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节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 ,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分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男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说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给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乐。
心灵沟通
亲情、友情、爱心是人高尚品德,也是社会宣扬、推崇的。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因为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是心灵中最隐秘、最伟大的力量。
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这样的:
罗伯特和妻子玛丽终于攀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处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仰头看蓝天白云,柔风轻吹。两个人高兴得像孩子,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对于终日劳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行。
故事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罗伯特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抓手的地方。短短的一瞬,玛丽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她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当时她正蹲在地上拍摄远处的风景。同时,她也被惯性带向岩边,仓促之间,她抱住了一棵树。
罗伯特悬在空中,玛丽牙关紧咬,你能相信吗?两排洁白细碎的牙齿承担了一个高大魁梧躯体的全部重量。
他们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峭石之间。玛丽的长发像一面旗帜,在风中飘扬。
玛丽不张口呼救,一小时后,过往的游客救了他们。而这时的玛丽,美丽的牙齿和嘴唇早被血染得鲜红鲜红。
有人问玛丽如何能挺那么长时间,玛丽回答:"当时,我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松口,罗伯特肯定会死。"
几天之后,这个故事像长了翅膀飞遍了世界各地。
人们发现,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心灵沟通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个创造奇迹的伟大字眼。它在必要时激发成倍的勇气和力量,让人变得无所畏惧,于是艰难时刻都如尘土般不堪一击,灰飞烟灭。
无声的音符
张克跨进那扇玻璃大门的时候,两条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女儿晶晶今天过生日,妻子嘱咐他买一把小提琴做生日礼物。妻子有病,病很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整整思量了一个晚上,才做出这个决定。妻子说,她知道家里没钱,可这几年也太委屈孩子了,就把那条金项链卖了吧。再说,她现在也用不着项链。
妻子要他买的小提琴就在这家商场。那是一把白色的、做工极精致的小提琴。
晶晶今年10岁,学小提琴学了三年,至今却没有一把自己的琴。晶晶拉琴有天分,参加考级已经过了二级。教她拉琴的老师对张克说:"孩子很有前途,值得培养。"老师的话不止说过一次,张克明白老师的意思:孩子需要琴。他又何尝不想给孩子买一把琴,每次看到晶晶学琴的情景,他的心都会锥刺一般痛。别的孩子学琴是跟着老师在琴上一遍一遍练习,只有晶晶空着手比划,等到休息的时候,她才借用人家的琴,躲在屋角练上一阵。孩子很懂事,知道妈妈一直有病,花费大,从来不在他们面前提买琴的事。但是,他们夫妻俩能看出来,孩子做梦都想拥有一把目己的琴。
