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聋哑学生,为我的《沁园春·雪》吃了苦头,不但不怪我,反刻章送我,难得他的一片赤诚啊!”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当代独领风骚的著名书法家。在他传世众多的手稿、墨迹中,盖有其私人印信的不多。目前所见较早的资料,如1929年2月13日,他同朱德签署的一份红四军筹款函上,盖了一方朱文名章 “毛泽东印”。1936年7月15日,在派汪锋、周小舟到国民党统治区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介绍信上以及1937年7月13日的对日作战总方针题词上,也都用了这枚印章。又如1945年10月7日,毛泽东在给柳亚子随信手书的 《沁园春·雪》一词的署款处钤了两方印,其中一枚是阴文 “毛泽东印”。
尽管毛泽东生前使用印章不太多,但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雅好中国印章艺术,从战争年代起,便与文化界的不少著名人士结有金石缘,并在其印章的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如柳亚子先生读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不但发出了“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乎,虽苏(东坡)、辛(稼轩)未能抗乎”的慨叹,还发现毛泽东雅好印章,并于当年送给毛泽东两方印。毛泽东在给柳亚子复信时深表感谢:“印章二方、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的和词,均拜受了。‘心上温馨生感激,归来絮语告山妻’,我也要这样说了。总之是感谢你,相期为国努力。”印章成了毛泽东与民主人士交往的媒介与桥梁。
以印为“媒”,毛泽东的印章多半是由著名印家刻赠的。如人称“篆刻王”的谢梅奴,1948年用家藏上乘寿山石为毛泽东刻了“毛泽东印”与“润之”两枚章。前者白文,回文布式,松而不散,紧而不板,深得汉铸官印真谛;后者朱文,粗边细文,挺秀刚劲,清丽隽永,颇具周秦私玺神韵。两印石均高7.5cm,印面2.2cm见方,放在一个红木锦缎印盒内,1951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呈献给毛泽东,现藏国家博物馆。又如印坛巨匠齐白石,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于1950年的国庆节前,从自己珍藏多年的寿石印料中,挑出了一对雕有狮子滚绣球钮的章料,一天,旭日东升,他向着太阳,即兴刻了“毛泽东”(阴文)与“润之”(阳文)对章,单刀冲刻,势如破竹,时出纵横开宕之趣,魄力雄健,似乎寓意毛泽东的豪迈气概。后来,他托当时接管中央美术学院的军代表艾青,将这二纽印章呈送给毛泽东。现陈列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白文印“毛泽东”,是著名书法篆刻家邓散木刻赠的,“毛泽东”三字并列,从笔画、边线的粗细轻重中分虚实,巧拙结合,生动古朴。该印印石呈黄色透明状,属上等寿山冻,印纽为镂雕的双龙,栩栩如生,堪称“文物极品”。诸如傅抱石、傅大卣、刘博琴等治印高手,也都为毛泽东刻过印。
毛泽东酷爱读书是人所共知的,他在中南海的个人藏书多达数万册,所以少不了藏书章,其中有一枚是上海吴朴堂刻的。1963年,毛泽东对全国工商联首席代表陈叔通说,自己很想请人刻一枚藏书印,阴文、阳文均可。陈叔通立刻想到了自己多年的故交、著名印家吴朴堂先生。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陈叔通在上海林立的高楼中寻访到了吴朴堂的居所。两人相见甚欢,陈叔通说:“毛泽东主席想请你治一方藏书印‘毛氏藏书’。”能为当今中国第一人治印,吴朴堂深感荣幸。当天晚上,吴朴堂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先立意构思,继审字布局,数易印稿。印稿渡石后,他凝神定气,微举刻刀,或冲或切。他边举刀边对家人说:“毛主席身为国家领导,藏书一定难于数计。书多,盖印的次数就多,印面容易磨损,所以,刻出来的线条,不但要深,还要让线口与线底的粗细尽量一致。要特别细心,小心加耐心……”数小时后,一枚殷红的印蜕跃然纸上;朱文,篆法简洁质朴,章法平正自然,尤其“毛氏”和“藏书”四字笔画疏密的处理,和谐统一。刀痕杂笔痕,有“皖派”的阴柔含蓄,又具“浙派”的阳刚之美,浑朴大雅。当陈叔通把印送到毛泽东手中时,毛泽东爱不释手。
在毛泽东的诸多印章中,有一枚印文为“润之吟咏”的石章。说起该印的来历,也有一段佳话。那是1946年,齐白石门生,21岁的石昌明,在湘西沅陵刚举办过个人画展。一天,他读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深深被词中的意境和豪壮气势所折服。当时,他不知道词作者是何许人氏,逢人便赞颂该词如何如何的好。但他没有料到,一天晚上,自己突然被绑架了。他这才明白,《沁园春·雪》原来出自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之手。出狱后,他怀着崇敬之情,刻了这方“润之吟咏”。解放后,他与在北京的老师齐白石恢复了联系,托人把自己几年来创作的画、印章捎给齐白石,其中有“润之吟咏”这方石章。1953年,齐白石在一次会议休息时,把该印章亲手送给了毛主席,并介绍了“润之吟咏”的来历。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说:“你的聋哑学生,为我的《沁园春·雪》吃了苦头,不但不怪我,反刻章送我,难得他的一片赤诚啊!”
据载,毛泽东的印章于“文化大革命”前已有两大抽屉之多,由其秘书田家英掌管,田家英也为此得号“掌玺大臣”。既然毛泽东有很多的印章,那么为什么极少钤盖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呢?这恐怕与他的性格、书风和习惯不无密切关系,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草书艺术雄踞当代书坛之首,也无损毛泽东为大手笔之称誉。
(凌士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