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专爱走有雪的地方,专爱用脚去踩雪,厚厚的积雪淹没了他的双脚,甚至灌进了他穿的布鞋里,主席也全然不顾,完全自我陶醉在一片银色的世界。
“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我今天一定要游。”
毛泽东生活方面的爱好十分广泛。他喜欢雪、竹子、梅花,喜欢爬山、晒太阳,更喜欢游泳。他是一个深爱大自然的人。
一
1962年的冬天,北京落下了这年的第一场大雪。
卫士周福明早晨起来走出房门,顿时眼睛一亮,他被眼前的景色惊住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把整个丰泽园装扮得洁白无瑕。那屋顶上的积雪,那盛开着一朵朵小白花的松柏,那好似铺了白毯一般的庭院,在四合院周围红色的大柱映衬下,周福明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银色的世界里。
多么壮观的景象!
周福明备好毛巾,沏上茶,等着主席打铃。
值班卫士的铃响了。周福明用盘子端着毛巾、茶水,走进主席的住室。
“主席,外面下雪了。”
主席听说外面下雪,顿时显得格外激动和兴奋:“走,看看去。”他连睡衣都顾不上换,蹬上布鞋就来到屋外。他踏着地面上的积雪,注意放慢脚步,仿佛侧耳倾听。他不住地喘着粗气,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他还不时地扭动身体,舒展全身的筋骨。
周福明发现,走在雪中的主席童心未泯,犹如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专爱走有雪的地方,专爱用脚去踩雪,厚厚的积雪淹没了他的双脚,甚至灌进了他穿的布鞋里,主席也全然不顾,完全自我陶醉在一片银色的世界。
“主席,天气冷,披件衣服吧。”周福明紧跟两步提醒他。
“下雪不冷,化雪才冷呢!多长时间没有感觉这样轻松了。”
主席走了一会儿,随口问:“小周,你喜欢雪吗。”
周福明想了片刻,坦率地回答:“也喜欢,也不喜欢。”
大概是周福明的回答让主席感到了吃惊,他突然停下脚步转向身后的周福明:“说说你怎么不喜欢。”
“过去在家的时候,我们既种地又捞鱼。到了冬天就是下雪天,父亲仍要带我下河破冰捞鱼。父亲总爱不穿鞋,不管你怎么劝他也不听。我常常看到父亲那冻裂的双脚流出了血滴在雪地里。所以我就不喜欢冬天,不太喜欢雪。”
“你说服不了父亲就寄希望于老天,老天可不听你的。”主席风趣地笑了。“我讲过,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和你相比,我喜欢雪。一下雪,对人的健康有利,于庄稼有益。有了这场大雪,明年该是个丰收年了。”
周福明这才明白,主席喜欢雪并不是只从单一的欣赏角度,还从农业需要的角度来考虑的。主席不愧是劳动人民的儿子。
进入70年代以后,主席年事已高,出来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唯独每次下雪他从不放过机会出游。
二
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基本上都种有竹子。从湖南的韶山到井冈山的八角楼,从中南海丰泽园到游泳池,还有他经常到过的地方——杭州的刘庄、汪庄,武汉的东湖、梅岭一号和长沙的蓉园等都可见到茂密挺拔、四季常绿的青竹。
中南海丰泽园以前是不种竹子的。毛主席从香山双清别墅搬到这里后才在院里种了四片竹林。
游泳池边同样如此。这里起先也是没有竹子的,是园林工人在院子的西墙角开了片地种了些竹子。主席散步时常到这里赏竹。
三
毛主席同喜欢竹子那样喜爱梅花。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主席的这首《咏梅》词将他的爱梅、喜梅、赞美梅花的性格特点反映得淋漓尽致,意义深邃。
这首词发表后,外界都了解主席喜欢梅花。有的工厂开始在主席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上打起了主意,他们把梅花的图案设计在塑料台布上、笔筒上、碗上、汤勺上……主席都挺喜欢。他不用出门就可看到凌寒盛开的一朵朵小梅花。
四
