子。生于光绪壬寅年。
恩寿 字同宇,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孙,懋臣〔公〕三子,出继曼青公为子。生于光绪甲辰年二月二十三日。
恩勤 字□□,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孙,焕臣公子,生于壬寅年。
恩彦 字蔚人,五十房樵水公曾孙,孜甫公孙,劼之公子。生于光绪乙巳年。妻葛少文。
恩霪 字润民,五十房樵水公曾孙,逸帆公孙,调子公子。
……
晚饭由表弟王贶甫招待,周恩来和王子余、王逸鸥、王逸莺、王慕向、邱南章、郑冠堂及周族兄弟4人,痛饮绍兴老酒。那醇厚的酒香和着浓郁的乡情,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周恩来向王贶甫敬酒,王贶甫充满歉意地说:“我病刚初愈,不能多喝酒,请兄代为多喝几杯,抗战胜利后,我一定痛痛快快喝它3大杯。”周恩来大声连连说:“好!好!”香醇的美酒给了周恩来以“黄酒”性格,将他与祖先的血脉紧紧联系起来。
饭后,周恩来乘兴为大家题词留念。赠给姑父王子余的题词是岳飞的《满江红》;给姻叔王缁尘的是:“生聚教训廿年,尤为未晚,愿吾叔老当益壮!”为表弟王贶甫的题词是:“埋头苦干,只要抗战胜利,必定苦尽甜来!”给表妹王去病的题词是:“精研中国文学,发扬民族意识,创造出中国民族的新文学!”给表妹王逸莺的题词是:“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他的题词笔力雄健,言辞殷切,被大家视为至宝。
三月三十日
这天,周恩来在贺扬灵、曹天风、乐培文等人的陪同下,乘小汽轮去皋埠西鲁村访表伯鲁觉侯,但因鲁觉侯去了江西,怅然而归。途中经过东湖,曾与樵夫、渔夫等人亲切交谈,了解战争离乱中的人民疾苦。
下午,周恩来来到快阁欣赏文物。他与曹天风一边畅谈一边欣赏。他们从理论谈到现实,又从历史谈到人物,涉及十分广泛。周恩来见解独到,知识渊博,令曹天风耳目一新。他谈到鲁迅的时候说:“鲁迅的笔横扫了多少辫子军、辫子党人,所向披靡,海内无敌。而且鲁迅的文格和人格一致,很幽默也很直爽……鲁迅的《阿Q正传》揭露了民族劣根性的一面,我们要挖掉这些民族的劣根性……”
他们畅谈白居易、柳宗元、陆游、苏东坡、贺知章等人的诗文,周恩来以崭新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他说:“白居易、柳宗元写的是暴露文学,写得不错;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诗爱国气息十分浓厚,他不是为个人的生平遭际而忧伤,而是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忧虑,是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爱国诗人……”
周恩来的话给曹天风等人以深深的启发,他们不由得连连称是。周恩来应曹天风恳请,为他挥毫题诗如下:
山中岁月纪春王,颁诏何须辨鲁唐。此日甲兵栖越纽,相期铙吹渡钱塘。檄传英霍军威远,势压杭嘉士气扬。成败区区君莫问,中华终竟属炎黄。
因抗战机缘得来故乡扫墓,乘曹先生远迎,复得聆谠论,极感奋,爰录吾绍沈复生先生近作。
应天风先生雅属呈留纪念。
周恩来 民国二十八年
三月三十日于绍兴城
周恩来的题词像暗海中的航标灯,照亮了曹天风前进的方向。
周恩来刚刚返回住处,便接到两份催返电报,看来他不能在绍兴多停留了。
晚饭后,他抓紧最后留绍的时间,来到王子余家,与绍兴大明电气公司的史美钰、陆与可、顾康年、周文元、蒋桐生等青年工人座谈、激励他们努力生产,团结一致,排除万难,支援抗日。
他回过头来,问王子余:“周家跟鲁迅是否同族?”
王子余答道:“同姓不同族,鲁迅是鲁圩周,你是后马周。”
周恩来点了点头,接着对青年工人们说:“你们要学习鲁迅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把抗日斗争坚持到胜利。”
3月31日清晨,是周恩来离开绍兴的时候,故园山水在望,他心潮起伏,在心中低声呼喊:“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我的故乡!”他对送行的人们说:“只要抗战到底,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周恩来平生只此一次来绍兴。此后,无论是建国前的艰苦恶斗还是建国后的帷幄运筹,他都十分忙碌,终于无暇再访祖居。留在故乡人们心中的仍旧是他风华正茂的1939年,在人们的心中,他永远年轻。
“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算是浙江绍兴人。”1946年9月,周恩来对美国记者李勃曼如是说。
(穆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