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气吞万里如虎(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贞观二年(628年)四月,东突厥再次发生内讧。颉利可汗重用汉人赵德言,赵德言大改突厥旧俗,搞得政局一片混乱。散居漠北的铁勒(或作敕勒)各部如薛延陀、回纥、拔野古、仆固等十五部本来都是依附东突厥,这时候见东突厥乱得没鼻子没眼,连自己家庭都搞得一塌糊涂,还能指望他来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既然跟你没前途,大家都散了吧,各自发展。

    颉利可汗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派兄长之子欲谷设带十万骑兵前去征讨。结果,欲谷设在马鬣山被回纥酋长菩萨打败(敢跟菩萨较量,真当自己是孙悟空),回纥势力由此大振。李世民为了制衡东突厥,派使者抄小路前往铁勒部,封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欣喜异常,唐老大这么看得起小弟,小弟定不负圣望,从此开始入贡唐朝。颉利可汗担心腹背受敌,又派突利可汗前去讨伐铁勒各部,结果突利可汗战败,一个人跑回来了。颉利可汗怒火中烧,将突利可汗囚禁了十多天,并拿出鞭子一顿猛抽,突利可汗因此怀恨在心。不久,颉利可汗打算再讨伐铁勒,又想起突利可汗。兄弟,上次的事对不住了,再给征些兵。我呸!突利可汗不给。上次差点没把我抽死,还指望我给你兵。

    突利可汗不但不给还主动请求“结义兄弟”唐太宗李世民援助自己。两人什么时候攀上把兄弟的呢?那还是李渊统治时期(624年),东突厥大可汗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倾其全部人马,入侵唐朝,李渊当时派遣李世民抵御突厥。双方在五陇阪(今陕西彬县)交锋,称五陇阪之战。李世民用反间计,联合突利可汗离间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结为香火兄弟,使突厥退兵。

    颉利可汗听说突利可汗向李世民求援,立即带兵攻打突利可汗,突利可汗便顺势倒向了唐朝一边。突利可汗后入朝,李世民宗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就在颉利可汗众叛亲离之时,漠北也下起了罕见的大雪,深达数尺,突厥少粮,百姓饥饿。颉利可汗害怕唐朝乘机进攻,带兵潜居朔州当了缩头乌龟。

    贞观三年(629年)八月初八,铁勒薜延陀真珠毗伽可汗派弟弟统特勒到长安进献贡品,李世民着意笼络,统特勒非常高兴。颉利可汗这时候看周边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都跑到李世民那里找靠山去了,感到非常恐慌。他也开始派使者称臣,请求迎娶大唐帝国公主,甘当唐帝国的女婿,唐朝是我家,我也要忠于它。而此时李世民已经决定,不带颉利可汗玩了。他以颉利可汗援助叛军梁师都为借口,命李靖和李绩率领十万大兵,兵分六路,北出雁门关,出兵征讨东突厥。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朔风凛冽,李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趁颉利可汗不防备,连夜进军,逼近突厥营地定襄。颉利毫无防备,发现唐军突然出现,大惊失色。还没有等到唐军正式发起攻击,突厥兵先乱了起来。李靖又派间谍混进突厥内部活动,说服颉利一个心腹将领康苏密投降。颉利一看形势不妙,就偷偷逃跑了。在李靖胜利进军的同时,李绩也率军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刚好与突厥军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遭遇。唐军奋力冲杀,降东突厥部众五万余人。颉利同志一败再败,损失惨重,就退守铁山,清点手下这些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了。颉利可汗此时已经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他不得不派执失思力入唐朝请罪,请求内附。俺错了,俺不该不拿唐朝皇帝当干部。看着跪伏在脚下的执失思力,李世民还是很有满足感的。小样,不是喜欢打吗?我让你打好,服了吧。

    颉利可汗真被打服了吗?历史没有这么天真,颉利可汗也没有这么容易降伏。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不过是想借此来拖延时间,以等待草青马肥之时,逃到大漠以北,以卷土重来。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但要有人吃这一套。他把李世民也想得过于简单了,李世民是谁,一个从穿着开裆裤就混迹兵营的兵油子,一个打架斗殴的绝顶高手,一个打仗如饮美酒的战争狂人。

    李世民派遣鸿胪卿唐俭等前去安抚,又诏命李靖率兵迎颉利可汗入朝。李靖率军到达阴山,遇到突厥斥候千余帐,一战而全部俘获,命与唐军同行。当时唐朝派遣的议和使臣唐俭正在突厥营中,颉利可汗毫无开打准备。李靖前锋苏定方(李靖嫡传弟子,李靖兵法继承人)率领的两百余骑又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觉。如同惊弓之鸟的颉利可汗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也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并杀死隋朝与颉利可汗和亲的义成公主。颉利可汗率万余人西逃吐谷浑,在半道上被逮住了。