毛主席喜欢爬山。五六十年代,杭州的大小山峰,主席几乎都爬遍了。从爬的次数上来讲,最多的要算杭州的丁家山。
毛主席通常是下午起床后就带着身边的工作人员上山了。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径走上丁家山顶,最多也就半个来小时,主席并不是为了单一的爬山而爬山,他主要是利用爬山换换空气和环境,继续看书、办公。
毛主席还喜欢晒太阳。在天气允许的条件下,主席一个星期能晒太阳两三次,一次不下20来分钟。每次晒太阳时,卫士周福明事先在太阳底下放把椅子,用屏风把它围住,主席就坐在其中。
五
游泳对于主席可谓历史悠久,他自儿时起就与游泳结下了不解之缘。
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他小的时候体质比较弱,就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常在宅院前面的池塘里游泳,后来还常和同学到湘江去游泳。坚持游泳使他的体质增强了,为以后投身革命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他的花甲之年,他觉得在游泳池里游泳不能大展宏图,迷恋昔日在江河湖泊的畅游,决心从小小的游泳池里游出去。主席游过长江、湘江、赣江、珠江、钱塘江、北戴河;还游过北京十三陵水库、湖南韶山水库、湖南滴水洞水库、江西庐凌水库、武汉东湖等。
毛主席游泳的技能很高,水性过人。侧游、仰游、潜水、踩水无所不能。
毛主席历来认为游泳不但可以强健体魄、锻炼意志,还能培养一种勇猛无畏的精神。他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多次畅游长江,1956~1966年,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达14次。毛主席畅游长江的壮举是他游泳生涯中光辉的一页。
1956年5月31日,毛主席乘专列从长沙到武汉,专列停在武昌鲇鱼套时,毛主席突然提出要到长江游泳。当时担任武汉市委书记的张平化回答他老人家:“今天到长江游泳太仓促,等准备一两天再游吧。”毛主席说:“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我今天一定要游。”这是毛主席第一次畅游长江,历时2小时零5分钟,游程约26华里。
6月2日、6月3日,主席连续两天畅游长江,游程都在20华里以上。畅游长江的激情使毛主席诗兴大发,6月3日晚,他欣然命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更加令人惊诧的是,1966年,毛主席以73岁高龄创造了顶5级大风,历时1小时零5分,游完30华里的纪录。
毛主席最后一次游泳是在湖南省委游泳馆。
1975年的1月,主席在湖南长沙居住时提出,他要下水游泳,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感惊讶。从1974年开始,因病情加重,主席大约半年没有下水,可主席提出了他们必须执行,经过与地方同志的联系,主席来到湖南省委的体育游泳馆。
陪主席游泳的每一位同志的心情都很沉重,他们很是担心。主席走路都要由人扶着,下到水里能行吗。周福明的心情更不是滋味,他帮主席换衣服的时候,看到主席右侧髋骨上的褥疮根本没有恢复,他迟疑了好半天,主席让他用胶布贴一下,然后带着伤下了水。周福明和工作人员搀扶着主席走向扶梯,王宇清、李连庆早已下水,等在扶梯的两侧。主席和往常一样,背对着水艰难地一步一步走下去。水刚没到大腿他停下了,主席习惯地蹲下身去站起来,再蹲下身去再站起来,反复几次,使全身先适应一下水中的温度。突然,主席两手一松两腿一蹬游了出去,他先是仰游,又改成侧游,不时地改变游泳姿势。主席游泳比在岸上走路强多了,他在岸上行动不便,可到水里行动还是比较自如,仍能游出一些花样,令在场的人们无比激动。主席连续四五天下水,一天比一天游的时间长,到最后一天主席游了竟达40分钟。
最后一天主席感觉的确是累了,他游到扶梯旁试图自己要上来,可显得力不从心。眼明手快的周福明用左胳膊一下将他揽住,主席搭着周福明的肩膀,借助别人的力量上来了。谁知这一瞬间竟被在场的一位地方同志摄入镜头,一直保存至今。
(亓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