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正能量-目标正能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清华教你志存高远才能体现价值

    当人们确立目标后,就意味着他们做好了接受挑战的准备。目标远大,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每个清华学子都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根据调查发现,很多清华学子之所以有想法却没有去实现,是因为有很多的顾虑,他们总是想要将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去行动,等到他们认为时机成熟,想要去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机会。自己的想法已经有人实现了,已经过时了。

    对于一个勤奋的思想者来说,如果他不想让任何一个想法跑掉,那么当他头脑中有了灵感之后,就会立刻将它记下来——即使是在火海、烈焰之中他也会这样做。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做起来毫不费力。

    过去是无法追回的,人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以前的道路不管走得如何都已经无法改变了,但是以后的道路还未启程,每个人都可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怎么去走。不管走得是快,还是慢,都要走得平平稳稳,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一个一个实现。

    一个人要想成功,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必须要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的心态。虽然前方的路途,有已知的、未知的风险在等待着,但还是要让自己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清华人特质:确立目标,把握今天,立即展开行动

    诸葛亮在他的《诫外甥书》中写道:“志当存高远”。人们不论现在是怎样的状况,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都必须要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为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方向、拼搏的目标,让自己有一个可以为之努力奋斗的源动力。因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宛如一座灯塔,在前进的道路上指引着方向,使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能够一直朝着目标不断地前进。

    对于想要取得成功的人来说,光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这个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近期的目标,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立刻行动起来。因为,即使你具备了诸多能力,有着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巧、良好的态度以及稳妥的办法,如果不能快速采取行动,去实施计划,那么这一切美好的梦想,也只能是一场梦,就是梦破灭的时候,成功依旧不会属于你。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你要去做,只要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一定不会成功。007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获得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后,发表了名为《未来之路:在中国共同创新》的演讲,在演讲之中他畅谈了自己对互联网的看法。演讲之后,盖茨在回答清华大学学生提问的时候说道:“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就立刻去做。这一点,清华做得很好!”一旦有了好的想法,就要马上去实现它,否则就等于没有。好的想法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将好的想法变为自己的目标,然后以此作为方向,去努力奋斗,使之得以实现。

    文嘉曾写过一首着名的《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还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今天,既然活在今日,就要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只有紧紧地抓住现在,才有机会把握未来。

    一位清华毕业的名师给一群快要高考的学生做高考动员演讲,在演讲中他这样说道:“这世界有太多的思想家,却很少有行动家。有很多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只是每个人的思想都有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有没有行动力,敢不敢把自己的梦想付诸现实,并且马上行动起来!”

    很多高中生说:“现在我们每天都要上八节课,很多功课一旦落下,就算想补也补不上去了,时间太少了,一切都来不及了。”他们总是认为现在时间已经不够用了,其实是这些人想多了。

    在一座山上,有两座庙宇,里面各住着一个和尚,一个住在山南,一个住在山北,并各自以此为号。他们每天都要到山脚下的水井挑水。这座山非常高大,两个和尚下山挑水,一个往返几乎都要耗费一天的时间。由于两人每天在同一个地方挑水,日子久了,就相互认识了,并且有了极其深厚的交情。九年后的一天,山南的和尚发现山北的和尚没有来挑水,他没有在意,但是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第六天,山北的和尚还是没有来挑水。山南的和尚感觉有点不对劲,于是他放下水桶,到山北去看望自己的朋友,看他是不是生病了,所以没来挑水。

    山南的和尚到了山北和尚的庙中一看,发现山北和的尚正在敲钟念佛,一点事都没有,他就问山北的和尚为什么没有去挑水。山北的和尚笑而不语,带着山南的和尚来到庙宇的后面一看,好家伙,庙后有一口深不见底、宽达数米的水井。

    山南的和尚问山北的和尚是如何挖出这么深的一口井的?山北的和尚笑着对山南的和尚说:“答案只有四个字‘立即行动’。”原来山北的和尚早就想要挖一口深井,这样就不用将时间耗费在挑水上了。但是庙里并没有多余的资金给他用来挖井,于是,他就决定自己来挖这口井。每天,挑完水,做完功课之后他就会去挖井,有时候挖得久些,有时候挖得少些,但是每天都在挖,从未停止。就这样不知不觉,一直挖了九年,终于在这几天挖好了。