去年的一天,妻子的病像是有些好转,他们一家来到这家商场。晶晶一眼就看中了那把白色的小提琴,在柜台前徘徊了很久很久之后,终于忍不住央求售货员:能不能让她试拉一下?也许是因为孩子的甜甜的嗓音,也许是因为孩子眼睛里渴求的目光,售货员很痛快地把琴递给了晶晶,孩子拉的是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随着弓弦的上下移动,那如泣如诉的旋律飘然而起,直灌整座商场。售货员听呆了,过往的顾客也停下了脚。孩子一拉完,现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一刻他们夫妻俩都很激动。张克上前问了琴价,售货员告诉他得两千元。贵是贵了点,但琴音纯正,孩子配拉这样的琴。两千元对于他们家不是一个小数目,张克只好尴尬地说等钱攒够了再来买。
金项链是张克买给妻子的定情之物,妻子一直视若生命。那次看琴回来,妻子就想用项链去换琴,晶晶不答应。这一次,妻子是瞒着晶晶悄悄地把项链塞给他的。张克把项链掏出来,在手里掂了掂,眼睛里不由浮出一层雾茫茫的泪水。妻子不知道,其实,这条项链早被他换成了假的,为了给妻子看病,真的半年前已经卖掉了。张克没有勇气再走近那组卖琴的柜台。他还是没有钱,走过去又能怎样?他只是想看看那把琴,哪怕远远地看一眼。
琴还在,依然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依然闪着亮丽的光泽。
商场的对面有一间私人开的小铺子,里面也卖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小提琴,模祥和商场里那一把几乎一样,售价才二百元。那种琴严格地说只能称为玩具,为了不让妻子失望,他无可奈何地走进了那家小铺子。
回到医院的时候,晶晶正守在妈妈床边,看到张克怀里抱的琴,她眼睛马上一亮。
"爸爸,你给我买琴了!"晶晶蝴蝶一般飞过来。
妻子也被惊醒了,看到琴,她如释重负般长出了一口气。
"孩子,拉一曲吧,妈妈想听听。"妻子说。
晶晶打开琴盒,小心翼翼地取出琴,缓缓地放在右下颏,准备演奏。
当第一个音符从琴腔里传出的时候,晶晶皱了一下眉头,接着她又拉了两个音,运弓的手便停顿了。
"孩子,快拉呀。"她妈妈催促道。张克知道晶晶听出琴音不对,想解释又无法张口,他怔在那里,急出了一头冷汗。
"爸爸,买琴的时候,你没有调音吧?没关系,我会调的。"晶晶冲他挤了一下眼睛。晶晶开始调琴,一副认真的样子。突然,"蹦--蹦"两声传来,晶晶不好意思地抬起头。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把琴弦调断了。我还是给你们盲拉,拉你们最爱听的《梁祝》。"
晶晶开始拉琴,拉这把已经无法出声的小提琴。她拉得很投入,一招一式都充满着激情。
妻子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
张克知道,孩于是有意调断了琴弦。看孩子拉的有模有样,他耳边似乎真响起了琴音。那是孩子用心拉出来的声音,他陶醉了。
心灵沟通
虽是普普通通的故事,简简单单的情节,但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懂事可爱的小女孩晶晶,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体现了亲情的可贵、家庭的和谐、美满及幸福。
母爱不朽
母爱伟大,特别是生命被死神骤然紧逼时,更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壮。
1976年唐山大地震,几十万活泼的生命,随房屋的轰然倒塌,霎时归为沉寂。在清理废墟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事实:许多年轻的母亲,都把孩子紧紧护在怀中,僵硬为辉煌的雕塑。不难想象在那天崩地裂的一瞬间,她们最先想到的是孩子,几乎在同一时间,用同一方式,以自己血肉之躯来保护小生命,想抵挡死神坚硬的打击。孩子们在怀里虽然永远闭上了眼睛,身体却毫发未伤。
年轻的母亲们的生命随时间的天幕渐淡渐远,但这种姿式,已凝固成永远的感动,与日月争辉。
人类如此,动物界亦如此。
寒冷的冬天,北风凄厉地扫过空荡荡的原野,饥饿的小枭们在母亲的翅膀下叽喳着绝望。母枭的目光搜遍了整个世界,于是选择了悲壮的献身。
它坚硬的喙咬住如铁的枯枝,挂在小枭们头顶的树枝上。小枭们奋起俯冲捕扑,吞噬着甘愿献身的母爱。母枭败羽零落,血点点滴滴,一天天过去,最后只剩下一个骨架。小生命终于长大了,飞去了,独立了,母亲的骨架在风中晃荡。终于有一天铿然落地,只有头还高高挂在天空,因为它的喙还紧咬着树枝。冬天作证,是透彻骨髓的母爱,鸟类母亲的灵旗,凛凛飘扬于雪地冰天。
一只母鼠被铁夹夹断了后腿,它拼命挣脱,挣扎着回到自己窝里。窝里有九只幼鼠,闭着眼吱吱叫,它们需要喂养二十四天才能断奶生存。母鼠趴在窝里,断腿鲜血淋漓,不能再动弹一步。它仍给幼鼠喂奶,最后的时间里就啃吃自己那条断腿,维持一点可怜的奶水。自己的断腿被啃得只剩下一根白骨了,终于熬满了二十四天,幼鼠们吱吱吱地走了,它一声轻轻叹息,寂然而逝。
紫燕母亲们则合奏了另一曲生命的颂歌。
它们是候鸟,从大洋彼岸来,回大洋彼岸去。但它们望着快活的雏燕,望着茫茫大海,陷入痛苦。雏燕虽然能飞,体力不行,只能飞到大洋一半。而母燕们在孵育一季后所剩的体力也只能抵达彼岸,雏燕们不走会被很快到来的寒流卷去生命。
千百只紫燕飞上了天空,母亲们背上驼着一只几乎接近自己体重的雏燕。飞到大洋的一半,下面是茫茫无边的大海。母燕们终于累得吐血了,像断了翅膀似的一只只斜斜坠入海中,而一只只雏燕则从母亲的背上腾空而起。
这一切定格于母爱的辉煌!
