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乡情悠悠-毛泽东写信问候刘霖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们来到湘潭、湘乡进行调查,方知这里有两个姓氏相同的刘霖生,一即湘潭的辛亥革命老人刘揆一,一即与毛泽东有亲戚关系的湘乡乡村秀才刘濬源。

    刘霖生即以议长身份发表通电,声讨许克祥(电文中有“擅动积谷,民心惶惶”二句),一时舆论哗然。

    1937年11月27日,毛泽东在致表兄文运昌的信中问道:“刘霖生先生还健在吗?请搭信慰问他老先生。”这位老先生究竟是谁呢?

    1980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在发表毛泽东致文运昌这封信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对刘霖生作了如下注释:“刘霖生,文运昌同乡,已故。”信发表后,编辑部收到群众来信,以为毛泽东所指并非湘乡文运昌的同乡刘霖生,而是指近代著名爱国志士。曾与黄兴一起创办华兴会的辛亥革命老人刘霖生(即刘揆一)。不久,《长沙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刊纷纷以这位辛亥老人为题,发表文章,说这封信中所提的刘霖生即刘揆一。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编辑出版《毛泽东书信选集》时,对这个问题反复进行了调查核实。由于收信人文运昌已于1961年去世,原注于关于刘霖生的情况是由湖南省委提供的。调查材料说明,刘霖生是毛泽东外婆家唐家坨附近的人,但不能说明他不是辛亥革命老人刘揆一。于是,他们来到湘潭、湘乡进行调查,方知这里有两个姓氏相同的刘霖生,一即湘潭的辛亥革命老人刘揆一,一即与毛泽东有亲戚关系的湘乡乡村秀才刘濬源。二人的字均叫霖生,且皆以字名世。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分别走访了二人的亲属,最后证实他们原先的注释没有错,只是由于湘潭、湘乡有两位刘霖生,恰恰都与毛泽东发生过不同寻常的关系,以致引起误解。为此,当他们将这封信收入《毛泽东书信选集》时,特地将刘霖生的注释改为:“刘霖生,毛泽东和文运昌的表兄。”使其更加明确化了。

    刘霖生,派名新澍,湘乡县南薰乡祝赞桥(解放后划归韶山区)人。系清代长沙府学生员,辛亥革命后,当过湘乡团岸榷运局统计科科长、湘乡县女子职业学校校长、湘乡县参议会议员、县临时参议会会长。他为人正直刚毅,爱好诗词、文赋、对联,有秀才之称。早年崇奉孙中山先生的学说,对《中山全书》手不释卷。大革命时期,刘霖生先生对中国共产党寄予很大的同情,曾说过:“孟夫子讲要使耕者有其田,中山先生也是这样主张,但他并未能实现,只有共产党才有决心将其付诸现实。”他积极鼓励和支持自己的子侄刘朝佑等参加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他一直隐居乡村。直到1949年共和国成立不久时去世。

    刘霖生为人乐观、豪爽。他擅长诗文、联语,文思敏捷,常边饮酒边作诗吟联。他记忆力好,作品均不留底稿,故其作品除民间流传外,均无遗稿。

    刘霖生生性刚毅耿直,不畏权势,好打抱不平,在乡民中颇孚众望。湖南军阀赵恒惕当省长时,有一年春节,以“敬老尊贤”为名,向湘省一些有名望的人赠送一份礼物,如腊肉、鱼等,刘霖生也得到一份。但他看穿了赵恒惕的意图,拒受收买,并上书赵恒惕:“敬老尊贤乃民族美德,须要发扬,但不能停留在形式上,一份肉是不能表示诚意的,要做到真正敬老尊贤、勤政爱民……”赵恒惕只好忍气吞声。

    1927年5月21日,反动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刘霖生当时担任湘乡县临时参议会议会长,对许克祥的倒行逆施及残酷镇压革命群众的暴行非常愤恨。不久,许克祥率部开抵老家湘乡县城,欲动县民赖以救灾谋生的积谷。刘霖生即以议长身份发表通电,声讨许克祥(电文中有“擅动积谷,民心惶惶”二句),一时舆论哗然。许克祥恼羞成怒,欲逮捕刘霖生。刘即匆匆逃出县城,避难他乡。

    刘霖生与毛泽东家往来密切。1920年11月,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去世时,毛泽民在家为父亲操办丧事,即到十几里外的大坪请来表兄刘霖生,作丧事礼生。这位知书的秀才竭尽心力,为自己的姻叔治理丧事,搞得井井有条,十分得体,深得毛氏家属的称道。

    1937年4月2日,文运昌的母亲,毛泽东、毛泽民兄弟的八舅母文赵氏逝世。因毛氏兄弟在外从事革命活动,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便委托刘霖生代写挽联。刘霖生遂代王淑兰撰挽联云:

    诲教我夫婿觅封,忘身救国,举世反以为非,慧眼独垂青,颖脱囊中,望成宅相;

    谁唤起自由勃发,亚雨欧风,新潮日见其涨,狂澜资力挽,机存阃内,冀嗣微音。

    联中表达了对死者的怀念和对毛泽民的赞美。联中的“夫婿”和“宅相”均指毛泽民,“慧眼垂青”和“机存阃内”均指文赵氏。对仗工整,用词贴切,寓意深刻。

    与此同时,刘霖生还代毛泽东写过一副挽联。联中有“问到旧载桃李,已成大树将军”。意为:曾经栽培的学生,如今已成为了不起的“大树将军”。对联寓意深刻。

    1937年,文运昌在长沙长郡中学任庶务时,该校学生莫立本(即方克)去延安投奔革命,文运昌将自己的父母(文玉钦1929年5月去世)去世的消息以及刘霖生帮助料理丧事的情况,写在信中托莫立本转给毛泽东。毛泽东接信后,即于同年11月给文运昌回信,在信中除悼念八舅八母去世外,还问候了年届72岁的刘霖生老先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十分怀念这位颇有才华而为人正直的堂表兄,曾多次和表兄王季范谈到他,对霖生先生的离世深表惋惜。

    (赵志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