    事实上,山北的和尚不是什么高明之辈,他要在高山上挖一口深井,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就这样一天一天慢慢地挖,终于在坚持了九年后,挖出了一口深井,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在清华,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思想:有想法,就要马上去行动。有一个好的目标不一定能让你取得成功,但是,立刻行动则能让你无限地趋近于目标。立刻行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要经过长久的努力,不立刻去做,就会生出各种变故。同一个目标可能有很多人都想达到,如果不立刻行动,也许等你想行动的时候他人已经实现了,你已经错过了,而机会一旦错过就不可能再追回了。

    学子感言:想要目标得以实现必须要尽快落实

    清华对所有学生的体能有一个要求,所有的学生,每年测试一次3000米的长跑,跑不过就不能毕业,并且取消读研资格。怎么办?在为高考奋战的3年中,没有人注重体育锻炼。但是在清华,体育老师告诉所有的学生:“你们要立刻行动起来,每天坚持锻炼,这样到考试的时候就能过了。”于是在老师的告诫下,每一个人都行动了起来,每天晚上都会有一大群人去操场上跑步,跑完半个小时再回到寝室里继续学习或休息。就这样一直锻炼了一个学期,所有人每天都坚持不断地锻炼。终于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面跑完3000米。

    当人们确立目标后,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做好了接受挑战的准备了。目标远大,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根据调查发现,许多清华学子在实现目标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顾虑,想要将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去行动,但是,当他们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想要去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机会,自己的想法已经有人实现了。

    不单单在清华有这样的状况,国外的另一所着名的大学也有着同样的状况:

    有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自己崭新的人生。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自己的目标;60%的人,目标很模糊;10%的人,有一个短期的清晰的目标;3%的人,有一个清晰而长远的目标。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其中3%的人,25年间他们始终瞄准一个目标,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持续不断地行动,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各自行业中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职场精英。还有10%的人,他们行动快捷,短期目标在不断地实现,于是,他们成为各个领域中的精英,而且生活大都比较好,处于社会的中层。60%的人,行动能力不快也不慢,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最后剩下27%的人,他们没有目标,行动能力非常差,生活得很不如意,而且,他们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一切,他们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没有给他们时间,没有给他们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才华,才会使自己遭遇这样一种生活境地。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目标是什么,并且在目标确立之后,就立刻行动,一点一点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另一些人则行事拖拉,对自己的目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非常茫然。

    富兰克林说:“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因此,人们应当把握住今天,而不是等待明天的到来。

    对于任何勤奋的思想者来说,如果他不想让任何一个想法跑掉,那么当他头脑之中有了新的灵感之后,他就会立刻将它记下来,然后,付诸于行动,即使是在火海烈焰之中他也会这样做。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做起来自然毫不费力。

    一个优秀的人,实质上就是一个生活、工作中的思想者与行动者的结合体,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立刻行动的习惯,就如同一个艺术家随时随地在记录自己惊鸿一现的灵感一样自然。寻找借口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拖延,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拖延的危害及破坏性。拖延是一种会不断累积的恶习,它会使一个人失去进取心。当一个人失去了进取心,那么他从此以后就会在原地不动,甚至还会倒退。解决拖延唯一的良方,就是有了想法,马上行动。每一个人都要在心中清楚地知道一点,如果你对事情有了拖延的想法,那么你就一定能够找到一万个借口来为自己的拖延做开脱,而如果要你找出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却寥寥无几。想要把“这件事情太困难、这个东西太昂贵、这么做太花时间”诸如此类的借口合理化,要比相信“我努力就能成功,我坚持下去就会成功”这些理由要容易得多。

    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不愿意许下行动的承诺,只想找个推脱的借口。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经常因为没做到一些事而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或者是想出无数的理由来为自己没有实现已经制订好的计划进行辩解,那么现在正是应该面对现实、自我检讨的时候,不要再为自己找借口了,立刻行动起来吧!

    一个总是将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再做的人,绝对无法在明天把事情做好。每一天都要将自己当天的事情做好,不然无法做出什么真正的大事。因为不将今天的事情做好,那么,到了明天你想要做大事的时候,将会被昨天留下的事情所拖累,无法做成任何事情。

    歌德说过:“把握住现在的每一个瞬间,从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有可能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所以,在确定好前进的方向之后,只要一直做下去就好,在做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态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很多事情只要能够开始,那么,不久之后就一定可以顺利完成。

    当今世界,有很多机会,但是真正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却很少。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抓住机会,实现自我的超越。为什么其他的人没有办法抓住机会呢?是他们比较笨么?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立刻行动。想要目标得以实现,现在就必须行动起来!很多时候成败就在一念之间,做,可能有成功的机会,不做,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每一个人生目标的确立都是在经过了长期思考之后才得出的结果,所以当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确定之后,就要尽快地去将其落实,这样就会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正能量,让自己不断地接近成功,否则再好的目标也只会是目标。

