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7日,一辆小车从韶山冲开来,直驱杨林楼门前。
毛泽东又夹了块鱼放到自己的碗里,并借用孟子的话说:“鱼我所欲也,儒亦我所欲也。”
在韶山如意,曾有一位被毛泽东称作“儒医”的老农。他叫杨舜琴,住如意村杨家庄(一度迁居杨林乡炉门前)。他长毛泽东十余岁,幼年时读过一些经书。平时喜读医书,靠自学,能通诗词、中医。一生务农,兼作中医。乡亲们都尊敬地称他为“舜二阿公”。
1925年2月至8月,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发动建立了韶山党支部,接着分乡成立了“雪耻会”。如意乡在共产党员李耿侯、庞叔侃、贺尔康、郭咏泉等人的组织下成立了“雪耻会”和农会。杨舜琴与他们来往密切。也参加了雪耻会和农会的活动。他的妹夫杨明坤,儿子杨子嘉、杨子寿也都参加了雪耻会,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们组织了工农自卫军,配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的革命斗争。
在此时期,毛泽东常到如意开展农运活动。有时在杨舜琴家吃饭、住宿,召开座谈会,与杨舜琴商量工作。杨俨如毛泽东的“私人秘书”。
毛泽东在这一带的活动,引起土豪劣绅的惊恐,他们密告反动派,连夜派人到韶山追捕毛泽东。幸得乡亲们及时通风报信,使毛泽东安全脱险。毛泽东由韶山赶到如意,躲到杨舜琴家草屋楼上。杨舜琴派人在屋外放哨掩护,自己到草屋楼上给毛泽东送菜送饭。国民党枪兵追到杨家庄,毛泽东化装逃脱。据说,杨舜琴亲送毛泽东至宁乡,再到江西九江,然后一同乘船抵达湖北汉口。
到汉口后,杨舜琴要求与毛泽东一同参加武汉国民政府工作。毛泽东考虑他年纪大了,且家里有拖累,便劝说道:“行医,搞宣传,也是革命,你回家去,同样可以从事革命工作。”杨舜琴便提出将两个儿子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答应介绍其子参加革命。后来,杨的儿子杨子嘉、杨子寿到了广州参加了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不久,杨舜琴由武汉回到湘潭老家,即遭到国民党的逮捕,后由人保释出来。此后,他一直在家种田,间或行医治病。他与妻子谢氏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直至迎来解放。
他的儿子杨子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曾任旅长。1927年被蒋介石禁闭于虎门要塞司令部,不久,由共产党营救脱险。大革命失败后,在广州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参加过广东海丰起义。1927年12月参加广州暴动,不幸牺牲。
另一个儿子杨子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与庞叔侃、贺尔康同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年底返湘,任湘潭县农运特派员。领导农运工作。1927年3月,任湘潭县第八区区乡自治特派员,“马日事变”后,仍坚持斗争。1939年病逝于如意杨家庄。
解放后,杨舜琴向毛泽东写信,祝贺新中国的成立,祝贺毛泽东当上了国家主席,并询问其子杨子嘉的情况。
毛泽东知道子嘉曾参加广州起义,便将杨舜琴的信转至广东省委书记陶铸查找。陶铸了解杨子嘉的情况,证明杨子嘉已为国牺牲。
不久,杨子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毛泽东又指示政府给杨舜琴寄来抚恤金数百元,以示慰问。1956年9月,陶铸派人将杨舜琴接到广州参加“八·一”军烈属招待会。
解放后,杨舜琴曾应邀到长沙参加乐天诗社,并当过干事。毛泽东曾经写信给杨舜琴,邀他去北京会晤。因故未能成行。同时,他考虑到毛泽东工作忙不过来,也不想去打扰他。后来,毛泽东知道杨爱好医药,曾给他寄过400元钱。杨将此笔钱悉数买了医书数十卷,装满了两大柜,供研究之用。此外,毛泽东还给杨寄过毛泽东诗词和著作及《辞源》和医药书籍。
1959年6月27日,一辆小车从韶山冲开来,直驱杨林楼门前,把杨舜琴接到韶山毛泽东下榻的寓所。这是他万没有想到的。当天中午,毛泽东即将离开韶山去长沙,中午在松山设宴向各位父老乡亲告别,宴会前,与大家交谈乡间情况。
毛泽东询问了杨舜琴一家的生活情况。杨告诉他,两个儿子已死,只有一个养孙女,已在衡阳工作,他和老伴两口子都年老体衰,生活比较困难。
毛泽东关切地说:“你要好好休息,好好养老,有困难可找政府解决。”
中午,毛泽东与杨舜琴等乡亲一起共进午餐。当时省委书记周小舟也在座。毛泽东指着周小舟对杨舜琴说:“你有什么事情,找小舟,他是你们的省委书记,叫周小舟。”
席间,毛泽东给杨舜琴敬了一块清蒸鱼,说:“舜老,舜老,您是儒医。”
杨回答说:“不,我是愚蠢之愚。”
“那不是,是儒医之儒。”毛泽东又夹了块鱼放到自己的碗里,并借用孟子的话说:“鱼我所欲也,儒亦我所欲也。”杨十分钦佩毛泽东知识的渊博和对长者的尊重。
1960年,杨舜琴患病,曾致函毛泽东,反映家庭生活情况。毛泽东曾给他寄钱治病。1961年10月,杨舜琴因病到衡阳养孙女处居住。同年12月,杨在衡阳逝世。
(赵志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