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你是生产粮食的,是人民的天,多么重要的工作呀。”
少奇的大侄刘敦侯,年龄比他小不了几岁,两人自小是在山里牧牛、塘中洗澡、路边打玩的“少年叔侄”。后来少奇家里种几十亩水田,主要劳动力就是靠身高个大、力壮如牛的敦侯。不论是田里的功夫,或者是打柴、码草、养鱼、喂鸡一套湖南农村的看家本领,敦侯在几十年的劳动实践中都练成了好把式。新中国一成立,报纸上、广播里传来了少奇身居要职的好消息,少奇也几次寄回家信,还特地问候大侄儿敦侯,敦侯喜得眉开眼笑,想离开农村进城谋个差事。他虽只有一身力气和耕田种地的本事,但相信只要有靠山,干什么都不会成问题。清朝末年跟刘家有点瓜棚搭柳叶亲戚关系的周达武,30多岁还是个一字不识的挖煤工,不也是搭帮左宗棠和骆秉章这两位清朝一品大官的关系当上了四川、甘肃几省的提督吗?民国初年,本地人洪兆麟当上了粤军前敌总指挥,他那个一字不识、只做过篾匠的叔叔不也当了县长,后来还娶几房太太,回乡买田置业成了一方富户吗?
敦侯终于来到了北京中南海,他以为叔父一定是前有枪兵护卫,后有打手保镖,威风凛凛,一派官气了。谁知一见面,少奇除了头发斑白了些,脸上生了皱纹以外,说的还是宁乡话,穿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布衣服,手下也并没有三兵四仆,饭桌上主要还是蔬菜,桌子中央那份香喷喷的腊肉还是敦侯从宁乡带来的。他问少奇:“九叔,这就是您这个大官的生活呀?”少奇告诉他:“我不是官,是中国人民的公仆,也就是人民的长工。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权利,没有别的特殊权利。”说话间,少奇问起家乡变化、群众生活,照样平易朴实,一点架子也没有。敦侯找个机会向少奇提出了想搞个干部当当的要求。少奇热情地握住这位农民侄儿又黑又粗长满茧皮的手,耐心开导说:“新中国刚建立,各项建设刚开始,最需要粮食和农产品,当农民是最重要、最光荣的职业。家乡有句老话说农民不作谷,饿死帝王君嘛!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是振兴农业,解决衣食问题,使全国人民吃饱肚子好从事建设。你是种田里手,力气又足,当农民最适宜。生产粮食是最光荣的事业,我们都靠你们的支援才能工作。民以食为天,你是生产粮食的,是人民的天,多么重要的工作呀。我希望你回到家乡带头种好田,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我劝你还是在这个光荣重要而又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上去努力贡献。”当刘敦侯被叔父说得连连点头时,少奇又说:“共产党不作兴通过私人关系,靠面子、靠背景安排亲属的。干部任免有专门机构办理,用人的宗旨是唯公唯贤,不是唯私唯亲,要经过审查考核,根据才德量力录用。我虽然是党中央领导干部,也没有权私自用人,这才叫新社会嘛。”刘敦侯听后心境开朗,愉快地回到农村。从此他一直是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村一位安心农业生产、技术高超的种田好把式,几十年来再也没有想跳出“农门”,也没有因私事找过刘少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