    校友告诫:释放人生价值只属于志向高远的人

    人的生存,可被分为三层:第一层,解决自身当前的温饱问题,即一个人的吃穿住行;第二层次,追求自身的享受,包括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第三层次,追求自我,也就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每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人想要实现的价值目标。一个人的目标决定了他最终所取得的成就,也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几何。

    每一个清华学子都有自己的目标,而清华本身也是一个能成就远大理想的高等学府。很多人经过残酷的高考,进入清华大学,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考入当今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志当存高远,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志向。不可否认,有的人并没有立很大的志向也能取得成就,但是没有远大志向的人是绝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的。

    在人生旅途中,人们为了生存,不论愿意与否,都要不断地向前迈进。前进的道路有时是坦途,有时并非一帆风顺。在挫折中前行,需要坚定地按照制定的路线走下去,此外还需要看着前方的灯塔,准确前行。很多时候人的志向就如同生命长河中的灯塔,当你在漆黑的海面上航行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灯塔给你指引方向,引导你前进。

    每个杰出的人,都会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也正因为这个目标的存在,才使他们在众人之中显得如此突出。生活告诉人们,人需要勤奋才能靠近成功,但是更需要有目标。因为有了目标,也就等于给了自己一个努力的方向。否则,没有目标的努力,最终只会是一场空,要么是在原地踏步,要么是在做无用之功。

    钱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的学者,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在物理、数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曾担任清华大学的校长。在钱伟长的中学时代,他的文科成绩非常好,而对物理、数学视为畏途。但是令人们吃惊的是,他的一生都在从事力学、应用数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同时在这些学术领域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并且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比如,他开创了“钱伟长方程”,提出了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首次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将张量分析及微分几何用于弹性板壳研究。他还首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迄今为止,在国际上依然使用此法处理这一类问题。那么,钱伟长为何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呢?其动力源于他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立了“科学救国”的目标。正是这个目标在一直激励着他,使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考大学的时候,历史系和中文系教授非常欣赏钱伟长的作文和历史答卷。而他的理科成绩三科相加,总分还不到100分。想要弃文学理,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当时,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的吴有训教授在知道了钱伟长的事之后,也力劝钱伟长学文科,并告诫他国家和民族同样需要优秀的人去学习中国文学和历史。但是弃文从理,是钱伟长经过长期反复思考才作出的决定,因为“科学救国”是他内心热切期望的,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经过与钱伟长一个多星期的恳谈,吴有训教授终于同意他暂时就读于物理系学习物理学,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对于理科基础非常差的钱伟长来说,可谓是十分苛刻的:他必须保证在学年结束之前,物理和微积分的成绩同时超过70分,同时还必须选修化学,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这样才能继续学习物理学。这就意味着当时身体羸弱的钱伟长每周除正常上课之外,还必须参加两个下午的物理实验和两个下午的化学实验,以及课外的身体锻炼。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钱伟长只能加倍努力去克服困难,以达到吴有训教授的要求,否则,他就必须转学中文系或者历史系等其他学科。

    在这个学期里,钱伟长除学习正课和做实验之外,还要补习英文和中学的一些基础数学、物理知识。他每天苦读不辍。在这个学期里,除了他自己苦学之外,吴有训教授也时常会在课业上给予他指导。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钱伟长各科都及格了,学年终了时各科成绩达到了70多分,实现了对吴有训教授的承诺,实现了他入学时的保证。

    四年之后,钱伟长凭借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顺利毕业,其后又赴美留学。正是科学救国的目标一直激励着他,才使他在后来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的科学成就,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由此可见,一个人为自己的未来订立一个目标的重要性。钱伟长身处国破家亡的危难时期,当时的中国处于危急关头,他放弃自己擅长的文科,以科学救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地迈进,最终为国家的振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语有云:“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求学,必须要有一个志向,一个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求学的目的;不学习,就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明确目标、方向,就无法达到求学的目的。每个人都应该如此,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能有目的地去行动,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的目标,是一个人价值的最终体现。想要在人生的舞台上画出完美的人生轨迹,就要早早地确立自己的志向,沿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在父母的眼中,抚养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就是最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所以无数的父母呕心沥血地工作,只为了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作为儿女,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以此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也是作为子女的人生价值的体现。

    选择清华本身就是一个远大的志向。一个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最初立下的志向。就如同周恩来从小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样,当他立下这样的志向之后,一直在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了国家总理。所以,立志,就应该高远!