一次飞机失事,从三千米高空坠落。一位年轻的母亲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从白云里掉下来,先跌在树枝上,又跃入草丛中,全机人遇难,唯独母子俩一息尚存。到医院紧急抢救,母亲昏迷不醒,但总有一息不断。奇迹发生了,隔壁抢救孩子的医生终于露出了笑容。似乎是心灵感应,年轻的母亲在孩子脱险的一刹那,心脏才如释重负般永远停止了跳动。
心灵沟通
世间万物,一代代生命消失,一代代生命生长。在生命的流程中,母亲的位置最重要,而母爱的光辉是永恒的。
在你无助无奈之时,母亲的微笑如佛光一样为你映出一片光明。不管你是怎样的卑微与落魄,母亲永远是你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爱与呵护,会把你渡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船。
母亲的牵挂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外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母亲。
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炕上。后来,母亲就开始随便地翻他的衣袋,只留下那张车票。
后来,他恋爱、结婚、生子,开始每两个月回一次家。
再后来,他担任单位领导,更忙了,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尤其是他有了专车,没必要再坐长途汽车,他开始适应不了长途车的颠簸。母亲慢慢地也就不再向他索要车票了。
10年过去了,他已是市里的一位市长。有一天晚上家里电话响了,老家的弟弟来了长途,说母亲突患脑溢血,生命垂危。
100公里对他来说是短途,一个多小时后,他便见到了母亲。这时,他突然发现母亲已是白发苍颜,衰老憔悴。见了一面,天亮时母亲就去世了。
他带领兄弟姐妹们,披麻戴孝,安葬了母亲。
整顿母亲的遗物时,他从那只祖传的樟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中学课本,那是昔日母亲用来塞鞋样的。他翻开,啊,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叠车票--这是他当年每次返乡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他的泪水又一次地涌了出来,他后悔,为什么母亲健在的时候不多回几次家。他还突然想起,这么多年来,母亲还从未到他的四室二厅里住过一夜。
回城市时,他只携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
他常常把车票的故事讲给父母尚在的朋友们,极力使他们意识到父母对子女有一种深深的牵挂。他说,多回家看望几次老人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否则,也许你也会有深深懊悔的那一刻。
心灵沟通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被浓重的商业化气息包围,就像是被捆绑在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我们需要去体察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需要品味自己的情感世界。人世间最难割舍的是亲情之中的母子情。不知不觉中我们是否疏远了那份情感?母亲的牵挂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和默然,如夜晚天空中的明月,柔静地照耀在儿女们的心中。
远远地望着你
他的眼睛失明了。
原先他是多么幸福啊:他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在市里小有名气,有自己的私家车,有宽敞明亮的住房,还有一个温柔可爱的妻子。
可上天好像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把他推向了无尽的黑暗当中。他痛苦、彷徨,想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每次都被细心的妻子发现。真的,她是一个细心的女人,这种细心只有在爱一个人的时候才能细致人微地体现出来。譬如在他晚上失眠的时候,吃了几片安眠药,药瓶里还剩几片,她心中都一一有数。
他的情绪在她的温柔体贴下逐渐平和。现在,他已经愿意让她读晚报上的新闻,或者听每天的新闻联播。
他的精神状态恢复得很快。在她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习盲文,他学得很刻苦,后来又学推拿。
他准备开办一家盲人推拿室,她为他办好了一切手续。他开始与社会接触,试着用自己的技术养活自己。
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内心又滋生出另外一种痛苦。
她以前天天对他嘘寒问暖,现在她只会送他到医院的马路边,然后说声"再见"。最近几天,她好像连"再见"也懒得说了。
她是不是不要他了?她是不是讨厌他这个盲人?她是不是有了新欢?
他觉得自己是够拖累她的了,他就开始跟她生闷气,不吃她烧的饭菜,质问她许多问题。
可她总是说:"你该相信我的。"她本来就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女子。
他天天满腹心事地到推拿室工作。一位坐在他店门前的修鞋匠对他说:"大夫,你这几天为什么这么不开心?"
他无言以对。
修鞋匠又说:"你天天生意这么好,钱嫌得很多,还有什么不开心的。还有,你还有一位漂亮贤惠的妻子,她天天送你到马路边,然后站在那儿,看着你走进店门才走开,今天也是,你真是好福气!"
他说:"天天这样吗?"
修鞋匠说:"难道你到现在还不知道?"
