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讲话简短、语出新意,这是他思想创新、勇于实践、多做少说在语言上的体现。
邓小平同志擅长说短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平均每篇文章只有两千多字;设计全国改革开放的政论性文章两千来字;负责起草一份人大报告,不超过五千字。邓小平在说短话时,句式普遍较短,有的甚至七八字就是一句话,显得干净利落。
邓小平更喜欢说新话,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1992年年初视察南方讲话,既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文献,又是邓小平语言风格的集中表现。可谓通篇新话,妙语连珠。
短话、新话,从语言角度来说具有洗练美,从政治角度来说具有鼓动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句话,鼓舞着人们大胆探索创新业。“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敌过了多少道理。“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这句话,避免了多少无谓的争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三步走”、“两手抓”、“一国两制”……描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邓小平的短话、新话,打破了中国大地的沉闷,激发了活力,整个中国就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马克思曾引用法国作家布封的名言:“风格即人”。确实如此。邓小平讲话简短、语出新意,这是他思想创新、勇于实践、多做少说在语言上的体现。
一位外国朋友对邓小平说:“你不是中国最年轻的人,但你却是中国最有创新思想的人。”邓小平以务实著称,主张“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务实的人是没闲工夫来说空话的。务实的人善于切入问题的要害进行剖析,所以讲起话来,就能又短又新。
邓小平的语言风格,给我们诸多启示。首先,要讲短话、新话,就要力戒形式主义,克服官僚主义。
其次,讲短话、新话,也有助于端正学风、文风。有人认为:文章长、讲话长,才显示水平。于是,在文章、讲话中,一套又一套全国的、全省的精神,谈到本地、本部门要解决的问题,该用真功夫的时候,却一略而过。这就难怪读者对长而空的文章,采取“标题阅读法”;听众对老套的长报告,以昏昏欲睡对付之。
邓小平曾诙谐地说:“我是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说新话,有时难免被一些人抓“辫子”。比如,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人提出道理还分什么“软”和“硬”,似乎抓到了邓小平语言的一条“辫子”。其实,语言不是机械的,它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愈来愈丰富多彩的。中国要发展,民心所向,其他道理再多,但都不能影响“发展”这个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正是邓小平强调“发展”的一句新话。
学习邓小平的语言,说短话、说新话,鲜明、生动、具体地表述“自己的道路”和“全新的事业”,不但能激励群众,而且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大有裨益。
(王瑞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