    确立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做

    每一个目标的确立,都伴随着自己各种各样的愿望,而每一个愿望又会催生出一个全新的目标。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个生活理想,希望自己以后能够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由于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确立了各种人生目标,在追求各种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地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是由许许多多个小目标堆积而成,所以实现人生的目标,就需要人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清华学子张华刚入学时,发现学校里的每个人都很忙碌,同在家想象中轻松的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差距。他的心中有了一点点莫名的失落,后来,他慢慢融入到了清华这个大集体中,逐渐对清华的一切有所了解。他发现清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确实很严格,严格到了体育成绩不过关就不能考研的地步。但这只是一方面,在清华,学校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很高,不单单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更加注重学生在思想意志和体魄品德上的培养。在学习中,更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们自学的,他们努力地学习专业内的知识,以及专业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每个清华学子的心中都牢记着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清华氛围的影响下,他们纷纷确定了自己今后的人生目标,开始紧张地学习,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目标,以期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直到此时,张华才明白,原来他们的忙碌都是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他们将人生目标分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然后,在日常的学习中一点一点地去实现。终于他领悟了,自己来到大学,也同样是人生中的一个目标,一个节点,但不会是终点,要实现真正的人生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成为清华忙碌的一员。

    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是一种端正的生活态度。踏踏实实,是实现目标的基本前提,是一个人的使命感、责任感的体现。

    有一位清华学子,刚到清华的时候,非常傲气,因为自己考上了全中国最好的大学,美好的人生在向他招手。于是平时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他总是流露出一丝不可一世的神态。一次他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和人聊天的时候,正好碰到了他的教授李宏彬。李宏彬教授听到他同别人交谈时流露的语气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他一眼就走开了。

    第二天,正好有李宏彬教授的课。教授讲完课后,给班上的同学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李宏彬年幼的时候,一次,父亲有事耽搁了,要晚一点回家。他就自己做饭,他想要炒一盘青椒肉丝,于是他飞快地切好菜,准备下锅,但是,他的动作太快了,一不小心将菜撒了一地。他十分懊恼。这时父亲回来了,看到了这一切。

    父亲没有说什么,而是将撒在地上的菜重新洗好,又不紧不慢地将菜切得薄厚适中,非常整齐。然后,开始做菜,同样不紧不慢,把火候控制得很好,一会儿一盘香味扑鼻的青椒肉丝就出锅了。

    吃完饭后,父亲告诉他:“做人做事都要踏实,我知道你会炒菜,而且味道也很不错,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就不需要小心。哪怕就是简简单单的炒菜,也要踏踏实实地做好。”

    讲到这里,李宏彬教授话锋一转说:“我看到有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已经好几个月了,却还是没有将自己的心沉下来。这样是很危险的。希望你们能够谨言慎行,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好了,这个蹩脚的故事就讲到这了。”

    这位学生后来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知道教授没有针对我,因为不是我一个人会这样。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他讲的这个蹩脚的故事,同样是想告诉我,考入清华并不意味着我的将来就一帆风顺了,后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我去做。考入清华的人很多,但是读了清华,后来表现平平的人也不少。做人做事要踏实,每一步都要好好地去走。

    “我醒悟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我重新确认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将人生目标分解成了一个个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我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觉得我能够在毕业之后,组建自己的公司,全都要感谢李教授那个蹩脚的故事。还有他那句话:谨言慎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一个人每走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走过的道路或平坦,或泥泞,但重要的是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让每一个脚印不论是深是浅都清晰平整,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人们每次抬脚,都不知道下一步会踩在什么样的路上,没有踩上去之前,谁也不知道这脚下的路,是松是软,能做的是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走好。

    过去是无法追回的,人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以前的道路不管走得如何都无法改变了,但是以后的道路还未启程,每个人都可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怎么去走。不管走得是快,还是慢,都要走得平平稳稳,使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够一个一个地得以实现。

    一个人要想成功,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必须要有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的心态。

    如同清华教授李宏彬所言,一个人的目标在确定了之后就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因为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就骄傲了,即使在最好的学校里面也会存在平庸的学生,不想平庸,就要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

    清华法则:快人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们有了目标之后,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目标迈进。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何才能比别人更快实现自己的目标,让自己做得更好呢?

    每个人都希望走捷径,在这个世界上也确实有捷径可以走。但是,人们却很少去考虑,什么样的道路可以被称为捷径呢?当然是很少有人能够走得通的道路,才能够被称为捷径。

    考入清华是走上人生通途的捷径。中国有几百万的考生,能够考入清华,或者是与清华相类似的学校的考生又有多少呢?对于很多人来说,考入清华的难度无限大。考清华这条捷径,又有多少人能够走呢?