    唐军出兵仅仅两个多月,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此战意义极为重大,不仅解除了唐朝北方边境的祸患,也洗刷了之前唐高祖李渊向突厥俯首称臣的耻辱。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特地在太极宫凌烟阁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以此庆祝迟来的胜利。李渊同志憋屈得太难受了,那天他喜不自胜,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也闻乐翩翩起舞。两代皇帝亲自跳舞庆祝胜利的场面,旷古未有。自东突厥平定后,漠南一带尽归唐境,大唐帝国威名远播四方。

    贞观四年(630年)三月,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齐聚长安,这是一次意义非比寻常的大朝会。长安作为大唐政治、文化、军事、宗教的中心,不仅人口众多,繁华富庶,而且已经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来自四方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刚刚到达长安,就被这座城市的气势震慑得目瞪口呆。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啥都稀罕。李世民则在承天门接待万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承天门是太极宫的正门,位于太极宫南墙正中,正对朱雀门、朱雀大街,门上有高大的楼观,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门前有广三百步的宫廷广场。这里是唐朝举行举行外朝大典的地方,如元旦、冬至,设宴陈乐都在此处进行。

    就在这次朝拜中,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慑于大唐天威,一齐上书,“咸请上(指李世民)尊号为天可汗”,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天可汗”称号的来历。李世民笑道:“我既然干上了大唐天子,难道还可以做天可汗?这不好吧?”但此后他也就顺坡下驴,在赐给西北各部落酋长的玺书都用“天可汗”的称号,由此可见他其实对“天可汗”的称号相当自得得。一国之君怎如全球总裁来得过瘾,来得够威够力。

    作为“天可汗”时代,唐朝在军事和外交上李世民也有他的一套。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级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但是唐朝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刚刚平定突厥,贞观八年,一个注定要让唐朝的下半辈子不得安宁的国家开始走向崛起。那就是吐蕃。松赞干布成为了吐蕃的赞普之后,精于扩张,很快就狠狠打击了位于今天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击败吐谷浑后的松赞干布志得意满,觉得自己老牛了,乘着国势向唐朝请求和亲。(汉朝的和亲是中国的屈辱,而在唐朝和亲却往往作为一种对周围属国的赏赐和荣耀,唐朝政府常常用拒绝和亲来对属国表示不满和惩罚。)唐太宗和吐蕃来往不多,显然还没亲密到能攀亲的程度,于是非常顺理成章地拒绝了。这下松赞干布不干了。老子是什么人?吐蕃有史以来最猛的赞普哇!向你求婚是给你面子,你还给脸不要脸?

    吐蕃立刻发兵,击败唐军边防军,进围松州,并向长安放话说不许和亲就打。吐蕃的声势不能说不吓人,可是……谁让他碰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呢?唐太宗不是那种在边境上放几门大炮就能让你霸占一个女人的软弱统治者,敢来抢我大唐女人,你绝对不会快乐很久。于是候君集奉命带兵去修理这个骄横的吐蕃人,让吐蕃知道想要个唐朝女人是要花大价钱的。候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谢罪的同时,他和亲之心不死,老子就是看上你们唐朝胖美女了,爱咋咋地。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成就千古佳话。

    贞观十五年,是贞观年间唐朝平定西部边疆的重要一年。这年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第二是唐军击败西突厥。西突厥的咄陆可汗和弩失毕诸姓失和。突厥这个民族,真是太会窝里斗了。整部突厥史差不多就是一部内讧史,兄弟互殴,父子相残,部落之间互相PK,没有片刻的安宁。咄陆可汗击败了他的竞争对手,一时得意得昏了头,竟然开始入侵唐朝。这次又是郭孝恪,率兵击退突厥兵,并随即发起反击,斩首千余。突厥再次起了内乱,“众多亡逸,其国大乱”。第三件事是唐军沉重打击了薛延陀,为日后灭亡它做好了准备。这次又是薛延陀攻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求救。唐朝忍无可忍,派李绩、薛万彻带兵去援助。薛延陀的军队作战方式十分怪异,五人一队,其中一人牵马,其余四人步战,打赢了上马追击,打输了再上马逃跑(难道是怕砍断马腿,打死我也想不通这薛延陀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战法,难道他们一骑上马就不会打仗了吗?非得下马打仗?这里晕一下)。李绩正面抵挡薛延陀军,薛万彻则率领骑兵先冲垮了薛延陀阵后牵马的人。一看马匹被抢,薛延陀军一时不知道往哪里去,好像马是他们演战争片的道具,丢了就无所适从。结果被唐军杀得伏尸片野。这一战,唐军斩首三千余不算,还俘获马匹一万五千匹。按照老规矩,薛延陀首领夷男派使者请罪、求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