他的泪就下来了。
心灵沟通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种爱,它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感觉不到。任何事情在没有确定之前,不要猜疑,有时它会伤了别人,更多的时候,它会伤了自己。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
心灵的梦
"小燕子,这么晚了,不睡觉出来干什么呀?"我俯身轻轻问她。
"叔叔,我想种花生。"小燕子说。
"种花生?"我非常惊讶的看着她。
"对,种花生。我听人家说,一个人生了病,如果拿些种子种下,种子发了芽,他的病就好了。现在,我也想种花生。"小燕子说完,对我扬了扬手中的花生。
我心里一酸,她手里的分明是些咸脆花生,永远不会发芽,况且她妈妈患的是绝症。
小燕子笑着说:"等我种下的花生发了芽,我妈妈的病就好了。"
我替小燕子找来一把铲子,在花园边选了块空地,举铲就想帮她挖坑。
她却反对:"叔叔,那不灵的,我是妈妈的女儿,得我自己挖。"
看着那认真的样子,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小燕子没有发觉我的眼泪,她开心地对我说:"叔叔,每天都来浇水好吗?"
我又忍着泪水点点头,看着这位可爱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回病房。
可是,她的妈妈,第二天就去世子。孩子撕心裂肺的哭。我紧抱住孩子,孩子却挣开我的怀抱,跑过去摇着妈妈的遗体哭喊:"妈妈你不要死!你不要死!燕子种的花生就要发芽了呀!"
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泪水,我在心里狂喊:"花生啊,你为什么不发芽?你为什么不实现一个孩子圣洁的心愿呢?"
心灵沟通
让人最留恋的是亲情,让人最感动的是真情,然而,现实往往是无情的,夺去的不仅是人的生命,更夺走了人的希望与纯真。通过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让我们透过幼稚的心灵,看到了梦的绚丽,更感受了真情的宝贵。
对生命的关爱
听友人讲起一件他目睹的很悲惨的事。
一条有黑缎般光亮皮毛的雄性狗,离开刚下狗娃的花狗准备到街对面不远处的一家肉食小店去拾一些骨头。大概是被爱情及爱情的结晶冲昏了头脑,它从北向南穿过十字路口时,没注意到一辆微型客货车正从西向东风驰电掣般开来,咣的一声,被车撞了个正着。车子几乎连速度都未减一下,就开跑了。车子刚刚离开,狗就在车子喷出的废烟中,一个鹞子翻身跳起来,撒腿向肉食店跑去。在它被撞倒的路中间,有摊红色的血慢慢向四周流动和凝固,像一个心的形状。血中漂浮着几根黑亮的毛。
黑狗迅速地跑到小铺子,用嘴衔起一根粗大的带肉的骨头,转身又飞一样奔回它的花狗和小狗娃们的身旁,并将衔来的食物喂给了它们。这一系列动作在不过10分钟内全部完成,而且,当它把衔来的骨头转给花狗时它就无力地倒在了花狗的身旁。谁也不会想到,从路上站起来奔跑时,"身手敏捷"的黑狗怎么会一瞬间死去。
友人说,黑狗将骨头转给花狗时,他听清了它们相互间那种类似安慰的、悄悄的低语。与它们的声音不同,它们的眼睛都充满了那么深深的哀痛、悲伤和无助。尤其是黑狗的眼睛,似乎是含着泪光,充满对生命的留恋。它那么固执地看着自己的爱侣,看着自己的孩子,连眼睛都不转一下。那种目光,即使铁石心肠的人看了都会心颤。
曾看见报上的一幅图画,一口烧热的油锅中弓身着一条鳝鱼。图画的配文大意是说,下油锅的鳝鱼极力弓起身体,厨师不解,拿出鳝鱼用刀剖之,才知其腹内怀有一条小鳝鱼,它是为保护腹中的小生命,努力弓起了腹部。
我还知道,前不久冰岛政府否决了原本拟定的再次允许捕鲸的计划,原因是"找不到能使鲸迅速了结痛苦的捕鲸枪"。
引起我们兴趣的事件在日益增多、日益刺激的今天,珍爱生命这件事显得书生意气。然而,假如阅读黑狗含泪的眼睛,注视鳝鱼竭力弓起的身体,以及听到冰岛政府人道的尊重生命的决定时,心不禁猛然地跳动,并向生命致以最诚恳的敬礼,那么,活着就拥有了它最本质的快乐。不是吗?