    清华的社会学家孙立平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们如何才能够更快地到达道路的终点。他找来了一群人,将他们分为三批,要求他们分别从三个起点出发。三个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是一样的,但是孙立平给予这三批人的条件却是不同的。

    第一批人被告知了终点的名字和路程,但在路边没有任何的里程指示牌,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估计行程消耗的时间和行走距离。当行走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大多数人就开始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了,还有多久才能到达终点。其中有人比较有经验,他说:“我们大概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结伴向前走去。当走完整个路程的五分之三的时候,大家的情绪已经非常低落了,他们都感觉自己已经累得不行了,而且似乎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时又有人说:“快到终点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脚步,走向终点。

    第二批人既不知道终点的名字,也不知道要行走的路程有多远,只被告知跟着向导一直走下去就是了。随后他们就出发了,刚走了四五里路就有人开始叫苦,走了二分之一路程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变得很急躁,开始发牢骚了,他们抱怨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头,为什么要走这么远的路。走了五分之四的时候,有的人甚至在路边停下来不想再走了,越靠近终点,他们的情绪越低落,最后甚至有人开始咆哮了。走到终点的时候,这批人的情绪非常沮丧。

    第三批人的准备是最齐全的,他们不仅知道终点的具体名字、实际路程,还知道在公路上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指示牌,实验者们一边走,一边看着指示牌,每当走完一公里,心中就升腾起一丝快乐。在行程中,实验者们有说有笑,一路走来情绪高涨,在不知不觉中路途的疲劳就被忘记了。每个人都保持着开心且平和的心态走到了终点。

    实验结束之后,孙立平将三批人的实验结果拿过来对比。发现第三批人所用的时间是最短的,每一个人的情绪都比较平稳;第二批人所用的时间是最长的,并且还有部分人中途就离开了。另外,在这群人之中很多人都非常沮丧、烦躁。

    最后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实现目标所需要经历的过程之后,就能够更快更好地到达终点。当一个人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他就能将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比,了解自己还要做些什么才能够到达终点。在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与达到目标所耗费的时间时,他的行动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强化和维持,并且能够自觉地克服重重关卡,不断地努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从这个实验中,孙立平教授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快速达到自己目标的方法,就是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因为只有对自己的目标有了一个清晰而准确的概念,才能指引自己稳步前进。

    当一个人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就要着手去完成这个目标。但是在真正开始实现之前,还必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人们需要了解自己的目标,估计一下自己的目标大概需要努力多久才能实现。一个清晰的目标会告诉你,你前进的方向在哪里。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就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自己的目标不是幻想,而是一个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的人生理想,是实实在在可以实现的。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生命之舟不断地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人们需要了解自己达到目标要经历怎样的过程。通向目标的路可能有很多,但是走向目标的路线有一条就足够了。所以,确定目标之后就要对实现人生目标的路线进行选择。在选择道路方面,可以罗列出几条可行的道路,然后从中选出一条最合适的作为主线,其他的道路作为备用路线,以防自己在一条路上遇到了因不可抗力而造成的阻挠时,可以换一条路“曲线救国”。

    再次,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分解。将最终的人生目标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作为路标,里程碑安排在人生行进的道路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个人在努力奋斗的时候,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实现的人生目标,目前已经达到了多少,距离终点还有多少任务要完成。而且,每一次完成一个小目标,便会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安抚跋涉在人生旅途中疲惫的心灵,从而有力量继续前行。这样,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小的成功不断地累积起来,最终会堆叠成一个巨大的成功,此时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实现了。

    最后,在清晰了解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考虑自己达到目标将要花费多少时间。每一个人生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道路漫长,一路上坎坷遍布,很多的时候需要一个人扛过去。早做准备,知道要达到目标大概需要的时间,那么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就会不停地给自己鼓励,增强自身的正能量,坚定继续向前的勇气与信心。

    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可能会很大,不是很容易实现。那么可以考虑将这个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去实现。确定了目标之后,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让自己知道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够比较快地实现目标。只有详细地了解实现目标需要花费的时间,然后再努力地去拼搏,这样才能够更快地让目标得以实现。

    就如同清华教授所做的实验那样,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所在,达到目标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自己在道路上的每一个小的目标节点,那么就会更加轻松愉快地到达终点。由此可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做一个全面了解,细致规划,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捷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