我在这样一个阴郁的漫长午后,一遍一遍地回想这三个与生命相关的片断,它们就像挂在屋檐下的风干的萝卜条,让你记忆生命曾经是那么饱满、丰润和微光闪烁。而珍爱生命,就像是用泉水去浸泡萝卜干,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浸泡,都会让人看见生命恢复原状的过程,一种世间最耐人寻味的过程,一种种子到开放花朵的过程。
心灵沟通
黑狗含泪的眼睛流露出对生命的留恋;鳝鱼弓起的身体,是对生命的保护;冰岛政府的决定,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在一次一次的感动后,我们该思考:如何让自己生命的种子开放出绚丽的花朵。
亲情岛
在地球最北端的格陵兰岛上有这样一种鸟:假如你逮住了母鸟,用不了多长时间,它的孩子们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飞来寻找它的母亲,不管你把母鸟藏到哪里,带到多远的地方。同样地,假如你逮住了雏鸟,它们的母亲也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到它的孩子,无论你把它的孩子带到哪里。
岛上的人们把这种鸟叫母子鸟。
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土地都在北极圈以内,土地长年冰封,岛上的人们主要以狩猎为生。要按我们一般的想法,岛上的猎人只要想办法逮住母鸟或子鸟,坐在家里等着大批的鸟自投罗网就可以了,这是何等事半功倍的事情啊。但是,格陵兰岛上的居民们没有这样去做,而且,千百年来岛上的人从来也没有人去射杀母子鸟。这个传统一辈一辈地流传下来,成为格陵兰岛上不成文的法律。
格陵兰岛上几乎没有三口两口的小家庭,大都是几十口人的大家庭,直到实在是住不开了,才恋恋不舍地分开居住。人们说,连鸟都知道亲情团圆,都知道千里相随,我们为什么要骨肉分离呢?
岛上的大部分居民还处在半原始的生活状态,但几乎所有到了这个岛上的人,都为他们注重亲情、和睦相处的情景震惊。岛上几乎没有什么法律,更谈不上军队和警察,但他们却和睦快乐地生活着。医生给人治病,都会凭着自己的良知倾其所能,因为他知道在病人的家里,许多亲人正在焦急地盼望着。商人中没有人去做坑人骗人的事,因为他们知道,假如是坑骗了孩子,会令他们的父母痛心;而坑骗了父母,会连累了他们的孩子。整个社会,所有的人都在这么想,每一个人都是有父母有孩子的人,都有许许多多的亲人在牵挂着,不能做伤害人让人痛心的事情啊。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明白了这个岛上的人们,为什么一代一代地要他们的子孙恪守这个传统了。
心灵沟通
遥远的格陵兰岛还存在着人世间最真的一面,无论是人类还是鸟类,都以最善良最朴实的爱,去过着平凡而又伟大的生活。
亲情是可以被传递和转化的,是无言的心有灵犀的一瞬;是消融丑恶换取真诚的灵丹,是万物生灵都了解的文字。
遗嘱
去年冬天,我的一位远方表姐从乡下来,在我家住了几日。闲聊中,她对我谈了这么一件事,使我听后有一种刺心尖般的痛楚。每每忆起,喟叹不已。使我一下子对婚姻,对家庭,对夫妻感情有了一个更深的体悟。
表姐她村里有一对夫妻,丈夫是乡里一所中学的民办教师,老婆是地道的农妇,结婚30年,吵了30年,争争吵吵中生了五个娃。10多年前,老婆听不少人讲她男人可能与学校的一个女教师有男女关系,于是就哭着躺在学校的操场上从上午到半夜……
一年前,丈夫被查得了白血病,丈夫拿出两千块钱给老婆掌握用于治病,住进医院不到几天,两千块钱就花完了。再向丈夫要钱治病,可他却说没有钱了,家中就这么点钱。这下子可把一家人激怒了,被激怒的不仅仅是他老婆,还包括他的子女。一家人都确信他的钱是花在他相好的女教师的身上。因为这个家一直是他掌握着经济大权,除了每月工资,还帮人家补课,带家教,本人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老婆也是属于辛辛苦苦挣钱、老老实实过日子的女人,炒菜油都舍不得放多……
但任凭家人怎样猜疑、指责乃至出言不逊,他从不辩解,只是说没有钱就不用治了。这个病是治不好的,拿钱也是打水漂……
男人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一日在弥留之际,他叫身边子女都出去,有话要对他们母亲讲。子女们疑惑地走出门后,他一手抓住老婆的手,要老婆把箱子底下一本书里的一个信封拿出来。拿出后,只见里面是一个两万元的存折和一份遗嘱,上面写着"这两万元是留给×××(老婆名)的,任何人不得动用。"
他对老婆吃力地嗫嚅道:"你不懂,我这病是治不好的,治到最后是人财两空……这钱是往水里丢……你没有劳保,自己有几个钱心里踏实……"
老婆见此,一下子扑在丈夫身上失声痛哭起来,哭得直捶自己的头,扯自己的头发……
心灵沟通
爱需要真心实意去呵护,你若真爱对方,就将痛苦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对方。
黑暗的意境
见过她的人,都说她长得美。可惜她与丈夫都是盲人。但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夫妻恩爱有加,心心相印,在无光的世界里寻找着人生的亮点。温馨的生活像一条透澈的小溪,在夫妻间静静地流淌。终于有一天,小溪泛起了微澜。
这天傍晚,丈夫像喝多了酒,进门便高声喊:"我快要摆脱黑暗了,医生说我复明有望!"
盲女高兴极了,她动情地分享着丈夫的喜悦。"到那时,我会带你满世界游个够。"
盲女听着听着,脸上的喜悦渐渐消失了。
次日,她找到那位医生,落实丈夫所言。医生问:"你希望丈夫复明吗?"盲女点点头。医生提醒说:"据我所知,在众多盲夫妻中,若一方复明,极可能会抛弃对方,你是否想过这一点?"
盲女说:"即使真的出现那种情况,我也无悔。只要他能够复明,我自己宁愿独守漆黑的世界。"
医生感叹不已,但又不得不告诉盲女,她的丈夫无丝毫复明的希望。当时由于怕伤其心,才未讲明实情。
盲女压根儿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丈夫是个血性男儿,刚刚燃起的复明之火瞬间熄灭,他一定会绝望得发疯。她恳求医生永远向丈夫隐瞒实情,以慰藉他那颗渴望复明的心。
医生被盲女的诚心所动,答应了她的请求。这时,医生突然发现盲女的瞳孔中有亮点闪动,这是复明的先兆。"啊,你的眼睛倒是复明有望。"医生检查后惊喜地告诉盲女,只要认真接受治疗,复明指日可待。
盲女喜出望外,兴奋得两手发抖,但她很快又冷静下来:自己一旦复明,是否就会像别的女人一样,在大街上左顾右盼,用眼光亲吻满世界的俊男?自己能够抵挡得住诱惑吗?或许有一天,自己可能会背叛丈夫,成为他人之妻。把丈夫一个人留在无奈的漆黑世界里,岂不是太残酷、太无情了!
盲女回到家里,没有遵医嘱用药水点眼,也没有如约接受治疗。她让复明之火在时光的默默流逝中自行泯灭。
丈夫渴望复明,情绪一直处于亢亩状态中,他常向妻子描绘想像中的未来。盲女总是很认真地听,有时还与丈夫一起想像,一起描绘。他俩依恋如初,甜蜜依旧,在无光的意境中构筑着独特的两人世界。
心灵沟通
生命之火,往往是在希望中燃烧,在自卑中泯灭。纯洁的爱情,是生存的希望,无私、奉献是照亮生命之旅的明灯,即使现实是黑暗的,可心里却是明亮的。
守住生死相依
一对老夫妻回青岛老家探亲,途中遭遇了轮船底舱起火即将爆炸沉船的险情。面对船长毅然下达的穿上救生衣、跳至橡皮筏上逃生的命令,体弱多病的老头对老伴儿说:"我有病在身跳不了船,你就不要管我了,赶快逃生吧。"老伴儿说:"我一个人逃就是活下来又有什么意思?我绝不能把你扔在船上,我就守着你,咱们要死就死在一起。"老头说:"这怎么行?一辈子你跟着我没享多少福,到了这生死攸关的时候我不能拖累了你。"老伴儿说:"没有你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跟着你无论是死是活那都是福。"
他们是这艘轮船上120多名乘客中惟一一对没有跳船的老夫妻。面对如潮的人们纷纷跳海逃生的情景,他们手拉着手紧紧依偎着平静沉稳地迎接即将到来的不幸。也许是被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感动了,一副终于寻到的软梯为他们搭就了一条通向生还的路。他们相扶着用相互给予的爱支撑着彼此,奇迹般地迈过了这道求生的门槛儿。事后,老头感激地说:"如果没有老伴儿陪着我,我是无论如何都活不下来的,是老伴帮我捡回了这条老命。"老伴儿淡淡地说:"这有什么!这可不是发扬什么风格,两口子就应该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啊。"
心灵沟通
人们常常感动的不是海誓山盟的诺言,而让人感动的是在危难关头表现出的生死相依的行动,这样的爱情才是永恒而伟大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